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高段“老教材”的英語教學面臨著全面轉變的挑戰(zhàn)與機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已難以滿足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及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在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使小學高段英語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同時,也為“老教材”在新課標下的有效使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高段;“老教材”;教學轉變;策略探索
作者簡介:樓哲烽,嵊州市星光小學。
新課標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注重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對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小學高段的英語教學仍在使用“老教材”,這些教材在內容、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可能與新課標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新課標的要求和“老教材”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轉變策略,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一、明確素養(yǎng)導向,樹立單元整體教學觀
新課標強調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老教材”時,必須明確素養(yǎng)導向,樹立單元整體教學觀。教師應將單元視為一個整體,圍繞單元主題,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價值,形成單元主題內容框架圖。通過整合單元內的各個板塊,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掌握語言知識,更能形成圍繞主題的深層認知、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從而促進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Ways to go to school”的教學中,圍繞“Ways to go to school”這一主題,可以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掌握關系不同交通方式的英語詞匯和句型的同時,認識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接著,教師需樹立單元整體教學觀,將整個單元內容分為幾個緊密相連的部分:了解不同國家的學生的上學方式、分析各種交通方式的優(yōu)缺點、討論安全出行的準則以及設計個人理想的上學方式。通過繪制單元主題內容框架圖,教師幫助學生清晰看到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和遞進關系。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先通過視頻或圖片展示不同國家學生的上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詞匯和句型,同時滲透多元文化教育。隨后,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析每種交通方式的優(yōu)缺點,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安全出行”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結合真實案例,講解交通規(guī)則和安全常識,并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二、深入研讀語篇,重視主題意義
新課標將英語課程的內容從原先的話題改為主題,強調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因此,教師在使用“老教材”時,應深入研讀語篇,不僅關注語篇大意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通過推理性理解和批判性理解,關注語篇結構特征、語言特點、信息組織方式以及文化知識、生活經驗與批判性思維方式等,從而讀出語篇的“新意涵”。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提升其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例如,教師在進行“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學中,教師需深入研讀語篇,不僅限于簡單的食物詞匯和點餐句型的教學,而是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義、社交禮儀及健康生活理念等主題意義。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情境對話活動,讓學生在模擬餐廳的環(huán)境中,不僅練習“What would you like?”等點餐用語,還融入禮貌用語、食物偏好詢問及健康飲食建議等,使對話內容更加豐富和有深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語篇中的信息組織方式,如通過思維導圖或表格形式整理出不同食物類別、營養(yǎng)價值及適合人群等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如討論“如何做出健康的食物選擇?”或“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保持均衡飲食?”等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增強課堂互動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方法,增強課堂的互動性。這一轉變策略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fā)展。針對小學高段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應用,小學高段“老教材”的英語教學將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成效。學生將在互動的課堂氛圍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從而實現(xiàn)英語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Last weekend”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場“時光旅行”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將教材中關于“上周末活動”的靜態(tài)描述轉變?yōu)橐粓錾鷦拥幕邮綄W習體驗。接著,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分配一個特定的“旅行目的地”,要求學生根據展示的內容,結合“老教材”中的詞匯和句型,編排一段關于該目的地上周末活動的對話或短劇。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增加個人化的細節(jié)和動作表演,使學習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和情感。在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穿梭于各小組之間,提供必要的詞匯支持和語法指導,同時引導學生使用新學的時態(tài)(如一般過去時)準確描述活動,增強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最后,各小組輪流上臺表演,其他學生作為觀眾,不僅要欣賞表演,還要在結束后提出問題或給予正面評價,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
四、強化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新課標鼓勵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效果。針對小學高段“老教材”的英語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生動有趣的課件,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在線平臺布置作業(yè)、進行輔導和答疑;利用大數(shù)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等。這些措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例如,教師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四季的變換以精美的圖片、動畫和視頻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如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夏日炎炎的海灘、秋天金黃的落葉和冬日皚皚的白雪,讓學生在視覺上直觀感受每個季節(jié)的特色,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和探究興趣。同時,穿插一些與季節(jié)相關的英文歌曲或兒歌,如The Four Seasons Song,讓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中學習英語詞匯和表達,提高語言學習的趣味性。接著,通過在線互動平臺,教師可以設置季節(jié)性主題的討論區(qū),鼓勵學生用英語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及其原因,或是描述該季節(jié)的特色活動。這樣的互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大數(shù)據分析工具,對學生提交的作業(yè)和在線測試進行深度分析,了解學生在詞匯掌握、句型運用等方面的薄弱點,從而精準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練習題。
五、強化評價反饋,促進教學相長
新課標要求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強化評價反饋在教學中的作用。這一過程強調構建多元化、發(fā)展性的評價體系,旨在全面捕捉學生的學習軌跡與成效。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評價反饋,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同時,教師也應注重自我反思和成長,通過教學評價和反饋,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
例如,在“How do you feel?”的教學中,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形式,了解學生對情緒類詞匯的掌握情況,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起點,實現(xiàn)評價的前置性。在課堂上,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使用happy、sad、angry等詞匯進行表達。此時,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語言輸出,還通過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合作態(tài)度等非語言因素進行形成性評價,及時給予正面鼓勵或具體指導。同時,利用電子互動白板記錄學生的發(fā)言亮點或待改進之處,作為后續(xù)反饋的依據。課后,教師布置一項創(chuàng)意作業(yè),要求學生繪制一幅“情緒地圖”,用圖畫和所學詞匯描述自己一天中的情緒變化。這一作業(yè)既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之后教師認真批改作業(yè),不僅要給出語言表達方面的評價,還從創(chuàng)意、構圖等方面給予肯定和建議,通過評語和等級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終結性評價。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小學高段“老教材”的英語教學轉變是一場深刻而必要的改革。盡管“老教材”承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經驗,但面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求,其局限性也日益凸顯。本文所提出的這些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高段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同時,也期待這些策略能夠激發(fā)教師對教學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何思怡.芻議“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J].試題與研究,2024(2):156-158.
[2]許倩.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參與:小學英語有效教學[J].求知導刊,2023(27):80-82.
[3]王芳.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轉變[J].中學生英語,2022(3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