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化、文化更新轉型日益加快、網絡信息多元化發展,當代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價值判斷、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產生巨大變化,因此,高校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過程中,首要應厘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原因并提出相對應的對策,最終得出推進兩者有效融合的路徑,充分發揮兩者融合有效性,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傳承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所在,是蘊養萬千國民精神的瑰寶,更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力支柱[1]。當代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時期,判斷是非能力不足、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到來自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蝕。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通過思想引導與價值引領滲透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認同,能夠幫助大學生群體堅定理想信念,能夠抵御不良文化思潮,最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青年俊才,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和大學生全面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同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置于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位置[2]。為積極配合政策落地,國家教育部門組織編寫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作為教學指導方案,全國高校普遍開設相關課程體系作為實施載體,以此為當代大學生塑造道德修養打下堅實基礎。
為積極響應國家方針政策的號召,高校已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課程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三方面開展。首先,層層篩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將沉淀下來的傳統美德、習俗、思想融入思政課程理論教學中,深度把握傳統文化的鮮明特點并將其貫徹落實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注重將當地傳統技藝融入課堂教學理論,側重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思想、藝術、科技、民俗文化,或教師以自身教學經驗論述如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分享會等。其次,學校結合當地特色增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結合理論自主開展實踐,通過網上、現場探訪等渠道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最后,增強課堂之外的國學氛圍。由學校組織網站建設、舉辦課題講座、開展詩歌大會等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包括大學生自身認知有待加強、網絡建設規模薄弱、課堂教學融合力度有待提高等。
(一)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知程度不足
當今社會多種思想碰撞交流,大學生接收的思想觀點紛繁復雜,加之部分傳統文化未能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導致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體價值認知程度不足[3]。例如韓國“飯圈文化”,通過打造明星效應,注重宣揚享樂主義、人格崇拜等行為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廣泛傳播,具有極大影響力。在眾多文化侵擾下,我國當代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知程度不高。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不牢
當前,網絡因其內容更新快、獲取成本低、內容豐富等優勢已經成為我們獲取信息主要途徑,但互聯網也是一個社會大熔爐,正面負面各種信息雜糅其中[4]。目前,有些高校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式單一,未能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一方面,高校未充分運用網絡新媒體宣傳國學文化,影響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在運用新媒體時缺乏反饋機制。僅從片面、淺層宣傳國學文化,未能深入了解大學生對其內容的想法和認知程度。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拓寬思政教育途徑,擴大國學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程度不高
近年來,大部分高校大力提倡將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但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融入力度不足、滲透不深的情況。首先,教師在教學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存在困難,有些教師對傳統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表達不準確、解釋不充分的情況。教師也可能為了簡化教學過程,直接用簡略的語言代替原本需要通過圖畫等形式來表達的傳統文化習俗,這使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特有魅力。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和效果也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傳統文化接觸較少,可能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意愿。最后,在以成績為主導的教育環境中,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講解傳統文化。如果教師沒有將傳統文化的知識納入教學內容中,或者缺乏教授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這都可能阻礙傳統文化的傳播。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原因剖析,可以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通過強化大學生觀念、合理運用網絡工具、加速推進課程及教材等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化解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全球地位的變化,我們更要警惕海外文化輸出新手法,這就要求我們對價值認知要有很高的辨別能力。提高價值認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讓當代大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寶,知文化懂辨別,從精神層面抵御其他文化的侵擾,自發崇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理念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開展:首先,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氛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內心認同并遵循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大眾傳媒力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步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采用各種不同媒介方式制定符合當代大學生喜愛的方式形成國學文化交流圈。利用校園部門職能,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政策,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國學文化的熱情。其次,充分調動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當代大學生群體,因此需要激發大學生自我探索的內驅力,充分調動自我教育的積極性。興趣始終是學習的第一動力,可以選擇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生先組建學習小組,再通過“一帶一”或者“一帶多”的形式傳遞中華傳統文化,可以結合閱讀典籍比賽、品鑒傳統美食、表演特色文化節目等形式吸引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助力。最后,培養大學生道德觀并養成終身踐行意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將學習到的道德理論知識踐行到實際生活當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將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大事,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指導學生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將思想品德教育貫徹到終身發展的過程中。
