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研究主線,深入分析中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所特有的心理需求,并根據每個需求層次的特性,有針對性地提出公共圖書館在空間、服務、活動等維度面向中學生群體的服務策略,以推動圖書館中學生服務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公共圖書館;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252.1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6-0065-05
1 引 言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研究人的需求結構的經典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首次提出。該理論將人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和滿足的先后順序劃分為5個不同的層次,形成一個層次結構,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最基礎的需求,包括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個體追求安全感的需求;社交需求是在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之后,人們開始追求社交的需要,包括對情感、歸屬感等的需求;尊重需求包括個體對自己的尊重及他人的尊重;自我實現需求是個體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和目標的愿望。需求的滿足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只有低級的需求得到基本滿足,才會產生和發展高級需求[1]。
中學生一般指中學階段學習的未成年人,群體年齡在12—18歲之間,處于從童年邁向成年的關鍵時期。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中學生生理和心理都處于急劇變化的階段,個體開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生理上的成熟使青少年產生成人感,希望能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利,找到新的行為標準并渴望變換社會角色,然而,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有限,有許多期望不能實現,因而容易產生挫折感[2]。同時,中學生群體的身心特征反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各個層次中又可表現出不同的問題及具體需求。
《公共圖書館宣言2022》提出:“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社會地位和任何其他特征,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務。”“培養并加強兒童從出生到成年時期的閱讀習慣。”[3]國際圖聯《0—18歲兒童圖書館服務指南》則強調:“兒童圖書館的目的是向所有年齡和能力的兒童提供多種媒介形式的資源和服務,以滿足他們教育、信息和個人發展方面的需求。”[4]中學生應該作為圖書館的重要服務對象受到普遍重視。作為社會教育主陣地的公共圖書館,有必要基于科學理論分析群體心理需求特征,開設與之相適配的服務內容,培養閱讀習慣和綜合素養,引導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 研究現狀
筆者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數據獲取來源。檢索語句為“SU=(圖書館)*(中學生)”,檢索時間界定為起始時間不限,截止時間為2024年6月30日。共檢索出141篇文獻。經過去重處理并人工分析與學術研究無關的文獻,余63篇,其中研究學校圖書館(含高校、中學等)的有50篇,與公共圖書館相關的13篇。基于面向公共圖書館中學階段群體的部分研究會采用“青少年”等稱謂開展,筆者以同樣的數據獲取來源及檢索時段,以“SU=(圖書館)*(青少年)”為檢索語句,檢索出535篇文獻。經過人工分析,發現絕大部分文獻中研究所指的“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兒童”或“中小學生”的代名詞,以中學階段群體(12—18周歲)為研究對象的文獻2篇。公共圖書館中學生群體服務的研究呈現如下特點。一是研究成果較為欠缺。學界、業界對公共圖書館開展中學生群體服務的研究不算豐富,多年來僅15篇研究文獻(含2篇青少年文獻)。二是發表時間跨度較大,且研究與行業發展特點相關。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的研究重點在中學生群體服務必要性、如何開展借閱、導讀等基礎服務;進入21世紀后的研究轉向社會教育與閱讀推廣。用戶教育(含信息服務、素養教育)、閱讀指導、館校合作、空間服務等均有個別學者研究。總體而言,目前業界對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的研究成果未能對新時代服務實踐形成較完備的理論支撐。本文嘗試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研究主線,分析中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和圖書館使用需求,為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提供針對性的對策,從心理學角度豐富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的研究。
