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存在缺乏對于學科的重視力度以及教學模式固化等問題,需要老師能夠有效把握多學科融合發展的意義以及采取可行方法推動多學科融合。
小學美術教學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的意義分析
一、加快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發展
加快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和發展,是學生綜合能力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全方位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以及美術核心素養發展,同樣也是新課標對于美術學科發展與改革創新的重要要求,所以通過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能夠有效轉變原有美術學科單科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限制,老師可以利用多學科的知識和內容來進一步營造趣味性和多樣性的學科教學情景。在高質量的課堂教育環節的過程中,老師能夠有效地將多學科知識融入美術學科教學環節,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知識接收效率,幫助學生能夠逐步增強其審美意識以及思維的發散和擴展。例如將美術學科和語文學科進行融合發展,老師在講述關于“村居”這首古詩當中的“拂堤楊柳醉春煙”中的堤時,由于許多學生并沒有親身看過堤壩,所以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或是在黑板上畫出堤壩的樣式,用美術學科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科當中楊柳為什么會拂堤。
二、加快學生的知識積累
多學科融合來擴展與豐富現有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良好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的營造。新課標對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有著新的理解和要求,老師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全方位推動學生實現美術理論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融入綜合性的元素來加快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因此,美術學科實現多學科融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美術知識的理解程度以及提升素養的效率。
三、推動人文素養的培養
新課標要求美術老師能夠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美術知識的引導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實現人文素養的提升。高質量的美術學科教學以及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美術學科學習的價值,并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的網上教學資源和各種類型的作品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通過將多學科的內容借助多媒體進行完善資源的呈現,幫助學生能夠在多學科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理解美術作品和中華民族文化所帶來的精神動力,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以及人文精神的凝聚。
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對于美術學科的重視力度
當前部分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所采取的方法,難以有效地踐行新課標對于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發展和各項要求,主要是由于當前小學美術學科在學科教學領域當中缺乏足夠的重視以及學科課時的安排。當前許多學生家長也非常重視孩子在藝術領域的培養,認可藝術學科學習和培訓對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以及智力發育等各項內容起到的教育價值。但是在面臨小升初壓力等多方因素的影響時,不得已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生的文化課程的學習和引導上。所以許多小學階段的藝術類課程都會給數學、語文和英語等主課讓路,甚至將這些藝術類課程自動轉化為自習課或是其他主課老師的課時,部分學生家長和老師還片面地將藝術課程作為孩子小學期間學習的娛樂課程,認為小學階段開設美術等藝術課程可有可無。學校方面雖然響應國家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等各項國家政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課時安排和課程規劃的過程中,存在隨意設置美術課程和安排教學內容,表面上美術課程雖然響應新課標等各項國家政策進行內容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但是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仍是傳統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模式固化
雖然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等各項國家政策對于小學美術學科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美術老師能夠實現對美術學科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創新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美術老師將主要的教學重心放在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上,并沒有對于學生的過程表現以及創新能力等各項素養進行過程評價和引導。傳統的美術學科教學通常是老師在課堂上根據教材內容在黑板畫好示例,要求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示例要求來進行模仿,至于對繪畫的內容以及元素并沒有進行細節化的分析和引導,導致部分學生在日后進行這些元素繪制的過程中,仍采取老師所教授的方法和顏色來進行創作,缺乏創造能力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實現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具體方法探索
一、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融合發展
通過利用語文學科的人文情懷和傳統文化知識來配合美術學科的繪畫技能以及美術素養的培養,最大限度地發揮兩種不同學科的教育價值和功效,推動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全方位提升和人文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教學關于詩書畫印與寫出作品有關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借助美術作品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畫以及古詩詞,從而試著學會從美術和語文的多個角度出發來進行中國畫作品的理解和鑒賞。并且老師可以通過結合不同類型的中國畫作品來引導學生把握語文和美術學科的融合點,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以及文化意識,激發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培養。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六君子圖》《林蔭道》兩幅美術作品,通過對比發現中西方在繪畫內容和表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也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鑒賞齊白石先生的《不倒翁》這幅作品,來引導學生明悟齊白石先生通過以詩入畫的形式將自身的情感完全融入詩歌與美術作品當中,彰顯美術元素和自身的技藝的同時,還蘊含著中國古詩詞特有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分析該繪畫作品的題款以及其中的古詩詞的具體內涵,并隨機從各小組抽派一名學生來對本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分享。通過結合具體的美術作品和古詩詞的鑒賞等方式來有效地推動美術學科和語文學科的融合,幫助學生實現美術思維和人文素養的同步發展。
