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常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和畢業班政治教學工作,何均發在班級管理和政治教學上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于學生管理,他說:“我不是來管理學生的,我只是他們在初中階段的一個陪伴者。”做陪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正是他對自己的定位和期望。
“五多五少”,實現班級自主管理
從2007年踏上教育路,何均發已經帶了12個畢業班。走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如今的得心應手,對于班級管理,他逐漸沉淀出自己獨特的心得,即多聆聽,少數落;多引領,少禁錮;多鼓勵,少批評;多活動,少單調;多陪伴,少念叨。
作為班主任,何均發會精心組織每一項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成長空間。為了磨礪學生意志,他曾組織過一次“徒步靜觀”的活動,從最開始的方案制定到學校安全預案,從現場突發情況處置到成立家長護衛隊,都由班上學生親自擬定和安排。對此,他表示:“我不想班上的學生成為‘書呆子’,而是各方面綜合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作為陪伴者,學校里的每一項活動——繽紛節、運動會、詩詞大賽、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等,何均發都會鼓勵班級學生積極參加,能不能獲得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能力、自信和責任感。有空的時候,他喜歡和學生一起打籃球、羽毛球,利用運動的間隙,和學生聊學習、聊生活。周末和假期,他也會不定期與孩子們在網絡上交流、探討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每一次,他都會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并積極回應,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解決問題,這樣沒有距離的連接,使學生愿意向他敞開心扉、尋求幫助。
除了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何均發還注重家長保持聯系。初三階段,對待孩子升學的問題,家長們不可避免會焦慮、擔心,他會定期約見家長,讓家長細致了解自家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會就升學計劃給家長們一些實質性的建議。他常邀請家長到孩子的班級看一看,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了解他們在學校的生活。“每個孩子不同,適合的路徑也不同,我希望家長能和我一起做好陪伴者的角色,讓孩子們走過中考這一特別的階段。”中考前的百日誓師大會,他曾發動家長給孩子拍視頻、送禮物,在觀看家長們錄制的鼓舞視頻,收到家長們精心選購的禮物時,孩子們感受到了鼓勵的力量。看著孩子們笑意盈盈的臉,何均發的心里也感受到了安慰。
“相比被管理與被塑造,學生更渴望被同理。”何均發告訴我們,聆聽、引領、鼓勵、活動、陪伴,都是走進孩子們內心的方式。一個好老師要善于發現,也要善于鼓勵,激勵學生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和未來。
積極心態,引領學生成長
在學生們眼里,何均發個性積極,是一個能給身邊人帶來正能量的老師。課堂上的他,講起課來抑揚頓挫,富于變化,充滿活力。課后,熱愛生活和運動的他,常和學生打成一片,是他們親密的朋友。“我并不想用成績去定義學生,而是希望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擁有積極的心態,這會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益處。”他笑著表示。從教17年,他用一顆細膩而柔軟的心陪伴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成長,小紅(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平時在學校,小紅總是獨來獨往,很少與人交流,和同學關系比較緊張。某段時間,她連續一個星期都在寢室哭,讓班上同學很是擔心。何均發了解情況后,找機會把小紅叫到了辦公室,這才知道了緣由。小紅五歲時,父母離異,從此她便跟著媽媽生活。因為生計,媽媽工作忙碌,對她缺少關注,久而久之,她的心態越來越消極。進入初中后甚至產生了一種心理:媽媽是為了甩開自己,而將自己“扔”在了學校。
何均發知道,一切言行的背后都藏著更深的需求。為了走進小紅的內心,也為了引導她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他給小紅分享了自己在書中看到的故事,又效仿《兒子列出了“快樂清單”》一文的作者,讓小紅列出了“快樂清單”,帶著她探尋內心,轉換視角來看待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他至今記得,那天下午,陽光斜穿過辦公室的窗戶照射進來灑落在地上,小紅眼里閃爍著淚花,對他說:“面對陽光,就會快樂,因為擁有了陽光般的心情。我要做個陽光的孩子。”
小紅的變化讓何均發欣慰,但是,他也坦言,自己并非一開始便知道如何處理。起初,他也曾以為,小紅不過是因為進入新的學校不適應才產生了低落的情緒,直到深入了解過后才得以窺見事情的全貌。他說:“我們不能停留在事情的最表面,而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唯有找到實質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何均發并不避諱談論自己在成長路上所經歷的挫折。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個性和家庭背景,要求頗高的何均發有時會讓學生感到有壓力,產生逆反心理。后來,他意識到,教師要學會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育人技巧,因材施教,才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激勵、喚醒學生學習動力。如今,這成了他教育教學的主旋律。當學生遲到,或者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他不會急著批評或懲罰,而是會細致了解原因,再給予恰當的引導;當學生情緒低落或者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他會通過聆聽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在他看來,教師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因此,教師不可故步自封,停留在過往的經驗中,而要在學習知識、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未來的教育路上還會迎來新的學生,遇到新的問題,他將繼續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在追求自我成長的過程中陪伴學生成長。
何均發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東區)學生成長部副主任,初2027屆11班班主任,西大附中優秀教師、北碚區優秀教師,《重慶市班主任理論與實踐》封面人物,重慶市青少年創新人才“雛鷹計劃”優秀項目負責人,第五屆“中國好老師”。多篇論文獲市、區和國家級一、二等獎,發表論文數篇,主持市、區精品選修課程《積極心理——中學生健全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