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服務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選取2013—2022年國家層面面板數據實證檢驗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的推動作用。研究發現,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且數字經濟中的產業環境維度比基礎設施維度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促進作用更顯著。機制檢驗發現,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顯著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并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進而提升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異質性分析表明,在經濟發展程度高的國家和對外開放程度高的國家,數字經濟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效果更顯著。本文的研究結果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提供了理論借鑒與實證支持。關鍵詞: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559(- 2024)08-0102-09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服務貿易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各國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和新的經濟增長極。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數據庫公布的各國數據計算,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13年的9650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152632億美元,增長了58.17%;而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013年的5376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9331億美元,增長了73.57%,服務貿易在各國參與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服務貿易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同向而行,對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數字經濟逐漸成為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助推力。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捕獲消費者需求,了解消費者偏好,分析消費者行為,進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數字技術手段與傳統服務貿易的交互融合,能不斷擴大服務貿易的范圍及深度,使服務貿易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當前國際政治局勢動蕩,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持續升溫,增加了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研究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可以為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提供基于時代背景的理論參考,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借鑒依據,亦可為服務貿易相關企業提p/TQn2BRVlyQI0a2/xMKBXNczNgchPNmCgQQ+IMG1ds=供發展建議。
數字經濟最早由被譽為“數字經濟之父”的Tapscott[1]在其著作中提出。Tapscott認為數字經濟是可以互動的多媒體、信息高速公路以及互聯網所推動的以人類智慧網絡化為基礎的新型經濟。Goldfarb and Tucher[2]將數字經濟定義為研究考察數字技術是否以及如何改變經濟活動的一門經濟學,并強調五種不同經濟成本——搜索成本、復制成本、運輸成本、跟蹤成本和驗證成本——如何對數字經濟產生影響。Murthyet al.[3]用固定電話數、移動電話數及寬帶數計算ICT指數來代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Wang andShao[4]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發展、數字創新能力和數字普惠金融四個層面并使用熵TOPSIS方法來測算數字經濟。趙巍[5]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三個維度,使用熵值法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研究表明數字經濟對城市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存在正向影響。
在服務貿易競爭力方面,Porter[6]提出的“鉆石模型”理論,從管理學視角入手,聚焦于國家競爭優勢,并對貿易競爭力展開相關研究,從而拓展了衡量貿易競爭力的方法。Wyszkowska-Kuna[7]的研究表明歐盟國家知識密集型部門能夠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來提升其服務貿易競爭力。高紅偉[8]通過計算13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RCA和CA指數來分析數字服務貿易的競爭力,研究表明相較目標經濟體,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較為落后。段秀芳和張繼方 [9]使用IMS、RCAS、IC和NERCA指數來對比相關國家的電信貿易競爭力,證明我國在電信服務貿易方面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在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的影響方面,Nath and Liu [10]通過構建ICT指數發現數字經濟對于服務貿易有著積極的影響,在七個服務貿易交易項目中,數字經濟對金融和其他商業服務的影響更為顯著。李錦梅 [11]通過構建出口額占比、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和出口增長率優勢指數來評價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并針對性地指出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發展路徑選擇。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數字經濟發展指標的衡量經歷了由單一變量向多個變量深入分解的過程,而關于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區域服務貿易發展規模的擴展,以及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產業發展質量提升的作用方面。數字經濟如何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及作用機制的研究則相對較少,仍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本文擬采用熵值法和雙固定效應模型,基于中介效應分析以實證檢驗數字經濟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作用機制。相對于以往研究,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揭示了數字經濟影響服務貿易的作用機制,對充分認識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內在邏輯關系是一個有益的補充。二是基于數字經濟不同維度以及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的高低指出數字經濟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不同效果。研究結果對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設
(一)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服務貿易的影響
