


摘 要:跨境電商是數字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新質生產力。在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的同時,退貨逆向物流問題也日益嚴重。如何實現退貨逆向物流降本增效,實現綠色逆向物流發展是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法,將傳統國際貿易成本分解方法融入跨境電商逆向物流研究,比較傳統海外倉逆向物流退貨模式和退運進境中心倉逆向物流模式,分析其流程和優缺點,并從預防場景角度、成本角度、效率角度、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角度闡述逆向物流創新解決策略。研究發現企業選擇進境保稅區中心倉的逆向物流方案,能實現最大化物品價值,提升商品資源利用率,減少海外廢棄物品,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并踐行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提升平臺、政府、企業數字化供應鏈賦能水平、借力AI精準預測分析、加強平臺認證機制、構建逆向物流標準方案、創新簡化通關模式、引導綠色發展理念以及完善跨境電商質量認證體系等多項措施,最終實現跨境電商逆向物流的高質量發展機制。
關鍵詞:跨境電商;逆向物流;海外倉中心倉;比較;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559(- 2024)08-0055-09
一、引言
跨境電商的發展顯著推動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我國經濟保持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然而,由于跨境電商整個流程涉及主體分屬不同國家、流程復雜、環節眾多,隨著交易量增大的同時,退貨情形也在不斷增加。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最近的一項調查,每銷售10億美元,平均零售商就會產生1.06億美元的商品退貨。據電商平臺的初步測算,杭州綜試區范圍內,日常包裹9610申報量是日均20萬單左右,高峰期更達到過百萬的峰值,按照我國平臺平均20%的退貨統計,每天至少產生4萬單退貨。
在跨境電子商務的實踐中,物流的正向流程已經逐步完善,逆向物流作為企業可持續經營的關鍵環節,正逐漸成為推動循環經濟的核心驅動力。目前,逆向物流的兩種主要類型包括:一是退貨逆向物流,它與正向物流的方向相反,涉及國際買家將不符合預期的商品退還給國內供應商;二是回收逆向物流,這涵蓋了對存在缺陷的商品進行修復,以及對消費者手中的廢舊物品進行回收再利用的過程[1]。通過建立高效的逆向物流系統,企業可以實現資源的再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從而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這種循環經濟模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助于企業實現長期發展,并為社會的可持續性做出積極貢獻。
逆向物流普遍面臨著高昂的物流成本、缺乏效率的通關檢驗檢疫和關稅繳納等問題。對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來說,跨境物流成本較高,物流環節協調難度大,導致跨境電商交易逆向物流實施困難,目前各地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仍無法高效解決商品退換問題,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在做出決策時,會全面評估多個關鍵因素,包括產品的價值、稅費、逆向物流的潛在成本。最終,企業往往只能被迫選擇付費棄置退換商品,這不僅極大增加了企業成本,還違背了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本文將分析跨境電商逆向物流最具代表性的海外倉模式和進境保稅區中心倉模式,通過對比分析法,將傳統國際貿易成本分解方法融入跨境電商逆向物流研究,比較分析其流程和優缺點,并從預防場景角度、成本角度、效率角度、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角度闡述逆向物流創新解決策略。
二、文獻綜述
(一)逆向物流相關研究
國內外關于物流的研究多數是從正向物流角度出發,而對逆向物流研究并不多,基本集中在逆向物流配送優化研究和逆向物流管理系統構建方面,基于跨境電商背景下對退貨逆向物流的研究較少。有學者從逆向物流的形式角度分析退貨和回收兩種形式,受法律法規、信息不對稱、消費者驅動和競爭驅動等因素影響,管理逆向物流需有積極的退貨政策和合適的處理方式,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2]。也有學者從逆向物流的效益角度闡述,效益包括有形的經濟效益與無形的效益:如企業商譽、環保效益等。因此,在國家政策、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發展等多重驅動下,逆向物流不僅是現實中的巨大挑戰,更是孕育中的巨大機遇。