3 生理及安全需求: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的物理環境和安全保障
3.1 中學生群體的生理與安全需求分析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及安全需求屬于中低層次的需求。生理需求與人體生存直接相關,如需要食物、飲用水、睡眠等,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對中學生而言,這些需求的滿足是其健康成長的基礎。安全需求則是對穩定、安全、受保護狀態的需求。對于中學生群體而言,他們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包括物質條件和心理安全感。心理層面的安全需求主要源于中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安全感缺失。
3.2 生理與安全需求與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
作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提供基本的設備設施條件,如桌椅、燈光、飲用水等,一般能滿足公眾的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可理解為圖書館自身服務的安全性。圖書館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讀者日常使用各類服務的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衛生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以上需求的滿足是保障讀者基本需求的前提,我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均能達到這一標準,業界已有較多研究涉及,本文不再展開剖析。
本節探討的是中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因心理安全缺失而產生的安全需求問題。中學生群體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青春期及較為繁重的學業負擔等因素的影響下,容易造成心理功能失調,安全需求受到忽視。
發展心理學理論認為,隨著中學生心理能力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擴大,其情緒的感受和表現形式不再那么單一,對事物的認識存在偏執性的特點。進入青春期后,中學生對許多新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表現出孤獨、壓抑、反抗等心理特征,進而產生內部失調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認知或情緒上的煩惱壓力,如抑郁、焦慮等[2]。作為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公共圖書館有責任結合行業特點引導中學生群體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中學生群體健康快樂成長。例如,嘉興市圖書館針對中學生及公眾心理服務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聯合專業團隊開設“健心客廳”,將社會心理服務應用于圖書館場景,為公眾策劃符合需求的多元化、精準化心理輔導主題活動,擴大社會心理服務人群[5]。上海圖書館東館通過創新打造主題劇本館,推出閱讀體驗項目“RPR”(Role-Playing Reading,角色扮演閱讀)活動,以經典文學作品為元素,開展“劇本殺”場景沉浸式閱讀活動,為參與者提供了融入、體驗角色的機會,中學生在游戲閱讀中調整心態,放松身心,增長知識[6]。
3.3 基于生理及安全需求的中學生服務對策:通過心理調適、趣味閱讀,彌補安全需要的缺失
3.3.1 提供心理調適專享服務。針對中學生群體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學業焦慮、人際交往壓力、青春期煩惱、自卑與自傲的矛盾等心理問題,公共圖書館通過提供主題資源、開設心理輔導講座等方式,使中學生掌握心理保健及調適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對確實存在相對嚴重心理問題的個性讀者,通過搭建平臺,開設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由圖書館員聯合心理治療師或其他相關專業人員,結合館藏文獻,對中學生提供專業細致的心理療愈,幫助紓解負面情緒困擾,積極面對成長中的困惑。
