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速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是當前國家治理的重要任務,在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推動作用。2020年,深改委會議提出今后三年是國企改革的關鍵階段,并在2022年圓滿交卷,隨即在2023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在“新三年計劃”中,又提出了“以市場化方式推進整合重組”“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改革要求。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文章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理論內容出發,分析國企混改中的難點,如理念沖突、治理沖突、控制權沖突等,重點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如明確國企混改地位、科學確定企業控制模式、提升企業法人治理效能等,以激發國企發展動力,實現國企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堅持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下,國有企業必須實現從要素投入型到要素驅動型和創新驅動型的發展轉型,加強管理體系與管理能力的建設,積極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彌補國有全資企業存在的機制不靈活、效率低下等短板,發揮國有資本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力,拉長長板、加厚薄板,這也是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現實意義。
1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論內容
混合所有制可以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進行理解。宏觀上,混合所有制是在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基礎上,形成包含個體、私營以及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當然還包括合資、合作經濟;微觀上,混合所有制則是指一個經濟體有多重產權主體相互交叉持股,如公有產權主體參股非共有產權主體、非共有產權主體參股國有企業等,以激發經濟活力,取長補短,實現市場繁榮發展[1]。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開始交融的重大突破。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企混改大致可總結為四個階段,具體如表1所示。
2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難點
2.1 理念沖突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不同所有權的企業、不同的管理主體,核心關切不同,混改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理念沖突。一是認知難統一。國企混改的目的是出于服務戰略發展需要,激活國有資本活力,當然也存在一些國企“為改而改”,而一些民營企業則想通過國企混改進入壟斷領域,或是通過與國有資本的對接享受更多資源或優惠政策,達到降低自身企業成本的目的。各方混改動機不同,增加了混改難度。二是文化不融合。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間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歷程與體制機制,比如部分國有企業發展較保守、求穩,而民營企業重視競爭、偏激進,這樣混改后極易出現文化沖突,不利于混改順利推進。
2.2 控制權沖突
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控制權永遠是不同混改方關注的焦點問題。國有資本方希望通過擁有控制權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非國有資本方希望能夠通過混改獲得穩定投資收益,在無法獲得控制權時會提出其他收益保證要求;而職業經理人則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份薪資更高、職務能穩定晉升的工作。不同主體的訴求不同,自然加劇了國企混改中的矛盾,增加了混改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難度[2]。
2.3 企業治理沖突
治理結構的混合也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重要一環,良好的治理結構能規范混改企業的內部管理行為,確保資產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使得混改企業穩健發展,但部分國有混改企業各治理主體作用未能有效發揮。比如大股東不向派出董事授權,導致董事會法定職權難以落實;兩個“一以貫之”的改革方向未能完全實現,尤其是混改企業黨組織前置審議重大事項難以實現。
2.4 配套的政策機制問題
國企混改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國有出資企業自行確定有效的經營模式與管理機制,確保企業的高效運作。但目前,部分國企只混不改,未能建立新型的經營機制,也沒有實行常態化的全員績效考核,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問題較突出,如員工中長期激勵問題、原始股東通過上市退出問題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混改企業的健康發展。
3 新時期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建議
3.1 慎重選擇混改標的,明確國企混改目的
針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理念沖突問題,企業可按照如下方式化解。
一是嚴格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遴選具備條件的混改標的,并評估混改目標,更好發揮混改在提升企業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方面的作用。國有企業可在內部成立改革小組,從行業領域、發展現狀、管控水平、未來前景等方面深入研究,擇優確定混改標的,還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混改標的進行可行性評估,確保混改切實可行。
二是選擇價值觀一致的戰略投資人。國有企業混改時,不僅要評估意向企業情況,還要評估合作投資人,要更重視未來的發展與成長空間,有清晰的戰略意圖,充分進行溝通與談判,明確各方的需求和可使用的資源,包括在混改中的參與程度、進退空間,而不是表里不一的形式化混改,以提高國企混改的有效性。
