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學一體化課程是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重要載體,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本文基于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專業、課程、任務、課堂四層結構體系,探索系統性、連貫性、針對性的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分別從面、塊、線、點的視角逐層剖析,結合實踐案例探討課程思政的廣度、梯度、深度、濃度。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課程;課程思政;課程設計與實施
課 題:本文系2022年廣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課題“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編號:KT2022020)、2023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課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編號:KCSZ05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2024年9月9日,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課程思政是堅持正確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工學一體化課程是技工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2022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強調大力推進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融合統一。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國家技能人才培養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以下簡稱國標)中,課程目標和內容均有明確的課程思政要求。基于工學一體化課程進行系統性、連貫性、針對性的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有助于學生完善職業人格、增強政治認同、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然而,從課程標準校本轉化、教學資源開發,到課堂實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深化設計,并解決好各類實踐難題,這樣才能系統性地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專業、課程、任務、課堂之間的關系是面、塊、線、點的關系,是逐層分解、一脈相承、環環相扣的教學體系,四個層面既要處理好自身問題,也要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系。
課程思政的屬性與形式決定了其邏輯體系必須依附于工學一體化課程的教學邏輯體系。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包括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資源、場地設施、師資隊伍、課堂組織與實施等,而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課程思政也應貫穿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全過程,體現為思政目標和內容在專業、課程、任務、課堂的教學指導文本中層層傳導、滲透和細化,使總體育人目標得以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有穩定預期,形成完整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該體系邏輯性、系統性強,對應了一、二、三級一體化教師的典型工作任務,在學習內容和資源供給上須確保意識形態正確,在教學活動策劃上需針對學情進行創新性設計,對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教師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課程思政邏輯體系如圖1所示。
筆者聚焦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的關鍵點,結合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校本轉化、教學資源開發、優質課堂建設等實踐案例,探討如何從專業、課程、任務、課堂四個層面把握課程思政的廣度、梯度、深度、濃度,以期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工學一體化課程具有“成果導向教育”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和成果為導向的設計理念,即學習目標和內容是既定的,意味著課程思政的目標和內容要提前設定,避免教學的隨意性,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達到標準要求。因此,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課程思政也需要進行體系化設計。專業層的課程思政設計需要聚焦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重點把握好思政“面”的總體廣度,即基于國標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實施建議、考核與評價等方面要求,結合院系自身辦學特色、專業相關職業特征和課程特點,確定總體思政目標和內容,建構思政要素與專業課程的融入體系,做到既立意高遠,又腳踏實地。
思政教育必須確保意識形態正確,專業課程思政要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為此,要認真學習《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國家技能人才培養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開發技術規程》等文件,充分理解課程思政的主要任務和要求,要追本溯源,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理解思政素養的豐富內涵,確保課程思政方向不跑偏。
國標校本轉化時要重點認清人才培養目標中的思政素養要求及其在各工學一體化課程的具體分布,進而根據專業特色,從培養完整人格的職業人、服務產業經濟發展、堅定技能報國理想信念上找準課程思政定位,結合各課程特點,確定專業的思政素養維度和思政元素體系,確保思政范圍適度。

以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為例,學院以國標的思政目標為基礎,依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結合“世賽引領,技能報國”的人才培養特色,把培養“踐行網絡強國思想,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網信技能人才”作為專業的思政育人定位,并結合課程特點,重點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法治意識、道德修養、技術思想、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維度布局課程思政元素,做到方向聚焦、重點突出。
工學一體化課程是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課程。課程標準校本化設計主要是根據當地產業、院校自身特色、學生情況和軟硬件條件等調整或具體細化設計學習任務,并對課程目標和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其關鍵在于學習任務的梯度設計。每一個學習任務代表了一小類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一組學習任務,在同類型的工作思維和過程中學習不同的內容,實現知識內化和能力遷移,從而勝任課程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為此,需要對課程內部的各學習任務做好平行式或遞進式設計,體現一定的邏輯梯度,以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具體而言,需要基于學習任務實踐和分析、學習任務代表性分析,明確學習任務功能定位和邊界,再通過去重、分解、遞進、延展等方法,對學習任務描述、目標和內容等進行差異化設計。
在進行學習任務之間的課程思政設計時,要對學習任務的差異化設計過程進行深入考量,充分體現思政教育的差異化。例如,中型網絡管理與維護課程的六個平行任務,其課程思政設計,詳見表1。
有的課程既包含了遞進式的學習任務,又特別適合承載某一維度的思政元素,此時,可通過任務之間遞進式課程思政設計,在系列的任務和連貫的教學中不斷強化思政引領,鞏固思政育人效果。例如,信息網絡布線課程屬于工程施工類課程,既培養學生工程思維,又提升學生動手能力,任務實踐具有一定勞動強度,特別適合融入勞動精神教育,因此筆者結合任務特征,在任務之間進行思政要素和思政側重點的梯度設計,詳見表2。

