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周星詒、陸心源批注稿本《帶經堂書目》文獻價值舉隅

2024-12-03 00:00:00萬姍姍
圖書館界 2024年6期

[摘 要]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稿本《帶經堂書目》四卷,為陳樹杓篩選其祖父陳征芝藏書并增補部分書籍后編次而成的善本書目,該書目至遲應于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完成編撰。稿本《帶經堂書目》中著錄的書籍不乏宋元善本,價值頗高;此外,稿本還收錄了許多名家遞藏本等,書籍來源豐富。同時,周星詒、陸心源曾先后為稿本《帶經堂書目》進行批注,二人批注被完整保存,使稿本具有獨特的版本價值。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稿本較之后世學者研究常用的風雨樓排印本《帶經堂書目》來講,信息更完備,更能反映出陳征芝的藏書原貌以及周星詒、陸心源的批注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獻價值。

[關鍵詞]帶經堂書目;周星詒;陸心源;文獻價值

[中圖分類號]G256.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6-0019-06

1 引 言

《帶經堂書目》為清代著名藏書家陳征芝的藏書目錄,該書目由陳征芝之孫陳樹杓篩選并增補部分書籍后編成。《帶經堂書目》中藏書的來源豐富,如有原為朱彝尊、盧文弨、黃丕烈等人的所藏之書,其中亦不乏一些宋元善本。該書目成書后,陳樹杓還請周星詒與陸心源先后對其進行批注刪改。宣統中順德鄧實風雨樓排印《帶經堂書目》為刊本三冊(以下簡稱“《風雨樓叢書》本”),前載“順德鄧氏依閩陳氏原稿本刊”字樣,后世學者在進行相關研究時亦多依照《風雨樓叢書》本。而筆者發現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帶經堂書目》四卷五冊,正為該書目原稿本,該書版式情況為每半頁九行,每行字數不定,藍格,白口,四周雙邊,黑魚尾,封面鈐有“帶經堂陳氏藏書印”白方。與《風雨樓叢書》本相較可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原稿本更為完備,更能反映出陳征芝的藏書原貌,以及周星詒、陸心源的藏書思想與版本目錄學造詣,文獻價值更高。

2 稿本《帶經堂書目》的成書與流傳

陳征芝,字世善,一字蘭鄰,晚號“韜庵”,福建閩侯人,生卒年不詳,清嘉慶壬戌年(1802年)進士,曾歷官于浙江會稽、秀水等地。陳征芝性嗜書,善聚藏,“生平好聚書,官俸所入,悉以購之。比歸田,積至八萬卷,宋元名槧,十居六七”[1,其藏書樓有“帶經堂”“愛日堂”“陶舫”等名稱,陳征芝還鄉之后便將所藏書籍帶回了閩地。陳征芝之孫陳樹杓,字星村,對其家藏書籍進行了篩選,并增補部分書籍后編成《帶經堂書目》。

