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備受關注。“德育動漫”課程以德育為內容,以動漫為載體,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讓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以動漫世界的環境創設、人物塑造、故事設定、情節編排來表達積極的德育主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鍵詞】“德育動漫”課程;心理健康;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44-0042-04
【作者簡介】1.李屹,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南京,210013)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德育科研員,副研究員,博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強有冬,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黃玨學校(江蘇揚州,225118)教師,高級教師,揚州市特級教師,江蘇省強有冬網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信息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備受關注。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成為當前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領域共同關注的話題。基于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黃玨學校(以下簡稱“黃玨學校”)“德育動漫”課程實施的觀察研究可以發現,這一校本課程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僅延續傳統“防”的基礎性工作,而且創生出“疏”的有效途徑。
一、“德育動漫”課程開發實施的價值
“德育動漫”課程以德育為內容,以動漫為載體,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同伴合作中用動漫世界中的環境創設、人物塑造、故事設定、情節編排來表達比較鮮明的德育主題,從中寄托個人或者團隊對美好世界的構想。
1.“德育動漫”堅持了育人為根本導向的課程理念
“德育動漫”課程著力發揮課程育人功能: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德育動漫創作所需的信息科技基礎運用能力;另一方面,重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社會情感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教師引導學生在欣賞與創作“德育動漫”作品過程中,關注作品的內容選材、表現主題及時代價值,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感,學會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將生態文明、家國情懷、紅色故事、身邊好人好事等作為“德育動漫”創作源泉。學生在學習和創作中潛移默化地提升道德認知、強化道德情感,并逐步外化形成道德行為。
2.“德育動漫”開發了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
“德育動漫”課程主要分為“德育動漫欣賞與評價”和“德育動漫創作”兩大分支,按傳統“德育漫畫”創作、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德育動漫”創作、“德育動漫”欣賞與評價三條主線組織教學內容,包括劇本創作、角色與背景創作、配音制作、動畫創作、欣賞方法等,覆蓋“德育動漫”創作與鑒賞的全流程。
課程實施以項目式學習為主要方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了數字時代學生的探究興趣與創作熱情,提升了學生的數字素養與創新能力。學生通過設定的背景環境、動漫人物、故事情節,馳騁想象、自由抒發,表達對世界的理解與憧憬,學生對作品表現的核心價值理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道德情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內化與升華。
3.“德育動漫”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黃玨學校“德育動漫”課程的實施,對該校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2023年10月,課題組以周步成教授等人修訂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為基礎設計調查問卷,對該校三至八年級學生開展了心理健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整體狀況良好。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走近學生,深入訪談。訪談結果顯示,黃玨學校學生整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心理特質,大多數學生具有樂觀開朗的個性和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此外,“德育動漫”課程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客觀上形成對網絡在線活動的擠出效應,減少學生在網絡空間的無效活動。學生在“德育動漫”課程中不僅進一步增強了對網絡危害和網絡陷阱的認知,掌握了一定應對技能,更獲得了成功體驗,與同伴的協作關系也滿足了青少年成長的心理需要。被訪談的學生對學校的“德育動漫”課程表現出較強興趣,并表示自己從中獲得過身心放松與愉悅。
二、“德育動漫”課程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效用分析
黃玨學校的課程實施不僅提升了該校學生的數字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更從實踐意義上提供了有效路徑。
1.促進學生社交關系的和諧發展
不良的同伴關系是導致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一大誘因,“德育動漫”課程為全體學生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社會交往技能,提升了學生社會化發展水平。
一是提供了學生社會交往的場景。“德育動漫”課程的教學組織方式是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有明確分工,共同的目標催生強烈的合作動機,促進每個人為完成任務開展同伴交往。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一個有機的微型社會,成員之間產生大量的社會交往機會。學生完成任務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數周,這就為小組成員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長期的、復雜的社會交往場景,可以直接幫助學生形成良性的同伴關系。“德育動漫”課程采用模擬社會化評價方式,增加了學生在小組間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社會交往的層次。
二是培養了學生社會交往技能。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教授交往技能。成員間交流互動產生的社會學習,也能幫助學生從同伴身上學習到社會交往技能。學生掌握了一定社交技能并在真實交往場景中加以實踐,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學生之間形成了有效的同伴互動和穩定的同伴關系,個體在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心理健康危機的出現。
2.促進學生“自我”的塑造