由于學習任務的目標和學習內容已經在課程層完成了設計,因此,在任務層應重點思考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學習任務各學習環節的教學活動策劃中,形成“工、學、育”三線合一的育人邏輯,并在“知、情、意、行”的遞進中增強育人效果。具體而言,即通過進入工作情境,學習思政資源,在獲取信息、觀察和思考如何高質量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知價值呼喚,建立價值情感;通過開展實踐探索,分享交流心得,在體驗、討論、感悟、踐行中錘煉行動意志,形成行為習慣,體現“具身”式“課程思政”教學深度。
為此,要清晰理解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過程控制、評價反饋六個學習環節的工作過程內涵,結合具體工作內容和思政元素內涵做深度融合設計。以信息網絡布線課程的智能家居安防布線實施學習任務的誠實勞動教育思政要素為例,從“知”行業規范要求,“共情”數據隱私保護,到確定立場“意志”并探討需要從客戶角度考慮的問題,再到以“行動”實踐保護客戶隱私的注意事項,檢查控制隱私保護的有效性,最后反思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思想和素養上“感悟”收獲,分別對應了六個學習環節,體現“知、情、意、行、行、悟”的深度推進,詳見表3。

課程思政本質上是融合專業教育中的隱性思政教育,要把握好“鹽溶于水”的濃度。因此,除了“知、情、意、行、行、悟”的課程思政融合設計以外,還要進一步把控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安排。
課堂學習必須以專業學習為主線,堅持行動導向,緊扣工作對象,圍繞設備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工作要素挖掘價值判斷的矛盾沖突點,引導學生直面工作困境與問題,并借助密切相關的思政素材,通過直觀對比、辯證分析、正向引導,幫助學生深度思考和正確選擇,解決職業場景決策難題,并通過行動實踐加以檢驗。例如,在中型網絡管理與維護課程的政府網絡管理與運維學習任務中,需要學生幫助客戶部署和熟悉國產操作系統,解決系統兼容性問題、網絡連接設置問題。為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對國產化操作系統的認同度,筆者首先直觀對比Windows 操作系統、蘋果系統和國產操作系統的市場占有率數據變化情況,提出兼容性問題,拋出操作系統的選擇難題。然后通過“微軟黑屏門”“棱鏡門”等事件引起學生關注使用國外品牌設備和操作系統的重大隱患。最后讓學生交流不同操作系統手機(如安卓、蘋果、鴻蒙)的使用體驗,在性價比、安全性等方面突出國產操作系統的優勢,結合國產操作系統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引導學生了解信創國產化的政策環境,識大體、顧大局。在此過程中,明線是學習國內外操作系統的差異,判斷應用和管理國產系統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暗線是引導學生自覺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支持信創國產化,課堂教學始終圍繞著解決工作困惑與矛盾展開。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思政教育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的具體問題為主,解決工作問題是看得見的“水”,需明確預估學時,而滲透其中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工程倫理、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是看不見的“鹽”,應點到即止,不宜占用過多學時。例如,信息網絡布線課程的中小型企業網絡布線實施學習任務,在做出決策環節,當學生知道配線架對鏈路連通性并不起決定性作用時,產生了何時可不用配線架、何時必須用配線架的選擇困惑。為此,首先讓學生正視使用或棄用配線架在成本、效率、后期影響等方面的利和弊。然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設計規范,通過區分臨時或長期的鏈路系統,客觀判斷是否該使用配線架。最后對比規范和不規范使用配線架的實景案例圖片,引導學生做出規范使用配線架,便于他人管理和維護的利他選擇,提升為技術服務的社會責任感。

課程思政設計的邏輯和實施方式并非呆板單一的,在同一維度的思政素養既可能在一個課程內連續分布和遞進,也可能在多個課程的若干個學習任務中分布設計,同理,同一門課程也可能承載多個維度的思政素養。此外,課堂實施中選取與工作任務密切相關的案例素材輔助教學,能有效引起學生的關注、討論和思考,但收集思政案例素材需要考慮其真實性、典型性、權威性、時效性、直觀性等,難度非常大,需要創新形式,挖掘和加工更多符合專業和學生情況的思政資源。總之,工學一體化課程的課程思政既要扎根于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又要符合課程思政建設任務要求,還要結合院系特色、專業和課程特點、學情等,進行“四層四度”創新性設計與實施,才能形成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育人底色。
[1]劉婭.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思政育人實踐教學路徑探究:以食品理化檢測課程為例[J].職業,2024(3).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教師培訓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3.
[3]湯偉群,周志德,劉志文.工學一體化課程思政模式研究:以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為例[J].教育導刊,2021(11).
[4]李小蔚,徐春妹.職業院校“具身”式“課程思政”教學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4(3).
(作者:周志德,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