3.3.2 閱讀項目的趣味化與便捷化。公共圖書館開展輕松有趣的閱讀服務,幫助中學生讀者體驗閱讀的樂趣,緩解學業及其他精神壓力,通過輕松愉快的方式獲取知識,以彌補安全需要的缺失,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將游戲和游戲精神融入服務,以游戲化的方式策劃閱讀推廣和信息素養培育活動,提升閱讀服務的趣味性,以增加中學生與圖書館的互動黏性。此外,利用館藏的多媒介閱讀資源作為課外閱讀的趣味補充,滿足群體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例如,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設置“聽書”專欄,參照教育部門推薦的中學生必讀書目,定期篩選館藏數據庫中相對應的聽書資源,以方便快捷、放松身心的方式引導群體閱讀興趣。
4 愛與歸屬需求: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的情感紐帶
4.1 愛與歸屬需要在中學生群體中的體現
愛與歸屬需求是指個體希望歸屬于特定的群體,成為群體的一員,包括人際間的友誼和歸屬感、友善的需要。對于中學生群體而言,社會性需求的發展比小學階段更為明顯,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他們的社會交往需求的滿足至關重要。
4.2 愛與歸屬需求與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
中學生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成人意識逐漸明顯,他們希望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認為自己的行為應該與幼童有所區別,但同時在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人格特點和社會經驗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身心之間的這種不平衡狀態,使他們對自我的定位會隨著環境變化等因素,在“成人”與“孩子”之間轉換。當他們獲取圖書館服務時,可能會因為認知能力不足而感到成年讀者服務內容存在鴻溝,在接受兒童讀者服務內容時又會感覺未能體現自身成長特點,因缺乏歸屬感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困惑甚至逆反情緒。針對這些問題,香港中央圖書館結合中學生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面向12—17歲讀者設立了青少年圖書館,并通過設置中學生研討室、編制不同題材的專題研習指引為課業提供研究參考等方式來支撐學業[7]。香港中央圖書館對中學生展現出友善的態度和溫暖的情感,使中學生在圖書館有了心靈棲息的港灣,愛與歸屬需求得到滿足。
4.3 基于愛與歸屬需求的中學生服務對策:設計專屬服務,強化歸屬感
公共圖書館面向中學生提供的專屬服務內容可包括提供專屬空間、資源、借閱證權限、友好的服務時間等。其中,專屬空間和資源是中學生群體融入環境的關鍵舉措,也是滿足其愛與歸屬需求的重要支撐。國際圖聯《0—18歲兒童圖書館服務指南》提出:“兒童不是一個同質的目標群體。他們的技能、天賦、才能和需求受其年齡、文化、社會和經濟背景的影響。由于兒童圖書館涵蓋的服務對象是從嬰兒到青少年,涉及的年齡和能力范圍很廣,因此空間和家具的設計應該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4]針對中學生群體的成長特點及個性化需求,公共圖書館有必要設置專門的服務空間,提供與群體年齡匹配的圖書、期刊、電子讀物等資源。此外,可以設計如科幻文學、時政資訊、升學資料等受群體歡迎的圖書主題,并提供圖書館資源使用指導的配套服務,為中學生閱讀、課業及個人成長提供專業的研究參考。為了強化中學生的歸屬感,除了設置專屬空間和資源,公共圖書館還應包括專屬的借閱證類型、友好的服務時間設置等方面。專屬的借閱證類型是指中學生借閱圖書權限類型應該包含兒童文獻和符合條件的成人文獻、部分館藏特色文獻等,以滿足其認知成長的需求;友好的服務時間設置是指中學生服務區域的開放時間需要充分考慮群體的作息時間,盡可能與中學生的學制內時間形成錯峰,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5 尊重需求:公共圖書館與中學生興趣主張的雙向奔赴
5.1 尊重需求在中學生群體中的體現
尊重需求包括自尊和他尊。自尊是指個體對自信、自強、獨立等方面的需求。他尊則是指個體需要他人的關注、接受、支持等。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中學生會逐漸產生成人感,自我意識增強,自主需求增加,他們希望自己的興趣、主張等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追求獨立,渴望與成人平等相處。
5.2 尊重需求與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
發展心理學認為,人的興趣發展從小學到大學階段是一個從廣泛到狹窄又從狹窄到廣泛的過程,而中學階段正處于由廣泛到狹窄的階段,中心興趣跟中學生渴求知識或追求理想的職業相關。興趣和主張的穩定性和深刻性加強,逐漸形成穩定的學科興趣和觀點主張,形成了對理想的追求[2]。中學生對“我是誰”“我將來的發展方向”“我如何適應社會”等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廣州圖書館基于中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了“學科普及”系列講座,邀請高校學者講述不同專業的特色和發展方向,引導中學生結合自身興趣選擇專業學科,做好成長規劃;紹興圖書館結合中學生群體善于探究的興趣主張以及辯證思維能力增強的思維特點,融入圖書館行業特色,設計了古越藏書樓“閱讀+研學”行讀指導課程,通過行前閱讀、現場體驗、拓展提升等課程環節,以問題為導向,提升中學生群體“知行合一”能力[8]。
