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其對初中歷史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尋求新型教學理念和方法創新,注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兼具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教學方法,已在實際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基于情境教學的內涵,剖析了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重點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從創設媒體情境、活動情境、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四個方面提出應用策略。
關鍵詞 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6.04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ONG Jiayin, TAN 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ew requirements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f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seek new teaching concepts and innovative methods, an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historical literacy. Situational teaching, a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combines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focuses on practical teaching cases to propos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rom four aspects: creating media situations, activity situations, life situations, and problem situations.
Keywords situational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trategy
構建歷史情境,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教學是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將傳統的基于知識講授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過程。《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強調,在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在歷史情境中展開學習活動,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將情境教學應用于歷史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增強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創設不同情境,能讓真實的歷史場景在課堂中得以重現,使得學生更加近距離地感受和接觸歷史,加深其對歷史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最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 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是教育者基于現實需要,以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啟發思維、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在探究事件本質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自主建構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而歷史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歷史學科特點和實際教學需求作為出發點,以歷史問題為主線,學生自主探究為中心,師生互動為特征,構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規律的教學情境的方法。目的是搭建學生與歷史知識之間的橋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在探究歷史問題本質的過程中掌握歷史知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
2"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的優勢
2.1"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與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相距甚遠,并且歷史事件浩如煙海、紛繁復雜,在常規的歷史教學中,學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感受和體驗歷史,因此,如何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究歷史尤為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即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和內驅力,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事物。在歷史教學中,創設生動、真實的歷史情境是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有效手段。歷史教學情境創設是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并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在不同教學環節采取恰當的方式構建最佳的歷史情境,比如通過情景劇導入、故事情境導入以及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讓歷史“走近”學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歷史、體驗歷史,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融入教學情境,參與師生互動,最終提高課堂效率。
2.2"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強調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探究,培養認識歷史的方法、能力和素養。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式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個性的發展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將“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教學轉變為“學生為中心”的主動探究式學習。而歷史情境教學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以情境推動教學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很好地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參與歷史事件來深化對歷史的理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究。在情境中教學、以情境深化教學過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還能夠更好地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3" 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致課堂氛圍單調枯燥,學生很難保持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因此受到影響,尤其是歷史課這類文科課程。將情境教學融入歷史課堂,可以通過創設各種生動直觀的情境,將抽象的歷史知識與具體情境有機結合,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保持在一個較好的狀態。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設計合適的歷史教學情境,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在教師引導下主動進入歷史學習和探索的狀態,實現以“情”促“教”。在情境中學習能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對歷史問題的思考和探究過程中。將學到的歷史知識運用到歷史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法豐富了歷史教學的手段,也使歷史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創設合適的情境融入歷史教學,以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3" 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 創設多媒體情境,再現真實歷史
