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對于加快釋放內需潛力,暢通國內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的發展機制,分析了其當前形勢之下進一步發展存在的挑戰,并給出相關對策。結論認為,雙循環發展格局下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建設要考慮多重發展機制的綜合作用效果,明確當前內外循環存在的主要風險挑戰并有針對性的改進,以充分發揮其在雙循環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展開對內陸自由貿易港研究,有利于開辟和聯通湖北外貿走向全球的新通道,更好地發揮內陸自由貿易港在促進湖北省外貿高質量,提升物流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同時,借此通過分析已有的自由貿易港運營情況和不足之處并結合鄂州花湖地區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之路徑,為中國內陸地區外貿經濟融入全球貿易體系,推動雙循環國策實施落地提供重要支撐。
關鍵詞:雙循環;自由貿易港;外貿發展機制;高質量發展;航空產業集群
中圖分類號:F562.8;F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559(- 2024)08-0089-07
一、引言
在加快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線、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發展新格局的大環境中,自由開放新高地——花湖機場自由貿易港應運而生。從國內方面看它是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從國際方面看它促進了全球化發展過程,它能起到活躍港內經濟,聯動國內經濟,聯系國際市場等特殊作用,是國內外雙向連接點。2022年7月17日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入運營。在過去的一年中,花湖機場的貨物和郵件吞吐量達到了10103.877噸,其中包括8720.23噸的國際貨物和郵件?;êC場作為亞洲的第一個專門從事貨運的機場,其貨物運輸的核心功能正在逐漸得到發揮。目前已開通了從北京到香港等多個城市和地區的航班服務,初步實現了與國內各大航空公司間的無縫對接。天河機場和花湖機場的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正在快速發展,這將極大地促進湖北武漢與全球的交通流暢。2024年3月1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花湖機場對外開放,標志著該機場即將邁向“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嶄新征程[1]。花湖機場計劃在對外交往中采納新的發展策略,這將為湖北與全球各地的經濟、人員和文化交往創造更為便利的環境。這將為地區的經濟和社會進步注入強大的動力,并為構建內陸的開放高地和推動國內外的雙循環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2023年,湖北省內各機場的貨郵吞吐總量達45.8萬噸。其中,武漢天河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20.64萬噸,相比2022年同期減少了9.22萬噸,同比下降30.9%;而鄂州花湖機場貨物吞吐量達23.25萬噸,相比2022年同期46.8噸,增加5100倍。截至2024年6月,花湖機場累計開通14條國際貨運航線、48條國內貨運航線以及16條國內客運航線。在2023年,僅用了65天時間,分6批次完成43架全貨機轉場,實現了從建設期到運營期、從航班低頻到高頻、從杭州樞紐到鄂州樞紐的“三個”安全平穩切換。此外,花湖機場開通了55條國際國內貨運航線,建成了覆蓋全國25個省、38個市的軸輻式國內貨運樞紐,基本構建一個聯通全國,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2]。其單日全貨機航班起降達90架次,位居全國第二;單日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噸,躋身全國前五。機場還獲批了高峰小時容量33架次。相比同類機場,花湖機場的這一獲批時間提前了整整六年,創造了行業內的最快紀錄。全年完成貨郵吞吐量24.5萬噸,為湖北打造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提供了堅強支撐。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花湖機場作為“出??凇保瑢μ嵘笔【C合運輸能力和促進外貿經濟發展極為重要,對于促進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推動機制也是多方面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家提出了建設“四個中心”新要求,以及長三RyFIGP2sbNQ2qJyqo8HcvETNbcg4FE7A9TKNrxgCIC8=角一體化上升至國家戰略,為花湖保稅港區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力提供了難得機遇。然而,花湖自由貿易港正面臨的兩重挑戰,限制其充分實現雙向連接的能力。一方面,自由貿易港內部市場競爭不足,導致國內的大規模循環受到限制;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國際局勢的轉變,逆全球化的趨勢正在席卷全球,這也妨礙了國內與國際之間的雙向循環。在此內外環境的不利影響之下,需要借助“看得見的手”來幫助建立公平競爭市場,從而使自貿港運行動態可持續發展。政府的中立干預和市場的公平競爭構成了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ê杂少Q易港作為一個雙向的連接點,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優勢區域,首先必須成為一個公平競爭的重要場所[3]。