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分析閉環供應鏈模式的可行性與有效性,以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視角對供應鏈進行運營優化,使總的供應鏈成本達到最低,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產品對環境的污染[3]。也有學者從平臺和政策角度,利用關稅政策,構建跨境電子商務逆向物流平臺,企業應增強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協作,確立并執行一套標準化的逆向物流操作程序和準則,以便為顧客提供明確的退換貨指導[4]。大部分逆向物流,以國內為背景,針對境外的逆向物流,仍然聚集在宏觀層面的政策建議上[5]。因此從實務操作視角分析跨境電商逆向物流仍具有很大的價值和空間。
(二)跨境電商海外倉和中心倉相關研究
在跨境電商海外倉方面的研究略多,大多集中在海外倉選址方面,例如有學者提出建立數學模型解決選址成本和運輸成本優化的問題[6]。另有學者研究發現,海外倉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可以為跨境電商供應鏈帶來利潤增長[7]。通常情況下,具有較高市場認可度且日出貨量穩定的中型制造企業采用海外倉模式更能實現共贏[8]。總的來說,關于海外倉的研究略多,研究主體基本集中在海外倉選址、海外倉對跨境電商和供應鏈方面的積極效益等方面。
關于中心倉的研究較少,僅限于政策層面的理論探討,有關跨境電商中心倉實務操作方面的研究基本空白。例如有學者認為,支持跨境電商將海外倉遷至保稅港區,有利于加速退回貨物返程通關[9]。跨境電商通過合理設置退貨策略,例如設置保稅倉庫,對于提高用戶滿意度和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雙重積極效果[10]。有學者提出為有效解決跨境電商退貨難題,提出設置中心倉設想,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實際退貨需求[11]。
通過以上文獻綜述,發現跨境電商領域缺乏系統化的逆向物流理論分析框架。因此,本研究旨在構建一個涵蓋海外倉和中心倉逆向物流實操模式下的分析框架,包括兩者供應鏈流程、各項貿易成本和優缺點。通過比較分析,優化跨境電商逆向物流選擇方案,實現企業降本增效,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本研究為跨境電商逆向物流提供理論支持,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創新性,填補了現有研究空白。
三、傳統海外倉本地退換貨逆向物流流程和優缺點
(一)海外倉退貨逆向物流流程
海外倉因其能夠縮短配送時間、實現集成化管理、提高商品可及性以及增強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顯著優勢,一直以來都是跨境賣家在出口物流方面的優質選擇。海外倉業務方面主要以亞馬遜FBA模式、出口企業自建倉模式以及第三方海外倉模式為主。在跨境電商逆向物流領域,消費者在平臺申請退貨后,中小商家主要有兩種模式可選擇,即退回平臺自營海外倉或者退回第三方服務商海外倉。
以亞馬遜海外倉逆向物流為例,整個流程包括海外倉儲配送、驗箱、貼標換標服務(可供選擇)、產品退換處理、付費棄置、FBA中轉以及尾程監管派送等一站式倉儲物流服務。如果商品是完好的,可以重新創建貨品計劃,貼上產品標簽,重新入庫亞馬遜FBA。
具體示例如下:假如商品完好、標簽損壞,買家申請無理由退貨,賣家將申請亞馬遜海外倉退貨換標重新上架。隨后,亞馬遜海外倉退貨換標逆向物流操作模式為:
第一,根據提供的倉庫地址信息,賣家在亞馬遜amazon平臺上操作訂單移除指令。
第二,貨物到達海外倉之后,倉庫會清點入庫,賣家核對貨物信息無誤后,下指令,安排發貨清單,倉庫對應賣家提供的新舊SKU標簽進行換標。
第三,倉庫換標裝箱,把裝箱信息給賣家,賣家根據裝箱明細,后臺創建外箱單。
第四,倉庫收到外箱標,貼好,即可按賣家要求發回指定FBA倉地址。如果是美國發美國本土亞馬遜倉庫,一般2—5個工作日即可。
如果商品不是全新的,選擇第三方維修或者廢棄處置。
(二)海外倉逆向物流優勢
1.提升處理時效、增加客戶黏性和滿意度
逆向物流海外倉模式下通過將貨物退回至境外本地倉庫,實現在國際市場的本地化服務及配送,極大地便利了各種商品售后業務的開展。跨境電商借助海外倉模式的發展,不僅增加了訂單量的增加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還為其出口貿易的擴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支持。同樣,在逆向物流領域,因跨境電商群體主要面對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這些群體對于便利性購買和售后的需求尤為強烈,同時對于往返配送服務要求也更高,海外倉模式因其處理時效快,能滿足顧客便利、高效性的服務偏好,有助于提升客戶滿意度和黏性。
2.簡化通關手續、優化供應鏈管理