多媒體情境是情境教學最重要的實踐方式之一,也適應歷史學科知識講授的抽象性,能喚醒學生的感官思維和對歷史的共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歷史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圖片、音頻、視頻等有效結合在一起,采用圖文結合、動靜結合的方式更加真實地還原和再現歷史場景,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多媒體情境通過再現歷史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歷史課堂,打破了原來過分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只有親身體會到歷史的發展變化過程,學生才能深刻認知歷史發展規律,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達到真正意義上教與學的交融。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林則徐虎門硝煙的視頻,通過影視片段真實展現林則徐等愛國人士堅決打擊鴉片貿易的決心和維護國家的壯舉。視頻畫面里展現的“堆積如山的鴉片、忙碌的銷毀現場以及圍觀民眾的歡呼”等場景,能帶學生“走進”歷史現場,身臨其境地感悟真實的歷史事件,增強對歷史的認知。視頻里體現出來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情感共鳴,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歷史責任感。
3.2" 創設活動情境,加強歷史體驗
歷史學習不僅是理論知識的積累,還是通過實踐感觸歷史、體驗歷史的生動過程。為增強學生的歷史體驗,教師可利用開展歷史活動的方式創設活動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參與其中。而角色扮演是歷史課堂引入活動情境教學普遍應用的一種方式,是通過扮演歷史人物,在活動情境中圍繞教學內容與問題進行歷史學習的方法。活動情境創設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注重歷史知識的生成性與歷史學習的體驗性。教師在設置好的歷史情境之下引導學生扮演歷史人物,將歷史情景再現于課堂。學生在扮演角色時可從人物立場出發,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去理解歷史。歷史活動情境設置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入體驗歷史,并學會用歷史的眼光去思考歷史問題,以辯證的觀點看待歷史發展。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戊戌變法一課時,設計主題為“戊戌風云之我是歷史人物”的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對本課中的關鍵場景進行模擬和復現,如: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商議變法、保守派反對變法,以及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英勇就義等。各小組學生在角色扮演時,通過情境的模擬、氛圍的烘托代入歷史人物體驗歷史事件,深刻感受不同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立場和行為動機等,從而將戊戌變法時期的社會環境、政治斗爭和人物關系結合起來,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深刻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體會改革的艱難性和復雜性,培養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3.3" 創設生活情境,強化歷史理解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味,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最好的教育環境是學生的生活實際”,歷史教學亦是如此。歷史是現實的根基,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二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了解歷史,知古鑒今。但由于歷史與我們今天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將其與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學習歷史的熱情不高。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立足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選擇與學生日常生活貼近的素材作為情境創設的切入點,建立起歷史知識與現實之間的時空聯系,讓學生既能夠從歷史中尋找根源,又能夠對比現實進行深入思考。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歷史學習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例如,在學習洋務運動一課時,在導入環節教師可展示現代工廠的生產場景視頻或圖片,如現代船舶制造工廠中先進的生產線和現代技術設備。然后進行講解:“一百多年前,我們的國家在探索近代化的過程中也嘗試建立了一批類似這樣的工業企業,開啟了一場重要的變革——洋務運動。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那段歷史,看看那時的人們是如何努力追趕世界潮流的”。以學生熟悉的現代化場景導入能迅速吸引其注意力,跟隨教師的節奏進入新課學習狀態。從現代場景切入到洋務運動的主題能讓學生感受到現代工業和過去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而建立起歷史與現實相關聯的認知框架。在介紹洋務運動創辦的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時,可與現代進行古今對比,讓學生思考洋務運動對今天中國的發展變化產生的影響,從而更好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
3.4"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歷史思維
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素養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問題情境的創設對于歷史教學尤其重要。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以問題為引領創設問題教學情境,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來展現核心的歷史知識,如此學生才能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發展歷史思維。問題情境是在問題的推進下深化,教師以設置問題鏈的方式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將學生帶入問題教學情境,在師生共同合作探究問題的課堂氛圍下將原本沉悶的歷史課堂生動化。在情境中探討歷史問題,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終實現歷史知識的內化,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一課時,教師可先播放關于辛亥革命的視頻片段,后創設問題情境:“辛亥革命為什么會爆發?它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學生會調動已有知識儲備去思考問題,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問題。接著提問“辛亥革命最后結果如何?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問題不斷深入,情境的推進加深了學生的思考層次,并逐步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也強化了歷史思維的培養。
4" 結語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情境教學的價值與優勢,找出其與歷史知識之間的契合點,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具體來說,教師可從運用多媒體情境再現真實歷史、創設活動情境加強歷史體驗、營造生活情境強化歷史理解、構建問題情境培養歷史思維四個方面出發,結合情境教學要求,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參與和探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實現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通信作者:譚杰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基礎教育教學專項課題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初中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蔡紅艷.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4(5):42-43.
[3] 鄧紅.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2):111-112.
[4] 吳敏.曲“境”通幽:關于歷史情境教學的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26):9-11.
[5] 徐培靈.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23):55-56.
[6] 劉琛.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