目前我國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背景下,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夠促進國內大循環,還能有效連接國際市場,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êC場內陸自貿港作為內陸開放高地,對于優化我國區域開放布局、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有助于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國內外資源高效配置和產業鏈優化升級。因此,從雙循環的視角出發,研究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的建設,對于理解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采用文獻分析、理論研究等方法,對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的建設現狀、發展機制、風險環境等進行深入分析[4]。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雙循環背景下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的發展機制、內外部主要風險、運營模式、國際合作等方面。本文目的一是為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建設提供理論支撐,明確其戰略定位和發展方向;二是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明確其建設面對的主要風險挑戰,有針對性地推動內陸自貿港建設的政策完善;三是通過分析借鑒,為我國其他內陸自貿港建設提供借鑒和經驗。
二、花湖機場的內陸自由貿易港建設促進雙循環發展機制
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和開放,通過提升交通物流樞紐功能、促進產業集聚與升級、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對外開放與合作以及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的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如圖1所示。這四個機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邏輯上的并列遞進關系,共同推動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實現[5]。以下是對每一個機制的具體說明。
(一)推動物流樞紐帶動外貿增長機制
根據湖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6449.7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進口2116.4億元,增長7.9%;出口4333.3億元,增長4.7%。對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歐盟進出口額分別為1085.2億元、825.6億元,分別增長13.6%、10.1%。截至2023年12月,鄂州市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8.7億元,同比增長39.2%,其中,進口達26.9億元,增長52.0%;出口31.8億元,增長29.9%[6]。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自花湖機場建成后,鄂州作為中國中部的重要經濟區,其對外貿易潛力巨大。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的設立可以有效利用其地理優勢,通過提供稅收優惠、簡化海關程序等措施,吸引外資企業投資,從而加速湖北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吸收新的投資和資本流入。此舉不僅能增強湖北的對外貿易規模,還能提升其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助力國內國際循環同步發展[7]。
(二)提升高質量對外開放水平機制
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有助于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研發企業落戶。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花湖機場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進行產品的進口、加工和再出口,快速且積極地形成高附加值產品的國際貿易鏈。
其次花湖機場定位于專業的貨運機場,在1.5小時飛行圈內可覆蓋中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基本實現“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高效運輸。其可與武漢的天河機場實現功能的互補聯動發展,兩大機場通過協同運營,共同建立其獨特的民航客貨運“雙樞紐”格局,打開“空中出海口”。這種模式可保證民航客運的正常運作,也可提升貨物流通的速度。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可增強湖北省的對外開放的發展動力。這打造了全國供應鏈的重要節點,構建一個高度集成、智能化的供應鏈網絡,通過推動對外開放,加強產業鏈國內外企業的協同合作,共同營造積極有序的產業生態環境。
(三)促進產業集群與升級機制
作為多方聯建的花湖機場,它不僅是順豐速遞的主場,還是湖北省“一號工程”,更是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地的關鍵部分。推動花湖機場發展的力量是全方位的,這使得其發展潛能得到快速釋放。市臨空經濟區2019年底成立至今,已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8個,總投資1403.15億元。一個又一個臨空偏好型產業落地,鄂州正攜手武漢、黃石、黃岡等地,搶抓機遇加速臨空產業布局。4月9日,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到花湖機場調研并召開現場辦公會強調,全力推動花湖機場打造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是指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航空港口區,通常實施自由港政策,對進出港區的貨物免征關稅或只征收少量稅費,準許在自由港內開展各種商業活動[8]。探索建設鄂州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是助力花湖機場盡快成為“中國孟菲斯”的最大利好,這項重要的前瞻性規劃將通過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制度創新,促使鄂州及周邊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分工,集聚全球優質生產要素,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培育和打造世界級臨空產業集群。
