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支架理論在藥理學“鈣通道阻滯藥”章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中山大學2021級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班8個班共186人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基于支架理論的“鈣通道阻滯藥”教學,并通過問卷調查對授課滿意度、教學方法、授課的邏輯性、課堂學習氛圍、學習興趣、理解程度和學習質量等方面進行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評價。結果:對授課資源的滿意度及對課程的總體滿意度均為100%;教學方法滿意度為95.70%;授課邏輯性滿意度為100%;課堂學習氛圍滿意度為99.46%;學習興趣滿意度為94.62%;對學習內容理解程度的滿意度為98.92%;學習質量滿意度為99.46%。結論:支架理論在“鈣通道阻滯藥”教學中行之有效,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 支架理論;藥理學;鈣通道阻滯藥;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6.027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WANG Yan
(The Seventh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hapter in pharmacology. Method: A total of 186 students from 8 classes of the 2021 clinical medicine five-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or th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teaching based on stent theor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erms of satisfa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logic,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learning interest, understanding level, and learning quality. Result: The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urse were both 100%;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eaching methods is 95.70%; The satisfaction rate with the logical teaching is 100%;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classroom learning atmosphere is 99.46%;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learning interest is 94.62%;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understanding the learning content is 98.92%;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learning quality is 99.46%. Conclusion: The scaffold theory is effective in the teaching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nd deserves further promotion and use.
Keywords scaffolding theory; pharmacology;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teaching
藥理學在臨床醫學本科生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橋梁課程,還是聯系醫學和藥學的橋梁課程,但由于其具有基礎學科繁多、知識點多、內容抽象復雜和學習周期長等特點,具有較強的教學和學習難度[1-2]。傳統教學只注重教學結果,忽視學習過程,對課堂氣氛和學習效果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探討更優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藥理學相關知識有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支架理論是建構主義理論分支之一,強調以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為基礎,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習者對知識技能進行主動構建并邁向更高水平[3]。“鈣通道阻滯藥”(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藥理學(3版)》的重要章節內容[4]。本文采用支架理論對該章節進行教學,探索其教學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選取中山大學2021級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班8個班共186人為研究對象,學生年齡18―21歲,其中男92人(49.46%),女94人(50.54%)。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了本課程學習。課程組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教學效果調查。教學活動完成后,通過問卷調查對授課滿意度、教學方法、授課的邏輯性、課堂學習氛圍、學習興趣、理解程度、學習質量等方面進行教學質量評價。
1.2" 制定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課程組在分析學情和教情后制定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養塑造相結合的三維一體化培養模式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CCB的分類和作用機制、各類代表藥物的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熟悉鈣離子及其通道的生理、鈣離子對心肌細胞活動的影響。能力目標: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和良好的崗位勝任力,引導學生根據病情合理選藥,并能夠及時識別和處理藥物不良反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高學生辯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細致的工作作風,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以病人為中心”“醫者仁心”的良好職業道德人格。
1.3" 搭建教學支架
課程共包括2學時。課程教學內容兼顧廣度和深度,既充分考慮到學生需要廣泛了解和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充分考慮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掌握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支架的搭建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動畫、圖表等搭建工具型支架,引導學生復習細胞內鈣調節的生理學知識;通過圖表、文本等搭建交互性、工具型支架,引導學生復習Ca2+生理功能;通過圖片搭建工具型支架,引導學生復習鈣通道類型及分子結構。通過以上措施合理搭建藥理學與其他基礎醫學學科的融合,夯實課程學習的理論知識,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
第二,通過圖表、文本等搭建工具型支架,引導學生學習CCB分類、藥理作用。通過這些措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
