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比知識更為重要。新課標強調,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統編教材充分踐行這一理念,在其編排中穿插不少涉及想象的語文要素。其中,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邊讀邊想象”。這不僅指出了語文閱讀方法, 也指出了想象的策略。筆者以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談談具體的教學策略。
統編教材中涉及想象的語文要素,分布在不同學期的不同單元之中。一般來說,在單元中最能體現語文要素的除了單元導讀外,還有課后習題。針對本單元中的語文要素“邊讀邊想象”,課后習題都有涉及,給出了相應的提示,在有效降低語文要素落實難度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把握想象的方向與側重點。
比如,《觀潮》的課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你的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選擇印象最深的和同學們交流。”這道題目不僅突出了文本的重點表達順序,還突出了落實語文要素的具體途徑,即想象錢塘江大潮來臨時的相應畫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前研讀課后習題,讓學生逐步感知文本的表達順序,并且重點引導他們想象大潮來臨的樣子。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呈現錢塘江大潮來臨時的聲音,讓學生發揮想象,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接著,教師引導他們誦讀文本,讓他們邊讀邊想象大潮來臨的畫面;最后,教師再次通過多媒體呈現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引導他們與想象的畫面進行對照,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說說自己心目中的錢塘江大潮。
上述案例中,教師高度重視課后習題,準確研讀課后習題背后隱藏的提示,將其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引導學生落實語文要素,讓課堂變得“鮮活”起來。
本單元的語文園地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畫面的具體思路與方法,即通過聲音、味道,還有顏色等各種感官體驗來豐富想象畫面的內容,完善想象畫面的細節。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穿越時空,與作者進行多元對話,并且將自己想象的畫面與文本中作者的感受進行比較,從中感受文本語言表達的魅力。
相對而言,文本語言較為抽象,畫面卻相對具體。針對文本中的細節,尤其是一些重點語句、描寫精彩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各種感官進行想象,從中感知文本語言表達的技巧。
比如,《走月亮》一課的課后習題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抄寫文本中的優美語句,目的也是指出想象畫面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朗讀文本,一邊從中查找優美語句,并且結合自己的感官進行想象,將文本中抽象的自然美景轉化為具體畫面,幫助他們理解文本內容。
研讀《走月亮》一課,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雖然進行了寫實,但也穿插了一些想象。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跟著作者的筆觸進行拓展想象,豐富文本細節。針對《走月亮》這篇課文的題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比如,為什么題目叫走月亮?課文中作者依次走了哪些地方?一邊閱讀,一邊圈畫出地點,比如,溪岸、石拱橋、果園、稻田,等等。針對“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等句子,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與聯想,補充畫面的細節。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畫面想象時,針對具體的景物以及相應的動態描寫,可以借助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比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等等,細化到具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味道……如有必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作者描寫的實物,讓學生將看到的實物與自己想象的結果進行對比,在幫助他們形象地感知文本精彩語言的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他們落實語文要素,培養創新思維。
相對而言,同一文本中描寫的事物相對較多,即便是同一景物,具體細節也有所不同。在教學中,針對邊讀邊想象這一語文要素的落實,教師應積極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將文本描寫的具體畫面,盡可能濃縮到相對固定的場景之中。
教學《觀潮》一課,從整篇課文來說,作者是按照潮起潮落的動態過程進行描寫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其固定在一個畫面場景之中,按照從遠到近,再按照從近到遠的順序,將其分割到相應的畫面場景之中。換句話說,也就是將畫面想象成一個動畫,按照文本表達順序進行播放。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文本內容,把握文本的表達順序,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情境,鞏固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教學《走月亮》一課,針對“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這一句話,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洱海”,因為大家沒聽說過,也不知道什么樣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相應的畫面內容,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發揮想象,比如,想象月亮從洱海慢慢升起的過程,想象月亮慢慢照亮點蒼山,慢慢照亮大青樹以及大道、小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想象中勾畫出一個動態路線圖,在頭腦里形成一個走月亮的動態畫面,幫助他們“還原”文本內容。
教學《繁星》一課,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夏夜星空的樣子,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交流自己記憶中繁星滿天的樣子,可以指導他們誦讀課文,讓他們從文本中畫出相應的語句,與自己想象中的星空進行比較。
總而言之,想象是學生語文閱讀的重要技巧,也是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想象,在想象中“繪制”畫面,準確理解文本內容,把握文本情感,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為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