隨著電子商務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貿易業態如跨境電商、國際貿易服務外包等新模式迅速崛起?;êC場內陸自由貿易港可以為這些新業態提供一個充滿機遇的開放環境,推動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在2023年5月,鄂州市通過了一項國際供應鏈中心項目,意在打造配套鄂州花湖機場的高標準跨境電商示范園區。預計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收入8億元、年稅收2000萬元以上。此舉不僅能滿足更加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為雙循環發展增添新動力,還能促進湖北省在全球貿易網絡中更有效地融入。
(四)改善交通現代化與便利化機制
交通基礎設施是區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決定著經濟的發展快慢。湖北傳統硬件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全省客運站場建成36個,貨運站場(物流園區)建成24個,有效推動了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銜接。2024年以來,除了由順豐航空開通鄂州至巴基斯坦拉合爾的國際航線外,另由國外航司新開通鄂州至俄羅斯莫斯科、印度加爾各答、埃塞俄比亞斯亞貝巴3條國際貨運航線。5月初,“鄂州═達卡”“鄂州═芝加哥”國際貨運航線相繼開通,架起中國中部與東盟、美國中部直接貿易往來的空中走廊。當前,花湖機場正在洽談跟進鄂州至白俄羅斯奧爾沙、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等10條國際貨運航線,將在年內初步構建起輻射歐洲、北美、中東、南亞、東南亞、東亞、非洲的航線網絡布局,在中國地理版圖的有利地域優勢迅速凸顯。
同時花湖機場位于湖北省中心地段,經過長江經濟帶這一地域遼闊、地形多樣的地段。這就決定了要發展鄂州花湖自由貿易港,就要打造立體聯動通道。改善湖北立體連通通道的前提,就是以花湖機場為中心,沿江重要港口為節點和樞紐,推動水運,航空,鐵路,公路和管道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湖北省的交通聯通性。通過優化空中、陸地及水路的交通網絡,花湖機場可以成為國內外貨物和人員流通的重要樞紐,保證雙循環在流通中的速度,提高循環效率。且這樣的立體交通網絡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湖北對外貿易的效率。
(五)四個發展機制的邏輯關系分析
上述四個機制都是促進雙循環發展的重要方面,它們各自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相互并列,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發展體系[9]。每個機制的落實都為下一個機制的發揮提供了條件和基礎。例如,沒有高效的物流和外貿增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促進產業集群就缺乏物質基礎;而沒有高質量的對外開放,產業集群的升級也會受到限制。四個機制分別針對不同的領域和方面富有多元性,即物流與外貿、對外開放、產業升級、交通現代化,它們各自代表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機制都有其獨立性的目標和作用,例如,物流樞紐的建設主要目的是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產業集群升級則是為了提高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同時,每個機制的實現都依賴于其他機制的有效運行。例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物流效率就無法提升,從而影響外貿增長。而且這四個機制的實現存在一定的階段性。首先,需要通過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來構建物流樞紐(機制四),這直接推動外貿增長(機制一)。隨后,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機制二)能夠吸引更多外資和技術,為產業集群的升級創造條件(機制三)。從物流和外貿的增長到對外開放,再到產業升級,最后到交通的現代化與便利化,這一過程呈現出由基礎到高級的層次性提升。每個機制的落實,都為下一階段的提升打下基礎。
三、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建設面臨的挑戰
湖北省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是不靠邊也不靠海,但通過內陸自貿港區的建設,來打通“空中出??凇?,而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正是關鍵。同時在“雙循環”戰略背景下,花湖機場的內陸自貿港建設也是推動國內大循環與國際雙循環互動的關鍵舉措。這一戰略旨在通過增強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提升經濟的整體競爭力[10]。然而,該項目的實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若干挑戰,需要正確識別各類挑戰帶來的風險。目前著眼于“雙循環”國內國際背景之下,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建設挑戰主要集中于自由貿易港內部市場競爭的不足和國際局勢的逆全球化的趨勢所帶來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影響結果。
(一)外貿相關保障性與促進性政策亟待完善
鄂州花湖機場作為內陸地區,而內陸自由貿易港的運營需依賴于特殊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框架的構建。盡管自由貿易港擁有顯著的政策和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避免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傳統問題。相反,由于其自由貿易和高度開放的市場特性,它對市場機制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11]和強烈。同時也會帶動武漢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推動產業轉型跨越,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對自由貿易港來說,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是激活其內部市場經濟的核心要素。內陸自由貿易港需要與國際法律、貿易協定以及國內法規相兼容,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法律的有效實施。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對于貨物通關速度和監管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目前花湖機場在有關口岸開放、海關監管等方面的相關政策較少,尚待進一步明確職責劃分。此外,稅收優惠、關稅減免等政策的設計和實施也需納入考慮。