5.3 基于尊重需求的中學生服務對策:支持興趣與成長發展,滿足群體的尊重需求
公共圖書館在閱讀興趣、研學服務、未來規劃等方面設計服務,支持中學生的個人興趣及成長。具體舉措如下。1)支持閱讀興趣發展。公共圖書館倡導公眾自由閱讀,每位讀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信息,《公共圖書館宣言》的歷次修訂都表達出圖書館尊重人的思想自由權利和獲取信息的公平權利。根據廣州圖書館2023年度中學生文獻借閱數據分析,中學生較為偏好的文獻類型分別是武俠、玄幻、懸疑等通俗類文學以及部分歷史、科普、時政類讀物。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應該尊重并鼓勵中學生自主閱讀,并為他們的閱讀興趣發展提供文獻資源保障等支持,并結合中學生閱讀興趣進行推廣和引導。通過開展圖書導讀、分享會、名家見面會、創作交流等形式的活動,搭建相同閱讀喜好讀者交流的平臺。2)開展研學課程。研學又稱為研究性學習,一般指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歸納式學習過程。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認為,內在動機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當活動本身有趣且具有挑戰性時,參與者會更有動力去探索和掌握新知識[9]。中學生在研學活動中作為積極的探究者,自身主張和能力得到彰顯,有助于滿足他們獲取尊重的需求。結合機構職能和業務特點,設計古籍修復、家譜制作體驗、紀錄片創作等研學課程,并利用圖書館海量文獻信息進行思考探究,提升參與者的組織、整理及提取信息水平,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較于公共圖書館的一般性閱讀推廣活動,研學課程更為嚴謹規范,需要注重參與者的參與性、研究性和創造性,并將學習、探究、體驗、創作、展示、評價、激勵等基本要素和環節貫穿于全程,以課程化的方式實施。3)引導未來規劃。中學生已經具有較為穩定的未來發展興趣特點和對理想的追求。公共圖書館據此設計高等學科介紹、職業體驗等活動,讓參與者在自主實踐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引導中學生憧憬未來職業發展方向,激發求知欲,在閱讀中收獲快樂。
6 自我實現需求:公共圖書館助力個人成就獲取
6.1 自我實現需求在中學生群體中的體現
自我實現需求指個體希望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做出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貢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這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中學生的自我發展正處于探索階段,其行為的價值和社會的認可密切相關。積極的認可能使他們感到成功和滿足,由此產生的愉悅感進而激勵新的行為,并發展出新的期待。
6.2 自我實現需求與公共圖書館中學生服務
發展心理學認為,中學生在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等自我意識成分方面都獲得了高度發展,并趨于成熟,而社會環境和態度對中學生達到自我需求層次有著重要影響[2]。公共圖書館可以為中學生搭建社會參與、實現價值的良好平臺。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圖書館開設了“一日館長”項目,讓中學生及社會公眾以志愿者的身份體驗圖書館館長的角色,親身參與圖書館場地管理、導覽服務、閱讀推薦、活動組織等日常管理工作,深入了解圖書館的工作流程,更加深刻地理解閱讀推廣的重要性,在服務中實現自我價值[10]。
6.3 基于自我實現需求的中學生服務對策:以社會參與及成就獲取連接自我實現需求
6.3.1實施閱讀激勵項目。閱讀激勵項目是通過相關激勵手段引導社會公眾,特別是渴望得到認可的群體,參與閱讀行為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閱讀設計。一般以閱讀時間、打卡天數、閱讀頁數、完成閱讀的書籍數量等作為測量指標,通過“積分”“頭銜”或“徽章”等激勵標識,參與者完成挑戰關卡后即可獲得相應的標識。閱讀激勵項目鼓勵中學生持續進行閱讀努力與投入,讓其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和自我實現的榮耀,這有助于激發群體使用資源的積極性,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知曉度及利用率。
6.3.2 提供參與事務決策的平臺。中學生認為自己身心已趨成熟,渴望參與社會事務決策,以展現自己的價值。中學生的社會參與一般通過政府職能部門、公共服務機構或社會團體等主體來實現,這些主體通過傾聽群體意見、支持群體觀點表達、考慮并吸收意見、提供參與決策過程等方式來促進中學生的社會參與。公共圖書館是實現中學生公共參與的良好平臺,有必要采用多種方式聽取群體的意見建議,并支持他們參與圖書館事務的決策。綜合運用意見箱、網絡訪談、社會實踐、圖書館觀察團、吸納代表參與讀者委員會等方式,讓中學生在圖書資源選擇、閱讀活動組織實施、空間布局設計等議題上發表意見建議,深入參與圖書館公共事務決策的制定過程,鼓勵積極向上的行為價值,有效回應中學生群體的自我實現需求。
