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是系統工程,圍繞“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的目標,通過有效教學,實現以啟蒙情感為起點,從情感到價值培育,到實踐能力提升,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引導不同階段的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思政課一體化要體現課程思想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思政課一體化需要通過有效教學設計和轉化,幫助不同學段的學生豐富經歷,在面對真實情境的過程中,形成階梯性認知,激發真實情感,孕育共同價值,實現接續發展。思政課一體化的本質是學生的全面成長,達到視野日漸開闊、思想日趨成熟、信念日益堅定,有更高的道德標準、更強的社會責任和更健康的身心發展目標。
支持學生成長是社會各方的共同責任,需要統整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思政課一體化要建立社會課堂與學校課堂的一體化教學機制,用好用活大思政課的場館資源,分類分層設計一體化的學習要求。
思政課一體化既是課程與教學要求,也是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思政課一體化需要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首先,思政課教師要成為堅定理想信念的示范者和引路人,這是一體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體化建設的關鍵任務。教師的理想信念、立場方法會直接引導學生未來的方向,影響其人生目標確定、道路選擇和價值觀形成。其次,教師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面對數字化時代,教師要率先躬身入局,適應飛速發展的技術環境,消除數字化鴻溝,實現教師專業素養的升級轉化。最后,重構教學關系。思政課一體化建立在良好的教學關系基礎上,教師需要傳遞相互信任、尊重、團結、進取的價值,形成師生相互學習、彼此促進的成長環境,真正體現思政課一體化的成效。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教學指導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教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