因相關史料缺乏,陳征芝、陳樹杓生卒年皆不詳,稿本《帶經堂書目》具體成書時間難以確考,不過可據現有文獻資料略作推算。首先,根據現有材料可推算二人大致年齡區間。陳征芝為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稿本《帶經堂書目》中《梁谿集》一百八十卷《附錄》六卷的提要提及道光十四年(1834年)陳征芝仍在浙江秀州做官,另外書目中集部有大量閩地文人的書籍,大部分應是陳征芝離任回鄉之后才陸續收藏的。稿本《帶經堂書目》(清)陳征芝藏,陳樹杓編《帶經堂書目》,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稿本。下文中援引自稿本《帶經堂書目》的內容皆為此版本,不再一一出注,特作說明。中卷四集部別集《宗忠簡集》八卷本陳樹杓所撰提要稱“宋宗澤撰《忠簡集》……同治壬戌,余秋闈竣事于舊書肆中見有是書……附識于此”。同治壬戌即同治元年(1862年),可知陳樹杓曾于同治元年參與秋闈。由此大致推算二人年齡,并參考其收藏情況,可知《帶經堂書目》的編撰時間最早應不早于道光年間,此為稿本《帶經堂書目》編纂之上限。此外,稿本《帶經堂書目》中由陳樹杓撰寫的提要中,唯有《宗忠簡集》的提要后明確標明了落款時間,為“同治甲子冬日”,“同治甲子”即指同治三年(1864年)。由于該書目為稿本,成書后天頭、邊欄處仍有許多增加書目,還有附浮簽以改換新增提要等痕跡,該條提要為正文,而非后期新增批注,可推知陳樹杓于同治三年冬天尚在編撰《帶經堂書目》的過程中。其中,前人文獻中最早提及《帶經堂書目》的乃是譚獻的《復堂日記》,稱“見陳氏《帶經堂書目》多有影宋鈔本”[2。譚獻曾于同治元年閏八月至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寓居福州,該條為同治三年所載。據吳欽根考證,譚獻于同治三年八月就已得見《帶經堂書目》,在同治三年十月至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譚獻因為書籍購買與借閱等相關事宜與陳樹杓交往甚密[3,譚獻稱是時業已見過《帶經堂書目》,且指出陳氏藏書中多有影宋鈔本,而書目編撰又是動態的過程,想必譚獻當時所見的《帶經堂書目》雖非完秩,但大部分內容亦已在此前編撰完成,同時亦可知陳樹杓在《帶經堂書目》未完全編成之時,已開始有鬻書行為。

此外,稿本《帶經堂書目》中有周星詒與陸心源批注刪改的痕跡,亦可據這一線索進一步考索該書的成書時間,從而推斷陳樹杓編纂這一書目的目的。周星詒,字季貺,喜藏書。據《邵武府志》載,周星詒于同治二年(1863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在福建邵武任知府。周星詒與譚獻乃好友,周星詒在《北堂書鈔》上的跋云:“(同治三年)甲子秋中,譚仲儀以書告,有舊家陳氏,富藏書,求售者,不可得,知詒癖書,宛轉達仲儀道意。”[4可知同治三年譚獻聞見陳氏藏書后,不久便去信告知周星詒,經譚獻從中斡旋,周星詒得以從陳樹杓處買到《北堂書鈔》,期間譚獻還多次為周星詒購置他書,翌年正月周星詒派人將書運至己處,而稿本《帶經堂書目》想必也是此時一同被帶去周星詒處。稿本《帶經堂書目》中多處有周星詒的批注,其中第四卷集部類文獻中亦有周星詒的批語,可知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稿本《帶經堂書目》已編撰完成,此為該書目成書之下限。陳樹杓家在閩侯(今屬福州),周星詒在邵武為官,陳樹杓在《帶經堂書目》編撰完成后,能將書目放置在周星詒處允其查閱、批注,其中一個原因想必是周星詒乃著名藏書家,有愛書之癖又有購書能力,有書目在手可方便其挑選購買書籍。

另外,稿本《帶經堂書目》還有陸心源的批注。陸心源,字剛甫,晚號“潛園老人”,為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陸心源同治初年時赴粵為官,后被借調督辦直、豫、魯三省軍糧事,同治三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在粵為官,后因丁憂返家,有誓墓之意。期間偶去蘇、杭,不曾遠行,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半年隨李鶴年始赴閩,初留福州與其他幕僚處理一切事務,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八月間歸還故里[5。故而陳征芝尋求陸心源為《帶經堂書目》進行批注,定是在同治十一年上半年至同治十三年七八月這個時間段,陸心源《帶經堂書目書后》稱:“予粵東歸田,本無出山之志,后聞陳氏藏書散出,多世間未有之本,遂奉檄一行。昔小山堂主人聞陳一齋藏書散出,有閩中之行,余亦同此意也。”6]83其中所謂的“閩中之行”應也是此時間段,至于陸心源為何稱其是專為尋訪陳氏藏書而效仿小山堂主人行徑而由浙赴閩,而不提是受李鶴年之邀,應是其作為藏書家在撰寫文章時的美飾話語。

