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商業銀行在助力發展新格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存款作為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其發展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存款是銀行信貸活動和資產擴張的基礎,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和金融科技的創新,商業銀行存款管理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在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是資金的中介機構,通過吸收存款來籌集資金,并將這些資金以貸款的形式提供給需要資金的個人和企業,存款業務的健康發展對于銀行的穩定運營至關重要。一方面,存款是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銀行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另一方面,存款的增長能夠為銀行提供更多的資金用于貸款和其他投資活動,從而增加銀行的盈利能力。然而,存款的穩定性和成本也是銀行必須面對的挑戰。本文將詳細分析在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商業銀行存款業務所面臨的新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
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大變革和挑戰,既有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帶來的利率下行壓力,又有金融科技浪潮席卷下互聯網巨頭的異業競爭,以及金融監管日益增強的規范性經營要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
首先,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2019年以來,隨著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完善、存款自律機制建立,我國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市場化利率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利率環境。2024年以來,1年期LPR已累計下調35個基點,5年期LPR累計下調60個基點。伴隨著LPR下調,今年1~7月,銀行新發放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9個基點。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存貸款利率管制逐步解除,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2024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1.54%,同比下降19個基點。凈利息收入是中國商業銀行主要收入構成,利差縮窄將對銀行穩健經營構成挑戰,削弱銀行的風險防范和化解能力。客觀上,商業銀行需要降低負債端存款成本,保持合理的凈利差水平。但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間的同質化競爭愈發激烈,居民儲蓄意愿不斷增強,存款價格是直接影響存款增長的重要因素,如何擺脫單一存款價格競爭,保持存款量價平衡,成為各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管理難題,也迫使商業銀行轉變經營理念,摒棄傳統的唯規模論。
其次,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帶來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客戶需求和期望的演變,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和非傳統金融機構通過創新的數字產品不斷侵蝕傳統銀行市場,傳統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催生了金融科技的浪潮,客戶對金融服務的線上化和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長,這促使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現代商業銀行體系在巴塞爾協議框架下的基礎性發展戰略。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業務場景的數字化重塑,將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協作和數字化信息處理作為提升客戶體驗和增強精細化管理能力的關鍵手段。在數字中國建設背景下,商業銀行需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最后,監管對商業銀行的合規性經營要求和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2024年,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商業銀行違規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的集中整治工作,進一步規范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成立后,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視程度達到新的高度,重申了對金融消費者投訴事項的管理機制,并要求各金融機構嚴格按照投訴處理要求,妥善處理與金融消費者的矛盾糾紛,杜絕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2023年以來,銀行業監管新規頻發,覆蓋的機構類型、業務管理領域及監管深度均有強化。商業銀行需關注金融產品創新的合規性,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的建設,及時準確地披露產品信息、完善消費者的投訴受理和糾紛解決機制等,確保依法合規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綜上,商業銀行在傳統存款管理方面面臨著利率下行息差收窄、同業競爭加劇以及監管政策強化等多重挑戰,需要通過提升綜合化經營能力,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及加強精細化管理來應對。
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環境下,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一是堅持客戶至上,緊跟客戶需求變化,推動業務模式轉型,增強內部資源整合與協同服務能力,深化客戶關系管理,提升客戶價值貢獻。二是建立客戶分層分類經營模式,降低批量獲客成本,形成各類客戶協同發展的良性趨勢,有效增加客戶黏性,并以此為依托,充分發揮負債成本優勢。三是增強客戶綜合經營能力,在傳統存貸業務基礎上,不斷提升客戶服務和交易能力,增加中間業務和交易業務收入,通過交易性產品和服務實現交易性資金的引流和沉淀,進一步優化存款結構,降低存款成本。
為應對低利率沖擊,商業銀行要進一步提升資產負債精細化管理能力,加強資產負債組合管理,堅持“資產決定負債”邏輯。一是加大有效資產組織,發揮一般性貸款“壓艙石”作用,強化資本精細化管理,優化資產結構,引導和推動輕資產和輕資本業務專項發展。二是推動低成本高質量的存款增長,通過財富產品工具承接客戶的穩健配置需求,存款產品定價應立足客戶需求,做好客戶畫像,挖掘活期類客戶畫像特質,將合適的產品合適的價格給到合適的客戶,體現存款差異化定價能力。三是做好高成本存款管控。將高成本存款產品視為一項有限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堅持高成本存款產品總量緊平衡,額度供給與資產負債總量與結構相掛鉤的管理策略,建立額度管理與資產負債業務增長節奏相適配的管理機制。
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數字化經營、數字化風控和數字化管理等方面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數字化經營方面,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入分析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或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提升客戶體驗和業務效率;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精準營銷,提高轉化率和客戶忠誠度。數字化風控方面,通過整合內外部數據,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風險評估和決策;建立實時監控系統,及時發現風險并預警;優化風控流程,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效率和準確性。數字化管理方面,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數據治理體系,確保數據質量和安全;另一方面構建敏捷組織結構,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同時可通過數字化手段優化內部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一方面,客戶存款的安全性高低取決于存放銀行的經營能力和風險內控管理水平,不同銀行的經營水平及風險內控管理水平存在差異,長期經營不善、虧損嚴重、違規經營的銀行會大大增加破產倒閉的風險。近年來國外多次出現大型銀行破產倒閉案例,例如美國的硅谷銀行、共和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等,多是由于資產負債管理不當,導致大幅虧損和流動性風險,最終只能破產,給儲戶帶來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金融知識普及,讓消費者對存款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形成充分認知,不僅僅只關注存款收益,更要關注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通過開展各類金融教育宣傳活動,向公眾特別是向老年人、青少年等群體普及金融消費和投資知識,提升公眾風險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充分發揮金融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培養公眾正確的投資觀、儲蓄觀,營造和諧健康的金融環境。
綜上所述,為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機構要給予實體經濟更多的支持,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存款管理水平實現新的突破。商業銀行要結合市場環境和客戶實際需求,增強綜合經營能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服務專業化、現代化水平,提升客戶體驗和公眾金融素養,為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招商銀行太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