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當前教育領域對德育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因此有必要探索德育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價值。當今時代,單純的知識傳授已不足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挑戰,因此教育界更加重視德育。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品格形成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德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還影響著社會的長期穩定。分析和提出創新德育策略,探究如何在小學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效融入德育元素,培養學生的道德感、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旨在為當代德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出更加全面和優秀的下一代。
德育;小學班級;班主任管理;教育創新
朱晨(1987—),女,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實驗小學。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小學德育需要創新。舊模式不再奏效,新思維成為必然。小學班主任站在教育變革的前沿,承擔著引領學生正確了解世界的重任。在管理與教學的雙重角色中,班主任的每一步,都是在為學生描繪一個廣闊的未來圖景。
班主任在德育中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思維。傳授知識不再是唯一目標,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問、探索、反思。班主任要通過故事、討論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勵學生質疑,對世界進行深入觀察與思考。班主任還應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在日常互動中,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通過文學、藝術等多樣的途徑,引導學生表達和理解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同情、尊重與愛,塑造一顆溫暖而堅韌的心。在這樣的創新德育中,學生不僅能學習知識,還能在思考、情感體會和道德實踐中成長。班主任的每一次創新嘗試,都是在為學生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為他們的未來鋪設堅實的基石。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滲透德育的價值
德育在小學班主任的管理畫卷上,猶如一抹獨特的色彩。它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一種生命的雕琢。當代小學班主任面臨的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任務,而是如何在學生們純真的心靈上細致地描繪出道德的輪廓。在這一過程中,教育創新顯得尤為關鍵。傳統的德育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如同初綻的花朵,需要細心培育。班主任要化身心靈的園丁,用創新德育方法滋養學生的心田。比如,通過故事講述,引發學生對道德概念的興趣;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不同的道德情境;通過實際行動,如社區服務,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責任感。此外,德育創新還應關注學生情感的培育。道德應深植于心靈,情感的引導使德育不再是枯燥的講授,而是一種內心的體驗。班主任可以利用詩歌、音樂、藝術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讓他們在美的感悟中,自然而然地領悟道德的真諦。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成長不再是單一的知識積累,而是品德與智慧的和諧發展。他們在德育的春風中茁壯成長,將來能以更加全面和成熟的姿態,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
總之,德育的創新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而言是一場深刻的革新,它使得教育不再是單向傳授,而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對話。在這場對話中,學生們的心靈得到滋養,班主任的教育藝術得到升華。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德育創新建議
(一)德育滲透,樹立道德模范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實踐中,德育的創新是一種藝術。德育創新應當以滲透為核心,將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學與管理中,而非將其作為孤立的、附加的教育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道德成長的引導者和榜樣。德育的滲透應當貫穿于學生生活方方面面,形成一種無形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微妙而深遠,能夠在不經意間影響學生,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班主任應當通過樹立道德模范,使得德育具體化、形象化,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設立“道德之星”,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現良好的道德行為,并將其作為評選標準,激勵學生爭做道德模范。
例如,我校一名學生在操場上撿到了一筆別人丟失的錢財,他沒有將這筆錢財占為己有,而是選擇將其上交給班主任,希望能找到失主。這一行為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誠信和正義感,還能對其他學生產生一種潛在影響。筆者將這件事作為一個生動的教學案例,在班會等集體活動中表揚這名學生的行為,引發全班對于誠信、正義的深入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肯定個體的品德表現,還能將其轉化為全班共同學習的機會,使得德育在班級中生根發芽。
(二)開展活動,營造德育氛圍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德育創新中,開展多樣的活動,營造有活力的德育氛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種氛圍不僅能促使學生在實際行動中理解和體驗道德價值,還能在無形中培育他們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德育氛圍的營造,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的灌輸,更多的是通過生動、具體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魅力和重要性。
班主任可以組織一系列與德育相關的主題活動。例如,開展以“誠信為本”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分享他們在生活中見證誠信或親身踐行誠信的故事。這種故事的分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還能讓他們在榜樣的影響下自覺踐行誠信。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安排學生參與社區服務等公益活動,如幫助老人、清潔環境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喜悅與價值。教師還可組織一次“感恩節”活動,讓每位學生寫一封信給他們生活中想要感謝的人。這個簡單而具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學會感恩,還能深化他們對人際關系中善意與關愛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感恩的重要性,并鼓勵他們將這種感恩的心態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
(三)言傳身教,堅持正面引導
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言傳身教和正面引導策略能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這一策略的精髓,在于班主任以自己的行為為模板,以正面的激勵和鼓舞引導學生。這樣的教育方式,遠勝于刻板的講授和單調的理論灌輸,能將道德的種子植入孩子們的內心,讓其在生活的土壤中慢慢生根發芽。
