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養老金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到來,健全人口發展服務和支持體系的重要戰略,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做好養老金融列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7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將養老事業的發展作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人口發展服務與支持戰略中的重要組成。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不斷促進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到來并能夠為之提供高質量的養老金融服務——這是全社會必須回答的一個重大課題,更是金融監管者、行業主體和金融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要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首先要明確和界定可供金融機構參考并實行的養老金融的概念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明確適合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引導性目標。建立引導性指標,是全行業、全社會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重大舉措,也是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提升養老金融合養老事業整體能力和發展水平的關鍵要求,是我們綜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從2021年起,中信基金會就組織研究人員對金融機構的養老金融綜合能力進行梳理和評估,并結合當前我國養老金融的發展現狀,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發展經驗,于2023年8月聯合第一財經、上海財經大學、亞洲養老金融與產業研究院等機構首次發布“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報告”。2024年9月,再次發布《2024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報告》,進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金融的人民性以及金融機構與養老服務產業的系統性相生支持關系。
養老金融指數的研發,致力于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套可測量、可對比、符合當前現狀和發展目標的引導性評估體系。為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行業協會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參考。這一指數清晰地歸納金融機構在實踐養老金融時所涉及的主要活動,指引并推動金融機構深度執行養老國策;記錄和反映金融助力銀發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為養老金融的轉型和發展提供建議;助力家庭和個人重視養老規劃和儲備,優化養老產品和服務選擇,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的特點
為充分發揮其指引功效,有效體現國家的政策導向,通過合理設計、科學有效地概括養老金融的發展要求,成為可借鑒、可落地,金融機構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參照的標準,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具備以下四個特點:
1.導向性。養老金融特別強調以滿足人民群眾養老需求為導向。養老金融指數的制定契合國家這一政策導向,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理念。
一是評估養老金融機構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覆蓋廣泛、種類齊全、功能完備、服務高效;
二是評估養老金融機構的產品是否體現了安全性、長期性、穩健性、流動性和合規性等養老領域的特殊性;
三是評估養老金融機構是否體現了人民性。
2.科學性。養老金融指數在構建過程中遵循科學性原則,在指標體系的選取和計算中,通過以下四點實現指數的科學性:
一是養老金融指數具有完備且全面的指標體系;
二是養老金融指數采用科學的層次結構;
三是養老金融指數選取兼顧共通性與突出性的設計方式;
四是養老金融指數運用理論、數據與實踐調研交叉印證的計算過程。
3.發展性。養老金融指數的構建遵循發展性原則,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指數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反映行業發展的動態變化、政策的演進和社會養老需求的變遷;
二是指數具有時序可比性,不同年份的得分變化可以反映養老金融發展取得的成效;
三是指數具有動態反饋和持續完善機制,將逐步優化指標體系設計和計算方法。
4.實用性。養老金融指數對于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社會大眾以及相關研究領域都具有良好的價值,并且與時俱進地反映行業發展,持續提高實用價值。
對于監管機構,養老金融指數旨在提供一個盡量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評估框架和方法論,實現對金融機構養老金融綜合能力的客觀度量和標準化比較,成為監管研判行業發展狀況的建言參考。從而更有效地引導金融機構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養老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對于金融機構,養老金融指數不僅能提升自身養老金融服務水平,也是深化自我定位與發展策略的有力工具。
對于社會大眾,養老金融指數可以提供一種直觀且全面的參考指引,輔助消費者選擇更適合自己養老需求的金融機構。同時有助于加深社會對養老問題的認識,普及養老規劃和養老儲備等方面的教育,對選擇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對于相關研究者,養老金融指數可以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和工具。不僅能對現有的研究實現有力的補充和推動,而且能為未來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實證基礎。
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聚焦金融機構發展養老金融所應具備的能力和實際行為