傳統的服務貿易交易模式往往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交易潛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數字經濟的出現使服務貿易的交易模式發生了改變。在數字經濟時代,服務貿易的運作呈現出虛擬化特征,推動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貿易新模式的出現。交易雙方可以通過虛擬化的平臺進行溝通和交易,實現了貿易過程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數字經濟時代下,傳統服務貿易無法實現的交易可以通過線上模式完成[12],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服務貿易的約束,釋放了服務貿易發展潛力,使服務貿易更加高效便利。根據內生增長理論,服務貿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出現不僅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選擇。數字經濟的發展能開拓新的市場,釋放企業的市場活力[13],通過采用新的生產方式,打破原有的組織形式,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數字經濟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精準定位消費需求,提升服務貿易效率。企業通過對消費者偏好、購買習慣、消費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消費者需求的潛在規律和變化趨勢,從而更準確地了解消費者需求。數字經濟的發展使消費活動更加透明,獲取信息的速度更快,為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筑牢了消費信息基礎,推動服務貿易快速發展[14]。根據收入效應理論,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者偏好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費結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商品和服務所占比例逐步增加。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可以通過搜索瀏覽記錄、關鍵詞、購買歷史等途徑,精準追蹤消費者的在線行為,可以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和興趣點,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和可靠性[15]。消費者在價值鏈中的角色得以轉變,成為服務貿易價值鏈中的研發、設計導向,消費市場逐漸由供給導向的規模化生產轉向由消費者驅動的定制化生產。對此提出以下假設:
H1:數字經濟可以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
(二)數字經濟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作用機制
1.提高人力資本水平
數字經濟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人才資源支撐。人力資本的提升,特別是服務貿易中具有高質量的人力資本的增加,有助于企業形成更加科學先進的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結構主義學派認為,技術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而一個經濟體最優的技術結構由要素稟賦結構決定[16]。因此,人力資本作為重要的要素稟賦,其結構的高級化對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會產生重要的驅動作用。在數字化時代,通過線上線下集聚、信息網絡共享等方式,有利于實現人力資本從集聚到共享的轉變,利于人才與崗位的迅速匹配,提高了人才交流的效率,推動了人才隊伍知識水平和職業技能的提升。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會根據市場需求和業務變化快速調整人員結構。這對員工的業務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借助高素質的人力資本,數字經濟能夠充分釋放人力資本效能,進而推動服務貿易不斷轉型升級[17]。
2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數字經濟通過技術創新賦能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技術創新和應用使服務貿易更加透明化、標準化和可預測化,能夠有效降低數字貿易壁壘[18],有效減少貿易爭端和摩擦,為服務貿易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數字經濟通過數字機會識別能力、數字化能力、數字協同能力等方式顯著地提高了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提高產品品質,為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19]。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發展,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撐,推動了不同技術之間的融合和新應用的涌現,為服務貿易的創新升級提供了機會。數字化平臺成為連接全球市場的重要橋梁,通過提供一站式的服務,降低了跨境交易的復雜性和風險,使更多中小微企業能夠參與到全球服務貿易中,在更廣泛的交易市場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3.優化產業結構
數字經濟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為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創造條件。基于產業結構演進理論可知,產業結構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中,會影響一國的貿易結構,從而影響一國的貿易競爭力。產業結構升級意味著一國的產業結構從低附加價值產業向高附加價值產業轉變,為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營造環境。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生產效率提升、產業融合、產業結構重組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創造了價值[20]。數字經濟促使政府和企業之間在基礎設施投資和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進行合作[21],政府通過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產業結構優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企業通過貿易業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為產業結構優化注入活力,推動服務貿易向更高水平發展。通過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2:數字經濟通過提高人力資本水平正向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
H3:數字經濟通過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正向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
H4:數字經濟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正向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
三、研究設計
(一)模型構建
為考察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雙向固定效應模型:
其中,msit代表t時期國家i的服務貿易競爭力,ictit為t時期國家i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con-trol為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一系列控制變量,β0為常數項,β1為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效應,β2為控制變量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效應,ut為時間固定效應,γt為個體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
(二)變量測度
1.被解釋變量:服務貿易競爭力(ms)
現有文獻對于服務貿易競爭力的衡量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學者們大多采用一些代表性指數來表示,如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等。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ms)——即一國服務貿易出口額與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值——因其能更直觀地反映出各國在服務貿易市場中的競爭力,已在文獻中被廣泛采用[22-23]。ms的數值越高,表明服務貿易競爭力越強。本文亦選用該指標作為衡量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指標。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msit=xit/xwt (2)
x xit表示國家i第t年的服務貿易出口額, wt表示世界第t年的服務貿易出口總額。
2.核心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ict)
