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教學評一體化,教師能夠更精準地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使評價不再是教學結束后的單一檢測,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成為推動教學改進和學生進步的有力手段。本文就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應用進行探究,旨在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明確努力方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實現全面成長。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英語;目標;評價
作者簡介:曹理理(1987-),女,江蘇啟東人,啟東市久隆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
在過去,教學往往缺乏與評價的緊密結合,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學習效果難以準確衡量。教學評一體化有助于改善傳統教育中教學、學習與評價相分離的狀況。現階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踐行教學評一體化,不僅能使教學目標更加清晰明確,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基于及時的評價反饋,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從而更有動力地去學習,逐步學會自我監督和自我提升。
一、目標引領:教學內容與評價標準緊密相連
(一)以評導教,錨定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而評價標準則是衡量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的關鍵依據。以評導教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充分考慮評價的維度和要求,確保目標的科學性和可測性。這樣,教師便能明確教學方向,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同時也為后續的教學評價提供清晰的參照,使評價活動圍繞教學目標有序開展,保證教學和評價形成有機統一體,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評價的有效性。
例如,在“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準確運用there be句型和相關形容詞描述動物的外貌、身體特征。評價標準則圍繞學生對there be句型的正確使用、形容詞的準確選擇,以及描述的完整性設置。具體來說,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課文中魚的特征,觀察學生是否能用“There are two big eyes.”“It has a long tail.”等句子回答。課后作業為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進行書面描述。之后,教師再根據評價標準判斷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通過以評導教,教師能夠清晰地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并準確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使教學和評價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有序進行。
以評導教能使教學活動有序開展,讓學生知道學習重點,積極參與教學。同時,評價結果能準確反映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從而幫助教師調整教學,保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運用英語描述事物的能力。
(二)內容緊扣目標與評價
教學內容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必須與目標和評價相契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和重點,從而更好地達成目標。評價則為教學內容的實施效果提供了反饋,教師可依據評價結果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這樣,當教學內容與目標、評價相互呼應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和技能,并且在評價活動中充分展示所學,實現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之間的良性循環。
比如,“Protect the Earth”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理解地球面臨的問題,并能用英語表達保護地球的方法,評價重點是學生對相關詞匯和句子的掌握,以及學生能否提出合理的保護地球的措施。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拓展一些與環保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如展示地球污染的圖片和一段關于節約資源的動畫視頻,引導學生學習waste water、cut down trees、save energy等詞匯和“We should...”“We shouldn't...”等句型。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如何保護地球,并根據評價標準觀察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對詞匯和句型的運用情況,以便及時優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環保話題的英語表達能力。
教師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緊密結合,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方向,同時也能讓學生通過評價反饋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真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二、多元教學:過程與評價深度融合
(一)游戲教學中的評與教
游戲教學將教學與娛樂有機結合,在這種教學方式中,評價與教學相互交融至關重要。游戲過程中的評價能及時捕捉學生在輕松氛圍下的學習表現,如知識掌握程度、反應能力、參與熱情等,這種即時評價不僅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關于教學效果的直觀信息。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游戲難度、節奏或方式,使游戲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促進教學過程與評價的協同發展,提升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的效果。
例如,在“Drawing in the park”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開展猜單詞的游戲,活化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公園場景的一部分,如一條小河,然后讓學生猜單詞“river”,游戲規則是每次只能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回答正確得一分,回答錯誤不得分。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觀察學生是否能猜出單詞,還要關注學生的發音是否準確。當發現學生發音不準確時,教師及時糾正,并在評價表上記錄下來。教師逐漸增加游戲難度,畫出更復雜的場景元素。在游戲結束后,教師統計每個學生的得分情況,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針對發音有困難的學生,教師進行精準輔導,如增加一些發音練習的小游戲,使游戲教學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對單詞的學習。
可見,教師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中,同時通過即時評價,了解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能及時調整教學,對有困難的學生展開輔導,從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增強自信,提高參與度,提升學習效果。
(二)故事教學與評價同步
