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生產現場,總能看到他在耀眼的焊花中全神貫注的身影。焊接時,電弧的溫度在2000℃以上,焊工體感溫度在50℃以上,哪怕汗水浸透了衣襟,他也從不抱怨一句。11月3日,《科學導報》記者見到了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焊工王東東,他摘掉焊接防護面具,向記者講述著“航天焊匠”背后的故事。
航天產品質量要求嚴苛,對操作者的焊接技術也就有著更高的要求。受結構限制,許多復雜零部件無法用自動化焊接設備完成,只能依靠手工焊接。有一項特殊材質管路焊接任務就曾因難度過高,被大家稱作近年來最難干的活兒。王東東說:“這項焊接任務批量大、進度急,產品是特殊材質,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氣孔、夾渣、裂紋等焊接缺陷,以往的焊接合格率僅能達到42%。此次任務要達到航天I級焊縫標準并進行100%射線檢測,通過密封、強度等性能試驗才算合格?!?/p>
要么成功,要么報廢。接手這項任務之初,王東東深感擔子沉甸甸的。但航天人面對工作職責從不后退,他要帶隊取得成功,每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不能出現絲毫差錯……改進工藝流程、優化工藝參數,王東東帶隊一次次向難題發起沖鋒,他們自制改進工裝10余套,結合柔性平臺對管—管、管—彎頭、管—法蘭進行裝配點焊、創新性地采用手工鎢極氬弧焊打底焊接專機填充蓋面等工藝方法,解決了焊接周期長、效率低的問題,最終使焊縫探傷一次交驗合格率提升至100%,提前完成任務,確保了成功交付。
從學習到創造,不斷提升自我,自覺在有限的空間啟迪出無限智慧。王東東先后獲“院青年崗位能手”“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青年崗位能手”“三晉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入選2018年度“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干人才,并取得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證書。2020年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王東東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經山西省人社廳批準成立,發揚航天人傳幫帶的優良傳統,由王東東帶隊攀登焊接技術高峰,解決困擾型號產品研制生產的瓶頸問題和行業前端技藝。王東東還多次代表公司參加長治技師學院“技能月”f4W8NltUhZqzxGnt/VZTpnq2HBhO1KW+5y2IMha/c3U=活動,向師生們展示“燈泡上割鋼絲”“水管帶壓補焊”等絕技絕活,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
去年,王東東班組承接的某壓力容器產品焊接任務,作業過程中需要焊接人員在結構復雜的狹小空間中操作,面對材質特殊、管—板結構厚、進度節點要求急的三大難題,僅靠傳統的生產焊接手法,無法或很難保證焊縫質量,一旦操作不當,極易造成焊縫返修或部件報廢,帶來不可避免的經濟損失。困難面前,王東東帶領班組進行攻關,經過大膽創新、潛心鉆研、反復實踐,成功找到了破題之鑰。為發揮出這一關鍵技術的最大效用,他帶領班組成員一起反復進行手腦協調性訓練,努力提高左右手操作能力,最終確保了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總結出一套“TIG焊左右手焊接操作法”,該焊接方法可適用于多種操作位置、多種焊接材料及狹小空間的焊接操作,對進一步降低施工難度,提高焊接效率,保證產品的交付具有重要作用,現已在公司多個產品焊接中推廣應用。
和王東東共事多年的同事們都知道,王東東手腕上有條焊熱燙傷的疤痕,那是在仰焊一個重要產品時,一心專注焊接質量的他忽略了焊熱,直到覺得胳膊有些熱停下來查看時,防護服已經和胳膊上的皮膚粘連到了一起……但事后王東東卻并不以為意,他說:“每一位焊工在焊接過程中都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燙傷,這是焊工的別樣勛章?!?/p>
責任是王東東的屬性,奉獻是他的秉性。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擲地有聲的豪言,但他用默默的崗位堅守,兌現了愛崗敬業、責任擔當的諾言。嘗盡汗水和淚水,歷經歡笑和成就,他把每份焊接工作都看作一顆種子,經過細心播撒、辛勤澆灌,終會茁壯成長、綻放青春。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