(二)筑牢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
隨著不斷推行網絡辦學、網絡課程等新式教學方式,廣泛運用科學技術發展“線下+線上”融合教育模式,這種模式的轉變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轉變能力,更加考驗學生的自主獲取信息和辨別信息的能力[5]。網上流傳的“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并非一句玩笑話,《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指出“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當今“輿論戰”就是“上兵伐謀”中的重要內容,而網絡成為“輿論戰”重要載體,對大學生的影響極其深遠。因此,捍衛網絡陣地抵御不良信息侵擾,只有掌握好主動權才能打好主動仗,具體實施方式可按照以下幾點:首先,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網絡平臺。校方應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網絡資源搭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在網絡上積極宣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學校可以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料上傳至平臺供學生查閱,學生不必耗費大量時間在網上辨別資料真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吸收效率。在網站的細節方面,可以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如歷史故事用微電影方式,詩詞用AI還原情境、習俗等形式,從而形成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牢牢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矯正學生思維。其次,依托中華優秀傳統習俗節日開展特色網絡活動。一方面,通過騰訊會議等線上平臺開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系列講座,融合中華優秀傳統元素的猜燈謎等活動形式吸引大學生的關注,通過網絡實踐活動了解中國歷史、渲染愛國情懷等方式增強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衷之情。另一方面,可以豐富網絡形式,例如,大學生自制微視頻分享對傳統文化的感悟,或由各學院組織傳統美德網絡大講堂活動、網絡書畫展、思政比賽課、展示個人魅力等方式,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開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維度。最后,應培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維護人員,包括培養及訓練思政理論知識和網絡技術應用知識,引導正確的思想認知,規范網絡言論,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環境。
(三)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
我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在學校發展,線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應及時跟進,因此進一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也是當下需要思考的重點方向。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1+1”,而是要將兩者合理融合發揮“1+1gt;2”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三點推進:第一,選擇性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應該是以引導為主,挖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而當下重點是要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認知和判斷能力,可以從一脈相承的思想教育主基調——“愛國主義”、共同倡導的社會行為守則——“道德規范”、趨于一致的人才培養目標——“德才兼備”三個方向作為重點內容開展課堂教學,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思想侵擾圍墻,讓其擁有明辨是非能力。第二,利用當地資源充實思想政治實踐內容。可以發揮所在區域優勢,根據地方傳統文化特色與習俗融入思政課課堂當中。教學實踐可以依托不同文化特色開發中華傳統文化資源,使大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領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第三,引導學生發揮創新精神。教師通過理論、實踐課堂指導之后,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在不同階段的歷史中都曾涌現出各類優良的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在歷史長河中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結合現代化理念確定創新方向。通過學習、實踐、創新形成新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客觀的態度去點評每個學生創新方向及創新內容,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激發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結束語
回望過去,中華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過程提供了根本準則。矚望未來,中華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支撐。當前經濟和網絡信息的高速發展,現代信息化傳播工具眾多,傳播速度極快,加之大學生個人素質參差不齊,依靠自身無法在大量信息中獲取有效信息,無法正確區分文化優劣,造成價值觀和選擇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塑造大學生思想品質,培育其健康人格,形成堅毅的民族品格,潛移默化地增強文化自信,更能夠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是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馮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邏輯[J].西部素質教育,2023,9(14):66-69.
[2]顧珊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探析[J].大學,2023(36):137-140.
[3]王靜,趙冬,劉榮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5):40-43.
[4]付明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國軍轉民,2022(24):70-71.
[5]崔佳卉,祖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才智,2022(32):25-28.
作者簡介:王朱珊(1985— ),女,漢族,陜西咸陽人,新疆警察學院,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謝騫(1988— ),女,漢族,山東鄆城人,新疆警察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
研究方向:社會法學。
王培(1988— ),男,漢族,河南太康人,新疆警察學院,本科。
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