(二)國際貿易環境帶來的外貿合作不確定性日益凸顯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化,以美國為領頭的先進國家正在遭遇產業的空心化、制造業的衰退等眾多挑戰。這些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環境破壞以及對勞動力素質的忽視而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由于金融危機和貧富不均的加劇,這些國家開始深入地進行自我反思[12]。
高端制造業的回流、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貿易戰和技術戰近幾年來,自由競爭和市場法治的核心原則正在逐漸被破壞,這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趨勢。如今國際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如貿易戰、政治波動等因素均可能影響花湖自由貿易港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13]。內陸位置可能使得這些外部沖擊的影響更加顯著,由于轉運鏈條較長,對國際市場變動的響應速度可能較慢。
(三)產業集群規模較小,外貿合作吸引力不強
花湖機場作為全球第四大貨運機場,亞洲第一貨運機場,生產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特別是招商引資方面,培養適合臨空經濟的產業不多不強,內外聯動促進湖北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點線面尚未形成。國內大循環的暢通源于市場活力的煥發,作為一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需要更多的民營和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相互競爭,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和生產力。由于鄂州本身的經濟體量較小,2022年GDP為1264.55億元,位于全省第13位。而且臨空自貿港建設剛剛處于初具規模的發展階段。不同于上海、東京、紐約、法蘭克福、香港的國際大都會本身所具有的經濟體量與內生循環大需求,目前來說鄂州花湖機場內陸自貿港的臨空經濟發展仍然是規模亟待擴大,高端產業仍需進一步發展的狀態[14]。
(四)配套基礎設施及交通設施建設須加速
花湖機場作為內陸港,其最大的挑戰之一在于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物流效率的提升。而這也意味著建設現代化的自由貿易港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包括交通網絡、物流中心和高科技通信設備。內陸位置意味著其與國際航線的直連能力有限,需依賴高效的陸路和鐵路網絡進行貨物轉運。截至2024年4月,花湖機場目前僅開通國內貨運線48條,國際貨運航線14條。航班頻率較低,無法滿足大量貨物的快速轉運要求,影響外貿量的增長。此外,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倉儲和分撥中心需求巨大,對地面交通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體物流體系通過建立高效的運輸網絡和物流設施,可以優化貨物流通的過程,提高貨物的處理速度和效率。這有助于降低貨物的滯留時間,減少貨物損失和損壞,提高物流供應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花湖機場目前在多式聯運,立體物流體系方面的相關建設較弱,需后續重視補強此方面。、
誠然,目前花湖機場雖然已經建設投用,其運營模式日益成熟,貨運吞吐量增長迅速。但想要接軌高水平、高質量的國際貿易的發展模式,做到我國中部地區乃至全國與世界的雙循環建設格局的“突破點”還需要多方面考慮目前所面臨的風險挑戰。這不僅需要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會資源傾斜、內生動力培養、外貿風險管理優化等眾多手段來減輕挑戰壓力破局。
四、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建設對策
(一)制定靈活且具前瞻性的政策體系
為了能進一步促進花湖機場自貿港的外貿發展,需要對于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框架,制定靈活、前瞻性強的政策,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國際貿易環境。同時,政策制定應當參考國際自由貿易港成功案例,結合本土實際情況,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和法律的嚴密性[15]。建議設立專門的法律顧問團隊,與國家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確保政策的制定既符合國內法律也能適應國際貿易的規則。同時,可以設立試點區域,先行先試新政策,根據實際效果逐步推廣。
(二)強化外貿風險管理和國際合作
逆全球化的趨勢與貿易保護的陷阱是密切相關的。為了有效應對逆全球化的障礙,我們首先需要深入分析貿易保護背后可能存在的隱患,并通過公平競爭的原則來產生對抗的力量。目前鄂州招商的目標是精準開展對歐洲和沿海招商,在此目標下,鄂州將積極地參與各類經貿活動。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應對國際貿易波動和經濟危機,建立國際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雙邊和多邊協議加強與國外港口的合作。同時,推廣國際營銷和品牌建設,提升花湖機場自由貿易港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
(三)招商引資做大做強臨空產業經濟集群
推動主導產業集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花湖機場,鄂州重點發展現代倉儲、保稅物流、飛機維修等航空運輸業,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臨空制造業,跨境電商、離岸金融、會展經濟等現代服務業。聚焦武漢新城建設,以三安光電、芯映光電、瑞華光電等為龍頭,協同武漢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容百鋰電、虹潤高科、南都新能源等為依托,延伸動力電池產業鏈。推動葛店大健康產業園與光谷生物城深化協作,擦亮中國“藥谷”品牌。重點布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推進物聯網傳感器、自動化、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應用[16]。讓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優勢變成湖北外向型產業與經濟發展勝勢。
