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技能領域國際交流合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實施“一帶一路”技能筑夢行動,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大力支持下,廣州市技工院校快速行動、狠抓落實。廣州市技工院校建立了具有國際水準、國內領先、廣州特色的現代技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雙輪驅動的“廣州模式”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大力推進技能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在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全市有20所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1.36萬人。建有“全國技工院校師資研修中心”“技工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9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18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1所學校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納入“一帶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開發網絡單位;2所學校建有生態環境部認證的“中國制冷維修行業良好操作國際交流培訓中心”,承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培訓項目,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環境保護技術支持。牽頭成立“廣州國際友城職教聯盟”;截至目前,廣州技工院校分別與2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培訓學員近2500人次。
(一)“走出去”輸出廣州市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理念
一是承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培訓項目。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和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按照生態環境部認證的“中國制冷維修行業良好操作國際交流培訓中心”的要求,先后舉辦國際培訓交流活動11期,培訓來自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制冷行業從業人員和院校相關專業教師,為推廣中國R290制冷技術標準分享了信息,提供了服務。
二是承擔“南南合作”技能開發網絡交流項目。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納入“一帶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技能開發網絡單位,成為全國10所入選院校中,廣州市唯一入選院校。學院與柬埔寨國立理工學院達成了“結對子”合作,為柬方開展移動機器人師資培訓、CAD機械設計等技能競賽項目交流培訓。
三是承擔各類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項目。借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際司、國際交流中心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等平臺,指導廣州市技師學院與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南非、東非高校聯盟等“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及機構開展交流合作。針對其政府中高層官員、職業教育專家、院校校長及教師,先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卓越領導力、職業技能提升和高級師資研修等培訓,累計共20期,培訓達1637人次。參與并推動實現我國技工院校向國外職業教育領域在發展理念、培養模式和師資培訓等方面的規?;敵?。2023年,廣州市技師學院與東非高校聯盟合作共建“國際師資研修中心”,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多重疊加優勢,打造更加堅實、穩固、富有活力的國際教育合作伙伴關系。
(二)“引進來”培養國際技能高端人才

指導技師學院積極探索家政服務行業的國際合作。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與菲律賓家政機構——百思高端家政合作共建高標準的“中菲家政培訓中心”。引進菲律賓高端家政培訓資源,推動“南粵家政”企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同時,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作為國內首個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證)認證的技工院校,與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國際職業學院,建造“廣東技工”走向世界的窗口,通過引進國際技能文化,助力中國“智造”。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與德國客尼技術教育集團成立“中德客尼培訓基地”,共建“新能源汽車高壓技術實訓室”,并成功舉辦中德師資培訓班。
(三)“建平臺”開展世界技能大賽合作交流
廣州市技工院校與俄羅斯莫斯科“職業技能活動區域協調發展中心”職業聯合會、俄羅斯莫斯科教育質量中心先后簽約,合作共建技能人才國際聯合訓練基地,主要圍繞制冷與空調、CAD機械設計、移動機器人等8個項目開展共議訓練體系、共商訓練計劃、共搭技能平臺、共評選手水平、共組專家教練等合作,共同促進雙方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升。此外,在第44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以及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備賽過程中,有5所技師學院分別與參加國際邀請賽的俄羅斯、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和選手展開交流,切磋技能,加深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世界技能大賽領域的互動交往。廣州市技師學院積極引進世界技能組織資源,建立原型制作全球培訓分中心,2023年3月舉辦“2022—2023‘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數字媒體交互設計賽項”,全國有27支參賽隊伍81名參賽選手參加。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牽頭舉辦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廣州友誼賽(自主移動機器人與機器人系統集成兩個項目),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巴西、新加坡、南非等9支境外隊伍的40名技能精英。牽頭成立“廣州國際友城職教聯盟”,與9家境外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并與加拿大、南非等機構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一)聯動機制還未完善
未完全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平臺,廣州市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以便及時對各國國際交流與合作意向進行全面的了解。
(二)對外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技工院校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人才培養、專業和課程標準設置等方面還有待拓展,要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用好平臺資源,提高技工教育“走出去”的適應性、有效性和融合性。
(三)內涵建設有待提高
對廣州市技工教育的品牌打造有待進一步強化,宣傳推廣有待進一步加強,對具有廣州市特色的嶺南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還需進一步凝練。

廣州市技工院校將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服務國家重要戰略,多措并舉,穩步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平,為廣州市對外交流合作貢獻技工教育力量。
(一)加強頂層設計,探索構建國際技能9rtgopyJbkA3txDPIm6sYvzUqG54RY7naZgM4gV3TzQ=培訓“互聯中樞”
探索構建國際技能培訓聯絡制度。加強與市外事、教育等部門的聯合協調,增強統籌合力,建立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政府機構牽頭實施、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國際技能培訓聯動工作機制。發揮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等在技能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加強對受訓對象國家設計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課程力度,建設整體化立體化的技能培訓體系。
(二)加強平臺建設,提供技工教育“廣州方案”
提升“一帶一路”框架下“南南合作”層次和水平。指導廣州市技師學院申請加入第二批“南南合作”技能開發網絡院校;推動廣州市公用技師學院與柬埔寨世界青年文化旅游職業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培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與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合作,輸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技能,探索成立中國—南非跨境電商產教聯盟。擴展局屬技師學院與南非、斯里蘭卡、東盟國家等的合作交流形式,打造合作交流平臺,開發系列專業技能培訓項目及課程。通過不斷創新引領技工教育高端發展,輸出技工教育“廣州方案”,爭取更多“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項目落地,為推進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三)加強文化挖掘,講好時代工匠“廣州故事”
借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際司、國際交流中心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等國際組織平臺,分享互通技能人才培養經驗,探索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項目,提升廣州技工教育國際合作品牌影響力。充分利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品牌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嶺南文化等傳統特色,通過開展廣彩、廣繡、廣州象牙雕刻等工藝制作的文化推介活動,向“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外國友人“講好廣州故事”,讓其認識、體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嶺南傳統文化魅力。同時,依托主流媒體,講好廣州市技工教育國際交流的“廣州故事”,拓寬技工教育鏈接世界各國的文化渠道,提高國民對技工教育與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認同度,為國際交流營造積極的文化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