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關鍵性產業。隨著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以高端裝備制造、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制造業將全面進行轉型升級和更新迭代。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對于具備智能制造相關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福州第一技師學院堅持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緊緊圍繞福建省、福州市重點產業,結合自身機械、電氣專業優勢,明確將智能制造專業群作為學院重點打造的特色優勢專業,努力破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制造業轉型升級、高端智能制造技能人才急需的難題,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智能制造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先后兩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獲得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和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獎等榮譽稱號,成為福建省技工院校的排頭兵,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學院現有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汽車工程系、商貿服務系和文化基礎部等6個教學系部,開設25個專業,其中數控加工、模具制造、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幼兒教育等專業為“省級精品專業”。學院根據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需求,對現有專業進行整合和優化,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鏈將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歸為智能制造專業群,設置數控加工、模具制造、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3D打印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等相關專業,形成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專業群,同時注重專業之間的銜接和融合。在辦學層次方面,數控加工開設了預備技師班,數控加工、模具制造、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工業機器人、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開設了高級工班,不斷擴大高級工以上數量和規模,穩步提升辦學層次。2022年,學院智能制造專業群獲批福建省“雙高”專業建設;2023年,學院數控加工、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物聯網應用技術等專業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建設院校及建設專業名單。
為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接觸新設備,學院緊跟智能制造技術發展、企業生產需求和教學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升級改造數控、模具、機電、電氣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汽修、車鉗工、電焊、物聯網等先進的專業教學實訓場所和高端的設備設施,為學生提供較好的實習實訓條件。同時,連續三屆(第45、46、47屆)被確認為世界技能大賽數控車項目中國集訓基地,被批準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挖車、數挖銑、機電一體化、制造團隊挑戰賽、烘焙)五個項目福建集訓基地、福建省首家德瑪吉中國認證培訓中心、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基地、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訓考核基地和福建省模具產業技術工人培訓基地,被福建省總工會授予“八閩工匠學堂”、被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授予“福建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被福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授予“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職業技能提升中心”,智能制造專業群優勢愈加凸顯。
在專業定位上,智能制造專業群旨在培養具有創新思維、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高端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在課程設置上,學院堅持培養技能人才的宗旨,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實訓課程占總課時的比例達50%以上,確保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實操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學院為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拓展教學空間,提高教學效果,積極推進信息化教學建設,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虛擬仿真技術等手段,確保學生在掌握制造技能的前提下,深入掌握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應用,增強學生在“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的復雜生產環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為培養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學院與福建華威鉅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化產教融合,積極探索數控加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2021級數控專業高級工班為試點,采用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創新了頗具特色的“校企雙制、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五雙元、四機制、三對接”的特色學徒制模式,即“543”模式。構建了“學校+企業”“雙主體”育人、“校內+校外”“雙課堂”教學、“學生+學徒”“雙身份”學習、“教師+師傅”“雙導師”培養、“畢業證+技能證”“雙證書”畢業的“五雙元”人才培養理念;建立了校企聯合招生、校企聯合育人、師資聯合培養、教學聯合管理的“四聯合”校企協同共管機制。實施遞進式工學交替教學方式,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學院致力打造智能制造“一技強”品牌,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相長”,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學院還在福建省職業教育中首開先河,專門設置了技能競賽管理機構——競賽處,由其全面負責技能競賽相關事務,制定了競賽管理辦法,在新生入學時就進行選拔,挑選優秀的苗子組建競賽隊伍,由帶賽能力強、比賽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教練團隊,制訂專門的教學計劃,進行持續科學的集訓培養工作。2013年以來,組織師生參加市級以上技能競賽累計獲獎808人次,其中國家級獎項89人次、省級獎項289人次,在保持數控專業好成績的同時,實現了電氣、汽修、信息等各專業的“多點開花”。特別是2018年以來,智能制造專業群在技能競賽中多次實現突破:獲得6枚國家一類賽金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銅牌,有5位選手先后進入第45屆和46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制造團隊挑戰賽和數控車項目中國集訓隊。
近年來,學院承擔著福建省職工技能大賽和福建省技工院?,F代制造技術競賽項目競賽以及全國數控大賽福建選拔賽任務,是參賽選手集訓基地,辦賽能力持續提升。特別是2021年12月,學院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學生創業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個,取得賽事組織和大賽成績的雙豐收。
學院堅持走校企合作辦學之路,通過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全面深化產教融合,精準對接福州市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以專業群建設為抓手,校企合作共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共同培育師資隊伍、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參與企業生產,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當前,學院通過訂單培養、開辦產業學院、共建實訓基地等多種合作形式,為企業量身定制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F有企業合作開辦訂單班21個,共有850余名學生,其中,與新大陸集團和永榮錦江兩家企業共建兩個福建省首批“精匠班”,培養機電一體化和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高級工;與新大陸集團合作,在福建省率先成立首個產業學院——新大陸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共同培養數字技術高技能人才;與福建華威鉅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創新“543”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受到福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充分肯定;與67家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接受教師下企業實踐、學生實習實訓以及就業;與福建福光科技公司、華威鉅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產品,參與技術攻關,提升教師技能水平,提升服務企業能力。
學院大力實施強師工程,制定教師培養制度和骨干教師培養制度等,鼓勵教師參加業務培訓、企業實踐和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著力打造技藝高超、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195人,其中專任教師140人,共有4位正高級講師;有1位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1位全國技術能手(數控車);有1位教師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有1位教師入選第三批福建省優秀“百人計劃”;有24位教師被授予“福建省技能大師”“福建省青年崗位能手”“福建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福州市首席高級技師”等榮譽稱號;建有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數控車)、3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模具、數控);有2位福建省名師、9位福建省技工院校專業帶頭人,其中智能制造專業群教師隊伍中師資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占比較大。同時,學院通過引進企業技術骨干和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優化師資結構。2023年2月,4位教師參加第三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獲得2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的佳績。
職業技能培訓是技工院校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學院具有福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準的15類28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和9個專項能力考核資格,應急管理部門批準的安全生產特殊工種(低壓電工、焊工、高處作業)培訓資格,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批準的退役軍人培訓資格。多年來,學院積極服務社會,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實施技能“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面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社會就業重點群體,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項目制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助力企業穩崗送培訓,助力鄉村振興促就業,助力城鄉勞動者創新創業,在開展培訓的同時抓好培訓質量,形成職業技能培訓特色,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000多人次,較好地服務于福州市的企業,為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助力技能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此外,學院充分發揮技能辦學優勢,先后有5位教師援教新疆奇臺;2017年以來,學院承擔脫貧攻堅幫扶定西市工作,共招收174名定西籍建檔立卡戶學生來校就讀;舉辦4期115名定西籍“雙師型”師資培訓班;定向、定崗、定制招聘3位定西市建檔立卡戶高校畢業生到學院就業;先后選派8批次19位專業骨干教師遠赴定西市支教,有力推動了定西市職業教育的發展。2021年,學院被評為福州市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嘉獎集體”。
改革潮起,擊鼓催征。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驅動下,學院將不斷激發出新的辦學活力,繼續秉持初心使命,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打造學院品牌,賦能新質生產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