逆向物流海外倉模式在簡化和便利通關流NKMV8ESgjOvzi6ir1xB9qw==程方面展現了積極意義。通過將商品批量退回海外倉庫,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顯著降低了跨境物流環節中的再次報關、報檢等復雜程序依賴。這操作不僅有效縮短了整個供應鏈通關的時間成本,亦大幅降低了因繁瑣通關流程造成的延誤風險、物品損耗風險,優化和增強了供應鏈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3.提升商品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形象、增加商品競爭力
在歐美市場,消費者習慣享有任性的退換貨制度,體現了消費者對品質和服務的高度追求,而傳統逆向物流售后服務的可行性、時效性等根本無法滿足歐美消費者的需求,長此以往,必然不利于我國跨境商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而如果在本地建立海外倉,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不同商品供應儲備,以更好地迎合消費者售后退換貨的消費需求,樹立企業優質的品牌形象,提升商品知名度,發揮品牌效應,進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量。
(三)海外倉逆向物流缺點
1.運營費用項40JoahPk2I2anQetGSrHTQ==目多且受第三方限制
海外倉逆向物流,主要是逆向退回自建倉、退回平臺例如亞馬遜FBA或退回第三方運營商。自建倉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對中小企業太有挑戰性,因此對大部分中小跨境電商企業來說,選擇后兩者為主,即亞馬遜FBA或第三方服務商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會面臨種類較多的運營費用而且都受制于第三方。例如在退回亞馬遜FBA和第三方海外倉時都會面臨操作費、倉儲費、處理費、包裝費等費用。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各項費用累積還是一筆不菲的金額,特別是一些本身低價值商品,一旦有幾單退貨逆向物流發生,則整個銷量很難實現整體盈利。
2.選品精準性要求高、庫存風險大
在海外倉的貨物,對賣家選品的要求極為嚴格,一旦商品細分市場把握出錯,造成的貨物滯銷、不但不能變現還需增加倉儲成本,貨物在海外進退兩難。若商品面臨過期、臨期、物品破損嚴重等情況,只能選擇付費棄置,賣家面臨的不僅僅是物品的成本損失、商品各項物流成本損失,還將面臨一定金額的額外付費棄置費用。因此需要在前端針對目標市場和目標群體做好精準的選品工作,同時退回海外倉的貨物,需要在系統及時做好庫存更新管理。
3.貨物風險可控性差
海外倉受到的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多,例如當地的法律、政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然因素以及服務商的運營能力等,例如有些商品進入當地國家后已入庫卻沒有任何信息,出現貨物脫離控制。服務商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造成貨物派送延誤、訂單漏發錯發、倉庫被查、貨物被沒收等情況,為了確保庫存管理精準無誤,對海外倉中商品庫存狀態進行持續且細致的跟蹤以及尋找專業靠譜的海外倉團隊顯得至關重要。在選擇海外倉時需重視海外倉的規模、信息化服務能力和盈利水平[12]。
4.環保問題嚴重、不符合循環經濟理念
在跨境電商領域,逆向退回海外倉的貨物若出現滯銷、過期、破損或瑕疵情況,通常選擇在當地銷毀。這一做法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帶來多方面不良影響。首先,該行為導致資源大量浪費,未能最大化實現物品價值。其次,銷毀過程產生有害廢物,會對土壤、水源和大氣造成污染,同時運輸過程會增加碳排放,加劇氣候變化。此外,這種處理方式可能引起社會負面反響,損害企業聲譽。企業缺乏有效回收和再利用機制,無法實現循環經濟模式。因此,政府和跨境電商企業應共同建立健全的可持續發展措施,積極推動綠色供應鏈,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
四、保稅區中心倉逆向物流流程和優缺點
(一)保稅區中心倉逆向物流流程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各國政策的有效支持。根據海關代碼1210、9610、9710和9810,出口貨物在新政策《關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的公告》下享有特定優惠待遇。根據該政策規定,在出口后的6個月內,由于退貨或滯銷原因而需要退運的商品可以實現進口時“零關稅”待遇,為相關企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退貨進口渠道。
杭州市政府敏銳洞察到跨境電商逆向物流領域的潛在機遇,并隨即創設了跨境退換貨中心倉,專門應對出海退運維修、整理換箱等問題。本文以保稅區全球中心倉為案例,詳細探討了跨境電商保稅區中心倉的物流運作情況。
針對跨境電商包裹出口,因目的國“清關不暢”和“物流寄送不達”帶來大量退貨問題,在杭州綜保區內設立退換貨中心倉,打通退換貨數據匹配、理貨查驗、退貨申請、尾程派送及二次銷售鏈路,使跨境電商零售出得去、退得來,成功解決了賣家痛點。同時結合具體流程如下(詳見圖1):