言傳身教,即以言教和身教相結合的方式,傳遞道德觀念。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用言語教導學生,還要以自己的行為做示范。例如,班主任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持誠實、公正的態度,能夠自然而然地發揮榜樣作用,讓學生從中學習到面對挑戰時的堅持和勇氣。
正面引導則是通過鼓勵和表揚來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班主任可以通過設立“道德小明星”,獎勵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例如,某位班主任發現一位學生在課間休息時主動幫忙搬運學校圖書館的新書后,不僅當面表揚了這位學生的行為,還讓這位學生在下一次班會時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在班會課上,這位學生談到自己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出于對圖書館的喜愛以及享受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快樂。之后,班主任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讓其他學生思考和表達自己關于幫助他人的看法和經歷,讓學生理解助人為樂的意義,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
(四)用愛滋養,尊重學生個體
“用愛滋養”意味著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應以關愛為出發點。在班級管理中,這種關愛體現在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都給予積極肯定,對學生的獨特性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同時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使他們在多方面獲得成長。
班主任應以愛為核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習成績不佳,但在其他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班主任的引導尤為關鍵。班主任不能單純地批評學生的不足,而是要在了解每位學生的獨特性之后,幫助他們發現并培養自己的優勢。例如,某班級中有一名學生在繪畫上很有天賦,在數學學習上卻表現平平。該班班主任在了解到這一點后,便嘗試運用一種創新教學方法:將數學問題與繪畫結合起來。他鼓勵這位學生通過繪制圖形來理解幾何概念。這種方法既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讓他在繪畫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同時,班主任還組織了一次學生藝術展覽,特別展出了這名學生的作品,將數學與藝術的結合作為展覽的一部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歸屬感。通過個性化教學,班主任能夠在教育中實現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獲得成長。
(五)“三力論”,延伸德育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時,融入陶行知的“三力論”生活力、自動力和創造力,可以為德育注入新的活力。這一教育觀念不僅強調知識的傳授,還重視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自我驅動和創新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形成健全人格和強大的內心。
首先,“生活力”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班主任可以通過組織多樣的校園活動,如環保項目、社區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和社會責任感。其次,“自動力”關注學生的自我驅動能力,即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班主任可以通過設置一系列的探究性學習項目,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一個科學實驗來探索某個自然現象,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創造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班主任可以通過提供多元的學習材料和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班主任可組織一次主題繪畫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表達對某一社會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引導他們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思考。
將“三力論”融入德育中,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學生能在知識儲備上獲得增加,在生活技能、自我驅動和創新能力上取得顯著提升,這能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論及建議
在德育創新實踐中,小學班主任需要關注幾個關鍵點。首先是維持教育的全面性與平衡。德育不僅涉及道德規范的傳授,更關乎學生情感、意志與行為的和諧發展。班主任應避免片面強調知識教育或道德訓誡,而是要通過多元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擬、道德故事講述等,全方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班主任還需要時刻保持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敏感性和尊重,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實施個性化的教育策略,以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其次是創新與實踐的結合。德育應避免陷入傳統教條的窠臼,教師要不斷探索符合當代社會特征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例如,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資源,創造互動式的德育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最后,教師還要重視德育與日常生活的結合,將道德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如課堂紀律、同伴互助等,使德育不止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轉化為學生的內在行為習慣。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讓德育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生根發芽,形成深遠影響。
綜上所述,德育創新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至關重要。在德育中,教師通過全面而平衡的教育方法尊重個體差異,以及不斷地創新與實踐,能夠在學生心中播下道德的種子,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良好品德、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智慧、耐心和熱情至關重要。未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德育將繼續在培養優秀下一代的路程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參考文獻]
[1]張愛學,梁文.德育教育創新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價值分析[J].學周刊,2022(24):181-183.
[2]李昕.“以德載人”:德育工作在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滲透[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 教育,2022(3):114-117.
[3]次仁達瓦.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傳奇故事,2023(3):15-16.
[4]劉鳳.淺談小學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炫動漫,2022(21):46-48.
[5]錢德梅.加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小學時代,202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