總的來說,陸心源見到《帶經堂書目》及為其批注的時間晚于周星詒,而此時距陳樹杓開始鬻賣家藏書籍已過去數年,其真實藏書必不如稿本《帶經堂書目》中記載的那樣豐厚,故而陸心源稱:“及至閩,遍訪陳氏后人,僅得張清子《周易纂注》、金仁山《尚書注》、楊仲良《長編紀事本末》三書,余皆不可得。”[6]83而陳樹杓所謂的“最秘之本,其先人別儲一樓,為蟲蝕盡,或者當在其中”6]83則大概率是托詞。前有譚獻、周星詒等人,后有陸心源,皆為著名藏書家,陳樹杓均能在短暫赴閩期間準確聯系到他們,并先后請周星詒、陸心源為《帶經堂書目》進行批注,且在稿本《帶經堂書目》還未完全編撰完成時陳樹杓便已經開始鬻書,足見其鬻書之“決心”與“恒心”,故很難不令人猜測陳樹杓編撰《帶經堂書目》除了是整理家藏書籍以為留念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鬻書,或許該書目也是其為了方便鬻書而編制出來的一份“售貨目錄”也未可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稿本《帶經堂書目》仍具備較高的文獻價值,歷來為眾多學者收藏。稿本《帶經堂書目》卷一首頁自右至左、自下至上共鈐有9枚藏書印,分別為“星村”“張齊七”“風雨樓”“會五”“密韻樓”“谷孫校讀”“菦圃收藏”“烏程蔣祖詒藏書”“北京圖書館藏”。目前可知,“星村”乃陳樹杓藏印,“張齊七”為張澤璇藏印,“風雨樓”為鄧實藏印,“密韻樓”為蔣汝藻藏印,“菦圃收藏”乃張乃熊藏印,“谷孫校讀”“烏程蔣祖詒”均為蔣祖詒藏印。其中,張乃熊,字芹伯,號菦圃,是清末著名藏書家張鈞衡之子,張澤璇字齊七,又為張乃熊長子;蔣祖詒字谷孫,為藏書家蔣汝藻長子;張鈞衡適園、蔣祖詒密韻樓均屬吳興四大藏書樓之一。另,稿本《帶經堂書目》第二冊載有蔣祖詒題識:

閩中陳氏《帶經堂書目》手稿本五冊,蘭鄰之孫樹杓所編次,眉端標注校正者祥符周季貺、吾鄉陸剛甫二先生手筆也……癸酉夏五,於粵中友人處見此目,以重值易得,詳閱一過因志。

推測可知,書目中所鈐藏書印并未完全按藏書先后進行排列,蔣汝藻藏印也似為蔣祖詒所鈐。蔣祖詒在題識中明確指出自己是癸酉(當為民國二十二年,即1933年)夏于廣東初見稿本《帶經堂書目》,并重金易得,而鄧實于宣統中排印《帶經堂書目》,可知鄧實先于蔣祖詒收藏稿本《帶經堂書目》,但鄧氏和張氏何時得藏該書目、該書目中間又為何人所藏等具體遞藏關系不得而知。不過稿本《帶經堂書目》在眾名家手中輾轉遞藏,后流傳至北京圖書館,今被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足見其在藏書史及文獻流傳上的價值。

3 稿本《帶經堂書目》的藏書情況

稿本《帶經堂書目》卷一經部,共收書242種;卷二史部,共收書356種,其中2種為后期在欄格間或天頭新增之書籍;卷三子部,共收書230種,其中14種為后期新增;卷四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著錄344種,下卷著錄222種,共收書563種,其中51種為后期新增;稿本《帶經堂書目》中共收書1 394種。而《風雨樓叢書》本經部收書182種,史部收書274種,子部收書220種,集部收書556種,共收書1 232種。可知,稿本更能全面體現陳征芝的藏書原貌,從稿本完整的著錄情況看,可見該書目三大藏書特點。