第一,數據配對。通關不暢的貨物可直接通過國際干線運送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物流寄送不到貨物,通過海外物流服務商集合收貨,同時完成貨物與數據信息的一致匹配,再運往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第二,查驗貨物。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內辦好通關手續后,貨物將運往杭州綜合保稅區監管倉庫,在監管倉庫確認信息后,完成拆包理貨,驗收,物流面單粘貼等操作,與賣家再次確認信息。
第三,申請退貨。核實無誤后,賣家向海關申請退貨,經海關查驗無誤后,可存至全球退換貨中心倉庫。
第四,末端配送及第二次銷售。通過國內快遞至賣家,或者國內倉庫內存儲再次出口銷售。
在此流程下賣家需要承擔的逆向物流損失主要是頭程運費+回程運費+國內中心倉的各項倉儲費+返修費+操作費,同時因國內人力、倉儲費用較發達國家低廉以及貨物的可控性也較好,總體而言,具有一定體量的退換貨商品情況下,中心倉集成化優勢明顯。
(二)保稅區退貨中心倉逆向物流優勢
1.簡化通關手續
首先,海關在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了專門的通關通道,對進出貨物實施更快速、更便捷的通關程序。其次,中心倉配備了較先進的通關設備和技術,如電子清關系統和智能化監控設施溯源二維碼等,實現貨物的快速查驗和放行。此外,中心倉與相關部門,如海關、貨物檢疫等部門密切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進一步加快貨物通關速度。綜上所述,中心倉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為貨物通關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實現了貨物清關流程的加速。
2.實現降本增效和供應鏈的有效閉環
中心倉模式在供應鏈管理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通過在保稅倉設立專門的逆向物流中心倉庫,高效處理跨境電商的退貨、換貨、維修等逆向物流操作,從而實現供應鏈的有效閉環。同時在逆向物流中心,各類退換商品可以集中處理,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此外,集中的質檢、維修和重新包裝操作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分散處理帶來的資源浪費和額外成本。
3.優化庫存管理和數據分析復盤
逆向物流中心倉模式還有助于優化庫存管理和數據分析。集中處理退貨商品,可以快速重新上架銷售,實現庫存的動態調整和優化。同時,企業可以利用中心倉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功能,深入了解退貨的根本性原因、從而復盤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供應鏈管理的優化。此外,這些數據為企業的生產計劃和庫存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導。
4.創造利潤,實現再生價值,符合綠色循環經濟理念
此項逆向物流流程下,商品可以有多種選擇方案,可以修理再次上架售賣、可以售賣至不同平臺不同國家、如果物品沒問題可以換包裝貼牌重新售賣,都可實現商品的再次利用價值。相比在海外廢棄處理,進境中心倉模式真正實現貨物循環利用,從企業ESG角度來看,減少有效資源的浪費和實現了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三)保稅區中心倉缺點
1.資源整合要求高、管理復雜度高
保稅區中心倉模式整個流程涉及買賣雙方、跨境電商平臺、物流商、兩國海關等。整個流程復雜,這對企業整合上下游資源能力和數字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倉海關需要和物流商、企業、平臺合作,整合各方數據信息資源,提升運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各環節之間都存在配合與銜接的風險,因此打通整個產業鏈,對資源整合提出更高的現實要求。
2.海關政策變化風險高
保稅區政策推動了各項貿易業務更好地嵌入全球價值鏈并實現價值鏈攀升,同時對暢通“雙循環”經濟有很大促進作用[13]。一方面,保稅區中心倉模式,受到國家政策影響極大,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打通退換貨數據匹配、理貨查驗、退貨申請、尾程派送及二次銷售鏈路,可以大大提高數字交付效率。另一方面,各項政策的調整和變化也會給整個產業鏈的各方帶來一定的風險。
3.數字化技術、數據流效率有待提升
在跨境電商領域,當退貨流程涉及退回至保稅區中心倉,從物流軌跡角度來看,這一過程較為繁復,尤其考驗各節點的運作效率和物流追蹤能力。目前,需要重點解決物流、信息流、支付流和海關數據的高效數據流動的問題。若數字化、信息化運營水平低、監管不到位,會大大影響整個產業鏈各方利益。伴隨跨境電商的高速增長,要進一步重視全業態數字化賦能。推動數字跨境支付、服務貿易、數字物流、海外倉、軟件服務、系統智能化等外貿數字服務全業態發展,產業鏈更加完善,新興行業生態進一步豐富,同時也給社會更多的就業機會[14]。
五、比較分析兩者退換貨逆向物流情況
(一)成本角度
