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網“地方人大”專欄以《探尋代表專業化履職路徑》為題,報道鎮江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建立行業代表聯絡站,開啟了代表專業化履職的“鎮江實踐”。探索代表履職的專業之路,并非鎮江市人大的獨創,地方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探索和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這一年,深圳市人大在全國首創代表專業小組,《人民日報》以《成立代表專業小組,深圳人大代表監督有力》為題予以報道。不論是成立代表專業小組,還是依托行業代表聯絡站,其目的是進一步發揮代表專業優勢,更好地賦能代表履職。
聚合代表專業力量合乎法定原則且更有利于代表作用發揮。代表法第二十一條原則規定“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本級或者下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協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組織和開展活動的原則組成代表小組”。按專業特長成立的代表專業小組是閉會期間代表小組劃分的新形式,是按區域劃分代表小組的有益補充。把代表按職業、興趣、專業分成小組,其開展活動的范圍和視角就不再局限于選舉產生代表的選區或原選舉單位,更具靈活性和自主性。大到城市立法、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等,小到建立公交場站、保護古樹等,代表專業小組都可以自主開展專題調研,目的明確,針對性更強。建立行業代表聯絡站,則打破了代表專業小組必須是同級代表的局限,將同一轄區內具有專業類別的全國、省、市、區各級代表整合到代表聯絡站中,發揮優勢,上下聯動,通過“專業活動”破解“專業問題”,讓“專業代表”發揮“專業優勢”。在江蘇省句容市,葡萄產業人大代表“葡興春城”工作室,就發揮了鎮江、句容、茅山三級人大代表示范帶動作用,采取“代表+合作聯社+農業專家+農戶”相結合的方式,成為代表履行職責、服務“三農”、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履職平臺。
專業小組的優勢發揮離不開代表的履職自覺。并不是每一項民生熱點問題的解決都會這么順暢,遇到難點問題,需要代表專業小組的持續跟蹤監督。2015年,西安市社會管理代表小組把關注點放在加快經開區公交站建設和改善司乘人員待遇上,八名代表連續三個月深入基層,專門蹲守了十個公交場站的運行情況,提交了一份《關于公交車馬路停車、馬路調頭情況調查報告》,得到常委會領導的重視。此后不久,經開區更新18個破舊公交站的計劃陸續實施。看準群眾需求,集中專業智慧,務求監督實效,代表小組的視察活動從純粹的“結果視察”轉變為重點突出、專業性強的“全程視察”“跟蹤視察”,這樣的代表小組活動深入而不膚淺、持久而不表面。人大代表“視”出效果、“察”出水平,這種履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代表專業小組活動的深入開展。同樣,專業代表聯絡站也需要品牌活動支撐,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人大代表聯絡站推出“連心茶座”,邀請行業專家、職能部門負責人,對行業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和解讀;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打造“護江紅”人大代表聯絡工作室,對護漁和漁民安置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助力長江母親河更加水清江美。品牌活動實現了代表執行職務與本職工作、聯系人民群眾與發揮專業特長、服務大局與促進發展的有機融合。
代表專業小組充滿生機活力,專業代表聯絡站方興未艾,都離不開地方人大常委會的精心組織。深圳市三屆人大后期,市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率先探索代表專業小組這一代表小組活動新形式,歷時二十年,代表專業小組在歷屆人大常委會的持續推動下,實現了實踐創新到制度層面的遞進。當下,代表專業小組活動更是蓬勃開展。如,在鎮江,“全市五級人大代表統一接待選民日”活動已連續開展十年,如今,各地依托行業人大代表聯絡站,設立“農業經濟發展”“光伏行業”“穩企促發展”等14個專題接待點,分類聽取意見,收集行業群眾意見建議230多條,推動解決問題160多個。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豐富了代表履職活動內容,增強了代表工作合力,提升了代表履職實效。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在海南視察時強調,“要結合實際探索如何更好發揮代表作用,認真辦理代表議案和建議,建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等平臺,注重發揮代表的專業特長,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如何落實好委員長講話精神,深圳、西安、鎮江等地的實踐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