一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德育動漫”課程以學生歡迎的載體——漫畫、動畫,幫助學生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了解人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視野、一個客觀多元的參照體系。這些知識幫助學生更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找到自身價值。
二是促動學生“自尊”形成。學生的成功體驗、替代性成功體驗及他人對他們的尊重等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德育動漫”課程因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而降低了學生參與創作的難度,使人人可創作、可表達,增強了每個學生的信心。此外,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小組合作方式、作品的模擬社會化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中、在作品展示中得到他人的關注和尊重。在多元的評價環節中,比如動漫作品的展示、發表、競賽等,大多數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產生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自尊。
3.促進價值信念的樹立
一是促進自我信念的形成。社會信念尤其是其中關于社會世界的解釋——歸因方式,與學生心理健康聯系密切。正確的歸因方式能讓學生認識到“努力”在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勇于通過堅持來克服困難,有效增強自信心。教師在教學評價時突出“努力”在學生取得成績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反思作品制作過程,強化個體體驗。長期反復歸因訓練,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歸因方式,形成堅定的自我信念。
二是美德的廣泛影響。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德育動漫”是美育和德育結合的課程,其核心在于幫助學生認識美、內化美、表達美,認識善、內化善、踐行善。“德育動漫”課程通過校園物態建設、課程內容建設、師生行為塑造,引導學生獲得“美”的滋養,形成“美”的品行,以“美”潤心,向“美”而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
三、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德育動漫”課程教學策略探尋
“德育動漫”課程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在于其課程內容的開發,更在于學生在課程中的主動參與,這就需要有效的課程教學策略。
1.設計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課程內容
“德育動漫”課程要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解決學生學習生活的困惑,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塑造學生的品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而應及時引入學生關心的事例,對之加以認識、剖析,進而進行動漫創作。
學生真實的生活是學生眼里的生活,不僅涉及客觀現實,還涉及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映射和人對現實的主觀解釋。教師需要運用豐富的發展心理學知識,遵循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心智特點,多傾聽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計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和自由的主題設定、場景模擬和情節設置。
2.倡導小組合作教學的課程組織方式
小組合作教學是“德育動漫”課程的核心教學組織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幾個學生簡單地在一起學,而是有明確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時,教師引導全班學生組織形成多個學習小組,一般為五人一組。小組成員各有分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形成一個有機的社交場景。“德育動漫”教學要求小組提交作品,并將作品作為小組成員的學業評定依據,學生具有共同的目標。
“德育動漫”課程采用模擬社會化評價方式,不僅有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組內評價,還有小組間評價。豐富的多層次評價機制讓小組的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同時鼓勵學生客觀、正面、建設性地評價他人作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個性化成果,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經歷和社會交往體驗。教師要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方式、教學流程開展教學,對學生的合作技能進行長期訓練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習慣。
3.運用項目式學習的課程學習方法
“德育動漫”課程項目式學習需要遵照項目式學習的規律和流程,即從真實問題出發、深入協作探究、最終成果展示。教師不僅需要動漫創作的專業技能,還要掌握跨學科項目式教學的相關理論,從而在實施“德育動漫”課程時,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
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世界里的事件進行回顧與思考,這里的事件可以是他們的直接經驗,也可以是他們能夠理解的間接經驗,學生根據經驗提出觀點,并有依據、有邏輯地將觀點清晰表達出來。第二步,引導學生將語言表達方式轉化為動漫表達方式,深入合作探究,創造動漫作品。第三步,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項作品進行多輪專業性指導,引導學生在腳本邏輯、動漫創作、畫面呈現中提升質量。第四步,展示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既是學生活動的策劃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又在一定程度上化身為顧問或評委。學生通過經歷觀點的形成、表達、動漫作品的制作以及整個打磨的真實體驗過程,逐步形成項目式開發能力與綜合運用的核心素養。
“德育動漫”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從學生感興趣的動漫文化出發,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對動漫、對數字媒體的興趣與好奇,更是引導學生通過項目開發、資源挖掘、團隊合作、交流展示,在充滿自由和想象的動漫世界中不斷認識自我、突破個體、看見世界、創造生活。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和運用的過程提升了信息數字素養、信息社會責任,提升了社會情感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德育動漫”課程在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質、情感態度和行為方式方面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提高了青少年的心理能力,豐富了青少年的心理資源,促進了青少年社會化發展,增強了青少年適應數字時代的能力,促進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黃玨學校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