從以上兩種逆向物流模式來看,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模式能夠有效幫助企業節約區外倉儲、運輸費用,同時提高退貨周轉效率,解決了一些貴重物品只能采用打折或者棄置的單一模式,為中國跨境賣家解除了退換貨的后顧之憂,同時,在海關監管服務的新模式下,跨境電商企業可以根據實際訂單情況,將退貨包裹和出口包裹合并配送,這樣不僅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還能減少在海外設置倉儲的費用支出。這種“合包”配送方式,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也優化了整體的物流管理。通過這項新模式打通了國外買家至中國賣家的直返通路,有效助力了中國跨境企業貨品銷往全球及品牌出海。
在此流程下賣家需要承擔的逆向物流損失主要是頭程運費+回程運費+國內中心倉的各項倉儲費+返修費+操作費,因國內人力、倉儲、操作費較發達國家低廉,此項操作適用于較科技化、單價高、數字化的商品以及因拒收、滯銷在海外倉會涉及較高管理成本費用的商品。另外,根據海關最新政策,在出口后的6個月內,由于退貨或滯銷原因而需要退運返回商品可以實現進口時“零關稅”待遇,因此若物品在出口后的6個月外發生逆向物流,入境時將會被征收關稅費。
而海外倉模式主要成本集中在海外人工各項操作費、海外倉儲費等,優點是離消費者近,交付時間短、能增加消費者購物體驗、沒有再次關稅費用問題;缺點是選品要求高,庫存和貨物受第三方控制。
在此流程下,跨境電商賣家考量商品價值、成本等各因素做出決策。從國際貿易商品成本角度來看,此流程下賣家需要承擔的費用除了商品自身成本和前期定額費用(各項運費和關稅費運營成本)以外,還需要承擔逆向物流引起的額外費用,例如海外倉入庫費、庫內操作費、二次運費、倉儲費、增值服務費等,如表1所示,以美國大部分海外倉移除換標費用為例,可以看到各項費用明細(具體收費標準每個區域會有所差異)。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一旦消費者申請退換貨,商品產生逆向物流入庫,意味著前四項費用都會產生,同時倉儲費用會隨著時間增長而費用不斷增加,因此對于賣家來說,退貨成本是一個需要多方面衡量的重要問題。退貨就意味會有成本損失,除了要支付一定的移除換標和一些操作的費用以外,如果商品在海外倉放置沒有二次銷售出去,將意味著有不斷的倉儲費需要支付。因此對于賣家而言,需要精準計算不同場景下商品各項成本,如果不核算清楚退貨成本,未能及時找到原因并作出調整,后續的虧損可能十分慘痛。
在國際貿易研究領域中,出口商品成本核算極其重要。和國際貿易一般進出口貨物FOB和CIF一樣,跨境電商公司都需先核算清楚商品的各項出口商品成本和盈虧額,再決定采取何種退換貨策略。在跨境電商整個流程中,涉及路程和時間較長,周轉復雜,物品各項風險高,假如買家提出商品損壞退貨申請并且寄回的物品已經不能再次銷售,以亞馬遜平臺FBA為例,假如選擇在海外棄置,那么整個環節商品的逆向物流損失成本=商品自身成本+FBA頭程運費和配送費+定額費用+退貨管理費+刪除/棄置訂單費,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外任何商品的棄置和銷毀都是需要費用的,以亞馬遜為例,這個棄置處理費由入庫亞馬遜的重量和尺寸(W/M)決定,詳見表2。
(二)效率角度
從以上兩種逆向物流模式來看,海外倉退換貨效率取決于海外第三方物流商、跨境平臺對接情況等。如果是跨境電商平臺自營物流體系退換貨效率可以實現高效解決、如果商品交由第三方海外倉處理,退換貨效率主要取決于海外倉規模、系統、數字化水平、管理服務水平等。例如海外倉獨角獸企業遞四方通過GRS全球退貨服務系統,基于全球倉儲和物流服務網絡,采用數字化系統和精細線上管理,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個性化的海外退貨處理服務。GRS系統實現了對退貨的精細管理,企業大幅提升了退貨效率及海外銷售競爭力。
而國內保稅區中心倉效率取決于地方政策、海關以及各項數據對接水平。政府和各部門聯合制定簡化進境手續,實現統一數字化退貨申報,提升信息共享機制。利用我國保稅倉覆蓋較廣優勢,實現集成化降低倉儲成本、提升物流時效、降低商品成本等。例如在杭州保稅區的退貨中心倉模式下,政府實施了當日審核制度,將退貨辦理時間從3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一旦退貨商品到達退貨中心倉,最快可在當日再次進入流通環節。
(三)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角度
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逐漸成為企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提高品牌影響力的有效戰略之一[15]。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是否開展了相關社會責任活動或是否通過了社會責任標準認證逐漸成為該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條件,社會責任標準逐漸演化成為一種特殊的貿易壁壘形式,這種貿易形勢通常被稱為“藍色貿易壁壘”[16]。