二、美術學科和音樂學科的融合
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同樣都屬于藝術類學科,雖然當前音樂學科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當中已經實現長期的合作與融合,但是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的融合發展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一般的美術學科教學課堂整體呈現出鴉雀無聲或是嘈雜兩種不同的極端形式,而音樂學科和美術學科分別屬于聽覺和視覺兩種不同類型的藝術類學科。前者相對流動和形式豐富多樣,后者相對靜止。因此美術和音樂兩種不同學科的融合符合動靜結合的搭配原理,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的音樂知識以可視化的美術形式進行呈現。美術學科也能夠借助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來更好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
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夠給予學生強大的想象動力以及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活潑好動以及創造力和想象力蓬勃發展的時期,通過將音樂與美術學科融合,能夠更好地加快美術學科教學內容形式的創新以及營造生機活躍的教學氛圍。例如在講解關于線條有關章節內容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來開展關于音樂畫線有關的小游戲,讓學生通過聆聽快樂、激昂、運動等不同類型和節奏的音樂,要求學生能夠在紙上根據自身對于音樂的感受來畫出不同類型的線條。同時及時地提出設問“同學們,在聽到節奏歡快且形式多變的音樂作品的時候,你會畫出怎樣的線條?是曲線還是直線?”在引導學生結合不同音樂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進行本章節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練習,更好地鍛煉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結合可視化的教學形式來更好地呈現音樂作品的內涵和價值。搭配不同形式的線條以及色彩來更好地彰顯美術學科和音樂學科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又例如在學習家有關的美術課程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經典的兒歌來營造活躍和歡快的教學情景,要求學生能夠結合音樂節奏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和利用所提供的美術工具在紙張上勾畫出符合自身想法的獨特作品。
三、美術學科和英語學科的融合
通過將英語元素與美術學科的知識和課堂進行融合,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借助英語元素來有效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推動學生實現英語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在學習關于美化教室有關章節內容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不同顏色和形狀來設計英文字母。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類型的英語單詞藝術文字形式,幫助學生能夠了解一些經典的英文單詞美術藝術字的形式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四字的英文字母的字母牌制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美術學科和英語學科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既能夠以繪畫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英語單詞和提高英語素養,同時也能夠營造積極活躍的教學氛圍,學生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逐步帶動不喜歡發言和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同時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西方萬圣節穿戴各種奇異面具和服裝的內容來要求學生充分地展示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現有的美術工具和材料進行不同類型的服裝和作品的創作。讓學生能夠在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中了解西方一些傳統節日,并將其與我國傳統節日進行對比教學,幫助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中西方節日的差異性以及內在的聯系,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念和民族自信心。
四、美術學科和數學學科的融合
數學學科作為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所面臨的重要學科以及難點學科。許多學生對于數學學科蘊含的復雜數學知識和公式的內容缺乏有效的理解和畏懼心理,通過推動美術學科和數學學科的融合發展,既能夠將復雜和枯燥的數學知識實現形象化和生動化的展示,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同時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所呈現出來的教學特色和內容來豐富美術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學習動力和熱情。特別是在講解幾何圖形有關的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其中就蘊含了豐富的美術知識和內涵,需要數學老師和美術老師能夠結合這些章節的內容知識來實現兩種不同學科的融合與發展。
例如在講解正方形和長方形有關章節內容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能夠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數學知識和內容,老師就可以通過結合一些美術作品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加深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相關理論知識的認知。同時也能夠在進行美術作品展示以及數學知識融入的過程中,實現美術教學內容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融合發展,推進美術學科和數學學科教育發展改革創新以及踐行新課標各項教學任務。又比如在塔有關的章節內容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具體的作品和圖片來引導學生分析“塔的外形是什么樣的輪廓形狀?為什么塔的外形是三角形的形狀?其中蘊含了哪些數學知識?”通過引導學生從美術學科的角度來鑒賞不同類型的幾何形狀建筑,幫助學生能夠打破原有單一學科的思維限制,實現美術學科和數學學科知識的融合發展。
將語文學科、音樂學科、英語學科和數學學科融入小學美術學科教學體系當中,充分地利用各學科的教學優勢和教育價值來實現推動美術學科教學形式創新與發展,踐行和落實新課標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創新與發展的教學要求。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祥瑞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