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參考陳浩和劉媛華[24]設計的指標體系,從產業環境和基礎設施兩個維度入手,選取電信從業人員數、電信營業收入、互聯網普及率以及移動電話訂閱數、固定電話訂閱數、移動寬帶訂閱數、固定寬帶訂閱數七項指標,通過熵值法的客觀賦權計算一個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如表1所示)。
3.控制變量
參考Walsh[25]、金澤虎和謝文玉[26]、包振山等[27]等,選擇經濟發展水平(pgdp)、第三產業發展水平(gsev)、工業化發展水平(gindu)、對外開放程度(open)、貨物貿易規模(mer)等作為控制變量。其中:人均gdp、對外開放程度取其自然對數,第三產業發展程度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來表示,工業化發展水平用工業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來表示,貨物貿易規模采用貨物貿易出口總額表示。
4.機制變量
本文包括人力資本、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三個機制變量。參考張美云和谷陽[28]的研究,使用高等院校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來衡量人力資本(hum)。參考張帆等[29]的研究,使用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來衡量技術創新(innov)。該指標不僅反映了技術創新活動的投入規模,還能夠間接反映出技術創新活動的產出水平。借鑒許光建等[30]的研究,一國產業結構重心會逐漸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次轉移,第三產業的比重會不斷增加,而第二產業的比重則會相對穩定或略有下降,因此選取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之比來衡量產業結構的優化(struc)。
(三)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樣本為2013—2022年全球37個國家的面板數據。樣本國家包括21個發達國家和16個發展中國家,涉及G7、G20、CPTPP、DEPA、APEC經濟組織成員國,地理分布涵蓋歐洲、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六個大洲,分別代表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主要成員,是全球國際貿易和數字經濟的主要參與者。研究所需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國際電信聯盟、聯合國貿發會數據庫和世界銀行數據庫。鑒于部分國家部分數據難以獲得,本文將數據缺失值用線性插值法進行補齊。所有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
基準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不同回歸模型設定的結果均顯示,ict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與H1相符。在同時固定個體和時間的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都為正且至少在10%的水平下顯著。這與現有文獻的預期是一致的。具體而言,經濟發展水平(lnpgdp)是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對外開放程度(lnopen)決定了服務貿易的市場范圍和競爭環境,工業化發展水平(gindu)不僅為服務貿易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還通過產業關聯效應推動了服務業的發展,較高的第三產業發展水平(gsev)意味著更豐富的服務種類、更高的服務質量和更大的市場規模,隨著貨物貿易規模(mer)的擴大,相關服務需求應運而生,比如運輸、金融、保險等服務貿易的附加需求隨之增加。因此,它們都能夠促進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
(二)穩健性檢驗
1.替換核心解釋變量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核心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數重新測算,將測算后的結果代入模型(1)中進行回歸估計,結果如表4第1列所示。在替換核心解釋變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后,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說明數字經濟依然會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產生正向影響。
2.使用滯后變量作為工具變量
分別采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滯后一期和滯后二期作為工具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Andersoncanon. corr. LM統計量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說明不存在工具變量不可識別,Cragg-Donald Wald F統計量遠遠大于10%水平上的臨界值16.38,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2SLS第二階段統計結果如表4第2列和第3列所示,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依然顯著。
(三)影響機制
前文理論分析指出,人力資本、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優化,是數字經濟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三個可能的作用渠道。為了避免中介效應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偏誤,借鑒江艇[31]對渠道檢驗的論述,通過觀測核心自變量對中介變量的影響進行機制檢驗,構建中介效應模型:
Mit為中介變量,表示t時期國家i的人力資本(hum)、技術創新(innov)和產業結構(struc),ictit為t時期國家i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 control為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一系列控制變量。
表5第(1)列為數字經濟對中介變量人力資本的影響結果,數字經濟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數字經濟能有效提高人力資本水平。而根據夏杰長和李鑾淏[32]的研究,教育人力資本對數字服務出口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項松林[33]的研究則表明人力資本能夠促進服務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這意味著數字經濟可以通過提高人力資本水平進而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表5第(2)列為數字經濟對中介變量技術創新的影響結果,數字經濟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技術創新。根據施貞懷等[34]的研究,創新有助于提升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這意味著數字經濟通過助力技術創新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表5第(3)列為數字經濟對中介變量產業結構的影響結果,數字經濟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已有研究表明,產業結構優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對外貿易的穩定性,還可以進一步縮小貿易壁壘,對提高貿易競爭力產生積極的影響[35]。程穎慧和楊貴軍[36]的研究也表明,產業結構與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有關,產業結構的優化可以驅動貿易競爭力的提高。這意味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進而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
(四)拓展性分析
1.基于數字經濟不同維度的異質性分析
為考察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兩個維度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大小,使用產業環境指標和基礎設施指標來替換數字經濟發展指標對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相較于基礎設施維度,產業環境維度對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作用更強。原因可能在于:產業環境涵蓋了產業集聚、產業鏈一體化以及產業政策等方面,影響了服務貿易企業的經營效率和創新能力,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產業聚集有助于發揮規模效應,降低交易成本;產業鏈一體化能更好地保障企業在生產、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中的經營和運作;政策扶持能為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良好的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作為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數字基礎設施的效應需要通過企業的運營管理才能間接體現出來。因此相比之下,產業環境的優化對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更為直接。