跨境電商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已被證實為其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策略,其中跨境電商逆向物流被認為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切入點,只有通過有效履行社會責任,跨境電商企業才能夯實核心競爭力,確立品牌形象,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報告,2021年跨境電商棄置商品的價值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這一巨額數字凸顯了跨境電商領域在處理退貨和庫存問題上所面臨的挑戰,也凸顯了需要采取措施來減少商品棄置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這個問題需要跨境電商行業和利益相關者共同努力來解決。例如美國將“使環境影響最小化”理念作為政策和核心宗旨,引導企業建立自己的逆向物流體系,不僅保障了產品的逆向流動,同時也踐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日本通過政策引導建立全面完整的逆向物流體系,歐洲在逆向物流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實踐。逆向物流體系的建立是推進物流綠色化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17]。
在跨境電商退貨逆向物流海外倉模式下,物品若面臨破損棄置嚴重違反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首先,大多棄置物品仍具有使用價值,資源使用率低;其次,處理和銷毀這些物品也將產生有害廢棄物,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氣;再次,運輸過程會增加碳排放,加劇氣候變化;最后,在海外棄置物品將影響企業在海外品牌形象。因此,海外倉模式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亟需解決和完善。
保稅區中心倉模式給予商品實現更多的價值可能,更加符合綠色環保理念,維護了品牌在海外建立的良好聲譽,彰顯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態度。一方面,商品退貨進境,商家可以根據商品情況選擇替換包裝、重新貼標后再次上架銷售、再次售賣不同平臺、不同國家,甚至在國內修理、銷售,實現內外雙循環貿易模式,最大化提升商品價值和資源使用率。此模式下,整個跨境電商供應鏈也實現了完美的閉環,企業開展的相關社會責任活動符合國際化社會責任標準。商品的最大化利用帶來了企業效益的增長,同時有助于社會減少廢棄物產生,這種做法提供了一種互利共贏的機制。
六、跨境電商企業逆向物流發展策略
綜上所述,針對快速二次銷售、低成本處理且具有再售價值的逆向物流商品,以及單價高昂,或面臨海外修理困難及高昂廢棄成本時,跨境電商企業則可選擇不同的逆向物流方案。為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逆向物流的高質量發展,賣家、平臺、政府應分別采取不同的策略。
(一)賣家角度
1.預防部分退貨場景發生
任何退貨行為都會導致成本損失,因此賣家需要深入了解退貨的真正原因并進行記錄整理,例如可將原因分類為:物流和清關、產品品質、包裝、售后服務、買家個人原因等,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如果退貨源于產品質量問題,賣家應將提升產品質量作為核心目標,若因售后服務不到位,則需提高服務水平。在商品售出之際,賣家可發送溫馨郵件,詳細指導買家使用商品,并告知買家可隨時溝通解決問題。這種溝通方式不僅能提升客戶對賣家的好感,還能有效避免因小問題導致的直接退貨,從而為賣家贏得挽回退貨的機會。此外,賣家需要不斷優化產品詳情頁信息,展示更多實拍圖而非網絡圖,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商品的真實信息,通過數字化手段完善和精準展示商品品質等信息。例如,亞馬遜美國站推出了“減少客戶退貨”建議功能,旨在幫助賣家減少退貨并改善客戶購物體驗,賣家可以根據該功能改進商品詳情頁面,并在未來90天內查看其預計收益。通過這些措施,賣家可以有效預防部分退貨場景的發生,降低退貨率,提高運營效率。
2.購買跨境保險降低損失
當逆向物流不可避免時,跨境電商賣家可以通過購買跨境電商保險來有效降低經濟損失。類似于一般貿易模式,跨境電商賣家也需要利用保險來應對交易風險。保險公司可與跨境電商企業或平臺合作,開發專門針對跨境電商交易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這些服務包括消費者信用評估、預防性風險控制和理賠審核,為賣家提供經濟補償,顯著降低退貨帶來的逆向物流成本。例如,敦煌網(DHgate)推出了拒收商品的逆向物流保險,旨在分散和減輕平臺賣家逆向物流風險。通過跨境電商保險,賣家能夠更有效地應對逆向物流的復雜性和成本,增強風險承受能力,保障業務健康發展。
(二)平臺角度
1.提升數字化供應鏈賦能水平
