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是我們所能看到的社會現象,但真正在背后支持它的是科技創新人才,他們在自己的專業上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幫助,為各個行業的發展做貢獻。現在正就讀于這批新興專業的學長學姐們,他們當時是如何思考的?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專業?又有哪些課程需要學習?
中國人民大學人工智能專業
陳慶笠:
選擇人工智能專業,是被它那無限的潛力深深吸引,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從無人駕駛車輛安全地穿梭在街頭巷尾,到智能家居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便捷,再到醫療健康領域里那些令人驚嘆的創新,都在告訴我們,世界正在走向“AI時代”。我渴望成為這場科技革命中的一員,用AI的力量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人工智能專業就像是一個充滿魔法的實驗室。在這里,我們不僅要精通線性代數、概率論和微積分,還要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如同會魔法般把冰冷的理論變成生活里需要的技術。無論是開發一個機器學習模型,還是參加各種競賽,每一次實踐都是對知識的深度挖掘和對能力的極限挑戰。每當我攻克了一道難題,或是看到自己編寫的代碼讓機器學習模型成功運行,那種成就感簡直無法用言語表達。人工智能專業點燃了我對創新的熱愛,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有一次,我們要做一個圖像分類的大作業。起初,我在訓練集上得到了極佳的結果,幾乎完美無瑕。然而,當模型面對測試集時,表現卻大打折扣。我反復檢查代碼,調整參數,但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直到后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才意識到模型過于復雜,出現了過擬合現象。這個經驗教訓讓我明白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模型的簡單性與泛化能力的重要性。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科實驗班(醫學類)
趙嘉奕:
醫學類工科,是不是一看到“醫學”這個詞,大家就都覺得和醫生脫不了干系?其實不是。用一句話介紹該專業,就是用工科的技術去幫助解決醫學和生物學中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超級交叉學科,專業涵蓋計算機、數學、醫學、電子信息、生物學等各類學科,畢業后可成為研發醫療器械的醫院設備師或入職軟件公司等。
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倘若大家平時去醫院稍加注意的話,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大型醫療設備基本來自國外,一臺設備的價值基本在千萬元以上,這也是醫療費用如此高昂的原因之一。當中國老百姓的身體檢查、病情治療絕大部分要依賴外國設備時,大家能放心嗎?國家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醫療設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那么由誰來達成這個目標?自然是來自這個專業的廣大學子。
超級交叉學科代表著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廣泛,課程難度極高,相應地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這個專業在大學期間會為我們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讓我們在未來擁有很多的選擇:去計算機、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讀研,繼續深造,或進入互聯網相關行業就業等。但,事物皆有雙面性,我們學習的東西非常廣泛,就必然會導致一個問題——廣而不精。打個比方,若想在本科畢業后找一個科技公司工作,我們的知識儲備、計算機水平必然比不過讀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入職競爭力、薪資水平也自然偏低。所以,選擇這個專業,必須要做好深造的準備。
總而言之,這個專業的前景勢必一片良好,努力學習,把握時機,不斷提升,是永不過時的立身之道。
哈爾濱工業大學智慧海洋技術專業
徐鐸楊:
海洋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其開發與保護需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支撐。智慧海洋技術包括海洋監測、數據采集與處理、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內容。學科將基礎、前沿、前瞻性的探索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落實了智能海洋機器人技術、數值水池創新專項、極地基礎共性技術、海洋新能源開發、船舶動力減震降噪等重大研究項目。
就讀本專業不僅需要掌握海洋科學方面的知識,如船舶原理、理想流體力學、結構動力學、浮式系統性能分析等,更要將這些海洋學知識與前沿方法相結合,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視覺算法、遺傳算法等優化相關海洋平臺結構,優化船體結構,對不同極端惡劣天氣進行相應的海況預測,利用大數據模型對海洋信息進行實時監測與預報。
在實驗室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實驗精度、誤差分析等方面的問題,因為實際模型尺度大小的緣故,我們先要在計算機中進行相關實驗數據的仿真計算,建立相應的模型進行數值仿真,但由于流體力學的尺度效應,我們要通過半經驗方法進行實驗的誤差控制,這就要求數值仿真的數據精度較高。印象最深的是做海上浮式風機搭載平臺的葉片氣彈性及氣動性能分析實驗,在進行數值仿真時,實際所測得的數據一直誤差較大,在不斷調試與實驗過程中我才發現,數值仿真的控制器中出現了一個致命的漏洞。這次實驗之后,我開始意識到數值仿真精確的重要性,它不但可以大幅減少實驗所需要的人力及物力成本,而且也能提高實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