2.基于經濟發展水平的異質性分析
進一步檢驗經濟發展水平對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大小。根據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將全部樣本數據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模型(1)再次進行回歸估計。結果如表7所示,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的正向促進作用在發達國家中的作用更為突出。原因可能在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在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環境和人才儲備方面更加具有優勢,能更快地適應并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的數字化進程。這些國家通常具有更加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更有利于服務貿易領域的創新和國際合作,進而增強其國際競爭力。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缺少推動服務貿易數字化的相應技術支持和針對性政策,產業結構升級和創新進程緩慢,數字經濟的產業環境和基礎設施相對較弱,教育培養體系有待完善,因此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作用較弱。
3.基于對外開放程度的異質性分析
進一步檢驗對外開放程度對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大小。根據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高低,將全部樣本按照中位數分為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國家和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國家兩個組別進行異質性分析,對模型(1)進行回歸估計,結果如表8所示。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的正向促進作用在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國家中作用n2wrb9BxV66DRGjRZUHH/A==更為突出。其原因可能在于:對外開放程度高的國家通常具有更具開放性的技術引進措施和技術創新環境,能更加便捷地獲取國際前沿的技術和掌握技術發展的趨勢,對技術成果的運用能有益于服務貿易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另外,對外開放程度高的國家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和更加豐富的消費者需求,可以通過定制化和個性化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的附加值,增強其國際競爭力。而對外開放程度低的國家往往面臨著較高的市場準入門檻,參與國際合作的渠道貧乏,在國際貿易中容易遭遇貿易壁壘,不僅增加了服務貿易的交易成本,還難以獲得國際前沿技術和最新信息,限制了數字經濟在服務貿易領域的應用、發展和創新。
五、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本文基于2013—2022年聯合國貿發會數據庫等相關數據,利用熵值法客觀賦權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體系,實證研究了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效應,得出如下主要結論:(1)數字經濟是提高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本強化了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作用。(2)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產業環境和基礎設施兩個維度對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影響具有差異性,表現為產業環境維度對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促進作用更強。(3)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效應存在異質性,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明顯較強,而發展中國家的數字經濟對其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作用相對較弱。(4)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工業化發展程度及貨物貿易規模均會正向
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
(二)政策建議
1.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數字經濟平臺,為數字經濟的發展鍛造堅實的基礎支撐,引導服務貿易轉型發展,賦予服務貿易發展更大的可能性空間。通過深化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的交互融合,將數字技術手段逐步應用于服務貿易的發展當中,推動服務貿易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提高服務貿易交易效率,降低服務貿易交易成本,增強其國際競爭力。
2.優化數字產業環境建設。數字經濟經過不斷地發展完善,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提升作用會更加明顯。因此要加強數字經濟的產業環境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等核心數字產業的規模,以數字經濟賦能服務貿易競爭力,促進服務貿易轉型,創新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和應用。
3.提高服務貿易開放度。加強數字經濟的國際開放合作,優化資金、技術、信息、數據、人才等要素配置。打破國家間的數字經濟發展壁壘,促進數字技術的國際交流學習。共同推進服務貿易數字化創新轉型,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不僅能提升國際競爭力,也能利用國LER1L5vovMnaSTqu3VwbDQ==際合作暢通數字技術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服務貿易交易渠道,促進互利共贏和世界服務貿易的整體發展。
4.加大對數字產業的政策扶持。提高數字技術的科研費用投入力度,為技術創新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持,進一步健全高素質人才教育體系,為服務貿易數字化培養市場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提高人力資本中高素質人才的比例,推動數字經濟核心技術的進步,為服務貿易打造核心競爭力。
5.因地制宜調整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的適配性。數字經濟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具有經濟發展水平的異質性,鑒于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具有明顯的國際差異,要根據本國具體情況,結合本國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切實考慮本國的資源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差異化制訂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6.
[2]Goldfarb A, Tucker C E. Digital economy[EB/OL].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7.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023079.
[3]Murthy K V B, Kalsie A, Shankar R. Digital economy ina global perspective: Is there a digital divide?[J].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Review, 2021, 13:1-15.
[4]Wang L H, Shao J. Digital economy, entrepreneurship andenergy efficiency[J]. Energy, 2023, 269(15):126801.1-126801.10.
