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體育用品制造業作為我國體育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征程上亟需探討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科學闡釋了生產力的發展規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為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引和實踐遵循。本文采用文獻法和邏輯分析法進行研究,研究認為,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在于:科技的不斷創新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生產力躍遷;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革新;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實困境的思路轉變。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要實現新質生產力賦能下的高質量發展,要優化數字平臺建設,提供發展的數字平臺基礎;加強綜合治理水平,降低數據的潛在安全隱患;提升人才儲備質量,打破轉型升級的智力障礙;加強體育品牌建設,提高企業國內外的知名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體育產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體育用品制造業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7-175-3-ZL
1、前言
黨的二十大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體育用品制造業作為體育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促進我國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是生產力革新的重要體現。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國家明確提出要支持體育用品制造業創新發展,并要求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采用全新的科技工藝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開創我國體育產業新局面、提升國民經濟活力和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如何實現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新征程上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202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所進行的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路指引,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的勞動者們要深刻領會新質生產力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深入探索其發展路徑。
2、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
2.1、歷史邏輯:科技的不斷創新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生產力躍遷
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科技的不斷創新一直推動著體育用品制造業生產力的不斷提高。(1)科技創新推動體育用品科技含量變高。18世紀以來,在工業革命的浪潮推動下,機器大設備生產、電氣化以及信息化程度加深,顛覆了當時人們對于傳統制造業的認知,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進步給體育用品制造業提供了科技支持。而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發展與生產性行業的步調是不一致的。例如尼龍這一材料早在1935年就已經被發明了,并且被廣泛應用于服裝業,但是直到20世紀50至60年代才被投入到運動泳衣的生產之中。因此體育用品制造業并沒有及時享受到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紅利”,而是始終處于創新擴散的末端,這種情況一直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才得到了有效的好轉。進入21世紀,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席卷而來,體育用品制造業順勢而上,小到美國知名運動品牌Nike的Zoom氣墊跑鞋、國產競速跑鞋的“厚底”“碳板”以及超臨界發泡科技等,大到各種智能健身設備、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淋漓盡致地體現出科技創新對于體育用品制造業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2)科技創新加快體育用品制造業企業轉型。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泉州體育用品企業作為我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制造業基地之一,不斷積極尋求轉型升級。泉州的體育用品制造業十分發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各種體育用品企業紛紛拔地而起,例如我們非常熟知的361°、貴人鳥、喬丹體育等,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向了創新發展之路。20世紀90年代起,泉州綜合性的體育用品企業開始依托科技創新迎來轉型。以科技打造品牌是泉州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的必經之路,應當夯實產業發展的質量基礎,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歷史經驗表明,科技創新與生產力的提高如同“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得依附科技創新。
2.2、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革新
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備一定的理論邏輯。(1)新質生產力植沃于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肥沃土壤,能夠為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持。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社會生產力就是具有豐富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以及他們所使用的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在整個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力量。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把握物質資料生產中的規律和技術要點,才能進一步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革新。(2)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內部的緊密協作。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勞動力是由協作產生的。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是具備新質生產力性質的勞動者、勞動對象以及勞動資料的緊密協作對于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是體育用品系統與其子系統相互影響下不斷在復雜環境中成長、轉型以及升級的過程,因此大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的緊密協作至關重要,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生產力各系統內部要素之間的協作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開拓創新的應有之義。
2.3、實踐邏輯: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實困境的思路轉變
在新質生產力推動的數智背景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許多困境,面對這些難題,我們需要轉變思路。迎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我國的人口眾多,擁有龐大的體育用品消費市場且體育用品種類多樣,但是這些體育用品卻存在著廉價制造、假冒仿造等問題,而為了迎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我們必須朝著智能化、高端化以及綠色化發展,目前,這一問題在體育用品研究領域還未得到有效解決,距離我們的預想差距還很大,因此,我們需從新質生產力的理論視角出發,指導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3、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3.1、優化數字平臺建設,提供發展的數字平臺基礎