(四)強化基礎設施與解決融資問題
首先,需要加強與花湖機場相連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物流網絡設計,提高貨物轉運的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加快花湖機場的鐵路、水路和公路的同步發展,推動高鐵進機場,充分發揮三江港的鐵路口岸,拓展出海新通道。同時可以考慮建設智能物流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等,加快建設樞紐節點,進一步構建高效便捷的集疏運體系。為了解決融資問題,也可以考慮公私合營模式(PPP)來引入私人資本,此外,利用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或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是籌集資金的有效方式。通過這些多元化融資方式,可以降低政府財政壓力,同時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五)培養專業化人才,致力于航空都市建設
確保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與本地經濟互利共贏,促進當地就業,通過提供培訓和教育項目增強當地居民的職業技能,使其能夠從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中受益。我們還可以參考粵港澳大灣區的經驗,成立一個競爭政策委員會的專家咨詢團隊,目的是通過引進這些專家來為自由貿易港培養具備競爭法和競爭政策專業知識的人才。制定具有競爭力的稅收優惠政策和高效的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加盟。
五、結論與展望
花湖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必須與湖北省外貿發展的需求和“雙循環”新的發展模式保持一致,因此需要進行政策體制的創新和改革。要以開放推進開發,通過引進來促進發展,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口岸通關,物流體系等配套設施建設的進度。利用政策和資源的雙重優勢,集中力量發展貿易、金融、旅游、教育和醫療等服務行業,以促進制造業的持續優化。同時,要加強產業鏈配套服務能力建設,推動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科技等獨特產業和主導產業的進步,并積極吸引高科技專家和頂尖企業的加入,積極推進自貿區制度機制創新[17]。為了進一步強化法律制度,要努力打造一個產業高品質增長、內外融合的高效治理結構和貿易操作機制。為了提升本地居民和公職人員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務態度,以及營造一個全民參與的高素質自由貿易區的人文氛圍,要特別注重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和內涵式發展的促進。加快推進自貿區創新改革試驗,打造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方位地促進花湖向內陸自由貿易港的健康、可持續和高品質方向發展。
花湖機場自由貿易港被寄予我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期望,在國內外各個層面發揮著多重作用,成為“雙循環”戰略中至關重要的紐帶。優化自由貿易港的商業環境并構建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結構變得尤其關鍵。自由競爭秩序是保障市場主體自由流動和公平交易的重要機制[18]。在自由貿易港中建立一個公正的競爭市場環境是激活市場活躍性的核心,同時也是促進自由貿易港向高品質方向發展的根本。當前我國自由貿易港區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自由競爭秩序缺失、監管體制不完善等。促進自由貿易港內公平競爭的實現,將有助于消弭西方國家的不實指控,推動自由貿易型港口經濟的繁榮發展,并加速全球化的步伐。本文總結了花湖機場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經驗,通過其面向全球的交易平臺向世界推廣中國的競爭規則,旨在揭示貿易保護主義的真面目,扭轉逆全球化趨勢,真正落實自由貿易港的特殊地位。充分發揮在國內循環網絡中的主導作用,樹立為統一國內市場的領導者,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省際貿易壁壘,加快資源開發、人才和其他要素的流通,完善市場環境,簡化自貿區準入流程,規范自貿區市場秩序,深入挖掘試驗區的消費和投資潛力[19]。必須牢牢抓住內陸型自貿區國內循環的有利條件。外貿與國內貿易不應刻意割裂,自貿區應充分利用國外市場,同時不忽視國內市場巨大的需求推動力,構建一個統一、開放且有序競爭的自由貿易區市場結構,以降低國內商家參與國際貿易的難度,并激勵他們擴大對外出口業務。同時,在理念上要實現對外開放,使內陸型自貿區的規則更加透明、開放、簡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
參考文獻:
[1]李衛波.推動鄂州花湖機場提級發展錨定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戰略定位[J].中國經貿導刊,2023(3):22-24.
[2]屠尚雨.內陸自貿區貿易便利化評價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2.
[3]史本葉,王曉娟.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J].社會科學文摘,2019(10):44-46.
[4]Alemayehu B H . The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the road ahead for the continent’s bold integration projec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Policy, 2023,22 (2): 53-66.
[5]孫海波.西部內陸自貿區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23.
[6]朱長征.國際陸港作用機理與布局規劃理論研究[D].陜西:長安大學,2010.
[7]葉鵬昊.內陸自貿區設立對區域經濟增長與開放促進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1.
[8]彭智敏.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架構[J].改革,2014(6):34-36.
[9]王昌林.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
