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
2017年12月,浙江大學附屬中學建成了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學生們可以在實驗室里學習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可以編寫代碼、調試程序,讓機器人執行各種任務。浙江大學、中國火箭教育事業部、中國北斗科普基地等專業機構和學校聯合開設了“人工智能基礎”“來和pepper機器人打聲招呼吧”“智能無人機”“北斗創客”“玩轉AI智能小車”等近二十門課程,涵蓋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學生們在課程中不僅學習理論知識,還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多年來,他們在比賽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等比賽中,獲得100余個國家級獎項。
東陽中學:全國第一個量子科技實驗室
2023年9月30日,東陽中學量子科技實驗室落成揭幕,學校同時獲贈九章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模型。量子科技實驗室根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開設了與量子科技相關的課程,向學生們傳授量子力學的基礎知識。相關課程從認識光開始,分層次、分階段面向中學生傳授量子力學基礎知識,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體驗、感知、探究量子技術。
近年來,東陽中學科學教育結出豐碩成果,多名學生在浙江省中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暨同濟大學全國中學生結構設計大賽、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等賽事中獲得40余個國家級獎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
廈門雙十中學與同濟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同濟大學—雙十中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由同濟大學廈門校友會和雙十中學2002屆畢業生共同捐資建設,配備了國際領先的實驗設施,包括2臺“大眼機器人”、1臺“大狗機器人”及1臺AI算力云平臺。雙十中學依托該實驗室,聯合同濟大學的師資力量,為高一、高二學生開設了與人工智能算法相關的選修課程。拔尖創新人才基地班是雙十中學構建學術型育人體系的一大創新舉措。學校還與國內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探索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培養人才新模式。比如,與清華大學合作開設人工智能大—中銜接課程,與同濟大學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開設小衛星班,與華東師范大學共同創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廈門實踐基地”。
溫州市第八高級中學:芯片教育實驗室
2022年11月,溫州市第八高級中學成立了溫州市首個青少年芯片教育實驗室。為何這所高中要成立芯片實驗室?這要從一場全國性的智慧教育領域的會議在該校舉辦說起。會議中提到,隨著國產芯片產業的高速發展,芯片人才匱乏的現象日漸凸顯。據中國半導體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芯片專業人才缺口超25萬人,而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至30萬人。學校希望通過芯片教育項目的實施,讓學生對芯片這個最為頂尖的高科技產品一些基本認識。
芯片教育實驗室成立后,學校與三和公司的研究員共同組建了溫州第一支中學芯片教育的導師團隊。該芯片教育實驗室配備了芯片工藝流程演示儀、教學用芯片光刻機、電子控制技術+芯片等設備,能滿足“設計—光刻—應用”的全流程實驗要求,讓學生從踏入實驗室的第一步起,就能真實體驗芯片研究的全過程。這學期剛開始,導師們早早設計好了這學期的實驗項目——做一個雨天報警器。接受任務后,第一批實驗成員、高二(2)班的李辰涵尤為開心:“這個雨天報警器做出來之后,我要把它裝在家里,晾衣服再也不怕被雨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