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化發展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技能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技工院校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要陣地,應進一步加強對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的整合和優化,促進院校之間的協作與銜接,培養更多既具備專業技能,又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傳統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
關鍵詞:技工教育;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協同發展
技工教育是培養制造業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技工教育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為重點,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實際生產,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制造業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很多技工院校都與制造企業建立了密切聯系,聯合實施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引進企業實際項目,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提升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與團隊合作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培養的學生是人才市場的寵兒,也是制造企業競相招攬的目標。
技工教育為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技能人才培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技工院校培養的技能人才,不僅具備一定的理論功底,而且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較好地滿足制造業發展的需要。此外,技工院校十分重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造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對新技能、新方式進行探索,從而促進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持。
在我國制造業迅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技工教育是制造業最主要的技能培訓基地,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不竭動力。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對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貢獻不斷提高,已成為促進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技工院校與制造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聯合進行科技創新。通過這種方式,技工院校的學生可以參與到企業的生產活動中,深入了解企業的技術和市場需要,以便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企業還可以借助技工院校的技術支撐與人才儲備,促進企業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升級。
由于技工院校主要側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往往具備較好的試驗條件,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能有效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解決方案在企業實踐中得到驗證后,可以將其轉變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或者新技術,從而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技工院校也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從而持續地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為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部分技工院校還采用項目教學法和實踐性教學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創新中成長。同時技工院校也會針對制造業的發展動向與技術需要,邀請相關行業專家到校參與課程與專業建設研究,根據企業需求提出專業及課程調整建議,技工院校據此對專業課程進行調整,以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與發展潮流的技能人才。
(一)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發展概況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其制造業的發展也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近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不斷壯大,產值不斷提高,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制造基地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高科技、高端制造等行業的興起,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同時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制造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與科技含量,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適應市場的變化。
(二)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制造業發展面臨著空前的機遇和挑戰。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傳統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也給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廣東省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區域,其制造業的發展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為幫助制造業轉型升級,廣東省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的政策和舉措。同時也大力引進、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制造企業,為廣東制造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對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的制造企業必須主動出擊,把握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利用區域優勢加強與技工院校的合作,促進產學深度結合,為企業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能人才。同時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使其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
(一)技工教育與制造業需求對接的策略
技工教育與制造業的需求對接戰略,是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面臨技術升級和人才緊缺雙重壓力的背景下,技工教育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技工院校必須密切注意產業發展的趨勢,適時地對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以保證培養出與市場需要相適應的技能人才,同時積極與企業進行合作,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通過“請進來”或“走出去”,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了解行業最新的生產工藝及專業知識。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又可以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在此基礎上,技工院校應進一步加強與制造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通過構建校企合作機制,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學校和行業資源的優勢互補。將技工教育與制造業的需求相結合,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工院校通過對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的調整,以及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能夠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二)技工教育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支持作用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急需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技工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搖籃,能夠為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
以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為例,學院已經和許多制造企業結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一起進行人才培訓、技術研究開發。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院可以對企業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差距進行實時分析,從而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保證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的需要。學院積極引進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學生畢業后能很快融入工作環境,成為公司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學院積極與企業進行技術研究與開發,以解決技術難點,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
技工教育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不僅僅是對人才的培育和技術研究與開發,對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也有重要意義。通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技工教育為制造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技工院校十分重視對人才國際化、跨國文化溝通等方面的培養,為提高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創新上,已取得明顯成效。部分技工院校與國內一些著名企業結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進行“訂單式”培訓,使教學資源和企業需要相匹配。根據相關數據,該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技工院校學生的就業率,還為企業提供了滿足生產與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上的改革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目前,部分技工院校已開始引進先進的“項目式”教學和“工作坊”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改革,技工院校的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化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技工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技工教育與制造企業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技工院校還將繼續創新教學方式,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結合,為我國制造業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1]彭芳梅.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驅動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研究:以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為例[J].經濟地理,2021,41(11).
[2]齊二石,藺宇,李建國,等.我國制造業精益管理戰略分析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思考[J].機電工程技術,2020,49(2).
[3]唐榮,黃抒田,林小玲.制度分割視域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集聚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J].經濟體制改革,2023(2).
[4]黃誠,黃燦軍.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的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研究[J].才智,2020(31).
[5]秦瑞英,白偉杉.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廣州制造業空間優化途徑探析[J].城市觀察,2022(4).
[6]邱志鵬,蔡松林.智慧物流與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J].物流技術,2020,39(3).
[7]尹燕勤.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東莞市制造企業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分析[J].理財周刊,2021(2).
[8]王鵬,張丹丹.新時代技工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農家參謀,2020(5).
[9]李忠躍,許云珍,歐陽河.高質量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框架與建構:以打造技工教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升級版為例[J].職教論壇,2022,38(8).
[10]黃竟成,伍秀芳,李海燕.廣東技工教育發展:歷程回顧與特征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 2020,41(33).
(作者:謝健輝,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