故事教學以其豐富的情境和趣味性,受到眾多英語教師的青睞。在故事教學過程中開展評價,可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言理解、表達和應用能力。通過觀察學生在故事講述、表演等環節中的表現,教師能從語音語調、詞匯語法運用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細致評價,及時了解學生在故事理解和語言學習方面的進展,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故事講述的方式和引導方向,確保教學活動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在故事情境中有所提升。
比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講述一個關于不同小朋友上學方式的故事,故事中有by bus、by bike、on foot等多種出行方式的表達。在完整地講述故事后,教師讓學生分組表演這個故事。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第一,學生對出行方式類短語的發音是否準確;第二,學生是否能正確運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I come to school...”等句型;第三,學生在表演中是否能體現出故事的趣味性和情感。某組學生在表演時把“by bike”說成了“by car”,教師及時指出并讓學生重新練習。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根據評價情況進行總結,針對學生在句型運用和發音方面的問題,再次強調重點內容,并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一些對話練習,強化對相關英語知識的掌握。
不難看出,故事教學與評價同步的方式,讓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策略,繼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有關出行方式的英語表達的掌握程度,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對英語學習的熱情。
三、綜合評價:反饋教學,促進學習
(一)形成性評價貫穿始終
形成性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能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行為、作業完成情況、階段性測試等多方面的持續觀察和分析,全面了解學生在知識獲取、技能發展和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情況。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取得的進步,為教師提供詳細的教學反饋。依據這些反饋信息,教師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持續發展。
例如,在“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預習階段就開始實施形成性評價。具體來說,教師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通過聽錄音、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故事內容,并記錄下自己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故事背景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在小組討論故事寓意、角色扮演等活動中的表現,包括學生的參與度、語言表達能力、對故事中詞匯和語法的運用情況等。課后作業方面,教師布置續寫故事和背誦重點段落的作業,以便在批改作業時,針對學生在續寫中體現的想象力、語法運用,以及背誦的準確性進行評價。如有的學生在續寫故事時運用了新學的高級詞匯和復雜句型,教師便可以給予表揚,并在課堂上展示。針對背誦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安排互助小組幫助他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持續開展形成性評價,教師能夠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存在的問題和進步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如增加對重點詞匯和句型的復習鞏固環節,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
教師將形成性評價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逐步增強學生學習單詞、語法等知識的效果,讓學生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實現全面發展。
(二)評價結果反哺教學
評價結果是教學效果的直接反映,對于教學具有重要的反哺作用。通過對各類評價結果的深入分析,教師可以洞察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無論是全體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是個體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風格方面的特點,都能通過評價結果體現出來,這些信息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力依據。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教學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進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At the snack bar”的單元測試后,教師可以對評價結果進行詳細分析。透過分析,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在食物和飲料類單詞的拼寫以及詢問價格的句型“How much is/are...?”的運用方面表現較好,但在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區分,以及be動詞的使用方面存在問題。如很多學生在詢問“一些果汁”的價格時,寫成“How much are some juice?”。根據這一評價結果,教師在后續教學中增加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專項練習,并通過實物展示、游戲等方式強化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詢問價格的句型。如通過創設小吃店的情境,讓學生反復練習。同時,針對個別未能完全掌握的學生,教師進行單獨輔導,有的放矢地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
教師對單元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明確學生在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和詢問價格句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增加專項練習,能使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后續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減少錯誤,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運用,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學、評分離的局面,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緊密相連、相互促進。教師應持續探索優化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策略,讓評價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讓教學與評價有機融合,真正成為小學英語課堂的生動實踐,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的海洋中快樂暢游。
參考文獻:
[1]鄭醉榴.“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J].小學教學設計,2023(30):40-43.
[2]馬沁怡.大概念視角下小學英語單元教學的重構策略[J].小學生(上旬刊),2023(11):40-42.
[3]程穎.小學英語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策略初探[J].新智慧,2023(32):41-43.
[4]馬玉秀.聚焦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建構[J].華夏教師,2023(34):67-68.
[5]魯子問.素養導向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J].福建教育,2023(49):2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