三是利用公司章程鎖定混改目的,在目標無法實現時確保能夠自由退出。為避免混改中一些企業渾水摸魚,企業必須明確混改中的公司章程,根據“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的要求,結合國務院、國資委對混改的制度和文件指導,形成對絕對控股、相對控股以及參股三種模式的混改章程,包括戰略投資人引入、股權結構和出資要求、法人治理結構、重大事項監管、退出路徑等,形成實用性強、操作性強的混改企業章程體系,確保企業混改順利推進[3]。
3.2 堅持“一企一策”確定控制模式
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必須保證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間的交融與共贏,明確雙方的權利與責任。而要想化解控制權沖突,就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根據不同的國有企業類型,堅持“一企一策”,科學確定控制模式。對于主責主業,應堅持控股控權,確保戰略引領;對于市場化企業,堅持誰更有利于企業發展誰控股;對于尚有投資價值的非主業企業,可以降低參股比例,但應確保隨時可以退出。以此不斷優化混改企業的內部環境,保證企業的治理水平和能力,營造公正有序的競爭氛圍,實現真正的去行政化管理,使得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間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混改企業發展。
3.3 提升法人治理效能
良好的內部治理環境能有效控制混改風險,保證企業在混改過程中穩定運營。一是對于國有控股或者國有股東聯合控股的企業,應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健全黨委前置審議程序,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二是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堅持依法合規確定權責邊界和事項清單,確保各治理主體權責明確。為了深入激發混改企業的活力、動力,必須加快形成各盡其責、有效制衡的治理結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黨組織以及高級管理層,形成規范有效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其中,在股東大會制度上,為保證內部治理的平等,可采用“一股一票”原則,若涉及中小股東,需單獨計票以保證中小股東權益。此外,董事會與部分股東還可面向市場,公開征集投票權,以保證中小股東話語權。三是改革國有股東內部管控模式,在健全的法人治理機構中,通過大股東授權更好地發揮董事會的地位。混改企業需獲得國有資本上級單位或國資監管部門的授權,落實法定職權,包括選人用人、重大決策、風險管理等,以提高企業治理效能,滿足業務創新的需求[4]。
3.4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
要想實現混改企業的長期經營發展,企業必須建成市場化經營機制,具體可從如下方面展開。
一是落實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提質擴面要求。通過固定任期與企業關系,根據合同或協議進行年度和任期的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兌現薪酬或實施聘任。完善崗位與任職管理制度,即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明確薪酬管理制度,根據崗位任務職責確定薪酬,崗變薪變;完善績效管理制度,可高可低,可增可減,以激發經理層的管理活力與潛能,真正發揮任期制、契約化管理的作用。
二是實施全員績效考核,并與收入福利硬掛鉤。客觀公正的績效考核激勵,能最大限度滿足不同主體的訴求,充分調動不同層級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形成選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全過程管理,為企業儲備不同層次的人才;在業績考核評價上,充分利用平衡計分卡,結合企業形勢針對各層級形成相應獎懲機制和容錯機制,推動三項制度改革縱深發展,重點解決能下、能低的問題。
三是用好超額利潤分享或員工持股機制,建立企業員工命運共同體。為進一步增強混改企業的資本規模與競爭力,企業可采用員工持股或利潤分享的方式激勵員工,將員工的貢獻值與企業的價值增值掛鉤,實現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的長期綁定,以留住核心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四是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分拆上市。上市公司已成為國企混改的重要載體,對于一些條件好、在關鍵技術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在滿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應鼓勵分拆上市,深化國企混改,利用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競爭與流通,發揮對國民經濟的引導力與牽引力,帶領實業發展,加速成果轉化[5]。
4 結語
新時期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發企業活力、提高運營效率、優化產業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實施混改的過程中,必須慎重選擇混改標的,根據具體企業情況確定控制模式,深化內部治理,形成科學有效的治理架構,不斷健全并豐富企業的市場化經營機制,確保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順利推進,最終達到提高經濟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遠. 筑牢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統一戰線[J]. 國有資產管理,2024(2):17-23.
[2]齊靜.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問題與成效——以福州市C集團為例[J]. 現代企業,2024(1):44-46.
[3]陳思慧.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難點及優化對策探討[J]. 廈門科技,2023(6):40-43.
[4]韓超. 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J]. 財經界,2023(34):81-83.
[5]劉健. 新時期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梳理與路徑分析[J]. 新疆社會科學,2020(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