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的命運同時代相連,寄托國家與民族的希望。回顧百年黨史,中國歷代青年在黨的領導下致力于革命與建設事業,為中國的獨立與富強做出巨大貢獻。不管是過去、現在、將來,青年工作在黨的建設工作中享有戰略性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黨的青年工作理論得到了創新與發展,形成了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觀,開辟了黨的青年工作的新境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青年工作觀|新時代
青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高度重視青年工作。中國共產黨的青年工作觀是指中國共產黨關于青年工作的職能定位、主題內容、實踐進路的基本理論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1]。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歷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青年工作理論的基礎上,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陸續闡發了一系列關于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這些論述進一步深刻把握青年工作的規律性,提升其戰略性,提高其時效性,賦予青年工作理論以新的時代特色[2],形成了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觀,指導黨的青年工作朝向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一、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觀形成的現實驅動力
(一)實現民族復興千秋偉業的需要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青年工作聚焦于團結和引領青年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斗爭;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青年工作聚焦于鼓勵廣大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參與到欣欣向榮的新社會建設中來;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青年工作與時俱進,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及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時期的中國青年,心懷祖國、擁抱世界,具有開放的胸襟和廣闊的視野,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與“四個現代”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步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坐標下,面臨新的歷史任務,黨的青年工作必然要將青年組織、動員起來,凝聚青年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奮斗的磅礴偉力。
(二)應對新國情和新世情變化的挑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人民的物質生活層面,“有沒有”和“夠不夠”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好不好”和“優不優”的問題則日益凸顯,即“美好生活需要”。這種日益增長的需要作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方面,它是具體的、歷史的,它在青年群體中表現為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比任何時候都強烈,他們的社會生活需求日益多樣化,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環境諸方面的需要也更加多樣化、高層次、高要求、高標準。在新國情和新世情變化下,黨的青年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青年工作的開展必然要“因時而變”,不斷守正創新,滿足青年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催生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觀的形成。
二、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觀的內容旨要
(一)明確青年工作的戰略性意義
青年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工作,是黨要親自抓在手里的工作,將它放在“國之大者”的戰略高度加以審視,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加以謀劃,富有戰略性意義。因為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青年工作關乎中國革命與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傳承,絲毫不敢有所懈怠。回顧百年黨史,在黨領導的青年工作的開展下,歷代先進青年群體始終如一地傳承著黨的事業,在黨的教育與領導下,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作出重要貢獻。俱往矣,數風流青年還看今朝。當下青年的歷史地位不可替代,青年工作的戰略性意義愈加凸顯。要實現“中國之治”,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而青年則是“人中龍鳳”,是社會精英的后備軍,不僅享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的時代使命。青年的命運,要靠個人奮斗,還要考慮到時代背景與歷史的行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3]。時代塑造青年,青年改變時代。黨和國家的事業只有在青年的廣泛參與下才能蓬勃發展,民族復興的宏志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踔厲奮發、久久為功,才能實現。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群體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當下青年工作的宏旨應匯聚新時代青年群體的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磅礴偉力。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性目標,新時代的青年工作要聚焦于青年的教育,尤其是青年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創新型青年人才投身到各行各業的一線工作中,以驅動中國社會高質量發展,使他們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二)堅持黨對青年工作的領導
2017年4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堅持黨管青年原則”[4],突出強調了青年工作要從政治上著眼。要實現“黨管青年”,黨要緊抓青年工作的領導權,主動為青年謀發展,為青年成長提出要求、指明方向。一方面,黨要引領青年學習成才和事業發展,尤其要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領,要關注青年的思想動態,重視對青年的思想教育,以抵御腐朽思潮對青年的侵襲,培育青年抵制歪風邪氣的能力,厚植青年的愛國情懷,增加對黨和國家事業的信心。要大力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化功能,錘煉青年的意志力、堅韌力、自制力,鼓勵青年做品德高尚、胸懷天下、一心為公、正氣浩然、艱苦奮斗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黨要為青年運動把方向,使當代青年運動緊扣時代主題,繼往開來,服務大局,匯入新時代社會建設與治理的潮流中來。此外,要加強以共青團為代表的青年團體的領導,號召、引領青年聽黨話、跟黨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自身政治建設和政治功能,貫徹黨的決定和主張,宣傳動員廣大青年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努力奮斗,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其凝聚人心的功能。同時,青年團組織也要著眼于當好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來開展青年工作,要把黨的主張和意志貫徹落實到青年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維護黨的權威,從而實現黨對青年工作的全面領導。
三、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觀的實踐進路
(一)完善青年工作制度設計,創新共青團工作體系
完善青年工作的制度設計,如何增強共青團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成為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務。進入新時代,共青團工作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而進行守正與創新。首先,共青團在開展青年工作中最首要的是提升其政治引領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聽黨話、跟黨走始終是共青團堅守的政治生命,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始終是一代代共青團員的政治信念”[5]。因此,共青團要以黨的方向為指引,堅定政治定位,加強團組織的政治建設,從嚴治團,牢筑政治使命、明確政治職責、嚴明政治紀律,堅決貫徹黨的意志。其次,共青團要增強組織力。“在具體實踐中要在拓展組織寬度,提升工作深度,突出重點、分類施策上下功夫,擴大青年組織覆蓋面、工作扇面、思想覆蓋面和網絡覆蓋面”[6]。此外,優化“黨建帶團建”的基本路徑,提高團干部青年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創新對團員青年的培養機制,組織動員青年建功新時代,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治理,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成長。最后,共青團要提高服務力,緊扣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團干部要自覺貫徹群眾路線,深入基層,聯系和服務青年,把青年的溫度告訴黨,也把黨的溫暖傳遞給青年,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切實地為青年辦事實、解難事。此外,共青團組織要創新服務方式,“通過構建團青互動機制,增強共青團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便捷性,提高青年的獲得感和滿意度”[7]。
(二)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增強青年工作實效性
新時代青年工作的推進與發展僅僅靠黨的領導和共青團的組織推進遠遠不夠,還需要凝聚社會多方力量,探索形式多樣的青年工作方法,增強青年工作實效性。首先,家庭作為青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青年的第一任老師。家風家教是家庭最本質的精神內核,是家庭共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對青年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家教,弘揚良好的家風,家風家教的核心在于培育,最終歸宿在于踐行。通過家風家教,青年可以以溫和的方式建立自我認知,獲得情感和價值認同,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其次,青年學生是廣大青年的主體。學校教育在青年教育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所以要推行學校的“三全育人”工作。發揮多主體協同育人,推進全員育人;構建可視化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庫,推進全程育人;打造立體式全方位機制,推進全方位育人。確保各級學校在育人目標、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育人合力。最后,社會各類組織要切實開展好青年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走出書齋,深入基層一線,在實踐中求得真知、鍛造本領,服務社會[8]。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王國新,于翀鵬.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的思考——基于高校共青團工作[J].世紀橋,2024(03).
[3]習近平.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2017.
[4]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6]蔡爽,馬佳文.新時代做好黨的青年工作的戰略要求、問題導向與路徑創新[J].青年學報,2024(01).
[7]汪永濤.新時代共青團服務力的基本內涵及其提升路徑[J].青年探索,2024(02).
[8]類明星.習近平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的研究[D].蘭州大學,2023.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