6.3.3 以學科閱讀助力學業成就。學科學習是中學生的主業,學業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自我實現需求。公共圖書館可針對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把閱讀活動嵌入教學教研實踐,促進閱讀和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在不斷深化教育學科課改的背景下,
教育部門越發重視閱讀對學科學習的賦能,公共圖書館可以此為契機,積極與學校開展合作,以“全學科閱讀”為理念推廣館校共建,通過主題文獻資源整合、推薦、課程設計等多元方式深化閱讀學習,提升服務效能。例如,結合語文學科設計面向教學的閱讀活動(如歷年高考、中考試題中的經典文學內容);結合數理化學科設計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科普閱讀項目。此外,注重跨學科閱讀,以文獻推廣實現學科的融通性。例如,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歷法的獨特創造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博大的文化內涵,涵蓋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物理、科學、美術等學科,涉及文學、物候學、氣象學、考古學、藝術學、美學等領域。全年常態化、系列化開展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文化閱讀活動有助于全科閱讀教育的推廣。
7 結 語
一切為了讀者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宗旨,掌握不同群體讀者的需求則是做好讀者服務的基礎和前提。中學生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須給予充分重視。本文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基于中學生群體在各個層次心理特點中的主要問題及對圖書館的需求,提出了公共圖書館針對中學生群體的對策舉措,包括心理輔助服務、專屬閱讀空間、閱讀興趣引導、閱讀激勵、研究性學習及學科閱讀等(見表1),旨在為公共圖書館拓展中學生服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亞伯拉罕·馬斯洛,德博拉·C.斯蒂芬斯,加里·海爾.馬斯洛論管理[M].邵沖,蘇曼,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4:3-13.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50-387.
[3]IFLA-UNESCO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2022[EB/OL].[2024-07-06].https:∥repository.ifla.org/bitstream/123456789/2006/1/IFLA-UNESCO%20Public%20Library%20Manifesto%202022.pdf.
[4]國際圖聯0—18歲兒童圖書館服務指南[EB/OL].[2024-08-06].https:∥www.wzlib.cn/gxjz/zcywj/34851.html.
[5]郭玉珠.公共圖書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探索:以嘉興地區公共圖書館“健心客廳”項目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3(6):43-47.
[6]王世偉.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探索:對于上海圖書館東館的觀察與思考[J].圖書館雜志,2023,42(4):4-17.
[7]香港公共圖書館青少年專題研習指引[EB/OL].[2024-07-22].https:∥sc.lcsd.gov.hk/TuniS/www.hkpl.gov.hk/tc/teens/e-resource/project-guides.html.
[8]孫祝麗,黃蓉,宋嵩.公共圖書館“閱讀+研學”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11):36-39.
[9]廖芳芳,黃凌峰,王麗華.中小學生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115-126.
[10]走進知識殿堂推動全民閱讀 園區圖書館喊你來做“一日館長”[EB/OL].[2024-07-25].http:∥www.sipac.gov.cn/szgyyq/mtjj/202407/c8245336b7be4e3e8cd5c68bd70b-a359.shtml.
[收稿日期]2024-09-20
[作者簡介]招建平(1983—),男,碩士,副研究館員,廣州圖書館。
[說 明]本文分別系2024年廣東省圖書館科研課題“公共圖書館中小學生研學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編號:GDTK24042)、2024年廣州市圖書館科研課題“公共圖書館閱讀激勵項目服務質量研究:以廣州圖書館兒童與青少年閱讀攀登計劃為視角”(課題編號:2024GZTK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