跨境電商逆向物流領域,平臺的數字化轉型對于提升退貨處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決定性作用。面對海外倉庫退貨量大、商品種類繁多以及人工識別依賴度高等挑戰,平臺必須提升數字化策略以優化退貨流程。首先,平臺應加強數字化系統的對接能力,以實現退貨逆向物流的降本增效。通過引入FLUS WMS系統中的分類功能,并與語音報數(報位)功能相結合,可以顯著提高退貨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從而提高處理效率[18]。這一策略不僅減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而且提高了退貨流程的準確性和速度。其次,9987c203cdd9ad8c451352c35e990ec3區塊鏈技術的引入為逆向物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溯源管理工具。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該技術能夠進一步提升貨物的周轉效率。區塊鏈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為回收資源分配、庫存管理和物流跟蹤等關鍵環節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從而提高了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通過電子化數據管理替代傳統的手工核查,可以進一步提升逆向物流的透明度和效率。無線射頻識別(RFID)、數據傳輸、二維碼掃描和銷售終端(POS)等技術的結合使用,確保了逆向物流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可追蹤性和可驗證性,從而確保了信息的明確性和直接性[19]。
2.借助AI精準預測分析
最后,借助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通過預測性分析、智能分類、個性化客戶服務、自動化質量控制、AI直播、環境影響評估等功能,顯著預防退貨發生場景,并提升逆向物流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這些技術不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戶滿意度,還促進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協同效率,為跨境電商逆向物流帶來了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增加平臺認證機制
認證機制依靠第三方利用大數據對企業或產品質量進行全面評估,具有更強的系統性和權威性。認證機制是另一種典型的聲譽工具,平臺通過大量公開和未公開的內部數據來評估企業或產品的質量水平,形成較為客觀和專業的評價并展示給消費者[20]。例如跨境電商平臺eBay的“Top Rated Seller”、Wish的“Verified by Wish”以及Amazon的“Amazon’s Choice”等。中小跨境電商平臺可以參考以上平臺做法,增加平臺認證,減少信息差,預防部分退貨逆向物流場景發生。(三)政策角度
1.制度創新——構建逆向物流標準方案、創
新簡化通關模式、引導綠色發展
跨境電商逆向物流體系的構建是實現供應鏈閉環與提升效率的關鍵。政府政策制定者需構建標準化逆向物流方案,提高逆向物流效率,促進供應鏈的透明度與互通協調性,降低風險,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申報通關方面,實行數字化匯總統計、數字化批量轉關、清單核放等方式提升通關效率,繼而降低企業成本。如中心倉處理流程的數字化優化,是打通貨物出口退貨提效環節的關鍵,同時區塊鏈溯源碼的應用打通了監管環節,解決了支付流、信息流、物流信息不對稱問題。
政府在推動逆向物流綠色可持續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政策應著重建立節約資源和減少廢棄物的機制,促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海外倉與保稅倉的聯動方案,提升信息共享和協同效率,實現互補效益。高效的退貨物流體系是提升產品質量、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企業展示ESG水平、實現低碳綠色發展、發揮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
2.認證創新——完善跨境電商質量認證體系
平臺認證可以適當減少跨境電商的信息不對稱性,破解貿易中的“檸檬市場”問題[21],跨境電商尚未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質量認證的制度體系,而國際市場普遍對產品的安全性能、標準、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國政府應引導平臺設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跨境電商質量認證標準制度,并且對標國際認證,增加其融合度,突破“檸檬市場”困境,傳遞正確質量信號作用,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水平,提升商品國際競爭力,同時亦有助于國際市場對中國品牌的信任。
參考文獻:
[1]譚芬,侯瑞瑞.我國跨境電商對進出口貿易的提振效應考察:基于美日歐樣本數據的比較[J].商業經濟研究,2022,41(4):161-164.
