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針對職業教育,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作為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和辦學優勢,也是現階段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難點、重點、熱點。近年來,揚州市緊扣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政策頂層設計來突破難點,通過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來加強重點,通過優化服務來解決熱點,鼓勵行業企業全面參與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促進學校專業與產業、行業、企業、崗位對接,讓“雙元制”教育模式落地生根,實現了技工院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
(一)探索制定地方性法規
率先將《揚州市高技能人才發展促進條例》列入地方立法計劃,開展“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并在條例中設置專門條款對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模式、技工教育發展等進行規劃。同時,計劃對產教融合開展專門立法調研,擬定《揚州市產教融合促進條例(草案)》,通過明確政府引導、多方實施的工作格局,完善產教融合的服務和保障措施以及督促和評價機制,為產教融合提供法治保障,進一步健全產教融合制度環境。
(二)制定組合扶持政策
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產業工人技能提升鼓勵技工(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通知》《揚州市深化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實施細則》等,支持技工院校和揚州市大中型骨干企業開展“訂單班”“冠名班”,并給予每個訂單班最高10萬元補貼,逐步從“你培養、我使用”進入到校企“訂單式無縫對接”。目前揚州市已培養機電一體化等“訂單式”緊缺技能人才500余人,打通院校招生、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就業上崗鏈條,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
(三)出臺企業新型學徒規范標準
近年來,揚州市在全省創新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以“校企雙師”和“工學一體”模式培養企業急需的實用性技能人才。全省首家發布《揚州市企業新型學徒培養工作規范》,將企業新型學徒工作經驗總結提煉為標準規范,全面提升揚州市企業新型學徒培養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引領全省乃至全國企業新型學徒培養工作有序開展。自2018年以來,全市已累計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6萬人,參與企業300家,涉及培訓院校18所,實現了教師和企業員工技能水平的雙提升,培養規模居全省前列。
(一)提升專業匹配度
引導技工院校緊跟揚州市產業發展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圍繞產業鏈建設專業鏈、拓展人才鏈,2023年、2024年連續新增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等重點產業專業43個,建成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群5個,市級示范專業、精品課程100個,技工院校專業與地區主導產業匹配度達80%以上,較好適應揚州市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加強校企對接

積極支持技工院校與揚州市工業(產業)園區的重點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揚州市重大項目落地過程中做好人才匹配。在揚州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開工卻逢7、8月用工招聘淡季之際,揚州技師學院組織205名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汽車等專業四五年級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既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又助推引才留才企業,部分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后簽訂了就業協議。
(三)大師引領校企合作
揚州技師學院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朱士云,其引領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入駐揚力集團等地方骨干企業,與企業深度合作,致力于智能制造(增減材復合制造)領域,為企業工藝革新貢獻技術力量,目前工作室已累計服務企業25家,開展各類技術攻關100余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500余萬元。同時,江蘇工匠、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設備總監賀戰等一批行業企業一線工程師,被揚州技師學院等技工院校聘為產業教授,將企業實踐內容帶回課堂,為學校培育了一大批實用型、應用型人才。
(一)建設產教融合聯盟平臺
搭建政府部門、院校與企業溝通的橋梁,揚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集合了揚州市15家中、高職、技工類院校,21家揚州市知名企業,指導成立揚州市產教融合促進會。以協會為平臺深入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揚州技師學院、江蘇汽車技師學院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確定為第一批、第二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建設院校,促進智能制造、汽車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所需技能人才的培養。儀征技師學院整合儀征汽車工業園區資源,成立“儀征智能制造產教聯盟”和“儀征無人機產教創新聯盟”,對標產業園區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二)打造公共實訓基地

搭建校企共享平臺,實現實訓基地資源共享、產教融合集聚發展。通過對接揚州市“613”產業體系發展需求、對標重點項目與重點企業建設需要,開展國家、省、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目前建成國家、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43個,“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教師培訓基地”1個。
(三)打造技能競賽基地
突出技能競賽引領,以賽促技,推動競賽成果同企業評先評優、職稱評定、技術等級認定相銜接,開辟技能人才成長“快車道”。連續7年開展揚州市“十萬職工大比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2023年揚州市參加省級以上職業技能競賽獲獎120余人次,居全省第一方陣。加快技能競賽成果轉化,揚州技師學院將競賽技術標準融入課程改革設計中,將家具制作、移動應用、智能制造等對標競賽的課程體系移入校企合作領域,為企業工藝革新注入了新動能。
(一)“學歷+技能”雙證促就業
將就業技能培訓和技能等級取證范圍擴大到更多駐揚高校畢業生。鼓勵支持揚州技師學院與揚州大學合作,對標企業用人需求,開展“學歷+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幫助學生適應企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本領。

(二)優化“技能培訓+就業服務”鏈條
開展社會化技能培訓,發揮技工院校培訓主力軍、主陣地的作用,幫助退役軍人、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再就業人員等各類群體就業、轉崗和提升技能,社會培訓滿意度98%以上,充分賦能江蘇省就業創業工作。2024年上半年,全市開展補貼性培訓1.7萬人次。
(三)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通過產教融合實現理論與實踐、學與做的高度統一,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大為提升,留揚畢業生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2023年,揚州市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98.5%,留揚率85%左右,實習生畢業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后,起薪在5000元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整體滿意度達到98%以上,實現了高質量精準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