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活動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能力發展。在習作在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他們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至關重要。筆者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習作教學為例,談談具體的教學策略。
寫作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學生將要表達的內容轉化為語言文字,必須要有清晰的表述邏輯,有可說、可寫的對象。當前,學生之所以抵觸寫作,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學生不知寫什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通過說的方式,幫助學生確定要寫的對象,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進一步明確要寫的內容。
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教師可以從題目入手,讓學生明確寫作的對象——教師,然后從眾多學科教師中選擇一位給自己印象最深的,與同學交流,說出教師的獨特之處。有的學生說:“數學老師好像踩著風火輪,動作利索,說話也快,不停地督促我們注意這個問題,記住那個知識。”有的學生說:“語文老師永遠笑臉迎人,喜歡穿各式各樣的裙子,講課的內容非常豐富。”還有的學生說:“我喜歡體育老師,因為體育老師總會變著法子讓我們開心,還組織我們做各種各樣的游戲。”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確定了自己的寫作對象,理清了寫作思路。
統編語文教材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平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素材,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學會用文本中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落花生》《白鷺》《桂花雨》《珍珠鳥》,都是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模仿《落花生》的文章結構,列出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的寫作提綱,運用文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選定一個主題進行仿寫訓練。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通過寫桂花不開花時以及開花時的樣子和形態,以欲揚先抑的方式寫出了自己喜愛桂花的原因。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則可以指導學生遷移運用《桂花雨》的寫作方法,寫自己對某物喜愛或不喜愛的原因。
又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心愛之物》,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落花生》的寫作結構,列出寫作提綱:心愛之物是怎樣得到的(點明主題)——心愛之物是什么(指出心愛之物的特別之處)——為什么稱之為心愛之物(說明自己喜愛的原因)——從心愛之物感悟到什么或者說心愛之物對自己有何重要意義(總結寫作主題,表明寫作情感)。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白鷺》《桂花雨》中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詳細描寫“心愛之物的形、色、神態”等。最后,教師讓學生對照文本,分析自己在寫作中借鑒了文本中的哪些寫作技巧,運用了文本中的哪些優美詞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降低寫作的難度,培養寫作興趣。
在許多文學大家看來,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教師教會學生修改文章,往往比教會學生寫文章更加重要。學生學會評價,懂得鑒賞,才知道應該怎樣修改自己的文章。
首先,學會評價。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推選出幾篇范文,供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對范文進行點評。學生閱讀、評價范文,對范文的“美”有了全面的了解,發現其中的優點,儲備更多的寫作技巧和經驗,從而逐步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其次,指出不足,學會改正。在評價范文的基礎上,學生學會了評價他人習作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閱讀自己的習作,找出不足之處并進行修改。比如,習作《我的心愛之物》的寫作重心應是寫清自己為什么喜愛“此物”,但是大多學生卻將習作寫成了“流水賬”,將自己如何得到此物作為全篇的重點,最后總結“獲得此物之后,我很開心,將其作為自己的心愛之物”。學生對于此物為什么能讓自己很開心缺少描寫,偏離了寫作重心,因而給人較為混亂之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修改,明確寫作重心,刪減內容,調整結構,突出主題,確保習作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最后,樂于分享。學生懂得分享,善于分享,有利于激發創作動力,樹立寫作自信,逐步對寫作產生興趣。在點評習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肯定學生習作中的亮點,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比如,在習作《“漫畫”老師》中,一個學生這樣寫道:“數學老師雖然嚴厲,卻處處為我們著想。張淼淼同學上課不聽講,喜歡搞小動作,數學老師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但是,張淼淼問數學老師問題,數學老師總會一遍又一遍為他講解,并會叮囑他做好筆記。”教師在評價的時候,應該肯定學生對數學教師“嚴厲、耐心”的細節描寫,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將細節寫具體。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一步修改自己的習作,從自己的角度來寫數學老師,具體描寫數學老師的什么行為、語言等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白“真情實感”在習作中的重要性,積累寫作經驗。
總之,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學會從文本中積累素材,掌握修改習作的方法,高質量地完成習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