3.1 著錄書籍來源廣泛

《帶經堂書目》共收書千余種,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書籍標注了書籍來源,且書籍來源廣泛,主要為家傳藏書、名家鈔本、名家校本以及名家遞藏本。

《帶經堂書目》中書籍的來源明確標注為家藏書籍的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標注為“太高祖泰寧學司訓蒲江公舊藏”的書籍,共18種940卷,其中高楚芳編的《千家注杜詩》二十卷乃元刊本,其余多為普通刊本。二是標注為“高祖候選司訓久臺公舊藏”的書籍,共9種278卷,幾為普通刊本。雖然《帶經堂書目》中所著錄的書籍為承繼家藏的數量并不多,但亦能證明其家學淵源一脈而成,陳征芝愛書藏書之癖亦有跡可循。

《帶經堂書目》中著錄的名家鈔本有范欽天一閣鈔本、明雁里草堂鈔本、汪啟淑開萬樓鈔本、周錫瓚鈔本、文瀾閣傳鈔本、吳焯秀谷亭鈔本、鮑廷博知不足齋鈔本、袁廷梼貞節堂鈔本、陸貽典精鈔本等。其中,書籍來源標注為文瀾閣傳鈔本的書籍最多,有近1600卷,遍涉經史子集四部。陳征芝嗜書成癖,其仕浙期間到文瀾閣內閱書抄書自然極為頻繁。雖然這些文瀾閣鈔本不一定都是陳征芝親自抄錄的,也可能是其多方搜尋得來的,但這些書籍的版本來源總歸確為文瀾閣的書籍。文瀾閣傳鈔本雖然抄錄者不同,但在版本特點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如卷前一般也抄錄四庫提要、行款版式往往與《四庫全書》一致等[7。咸豐年間太平軍攻入杭州,文瀾閣中的圖書或毀或散,陳氏所藏的此類抄本的文獻價值則顯得更為重要。

書目中還收錄了眾多名家校本,如朱彝尊校本、毛扆校本、何焯校本、厲鶚校本、黃丕烈吳翌鳳校本、趙希璜校宋本、顧廣圻校本等。當然,鈔本、校本之間的界限并非涇渭分明,有時書籍鈔、校并不分離,學者在抄書時候往往也會校對,如《錦里耆舊傳》四卷乃吳焯鈔校本,《危學士集》二卷是王聞遠鈔校本。此外,一些校本中還會提及其校對時的版本依據,如《吳郡志》為宋賓王校汲古閣刊本,《顏氏家訓》七卷《考證》一卷為宋賓王校宋本。

同時,《帶經堂書目》收錄的許多書籍為名家遞藏本,如部分書籍來源為文徴明玉蘭堂、錢謙益絳云樓、毛子晉汲古閣、朱彝尊曝書亭、徐乾學傳是樓、盧文弨抱經堂、黃丕烈士禮居、袁廷梼五硯樓等85家藏書樓。其中,陳征芝所收黃丕烈的舊藏最多,共29種近500卷。稿本《帶經堂書目》中著錄的書籍中約有六分之一來源于這些名家藏書樓,這些書籍被各藏書家輾轉遞藏,最終又歸于陳征芝,一定程度上也昭示了陳氏藏書的整體價值頗高。

3.2 著錄書籍多宋元刊本等珍本

《帶經堂書目》中還收錄有數量可觀的宋元槧本等珍本。陳征芝官俸不厚,并非一開始就致意于收藏宋元槧本,而是機會使然。《帶經堂書目》卷四集部別集《徐節孝集》三十卷《附錄》一卷后附陳征芝跋文稱:

數年來購買各書,緣欲收藏以遺子孫,只取其備,而俸入有限,所有宋元板刻索直過昂者,概不能買,勢使然也。甲戌五月,海鹽友人吳姓(杓按:吳公,名修,字思亭,海鹽舉人)以宋刻書各種見示,適《徐節孝集》為插架所未有,且板紙俱佳,的系南宋刻本,有點易齋及大司空王儼齋等印,遂善價購藏,此余家有宋刻本所自始也。夫積書以遺子孫,望其能讀能守,而宋刻尤尚,今積藏伊始即得《節孝集》,首篇又是忠烈詩,以節孝忠烈遺子孫,不誠幸與!