[10]VIOLETAR.The dry port concept:Application in Sweden[J].Logistics ResearchNetwork,2005(9):379-382.
[11]那琳琳.新發展格局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發展路徑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12]習近平.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J].求是,2020-10-31(21).
[13]徐則林“.雙循環”下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特殊定位與實現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11):12-22.
[14]史本葉,王曉娟.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J].社會科學文摘,2019(10):44-46.
[15]葛陽琴,何曉風,謝建國.中國區域“國內國際雙循環”:路徑、特征與聯動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05):27-48.
[16]范欣,蔡孟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19-29.
[17]葛陽琴,何曉風,謝建國.中國區域“國內國際雙循環”:路徑、特征與聯動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05):27-48.
[18]師應來,周麗敏“.雙循環”的理論邏輯、發展進程與現實思考[J].統計與決策,2021,37(10):151-154.
[19]劉元春.劉元春:深入理解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20(11):44-4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ahu Airport Inland Free Trade Port fromthe Perspective of Dual Circulation
FAN Xueqian, FEI Yihao, LI Jiaheng, CHEN Shiwen(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0, 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that takes domestic cir-culation as the mainstay and promotes mutual reinforce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land free trade por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release of domestic demand potentialand facilitating smooth domestic circul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of the Huahu Airportinland free trade port within the new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under the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vid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he conclusgh+FNpaJ0YeHGBIqv/t89/GwxLyETqjf2toN/6vHmks=ion suggest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ahuAirport inland free trade port under the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should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multipl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identify the main risk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circulation, and make targeted improvements to fully leverage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Con-ducting research on inland free trade ports in this context is conducive to opening and connecting new channels forHubei's foreign trade to the global market, better playing the role of inland free trade ports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foreign trade in Hubei province, and enhancing logistics efficiency. Moreover,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operationconditions and shortcomings of free trade ports and combining them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Huahu area ofEzhou, a feasible path is summarized to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integrating the foreign trade economy of Chi-na's inland areas into the global trade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national policy.
Keywords:dual circulation; free trade port;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echanis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via-tion industry cl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