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寫作課程是重點組成部分。微寫作與傳統的寫作課程相比,寫作方式更加靈活,內容更有吸引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及學生的日常生活 ,探討語文教學中微寫作的應用策略。
統編教材采用雙線并行的編排結構,圍繞單元主題設置了單元語文閱讀要素和寫作要素,教師可以圍繞單元語文要素制定微小的訓練點,指導學生捕捉習作素材,真實記錄生活,寫短小的文章。在時間有限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習得寫作知識,是學生把思想轉化成文字的有效途徑。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環境當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為教學提供幫助,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想要寫一篇有內容有感情的作文離不開生活素材的積累,而學生對生活的真實體驗與感悟才是其寫作素材的最好來源。生活中時刻都有寫作的“微素材”。馬路邊的人行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因為身份的不同、職業的不同、時間點的不同,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神態和動作也不盡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敏銳捕捉上班時的人群和下班時的人群有哪些不一樣。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上班的人群大都精神飽滿,下班的人群臉上都流露出疲憊。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觀察一年四季中人們飯后散步時的神態和動作有哪些不一樣。在學校里,語文課和數學課的課間活動,同學們也有不一樣的表現。語文課后,學霸的超級演講和數學課后學霸的奮筆疾書,“話嘮”的模仿秀也不盡相同,調皮鬼的動作、神態都會因為上課教師的不同而表現不同。
比如,班里有一個擅長玩魔方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個學生上臺表演轉魔方,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說一說表演者的連貫動作,用最準確的詞語進行表達。學生在課堂進行語言實踐,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能力。沒有這樣的微寫作訓練,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就很難突出細節描寫。
1.微仿寫
微仿寫,可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學生仿名家名作的寫法。統編教材的選文,具有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進行仿寫教學。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不要將語文課變成思想品德課或內容分析課,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書面語言理解內容,還要進一步學習作者是怎樣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的。學生習得方法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微仿寫,既可以在課中進行詞句段的仿寫,也可以在課后進行整篇課文的仿寫。
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是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的美文,語言清新,句式簡潔,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非常適合學生仿寫。比如,課文的第一段:“春天最美是黎明。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這是開篇,關于春天的“色變”之美。第一個句子是開篇點題的典范之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 ( )最美是( ) ”為開頭,仿照作者運用視覺、色彩、疊詞、動詞的寫法,寫某個時候的景物之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微寫作,有的學生繼續寫春天,比如,“春天最美是花園”,也有的學生換了季節,比如,“秋天最美是傍晚”,還有的學生寫時令,比如,“中秋最美是月夜”,主題與內容保持一致,句子結構與原文類似,修辭手法運用恰當。課后,學生仿寫了《花之歌》《森林之美》等作文,這樣的微仿寫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其實,統編教材在許多經典課文的課后習題中,設計了微寫作訓練題。比如,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第2課是沈從文的《臘八粥》,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課后習題就有“仿照課文第1自然段,寫一種你喜愛的食物”。這些微仿寫,都是對學生極好的語用訓練方式。
2.微擴寫
微擴寫,是指讓學生在課文中的“留白”處進行補白訓練,或是讓學生從學習課文的感想入手進行續寫訓練。教師需要教會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景物或情感,領悟寫法,積累語言表達技巧,發揮想象,進行“補白”的微寫作訓練。
以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窮人》的教學為例,在漁夫回來后,桑娜與漁夫“兩個人沉默了一陣”。沉默中,桑娜和漁夫會想些什么呢?作者沒有詳細描寫兩人的心理活動,這一處“留白”令人遐想。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補白”的微寫作訓練,讓學生從兩位主人公的角度,設身處地體會人物的心理和當時的困境,察覺人物的特點,理解小說情節的走向,把兩人沉默時的心理活動寫出來。通過這樣的微擴寫,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對課文情感的把握是否到位。
此外,古詩詞中的留白也值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微擴寫訓練。比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游園不值》一詩,在學到“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詩人,看到那伸出墻頭的紅杏時,會想到墻內是一番怎樣姹紫嫣紅的春色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寫一段“滿園春色”的文字,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在微擴寫訓練中,教師靈活地運用了統編教材中的課內資源,通過課文中能激發學生想象的“留白”空間,巧妙地將擴寫與閱讀理解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3.微創寫
微創寫,是以教材為載體,從教材的內容特點出發,創造性地設計與之相關的寫作訓練,使閱讀、寫作、思維訓練三者融為一體。統編教材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都安排了“詞句段運用”,旨在提高學生對詞句在語境中的理解力、對句段特點的體悟能力以及創造性造句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詞句段運用”的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微創寫”訓練。
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詞句段運用”的學習要求是“體會排比句的特點,并說說排比句的好處”。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對排比句的特點、判斷方法和作用進行講解,還組織了針對排比句的微創寫訓練。教師根據排比句中常用到的幾種場景,創設了三種微創寫情境。
微創寫情境一:用排比句寫景。教師先讓學生欣賞漓江的圖片,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中描寫漓江的水“真靜、真清、真綠”的經典排比句,再讓學生運用排比句式夸一夸桂林的山。
微創寫情境二:用排比句寫人。教師先讓學生回憶與父母相處的場景,然后給出寫父親的排比句“父親的背影,讓我感受到堅韌;父親的雙手,讓我摸到了艱辛;父親的目光,讓我沐浴著溫暖”,再讓學生仿照這個排比句,寫一寫自己父母。
微創寫情境三:用排比句抒情、說理。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我們在慶祝典禮上朗誦自己創作的歌頌祖國的詩歌,詩歌中用上排比句,抒發內心的情感。比如:我愛您,祖國!我愛您璀璨的歷史,我愛您奔騰的江河,我愛您肥沃的土地。
總之,“微寫作”大大降低了學生習作的難度,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統編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微寫作練習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帶領學生進行練習,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