第三,通過圖片、表格、案例、文本等搭建工具型、情景型、導學型、交互型、能力型支架,引導學生學習CCB臨床應用;通過圖片、表格、文本等搭建工具型、問題型、能力型、情感型支架,引導學生學習CCB體內過程、不良反應;通過口訣、圖表等搭建工具型支架,引導學生學習CCB代表性藥物。通過以上措施引導學生從對CCB藥理作用的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從藥理作用向臨床實踐過渡,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臨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養塑造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具體教學支架設計見表1。
教學完成后,課程組利用問卷星設計進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評價,檢驗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并培養學生的評析能力,引導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
2" 結果與分析
調查問卷共186份,收回186份,有效問卷186份,有效率100%。學生對授課滿意度和學習滿意度的評價具體結果如下:授課資源整體滿意度及對課程的總體滿意度均為100%;對教學方法的整體評價方面,95.70%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或滿意;對授課邏輯性的滿意度評價達100%;99.46%的學生認為課堂學習氛圍較好;94.62%的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興趣;98.92%的學生對本課程有較好的理解;99.46%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質量。見表2。
表2" " "學生對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滿意度的評價
3" 討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吸收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支架式教學便是這一理論下發展起來的教學方法。“支架”這一概念來源于建筑業,最初指工人們在建筑工作中使用的、可以為他們提供暫時性幫助的腳手架,后來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領域,并逐漸形成了“學習支架”的概念。教師需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以便設計和開展適當的學習活動,支持和幫助學生超越“最近發展區”和完成學習任務[5]。
學習支架融合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養塑造等因素,既注重教學方法,又注重學習過程,巧妙、合理地搭建學習支架有助于開發學習內容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支架式教學以問題為核心、以支架為脈絡,借助教學支架將一系列理論知識細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更細、更小的學習任務,逐步釋放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掌握和內化。它遵循“我做,我們做,你做”三個步驟,鼓勵教師以最有效的方式將它應用于自己的課堂[6-7]。支架式教學可以實現知識內化,為深度學習提供動態的、漸撤的“腳手架式”的支撐,引導學生深入進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學生管理自己學習過程的能力,培養其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養成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輔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不少院校對臨床藥理學的教學仍以灌輸式教學為主,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聽,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8]。支架式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
文獻資料顯示,支架式教學多用于漢語、英語教育領域。它通過情景導入、互動交流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該教學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創新能力[9]。本文研究顯示,課堂學習氛圍滿意度為99.46%,學生學習興趣滿意度、對學習內容理解程度的滿意度分別達94.62%、98.92%,提示支架式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該教學法在強化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本研究顯示,學生對學習質量的滿意度達99.46%,表明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質量;學生對授課資源的滿意度、對課程的總體滿意度和授課邏輯性評價均達100%,且95.70%的學生對教學方法表示滿意,因此該方法用于藥理學教學可行、有效。
綜上,本文采取支架理論進行藥理學“鈣通道阻滯藥”章節課程進行授課,實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支架式教學,具有較好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因此,本研究認為支架式教學在“鈣通道阻滯藥”教學中行之有效,可為探索藥理學教學方法選擇提供參考,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艷.藥理學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教學設計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24,26(8):638-642.
[2] 李彩蘭,李文娜,莫鎮濤,等.基于翻轉課堂和思維導圖的藥理學教學改革[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1):7-10.
[3] 侯明,王殿宇,張兵.裝備理論教學中五類“教學支架”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4,6:120-123.
[4] 顏光美.藥理學(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 Masava B,Nyoni CN,Botma Y.Scaffolding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programmes:an integrative review[J].Med Sci Educ,2023,33(1):255-273.
[6] Coffman S,Iommi M,Morrow K.Scaffolding as active learning in nursing education[J].Teach Learn Nurs,2023,18(1):232-237.
[7] Pero R,Marcotte L.Scaffolding for assessment success:using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to support resident transition to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J].Can Med Educ J,2019,10(3):e110-e112.
[8] 楊秀芬.臨床藥理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調查與研究[J].基礎醫學教育,2023,25(1):17-20.
[9] Coombs NM.Educational scaffolding:Back to basics for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J].Nurs Educ Today,2018(68):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