可見,陳征芝最初藏書目的是求書完備并以遺子孫,后恰逢徐積的《徐節孝集》版本上佳,內容有益于教育子孫修身立德,遂購之,值此契機陳征芝才逐漸走上收藏宋元板刻書籍之路。據《帶經堂書目》記載也可得知,陳征芝后續又收藏了不少珍貴的宋元板刻:宋本如《尚書疏》二十卷、《楚辭章句》十七卷等;元本如《尚書經傳音釋》六卷《纂圖》一卷為元至正德星堂刊本,且此本含有問答一卷,與其他版本相比更為完善,還有《詩集傳附錄纂疏》二十卷,陳征芝跋文稱“此本古今罕著錄”“海內亦不過一二本矣”等,頗為珍貴。陸心源在《帶經堂陳氏書目書后》中亦稱陳征芝藏書中“宋、元刊本則元刊《周易會通》《書義矜式》,宋刊《儀禮經傳通解》三十七卷《續》廿九卷,淳熙刊《孝經注》,元刊《融堂四書管見》,嘉祐本《說文解字》三十卷,乾道本《楚辭》,宋刊《九家注杜詩》,元刊《離騷草木疏》,宋刊董杲《廬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亦世所罕見者。”[4]83整體來看,《帶經堂書目》中所載的陳征芝的藏書因這些宋元板刻書籍,價值更高一籌。

此外,從《帶經堂書目》所著錄的書籍情況來看,陳氏家藏書籍不僅有宋元刊本,還有一些罕見之本,頗有價值。例如,《史記正義》一百三十卷乃是明震澤王氏刊本,但是此刊本是翻宋板,宋槧之外諸本皆不及此本,與監本相校,監本脫略之處不下千處,亦足見此本質量之高。再如,卷四集部明鈔本《妙筆集》四十卷乃宋人林遹之作,《四庫全書》未著錄,世間也罕有傳本,該本是明隆慶年間閩人胡哲庵所抄,輾轉被陳征芝所得,可見陳征芝的藏書一定程度上對《四庫全書》著錄情況起到補充作用。

3.3 著錄書籍多鄉邦文獻

陳征芝作為閩地之人還比較關注鄉邦文獻,故而特加搜訪,陳樹杓在編纂《帶經堂書目》時候并未將其專列為特藏文獻,而是依據書籍自身性質散入四部之間,其中閩人的著作在集部文獻中分布最多。書目中除了標注為“明徐興公藏書”“李鹿山馥藏書”“晉江黃俞邰虞稷藏書”等這些藏書家確為閩地的,其他書籍作者如是閩人的,提要中也多會專門標注。例如,《武夷新集》二十卷的撰者為楊億,為閩人,提要中詳述其生平履歷。又如,《陳古靈集》二十五卷《附錄》一卷的著者陳襄乃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該書不僅為陳征芝手校本,書后所載陳征芝的跋文中,亦借此盛贊閩地學風學子“閩道學自海濱四先生已開其先……吾閩皆篤信謹守之士,誦讀家世代相守……”再如,《王光庵集》四卷附有陳征芝跋文,稱“吾閩文獻有光矣,亟購藏之”,其對鄉邦鄉賢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帶經堂書目》收錄此類文獻,一方面能夠展現出閩地文化風貌,另一方面也有整理保存之功。

另外,書目也不吝收藏一些明、清本子,同時會著錄一些質量不佳的兔園冊子,不過整體來看書目中所載藏書都頗具價值,可見陳樹杓對家藏書籍進行了篩選,稿本《帶經堂書目》更像其家藏書籍的“善本目錄”。

