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本研倒掛”現象引發關注。“本研倒掛”對大學生的求學、就業有何影響?背后深層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保障研究生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無法回避,更要繼續深造
浙江省大三學生"陸同學
研究生,顧名思義,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研究”。可能是因為仍處在初步摸索階段,又遇到了較多挫折,目前我并不是特別熱愛科研活動,但非常堅定地想要考研。“讀教育學的人學歷太低找不到好工作”,這是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學歷貶值”這個名詞對于我們而言已不能算是一個新詞,在日常的交談中,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同學都認為“碩士”是必須的,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就業物價”。家長也非常支持我繼續讀研深造甚至攻讀博士,“能夠提升自我價值”是他們支持我考研的核心原因。盡管其中不乏“水畢業”的人,但在就業中“博士比碩士值錢,碩士比學士值錢”,這是他們的認知。
于大三的我而言,對于讀研的堅定,一方面,當然有對“教育技術”這一專業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這是來自對于就業的擔憂和迷茫。未來,我想從事在線課程設計、教育產品開發等相關工作,本科階段的知識確實不足以支撐以后想從事的工作,我也需要更多實踐去積淀和成長。
作為工作的“敲門磚”,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身份可能已經不那么合格,許多大廠都有更高的學歷門檻,我要獲得一個更加“高級”的身份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學習更多的知識去尋求更好的工作。
“本研倒掛”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沒有辦法回避的現象。它對我最大的沖擊便是改變了我整個本科階段的學習生活導向,從以“學習到更多感興趣的知識”為第一導向,改變為以“升學”為第一導向。我不清楚我的選擇是否正確,但這是我目前迷茫中能夠清楚確定的唯一目標。
不想“卷”,更不想被邊緣化
山東省碩士研究生"郝靜
當初本科臨近畢業,我看到本科生就業形勢嚴峻,一時找不到心儀的工作,又覺得研究生還有一定的就業競爭力,就硬著頭皮考了研。如今又趕上“本研倒掛”,學歷貶值現象加劇,研究生的學習價值還剩下多少?確實不好說。
就業壓力。工作崗位有限,求職的人數與日俱增,研究生學歷的稀缺性和競爭力下降,就業優勢不再。研究生“遍地走”,畢業后的職業發展和薪酬水平可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同學們甚至自嘲:“寒窗苦讀十幾年,只達到‘耗材’的門檻。”
?教學質量。原本應是小班化教學的研究生,也逐漸大班額化,我的導師指導的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僧多粥少”必然加劇競爭,我也不想“卷”,但更不想被邊緣化,只能加入“卷”的隊伍。誰更“卷”,誰就能受到導師更多關注和指導,必然會占有相對豐富的科研資源。
學習周期。從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再到研究生3年,求學的成本在增加,教育的周期在拉長,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能否順利走完研究生求學之路,畢業后的就業形勢和潛在的風險更是讓人倍感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