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二度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將在一個關鍵時刻重塑國際關系。而應對這一全新且危險的不確定時代,需要我們反思過往所取得的進步,同時探求關于如何克服各類未來挑戰的洞見。
過去這80年,是歷史上相對和平的時期。性別平等取得了重大進展,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認為,全球性別差距現已被彌合了68.5%。識字率大幅提高,如今全球有87%的成年人具備讀寫能力,而該比例在1950年僅為36%。人類壽命顯著延長,平均預期壽命已從本世紀初的66歲提高到如今的73歲。大規模饑荒這種曾經常見的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消滅了。
人類擁有維持并加速這一進步的所有工具。這本該是一個樂觀的時代。然而《原子科學家公報》所提到的末日時鐘,已被調至距離午夜90秒的位置,表明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覆滅。
在全球和平與穩定的長時期內,民主穩步推進,廣泛的全球合作成為常態,世界展現出對人權前所未有的共同承諾。如今,我們目睹了民主與國際合作的削弱,還有讓越來越多無辜平民遭受公然襲擊的戰爭和沖突。這些事態發展,反映出我們的決策機構在過去幾十年間的系統性失靈。
數字時代的信息消費方式加劇了這一問題。社交媒體平臺挑戰了我們辨別真偽的能力,還顛覆了人們對現實的共享認知。雖然先進的人工智能對人類具有巨大潛在益處,但如果要在充分開發這些技術前景的同時減輕其威脅,我們就必須專注于道德治理、數字素養和全球合作。此外,隨著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更熱,從南極洲到亞馬孫地區再到大西洋環流,地球多處正危險地逼近氣候變化的臨界點。
正如我們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諾貝爾獎得主對話中所討論的那樣,面對這些對生存的威脅,我們有責任去為了我們的同胞、地球以及子孫后代大幅改進決策方式。合作一直是人類的超級力量,因此第一步必須是重建一種支持合作的全球文化,而這種文化則要以一種共享且基于事實的現實認知和對機構的信任為基礎。
為此,我們必須對學術研究、科學機構、專業新聞業和透明的政府機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通過增強對這些知識和可信信息支柱的信任,我們可以克服(錯誤)信息過載、人工智能的“幻覺”和政治宣傳,去打造一個超越國家和文化邊界的共同知識基礎。同時,我們應當建立一批旨在促進協作和跨文化理解的平臺,去支持這項工作。
抗擊錯誤信息并實現一種共享且基于事實的現實認知,是一切提升全球決策和合作之努力的前提。這需要改革教育系統,培養以好奇心、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為特征的“第三個千年思維”,還需要包容的全球治理結構、協作解決問題的網絡,以及匯集于共同長期目標的可持續經濟模式。
協商式的公民大會和使用隨機選擇方式舉行的其他參與性進程,可以幫助社會就具有政治爭議的問題達成共識。這種轉變可以使聯合國(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刑事法院等國際機構的改革成為可能,并通過國際條約重新激活各類建設性參與。世界迫切需要對核武器的使用施加新的限制,包括對“不首先使用”和“無獨立決定權”等原則的承諾。
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雖然巨大,但并不是無法克服的。歷史告訴我們,當人類圍繞著共同價值觀團結起來且由共同目標驅動時,進步就是可能實現的。在80年前,我們正是以此創設了能夠開創相對和平與穩定的新時代的全球機構,而重新點燃這種合作精神,則是我們當前最緊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