4 稿本《帶經堂書目》中周星詒、陸心源的批語價值

稿本《帶經堂書目》最值得關注的便是載有周星詒、陸心源二人的完整批語。書目中周星詒的批注語共有42條,其中經部15條,史部17條,子部6條,集部4條,《風雨樓叢書》本中僅余17條;陸心源的批注語共有34條,其中經部11條,史部3條,子部8條,集部12條,《風雨樓叢書》本中僅存6條。因此,稿本更能全面展示周星詒、陸心源對《帶經堂書目》所收書籍的評價和藏書、編目思想,與刻本相比具有顯著的文獻價值。

從稿本《帶經堂書目》周星詒、陸心源的完整批注情況來看,二人的批語切中肯綮、能指謬補缺,為進一步優化《帶經堂書目》的著錄情況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整體來講二人的批注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對書籍的版本記載提出疑問或補充。例如,《說文系傳》四十卷,書目中稱該本為宋嘉祐刊本,周星詒稱“此書未必全是宋刊,應查缺卷,無缺,亦應與初刻對勘”本文批注歸屬人乃筆者據稿本中相關信息詳為分辨所得,原本批注下并未一一落款。;《仁齊直指》二十六卷《傷寒類書活人總括》七卷,書目稱該本元刊本,陸心源稱“明嘉靖刊本,非元刊也”。以上皆是對書目中記載的版本信息進行糾謬的。同時,批注中還會提供其他版本信息,如《尚書考異》五卷,周星詒稱“張氏平津館刻入叢書,又有翻刻單行坊本”;《春秋權衡》十七卷,為文瀾閣傳鈔本,周心詒稱“此書有明刊”。二是增補書籍相關藏書信息。例如,《禹貢論》五卷《后論》一卷《山川地理圖》二卷,書目中所載版本為影宋鈔本,陸心源批注“此書有宋本在丁中丞日昌處,紙墨如新”,提供了該書宋本藏于何處的信息;又如,陸心源在《原本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的批注中,稱“此書常熟羅氏貴州莫有芝皆有明抄本,莫本存南京書局”“藏明抄本乃漢唐齋馬氏舊物,抄寫較莫、羅兩本較精,杭州汪氏殘本在丁松生處”,不僅提供了該書其他版本的信息,還比較了不同版本的價值。三是指出書籍著錄時的相關錯誤。例如,個人信息錯誤,《困學紀聞》二十卷在提要中誤記該書原藏者“柳大中”為“柯大中”,周星詒指出“大中姓柳,非柯氏也”;還有書目中認為愛日精廬藏書樓是張蓉鏡的藏書樓,周星詒、陸心源皆對此有批注,指出張蓉鏡藏書樓為“小瑯嬛福地”,張金吾的藏書樓才是愛日精廬。又如,分類排序錯誤,《職官分紀》五十卷原載于書目中史部職官類,陸心源稱“此書應入類書”,該書分官列職,引用摘取眾多書目條目,記述條理門目清楚,確為類書無疑;《曾樂軒集》一卷,陸心源稱“張維與東坡同時,而長于東坡應移到宋初”,則是給出正確排序意見。

另外,一些如增補旁支信息等的批注內容,此不一一贅述。其中,較為精彩的乃是周星詒對《菉竹堂書目》的批注:

此書世多偽本,詒藏兩抄本,皆是錄《文淵閣書目》刪去地志所成,伍氏叢書本亦然。須以文淵目對過,不同,乃是真本。竹汀先生《養新錄》所記亦偽本也陸心源后在《粵雅堂刻偽〈菉竹堂書目〉跋》中對此書目亦有辨偽,稱:“蓋書賈抄撮《文淵閣書目》,改頭換面,以售其欺,決非館臣所見兩準經進之本也。恭煥及國華跋,恐亦非真。”認為是書商牟利所作的偽書,雖不盡然,但是陸心源同時還記錄了該書與《文淵閣書目》比勘的結果,足證其偽。另外,姚振宗在《師石山房書目》中亦對此有詳細考辨,具體思路與結論與周星詒幾無二致。張雷《〈菉竹堂書目〉的真本和偽本》一文中認為偽書《菉竹堂書目》是葉恭煥的友人將真本借走卻不慎遺失,故而照著《文淵閣書目》摘抄了一部假書目返還,觀點新穎但還缺乏更有力的例證,不過其整體也是贊同周星詒的看法。。

《菉竹堂書目》大約成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偽本約出現于明隆慶三年(1569年),咸豐間伍崇曜將《菉竹堂書目》刻入《粵雅堂叢書》中后流傳漸廣,但該本亦為偽本,不過經年來一直未有學者對《菉竹堂書目》辨偽,結合上文考證,可知周星詒乃是首位提出《菉竹堂書目》偽本盛行這一觀點的。周星詒的眉批雖寥寥幾語,但卻首次明確指出《菉竹堂書目》有真本、偽本兩種本子,偽本乃是從《文淵閣書目》中過錄,刪去地志而成,伍崇曜所刻的《粵雅堂叢書》本以及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所見之本皆為偽本,并給出校驗真偽之方法,以資后世參考。后世學者也多受該條批注的啟發,贊同偽書《菉竹堂書目》乃是據《文淵閣書目》炮制的,足見該批注的學術價值之高。

同時,周星詒、陸心源在對稿本進行批注的過程中,會對所收書籍的價值進行衡量品評,如所收書籍版本不佳、坊間習見或是其他原因便會被打上“「」”這一符號以示直接刪除,部分書籍二人會批注刪削建議。例如,《周易正義》十卷、《周易集解》十卷,周星詒稱二書“世間通行易得刻本及諸本叢書本、明人刻本與今本無甚異同者,皆可去之,但求為先人遺書可也”,認為書目中所收的書籍版本習見,可予刪除,不過作為先人藏書遺存也未嘗不可;陸心源在《周易旁注》十二卷、《易說》六卷二書的批注中,分別稱其為“兔園冊子”“坊間習見”,并建議刪削。關于部分書籍的刪削去取,周星詒、陸心源往往意見一致,如《綱鑒史約》三十八卷,陸心源稱“此枉陋之書,入目則玷全目矣”,周星詒亦稱此書“不宜入”。因此,從稿本《帶經堂書目》周星詒、陸心源完整的批注情況來看,可知二人給出的刪削意見較為中肯。二人對該書目的編制目的是從善本角度出發,力圖使《帶經堂書目》成為一本“善本目錄”。

后世學者進行相關研究時往往依據《風雨樓叢書》本,但該本中周星詒、陸心源批注內容并不完整。同時,《風雨樓叢書》本在排印中,還有信息缺漏的現象,閱讀時會使讀者產生困惑。例如,《風雨樓叢書》本卷二史部《續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錄有周星詒眉批:

張氏系用閣本擺印,閣本英宗以下錄之大典,自來藏書家雖鮑、黃、吳、陳諸君未有見者,如尊藏確是元槧,則人間孤本,亟當詳細著錄,不可埋沒此書也,若是張氏底本,則非元槧,詒近從浙江購得張氏本,他日攜對便明,或以一冊見寄,為辨別之。

《風雨樓叢書》本除著錄該書的書目、版本、撰者信息外更無其他,因此批注中出現的“張氏”不知所云。而稿本《帶經堂書目》中。撰者下有“即昭文張氏愛日精廬擺印之本也”之語,方知周星詒批注中的“張氏”為張金吾。張金吾乃清中期著名藏書家,其藏書樓曰“愛日精廬”,《風雨樓叢書》本脫去此條關鍵信息。再如,稿本《帶經堂書目》經部易類中收錄的明人藏書被打上“「」”這一符號大量刪削,周星詒在眉批中給出總體意見及解決辦法:

明人著述似但存四庫及諸家書目未著錄者可矣。以多不勝購,寥寥數種不□□但載稿本,良以此也。瞿氏則稿本亦不收,詒意物稀為貴,擇世所少見及同鄉先哲、尊府先人著述載之,何如?國朝撰著,同于凡例中著明,推廣張氏著錄先世序文例也。尊府藏書極富,明人集亦百許部,若一概不著,又可惜。或仿《孫氏祠堂書目》,分為內外編,無論何本,一律著錄,更妙。

然《風雨樓叢書》本直接批量刪除此部分明人著述,并將該批語以雙行小字的形式誤置于前書元人著述之下,不提批注人是誰、為何做此語,使人不知所云。類似情況不一而足。故而在進行相關研究時,稿本《帶經堂書目》這一重要文獻不可或缺。

總體來看,周星詒、陸心源二人對《帶經堂書目》的批注內容除了關涉書籍版本、內容、收藏信息等,亦會給出編纂、分類、辨偽等方面意見,其中所蘊含的信息對藏書史研究也有一定意義,極具學術價值。對勘稿本和刊本兩個本子后,可知《風雨樓叢書》本參考了周星詒、陸心源二人的批注意見,整體質量不錯。但上文所提部分批注內容《風雨樓叢書》本并未收錄,對于周星詒、陸心源提出的刪削意見和糾正的錯誤信息,《風雨樓叢書》本直接予以改動,實則弱化了二人批注的作用,甚至還出現了遺漏關鍵信息、混淆批注歸屬人等錯誤。因此,翻閱稿本《帶經堂書目》更能知曉周星詒、陸心源批注的完整情況和原書著錄原貌。

5 結 語

總體來講,稿本《帶經堂書目》是由陳樹杓篩選陳征芝藏書并增補部分書籍后編成的善本書目,書目中所藏書籍版本樣式豐富且珍貴,一定程度上也對《四庫全書》的著錄起到了補充和糾謬作用,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同時,稿本《帶經堂書目》相對于《風雨樓叢書》本內容更為完備,還完整保存了周星詒、陸心源兩位著名學者的第一手批注材料。二人的批注不僅學術價值極高,也賦予了稿本《帶經堂書目》獨特的版本價值,其珍貴性不言而喻。而且,書目中還薈萃了眾多名家藏書樓的藏書,這些藏書樓的區域大都集中分布在江浙地區,陳征芝返鄉之后將所收集到的書籍也一并帶回閩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書籍流通與文化交流。此外,稿本《帶經堂書目》作為原始材料,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獻史料,對后世研究清代福建私家藏書史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歐陽英,修.陳衍,纂.閩侯縣志[M].福州:閩侯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5:514.

[2]譚獻,著.范旭侖,牟曉朋,整理.復堂日記[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3.

[3]吳欽根.譚獻代周星詒購藏陳氏帶經堂書籍考:兼及周、譚二人的交游與交惡[J].文獻,2019(3):136-146.

[4]白云嬌.國圖藏周星詒子部善本題跋輯考[J].文獻,2015(3):94.

[5]徐楨基.潛園遺事:藏書家陸心源生平及其他[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6]陸心源,著.馮惠民,整理.儀顧堂書目題跋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高明.文瀾閣《四庫全書》傳抄本考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10):85-86,106.

[收稿日期]2024-09-18

[作者簡介]萬姍姍(1999—),女,西北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202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說 明]本文系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宋刊《詳注昌黎先生文》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9CZW021)相關研究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h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屁屁影院|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91原创视频在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少妇精品网站| 国产白丝av|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 91高清在线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综合二区| 亚洲成年人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久草热视频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毛片在线区|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91 九色视频丝袜| 色综合中文|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九色91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91亚瑟视频|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自拍|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婷婷综合色| 中文字幕第4页| 99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区免费|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精品1区2区3区|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