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治站位,重新審視農廣體系主體作用,著力提升履職能力,需要四川各級農廣校抱團與創新,想方設法聚焦主責主業,合力推進高質量高素質農民培育和農民體育工作,干出實效。
一、農廣體系需要主管部門大力支持
在上兩輪機構改革中,由于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多方原因,四川各地農廣校受到很大沖擊。農廣校是農業農村部門可靠的力量,對于支撐好、保障好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很重要,也很必要。農廣校需要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包括單位建設、培育任務分配、機構改革中確保保留農廣校牌子等方面。特別是今年開展的學用貫通試點工作,需要行政主管部門鼎力支持。
各級農廣校要抓住新一輪機構改革機遇,用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用好中央農廣校相關會議精神和中央農廣校黨委書記劉明國對四川農廣體系的殷殷囑托,積極主動向主管部門領導匯報,與主管部門領導一道多向當地編辦匯報,確保獨立建制農廣校不受沖擊,保留農廣校牌子,牌子與農民教育和農民體育職能不分家。沒有農廣校的地方,要抓住這次機會,想辦法恢復農廣校,至少給一個農廣校的副牌,相關職能與掛副牌的主體單位保留在一起,確保本輪改革不受沖擊,并有所好轉。
四川省校在2022年機構改革后,定性為正處級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職能、編制都有所加強,近期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新增了支撐廳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處的職能。這是各地農廣校可以參照做工作的有力依據,在積極爭取各級主管部門在支持農廣陣地建設的同時,也要爭取對業務工作的支持。
二、發揮農廣體系優勢,走聯合辦學創新之路
今年4月,中央農廣校組織召開的全國農廣校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現場會,其中召開了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成員會議,中央組織部、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等16部委聯合辦學單位參會,共同商討聯合辦學新模式。學習中央農廣校的思路和方法,省農廣校與電子科技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6月舉辦一期培訓班,主要針對各地基層農廣校的數字人才培養,這是一個創新嘗試。與知名高校聯合辦學,通過開設特色專業、特色課程,能夠提升四川省農廣校體系農村對緊缺人才的培養力度、整體形象和影響力。與樂山電子商務學校的國際交流合作走在了全國農廣體系中職教育的先列,四川省農廣校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加強與該校的合作,積極拓寬辦學業務,力爭為四川農業農村領域培養更多與國際接軌的專門人才。與四川省鄉村振興促進會合作,將在農民教育培訓、村鎮規劃、農業項目策劃申報等方面整合資源、相互借力,共謀發展。
三、以農民為中心,服務好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
農廣校是以農民教育起家,其歷史使命就是為廣大農村培育更多鄉村人才。經過40多年的發展,農廣校已成為農業農村部門從事農民教育培訓的專門機構,在經受住歷史檢驗的同時,也得到了各級領導以及廣大農民朋友的認可。進入新時代,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今后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今年“三農”工作整體的工作框架就是“兩個確保、三個提升、兩個強化”。每一項落地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都離不開高質量的農民教育培訓。
四川各級農廣校要聚焦主責,抓實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培訓中,緊扣國家戰略方針,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開展全產業鏈技術技能培訓,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素養;以農民為中心,以服務好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來服務大局。
四、省市縣三級要更加注重農民田間學校作用發揮
農民田間學校是全國農廣校體系開展農民教育培訓重要的實習實訓場所,是農廣校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目前,四川有全國共享農民田間學校3所,省職農中心(農廣校)授牌的農民田間學校119所。這些農民田間學校主動承擔或積極參與當地農民教育培訓項目,在實習實訓、技術指導、示范引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些市縣沒有了農廣校,更需要發揮農民田間學校的作用,這些市縣有基地服務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是農廣校很好的一個抓手,彌補了農廣體系不健全的缺陷,彰顯了農廣體系四級建制五級辦學獨特優勢。
五、全體系都應注重信息宣傳,打造農廣標桿
既要能干事、能成事,還要加強宣傳,注重宣傳效果。5月18日,第五屆全國“和美鄉村健康跑”(村跑)在四川宜賓市南溪區成功舉辦,活動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指導,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四川省體育局支持,中國農民體育協會、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宜賓市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農民體育協會、宜賓市農業農村局、宜賓市南溪區人民政府承辦。組委會下設10個專項工作組,策劃實施精準到位,啟動儀式的晚會節目美輪美奐,農趣農味鮮明,長江第一灣的健康跑相關展覽豐富多彩,活動關注度高、傳播性廣,中省市主流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發稿媒體共193家,聯合新華體育視頻號等27家主流直播平臺進行直播,全網共推出482篇圖文和視頻,5月18日晚啟動儀式直播觀看約130萬人次,5月19日賽事直播觀看約1124萬人次,全網總傳播量1.2億+。辦出了四川特色和四川水平,大大提升了四川農民體育在全國的影響力,各級領導各省代表對此高度肯定和贊揚。
農民教育培訓也要高度重視信息宣傳工作,這是提高農廣培育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各級農廣校要高度重視,要主動宣傳,善于宣傳,借力宣傳,充分展示工作成效,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以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媒體,強化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民體育工作的宣傳報道,樹立農廣體系品牌形象,打造農廣品牌標桿。四川省校最近正在籌劃打造屬于農廣系統的網絡直播公眾號,旨在整合農廣學員資源,推廣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為學員優質產品提供有效銷售渠道。
堅守農廣體系陣地、各項工作謀劃、成績取得和有所作為的良好形象,需要靠大家凝心聚力、一起努力,靠農廣校校長們對外溝通協調、扛旗吶喊,對內統一思想、帶好隊伍,充分展現農廣校大有作為的良好風貌!
作者單位:四川省職農中心(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