[2]常香云.電子商務中逆向物流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06,25(21):67-68.
[3]王晶,趙然.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閉環供應鏈運營優化研究[J].生態經濟,2017,33(4):85-91.
[4]李富昌,包燕娜,胡曉輝.RCEP助推跨境電商產業鏈與供應鏈融合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41(17):158-163.
[5]周青,袁溶,高紀平,等.跨境電商退貨模式選擇研究[J].信息與管理研究,2024,9(Z1):76-90.
[6]胡玉真,閔銳,李倩倩.考慮區位協同的海外倉選址及運輸規劃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5):249-259.
[7]杜志平,區鈺賢.跨境電商供應鏈定價策略與協調決策機制研究:基于組合契約模型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438(12):119-122.
[8]孟亮,孟京.我國跨境電商企業海外倉模式選擇分析:基于消費品出口貿易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 2017,31(6):37-44.
[9]白東蕊.跨境電商試驗區通關便利化的創新實踐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20,38(12):37-40.
[10]周倩穎,曲洪建.跨境電商保稅倉策略對消費者輕奢侈品購買意愿的影響[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9(6):150-159.
[11]李宗和,戴明鋒,屈軍.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監管模式創新研究[J].國際貿易,2022,41(11):43-49.
[12]張贈富.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綜合服務能力統計測度:基于TOPSIS方法[J].商業經濟研究,2021, 40(21):103-106.
[13]余壯雄,張婕,董潔妙,等.綜合保稅區政策推動出口企業轉型升級了嗎?[J].統計研究,2022,39(8): 53-71.
[14]王如玉,柴忠東,林家興.全球供應鏈空間重構下的中國外貿“三新”:新格局、新動能與新質生產力[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0(3):18-35.
[15]劉鳳軍,孔偉,李輝.企業社會責任對消費者抵制內化機制研究—基于AEB理論與折扣原理的實證[J].南開管理評論,2015,18(1):52-63.
[16]Zhu Y,Guo J,Wei M.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for Manufact uring Enterprise[J].Procedia Manufacturing,2019,5(30):151-158.
[17]陳海燕,常連玉.我國現代物流綠色化發展探析[J].交通企業管理,2024,39(1):90-93.
[18]胡夢軒.跨境電商海外倉退貨面臨的困境及應對[J].對外經貿實務,2022,40(2):69-72.
[19]莊乾茜,紀衛寧.物流管理價值鏈最優化理念下農產品逆向物流體系設計[J].商業經濟研究,2021(5): 94-97.
[20]Dimoka A,Hong Y,Pavlou P A.On Product Uncertaintyin Online Markets:Theory and Evidence[J].MIS Quar-terly,2012,36(2):395-426.
[21]馬述忠,賀歌,郭繼文.如何緩解跨境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來自跨境電商質量認證的經驗證據[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6):88-110.
Selection and Strategies for Reverse Logistics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YANG Yun
(ZheJi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rade,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Cross-border e-commerce stands as a pivotal element in digital trade, embodying a novel form of produc-tive force. 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flourishes, the issue of reverse logistics for return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significant. Achieving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reverse logistics, as well as fostering green re-vers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s cru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s paper adopts acomparative analysis approach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cost decomposition methods into the studyof reverse logistics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lving into their respectiv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ffering in-novative reverse logistics solutions that align with cost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augmentation, and sustainabl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 The study finds that enterprises opting for the reverse logistics scheme involvingbonded warehouses in domestic regions can maximize the value of returned items, enhanc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rate, reduce overseas waste, reinfor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uphold the principles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enhancing the digital supply chain empowerment levels of platforms,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leveraging AI for precise predictive analysis, strengthening platform certification mechanisms, establishingstandard schemes for reverse logistics, innovating and simplifying customs clearance processes, promoting green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certification system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a high-quality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reverse logistics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can ultimately be realized.
Key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reverse logistics;overseas warehouse and bonded warehouse;comparison;strategies (責任編輯: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