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數字平臺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新質生產力的有力助推下,建立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基礎之上的數字化平臺如同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體育用品制造業應緊緊抓住這一重要發展契機,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生產要素,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將新質生產力賦能于體育用品制造業,要進一步優化其數字平臺建設,以智能數字技術為重要部件、以大數據為生產資源、以高質量體育用品為產出物,促使體育用品制造企業高效運營,降低數字平臺機構運營和技術管理的復雜程度。優化體育用品制造業數字平臺的具體舉措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1)提高數字平臺的技術含量。我國許多體育品牌的線上銷售平臺的界面以及互動體驗設計較為簡單且缺乏個性化要素,例如國貨運動品牌德爾惠和回力,在各大電商的銷售頁面設計上過于“簡潔”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科技含量較低的不好印象,從而影響其銷售效益,因此要將新質生產力理念融入數字平臺建設中去,努力打造具有顛覆式創新技術水平的高質量數字平臺;(2)推進數字平臺價值鏈協同。依托新質生產力賦能的數字化技術,實現體育用品制造業數字平臺全業務數字化,這樣才能打通數字平臺業務的整個流程,包括:人、設備、數據、后臺分析等。
3.2、加強綜合治理水平,降低數據的潛在安全隱患
在新質生產力推動的數智背景下,數據的傳輸速度越來越快,但數據的安全開始脫離個人或組織層面的管控,變得容易獲取且透明化。數據傳輸過程中所呈現的這些潛在安全隱患會影響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治理成效。而為了進一步加強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綜合治理水平,降低數據的安全隱患,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1)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通過各種正規的技術軟件,對體育用品制造業內部各要素進行數據防護,與此同時完善企業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管力度,提高體育用品制造業員工的數據安全意識,以減少因為員工的操作失誤而造成數據泄露的風險,注重保護客戶的隱私;(2)完善體育大數據應用環節。在數據收集與分析的過程中,由于體育大數據短時間內無法做到數據傳輸的標準化程度,因此會導致在數據獲取與清理時會出現檢索困難、難以融合甚至數據竊取等安全問題。體育用品制造業要做的,就是依托新質生產力的顛覆式創新技術,面向體育用品制造業數據中心,定期開展數據風險排查和防范處置,銜接好體育大數據應用環節,及時去化解體育用品制造業在電信和互聯網領域數據的潛在安全隱患。
3.3、提升人才儲備質量,打破轉型升級的智力障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提升體育用品制造業人才儲備的質量。一方面,要加強對體育產業人力資源需求的科學預測,重點培養體育用品相關標準、新材料、新技術等領域的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包括賽事、場館、體育俱樂部運營、媒體運營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逐步健全多層次、多結構人才培養布局,為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持;另一方面,要創新人才引進政策,完善人才儲備體系,制定“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打破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智力障礙。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創新人才,與此同時也要著力培養、招納具有跨學科知識融合能力以及國內外視野多元化人才,進一步通過人才優勢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加大人才資金投入力度,對于人才需求緊缺的崗位要給予相匹配的薪酬待遇,在研究成果上有突出成就和貢獻者應及時獎勵,穩定人才隊伍的工作積極性。為了加強人才的可持續發展,體育用品制造業應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為其后續的發展建立高質量的人才儲備庫,逐漸形成人才梯隊以及合理的人才考核方案,讓人才有位有為,并將其轉化為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潛在動力。
3.4、加強體育品牌建設,提高企業國內外的知名度
體育品牌主要包括體育用品品牌、體育賽事品牌以及體育俱樂部品牌等。以數字信息化平臺為基礎,加強體育品牌建設是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體育用品制造業應實施適合自身品牌發展、可塑性強的發展策略。(1)體育用品企業從文化角度入手,應沉淀區域性的文化。沉淀區域性的文化指的是在某一地區該體育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情感性價值逐漸增加,鮮明的個性、豐富的聯想和獨特的市場定位區使區域品牌脫穎而出,并逐漸沉淀為一種文化和精神價值;(2)打造具有不同風格的體育俱樂部品牌。有助于體育用品制造業脫穎而出,例如美國NBA的俱樂部品牌洛杉磯湖人、芝加哥公牛等知名度就非常之高,其名下的體育用品制造公司通過生產各種體育器材、服裝、用具等都有著不錯的經濟收入,我國國內的體育品牌俱樂部應該重視品牌塑造,走體育品牌化發展道路,逐漸提高體育用品企業的國內外知名度和競爭力;(3)提高體育用品制造業產品的質量。體育品牌建設的核心是產品質量,通過對體育產品生產流程的嚴加把控以及開展產品認證服務可以有效地提升產品本身的“硬核程度”。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體育品牌建設是一個由內而外,不斷拔高的過程。
3.5、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加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質生產力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基礎工作。(1)打造操作性強的體育用品制造業大數據平臺。以數字信息技術促進大數據平臺基礎數據庫的形成,構建體育用品制造業大數據中心和全產業鏈數據庫,提升數字基建在體育用品制造全過程中的應用程度,進一步催化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從而為體育用品制造業大數據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例如,江西省依托大數據平臺軟、硬件整合體育用品、賽事表演、場館服務等各類數據,建成集健身指導、運動分析、體育服務購買以及賽事營銷為一體的“健身體育云”大數據平臺,通過“政府+企業”的體育用品大數據共享平臺,進一步夯實了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從而有力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加大對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投資力度。加大投資力度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政府應做好帶頭作用,加大財政支出,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3)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和保障。政府和部門的有效監管、風險評估以及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來為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駕護航,為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4、結語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是歷史演變的必然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發展變革中的重要抓手。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體育用品制造業要審時度勢,緊緊把握住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等數字信息技術的重要契機,依托新質生產力,通過優化數字平臺建設、加強綜合治理水平、提升人才儲備質量、加強體育品牌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等現實路徑,深層次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更要守正創新,全面提高我國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生產效率、社會效益,推動新時代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穩步向前。
參考文獻:
[1]潘子輝,陳頗.經濟新常態下中國體育用品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能力評價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05).
[2]金碩.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建設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01).
[3]呂康強,杜熙茹,楊明.“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用品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體育學刊,2021,28(05).
[4]婁高陽,陳剛.大數據賦能體育用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價值、阻礙因素與實踐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