[5]趙巍.數字經濟與城市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來自我國284個城市的經驗證據[J].中國流通經濟, 2023, 37(4):96-106.
[6]Porter P E.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S2): 95-117.
[7]Wyszkowska- Kuna J. The role of intermediate demandand technology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KIBS sector: Evidence from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7, 26(7): 777-800.
[8]高紅偉.中國數字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J].統計與決策, 2023, 39(4):158-162.
[9]段秀芳,張繼方.中國與RCEP國家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探析[J].商業經濟, 2023(5):105-110.
[10]Nath H K, Liu L 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 (ICT) and services trade[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7, 41: 81-87.
[11]李錦梅.數字經濟下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商業經濟, 2021(7):94-97.
[12]張美慧.國際新經濟測度研究進展及對中國的借鑒[J].經濟學家, 2017(11):47-55.
[13]許林,唐璐,徐玉發.數字化轉型、創新活力對企業融資約束的緩釋效應[J].南方金融, 2023(11):3-18.
[14]舒展,黃少靜.數字經濟賦能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機理與對策[J].社科縱橫, 2023, 38(5):33-42.
[15]江小涓.高度聯通社會中的資源重組與服務業增長[J].經濟研究, 2017, 52(3):4-17.
[16]Lin J Y.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 framework for re-thinking development[J].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2011, 26(2): 193-221.
[17]艾陽,宋培,李琳,白雪潔.數字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轉型與勞動收入份額提升:基于人力資本的調節視角[J].經濟評論, 2024(3):3-22.
[18]溫軍,劉紅,張森.數字貿易對國際貿易壁壘的消解、重構及中國應對[J].國際貿易, 2023(2):64-71.
[19]王金波,王佳.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出口競爭力:基于出口質量攀升的視角[J].武漢金融,2023(1):17-25.
[20]肖旭,戚聿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維度與理論邏輯[J].改革, 2019(8):61-70.
[21]武常岐,張昆賢,陳曉蓉.傳統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研究:基于結構與行動者視角的三階段演進模型[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4):121-135.
[22]胡潤哲,魏君英,陳銀娥.數字服務出口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來自G20國家的經驗證據[J].價格月刊,2022(10):19-27.
[23]崔磊.營商環境優化與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的關系: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3(5):155-158.
[24]陳浩,劉媛華.數字經濟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了嗎?:基于省級面板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營與管理, 2024(3):170-176.
[25]Walsh K. Trade in services: Does gravity hold?[J]. Jour-nal of World Trade, 2008, 42(2):315-344.
[26]金澤虎,謝文玉.依托數字經濟促進中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機理與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 2022(9):86-94.
[27]包振山,韓劍,翁梅,等.數字經濟如何促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J].國際經貿探索, 2023, 39(2):4-20.
[28]張美云,谷陽.新型基礎設施對知識型服務貿易出口質量的影響研究:來自RCEP成員國的經驗證據[J].價格月刊, 2024(5):21-30.
[29]張帆,劉嘉偉,施震凱.數字經濟與出口貿易高質量發展:基于二元邊際的視角[J].統計與決策, 2024, 40(4):114-118.
[30]許光建,薛天航,劉培林.數字化建設與服務貿易: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4(3):105-115.
[31]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J].中國工業經濟, 2022(5):100-120.
[32]夏杰長,李鑾淏.教育人力資本對數字服務出口的促進效應:來自國際數據的經驗證據[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3,44(4):29-39.
[33]項松林.人力資本錯配對服務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理論與行業經驗[J].經濟問題探索,2020(9):152-159.
[34]施貞懷,石彥培,趙浩云.技術創新能破解國際分工低端鎖定嗎?[J].世界經濟研究,2024(4):57-72.
[35]馬一寧,馬文秀.產業結構多樣化、貿易壁壘與出口貿易穩定性[J].經濟體制改革, 2023(4):97-105.
[36]程穎慧,楊貴軍.產業結構、技術創新與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J].工業技術經濟, 2023, 42(5):89-94.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Servic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ational Panel Data
CUI Lei, LI Jie
(East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66, China)
Abstract:Trade in 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olds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ole of digital economy in promoting trade in ser-vices using national panel data from 2013 to 2022.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help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services, and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dimension of digital economy has amore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rade in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than the infrastructure dimension. Mechanismtesting reveal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furthe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u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services.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 countri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enness, the effe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enhancing trade in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is more pro-nounced. 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China to develop its dig-ital economy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services.
Keywords:digital economy; trade in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