養老金融具有跨周期經營、跨部門協作、跨產品配置、跨渠道服務等特性,要發展養老金融需要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指數的設置和其中指標的選取聚焦金融機構養老金融發展需要的能力。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主張發展養老金融必須具備四大能力:養老資產管理能力、養老金融產品配置能力、養老服務整合能力、養老規劃咨詢能力,其緊密圍繞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展開,為養老金融的發展提供參考。
1.養老資產管理能力。這種能力和經驗構成了金融機構從事養老金融的基礎,包括:養老資產的安全保值和風險管理的能力,這是金融機構在管理養老資產過程中最核心的職責;參與多支柱養老體系的資質經驗,這體現了金融機構構建完整家庭養老資產組合的能力;參與環境、社會和治理體系建設的綜合考量(即ESG),特別是企業在養老金融中的社會責任意識。這項能力是金融機構提供優質養老金融服務的基石,也是養老金融業務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
2.養老金融產品配置能力。豐富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有效的養老金投資是養老金融的基本環節。不同的金融機構在養老產品配置中分別承擔著產品(設計)供應方、選品方和銷售方的角色。養老金融產品配置能力,既反映機構的選品能力,也反映其產品開發能力和相應的風險管理能力。
首先,要高度重視養老資金的安全性,養老金融產品設計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客戶安全、可靠地積累和保存財富,盡可能地減少未來財務不確定性,以應對養老期的經濟需求。
其次,要考慮多樣性,以滿足不同狀態下民眾的多種需求。養老產品的多樣性既能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也可以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多元需求,還能滿足客戶養老規劃的調整需要。
再次,收益性是大眾最為關切的,在相同風險暴露的情形下,金融機構所自行開發的產品或(銀行)選擇的金融產品的綜合收益情況,將成為大眾選擇養老金融機構的重要參考依據。
同時要考慮其作為長期資金幫助不同生命階段的客戶的資金安排,尤其在平均壽命不斷增加的趨勢下,更要為大眾的終身養老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最后,養老金融產品需要具有友好性,也即便捷性、可及性,易于獲取、理解和使用,并滿足對適當的流動性的需求,也反映機構為客戶的購買和特殊個人財務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務。
3.養老服務整合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機構有為大眾提供合規、適合、惠民產品和服務的天然責任,故金融機構的養老增值服務,以及對外部養老服務資源的甄選、整合和協調能力對養老金融的消費者而言是當下的必需品。優秀的養老金融機構在提供養老金融產品的同時,能夠洞察大眾家庭和個人不同階段的養老服務需求,為客戶提供種類豐富、性價比高的增值服務;協助客戶鏈接、整合資源,更有效地讓客戶觸達服務;建立標準和能力,從支付方角度篩選、評估、管理服務供應商;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和服務的精細化運作,能夠實現對養老服務的全面覆蓋和優質整合。

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應包含由金融機構直接提供的金融服務,以及通常不由金融機構直接提供的養老生活相關的各類非金融服務。金融服務如對養老的規劃咨詢、教育普及、金融便利程度等,是人民大眾做養老決策前置因素,而非金融服務如日常生活支持、醫療康復、專業照護、文娛及終身學習、養老居住等,則是人民大眾享受養老生活的關鍵因素,此外,養老服務的品質以及金融機構的綜合整合協調能力也至關重要。
4.養老規劃咨詢能力。在我國建立健全多支柱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的過程中,金融機構應當承擔起全民養老教育普及和推廣的責任。金融機構的一線人員不應僅僅定位成銷售人員或服務人員,而應成為國家養老政策的解讀人、三支柱養老金的協助計算人、養老服務的解說員,更應協助大眾分析養老需求、制訂養老規劃、喚醒其積極做好養老儲備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向客戶提供專業的養老儲備與養老金資產配置建議,協助客戶做出適合的賬戶和產品選擇。
專業的養老金融規劃咨詢人才隊伍是提供優質養老規劃服務的關鍵,人才是機構實現其業務目標和戰略的重要資源,他們的專業知識、經驗和技能將直接影響機構提供的服務質量。
同時,應當開展系統的養老金融培訓,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合規、專業的職業素養,是大眾對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滿意度的重要保證。
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結構
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的指標體系分為四個層次,具有鮮明的遞進特征。第一個層次是總指數,反映金融機構服務于個人和家庭的養老金融總體發展情況;第二個層次是五個一級指標,衡量金融機構發展養老金融必須具備的四大能力,以及同行及社會反饋情況;第三個層次是23個二級指標,這些指標根據一級指標的內涵擴展而得,更詳細地反映金融機構一級指標的差異來源;第四個層次是面向商業銀行的101個三級評價指標,面向保險機構的88個三級評價指標,以及面向公募基金公司的41個三級評價指標,反映養老金融機構在各個方面的具體發展情況。通過數據處理和逐級匯總,以指標評級的方式將金融機構對于養老金融的服務能力簡明而又較完整地反映出來。

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是養老金融領域的有益嘗試
新時代養老金融指數作為養老金融的引導性目標,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國金融機構的養老金融綜合能力。養老金融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理論和實踐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演進。
養老金融是一項基本國策和系統性工程。要快速發展、不斷成熟,就要增強緊迫感、危機感;要健康發展、少走彎路,就要注重頂層設計。通過各項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并認真借鑒成熟市場經驗,才能走出一條真正符合中國國情并真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養老金融、養老事業發展之路。其中,標準化指標的建立、規范化建設、法治化軌道和更高遠更闊達的宏觀格局,作為培養市場的文化土壤和環境,同樣顯得尤為重要。
(編輯 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