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建立健全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長、可持續發展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企業和職業院校的緊密合作,猶如雙輪驅動,共同激發職業教育的改革動力,引領其高質量發展。當前,關于集團化企業參與的餐飲專業中職、高職學校優質就業一體化銜接項目的研究較少。對此,筆者以青島烹飪職業學?!叭搶?雙體協同”三二連讀項目為例,通過對中職、高職、集團化企業“三聯對接”建設路徑的探索,構建餐飲專業職教聯盟與集團化企業“雙體協同”的育人機制,為創新餐飲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路徑參考。
目前中高職貫通培養存在的問題
中高職貫通培養缺乏企業銜接參與。在當前的中高職一體化教育體系中,企業參與的模式主要表現為階段性且分散的多方合作。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在與企業合作培養時往往“各自為政”,缺乏連貫性和一致性。這就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學生在實習期間接觸到的不同企業的實踐課程標準不一,其管理制度存在差異,實習經驗和學分互不承認等。因此,中高職教育的貫通培養急需引入一種擁有統一企業文化和管理標準并將之貫穿始終的集團化企業合作模式。這樣的合作方式能夠確保學生在“中職—高職—就業”的全過程中,接受一致的技能訓練,學習相對統一的崗位標準、考核機制、晉升制度等,有利于企業降低人才培養成本,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中高職餐飲專業課程體系銜接不暢。在中等和高等職業學校餐飲專業的教學體系中,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要求之間的連續性不足,造成課程內容和教學策略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教材的編排往往體現出一種機械式的組合,中職和高職的知識點混雜,使其不僅在內容上重疊,還缺乏逐步深入的教學結構和層次。教學手段和策略之間缺乏連貫性和過渡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由中等職業教育向高等職業教育的順利過渡。
貫通培養的激勵機制與評價體系不完善。在實施貫通培養的過程中,學生通常需要經歷一系列階段性學習,直到他們畢業就業。然而,這些階段之間的評估標準往往不夠清晰,未能為學生提供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有效激勵。當前的評估體系常常過于側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充分評價他們的專業能力、職業素質、思維水平等重要方面,導致評估標準過于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影響了中高職銜接貫通培養的質量。
“三聯對接+雙體協同”項目實施計劃
筆者團隊以學校對口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餐飲專業三二連讀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訪問高等職業院校、企業及社會團體,結合問卷調查與國內外文獻搜集整理,有目的地挖掘集團化協同教育的現狀與歷史背景,進行對比分析,構建出一套科學化、標準化的研究策略和認知框架,梳理了包含中職、高職、企業人才培養三方面的實施計劃。
在中職方面,學校與集團化企業以及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優化中高職課程安排,推行學徒計劃與實習計劃。第一學期,學生與企業導師進行拜師儀式,并入企研學;第二學期,企業導師定期進入課堂指導,學生每月進入企業實習體驗;第三學期,學校開展雙導師互訪培訓活動;第四學期,企業導師進入校園進行模塊化專業教學,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第五學期,實施兩段式培養計劃,即學生在9月至10月前往企業實習,在11月至12月作為企業學徒入企學習,為此學校與本地企業合作成立了冠名學徒班;第六學期,實施三段式培養計劃,學生在1月至2月前往企業實習,3月至4月作為企業學徒入企學習,5月至6月再次回到企業實習。
在高職方面,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梳理中高職學徒、實習一體化安排對接中職學校。第一學期,集團化企業、青島烹飪職業學校與高校一起研討高職階段學徒制教學計劃和實習計劃;第二學期,兩方合作,確定中高職一體化冠名班教學安排;第三、四學期,實行兩段或三段式培養,成立由20—30人組成的集團冠名班,學生在企業實習。學生在大二畢業后,與企業簽訂就業合同。
在企業人才培養方面,集團化企業,例如凱悅集團參與中等職業學校學徒的拜師儀式和企業研學活動,對中等職業學校導師進行模塊化教學培養,承擔學徒生和實習生的培養任務,為其制訂優質就業的規劃。
“三聯對接+雙體協同”項目實施框架
共建“校企?!苯虒W資源課程體系。由學校、企業與行業專家攜手,致力于打造區域特色教材,挖掘并創新烹飪藝術,構建科學、全面的課程框架。這個框架旨在促進中職、高職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雙向的知識交流,強化雙方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其目標是培育出一批技藝精湛、實踐能力強并富有創新思維的餐飲業精英。為此,集團企業將生產任務融入教學實踐,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使用企業設施、原料,根據標準流程進行學習。這種模式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還確保了應用型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為餐飲行業培育了具備專業技術能力、服務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優化中高職+優質就業的培養梯度。根據校情學情,學校參考美國職業教育的單軌制教育體系,借鑒其學分互認和轉換的實踐經驗,以推動學分管理和課程互選制度的實施。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跨專業選課,進行跨崗位的學徒實習。學生在中職階段所獲得的學分,可以在高職階段繼續累積,并作為評選優秀學生的依據。同時,學生在集團品牌旗下所有酒店的中職實習時長和高職實習時長會被合并計算,作為其畢業后晉升的工齡參考。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學生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實現持續成長和發展。
建設“?!蟆!被ネǖ膸熧Y隊伍。學校通過在中職學校、集團化企業、高職學校間構建“學?!髽I—學?!钡膸熧Y流動機制,實現知識與技能教學的融通。企業中的佼佼者被選為實踐導師,成為學生在企業學習成長的培訓專家。鼓勵那些來自企業和學校的導師,一同聚焦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標準,并將這些轉化為鮮活的教學素材,從而驅動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更新。這種流動機制,能夠豐富課堂的教育內容,提升教師團隊的實踐能力,同時有利于反哺教育工作,為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奠定穩固基礎。
建立貫通銜接評價動態監測機制。學校追蹤學生從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階段再到企業就業的發展情況,結合學徒制的達標測試、實習表現的評估結果以及學生就業情況,建立學分累積與轉換系統,包括考察就業數據的動態趨勢,分析不同地域的就業分布,以及監測集團化企業對畢業生的吸納能力和就業滿意度的波動。這種系統使學校能夠適時洞察教育實踐中的潛在問題,并據此優化教育培養策略,不斷完善培養模式。
學校在實行了“三聯對接+雙體協同”餐飲專業人才貫通培養模式后,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校企合作成果豐碩、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例如:151名實習生參與了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餐飲接待服務,2名專業課教師參與峰會特色歡迎宴席面點制作;校企共同編纂了3本現代學徒制特色教材,完成5本教材規劃與5門市級精品課程開發;校企研發了300學時模塊化教學課程,錄制了“中國二十四節氣美食圖鑒課程”,開展了“思政廚房”實踐活動等。這種模式通過強化學校與企業、教育與行業的有效銜接與深度融合,保障了餐飲行業的高技能和高素質人才供給。未來,學校將持續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化,致力于對該模式持續的改良和提升,以期為餐飲行業的繁榮和革新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