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循證式癌痛護理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及疼痛程度、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晚期NSCLC的綜合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據。方法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間馬鞍山十七冶醫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循證組(4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紫杉醇+卡鉑治療,同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循證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循證式癌痛護理,21 d為1個療程,持續干預3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胃腸道功能[胃動素(MTL)、胃泌素(GSA)、抑胃肽(GIP)]及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以及干預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血清MTL、GSA、GIP均下降,但循證組均高于對照組;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ADL評分均升高,且循證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循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7.50%,低于對照組的40.00%(均Plt;0.05)。結論 循證式癌痛護理可減輕晚期NSCLC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損害,緩解疼痛,提升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 循證式癌痛護理 ; 胃腸道功能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5.0134.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5.044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種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可能出現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影響患者肺功能,常伴有劇烈癌痛和胃腸道功能紊亂,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目前,臨床針對晚期NSCLC患者多采用化療來穩定病情,但也存在著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瀉、食欲減退等胃腸道癥狀,以及腫瘤本身或治療引起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有效緩解癌痛、改善胃腸道功能極為重要,但單一藥物治療難以全面解決癌痛和胃腸道功能等復雜問題,因此,聯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常規護理往往以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為主,缺乏對患者個體化需求的關注,這可能導致護理效果不佳,患者疼痛和心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1]。而循證式癌痛護理是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依據最新科學證據進行的護理實踐,其強調個體化疼痛管理,通過科學評估,為患者量身打造護理方案,不僅關注疼痛的物理緩解,更重視患者心理與生活質量的提升[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循證式癌痛護理對晚期NSCLC患者胃腸道功能及疼痛程度、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晚期NSCLC的綜合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據,現將本研究結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間馬鞍山十七冶醫院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循證組(40例)。
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5~76歲,平均(63.24±6.51)歲;病程1~5年,平均(2.68±
0.69)年;TNM分期[3]:Ⅲ期27例,Ⅳ期13例。循證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45~77歲,平均(63.44±6.46)歲;病程1~5年,平均(2.71±0.72)年;TNM分期:Ⅲ期28例,Ⅳ期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 [4]中NSCLC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經病理活檢確診;⑵具有癌痛癥狀;⑶表達能力強,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⑴精神障礙;⑵腫瘤已侵犯重要血管;⑶合并肺動脈栓。本研究經馬鞍山十七冶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紫杉醇+卡鉑治療,于第1天使用175 mg/m2紫杉醇注射液(上海上藥新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38,規格:5 mL∶30 mg)通過靜脈滴注給藥。第1天使用卡鉑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80,規格:10 mL∶100 mg)靜脈滴注,AUC=6,均使用500 mL的5%葡萄糖溶液進行稀釋后靜脈滴注。21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3個療程。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及體溫等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并處理化療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定期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醫囑給予適當的止痛藥物;同時,保持患者皮膚清潔,預防褥瘡發生。此外,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在患者化療期間進行飲食作息等健康宣教。循證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循證式癌痛護理干預:⑴確定問題和評估: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疼痛程度、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等方面。⑵尋找循證依據:根據確定的問題,查閱相關的文獻和研究證據,尋找支持護理實踐的理論基礎,關注NSCLC患者疼痛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專家建議。⑶制定護理計劃: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循證依據,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包括疼痛緩解措施、心理干預、生活方式調整等多個方面。⑷實施護理措施:①疼痛護理,第一,三階梯止痛原則: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身體狀況,采用不同階梯的止痛藥物,輕度疼痛可采用非處方止痛藥,中度疼痛可能需要使用弱阿片類藥物,而重度疼痛則可能需要使用強阿片類藥物。第二,按時按量給藥:確保患者按時服用止痛藥,根據患者的疼痛反饋,適時調整藥物劑量。第三,輔助緩解疼痛方法:按摩疼痛部位以放松肌肉,或針灸刺激神經、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②心理干預,第一,放松訓練:引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訓練,緩解緊張。第二,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消極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增強應對疾病和疼痛的積極態度和信心。③提供社會支持,定期進行家庭訪視,了解患者生活狀況及疼痛控制情況,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組織患者參加病友交流會,讓患者分享彼此的經驗、感受和支持,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④生活方式調整,第一,作息習慣:保持作息時間規律,保證睡眠充足。第二,合理飲食:指導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均衡營養。第三,運動鍛煉:根據患者狀況,推薦適當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以提高身體素質。⑤健康教育,第一,疾病介紹: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NSCLC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預后情況,以便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疾病。第二,治療方法:介紹目前針對NSCLC的各種治療方法,以及各自的優缺點和適應證。第三,護理要點:教育患者及其家屬如何進行日常護理,包括疼痛控制、皮膚護理、預防感染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效果。⑸評估與反饋:定期評估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疼痛程度是否減輕、心理狀態是否改善等。⑹持續跟進與記錄疼痛情況,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溝通,共同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及護理計劃。
1.3 觀察指標 ⑴胃腸道功能指標:分別于干預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后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公司,型號:AU5800)檢測胃動素(MTL)、胃泌素(GSA)、抑胃肽(GIP)水平。⑵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5]疼痛評分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分值0~10分,分數越高則疼痛越嚴重;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6]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10個方面,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兩組患者腹瀉、惡心嘔吐、皮疹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指標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血清MTL、GSA、GIP均下降,但循證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ADL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均降低,ADL評分均升高,且循證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
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循證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7.50%,低于對照組的4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晚期NSCLC因其病灶廣泛,手術難以徹底清除,且存在較高的復發和轉移風險,因此病情控制主要依賴化療。然而,單純的化療方案可能會對患者的胃腸道功能造成損害,加重癌痛,影響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在常規護理中,醫護人員會按時給予藥物、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提供基礎生活照顧,但這種護理模式往往缺乏對疼痛和化療不良反應的深入管理。
MTL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緩解化療引起的胃腸道不適;GSA則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胃腸道對營養的吸收能力;而GIP則能調節胰島素分泌,幫助維持血糖穩定,對于化療期間可能出現的血糖波動有一定調節作用[7]。因此,監測血清中MTL、GSA、GIP的水平變化,不僅有助于評估化療對患者胃腸道功能的影響,還能為調整化療方案和護理措施提供重要參考。循證式癌痛護理以科學證據為基石,確保護理措施精準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通過精準評估胃腸癌痛,定制個性化護理方案,如調整飲食、優化藥物鎮痛,兼顧心理撫慰;同時,此模式尊重患者個體差異,融合心理、社會支持,減輕身心痛苦,增強治療信心,減輕化療對胃腸功能的傷害[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循證組患者血清MTL、GSA、GI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循證式癌痛護理可一定程度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腸道功能。
在疼痛管理方面,常規護理可能主要依賴藥物治療,而循證式癌痛護理則采納了三階梯止痛原則,這一原則確保患者能夠得到與疼痛程度相匹配的治療,通過嚴格按時、按量給藥,有效控制疼痛感。此外,循證護理還結合了非藥物性的緩解疼痛方法,如按摩和針灸,這些方法能夠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減輕疼痛;同時,循證護理還注重生活方式的調整,幫助患者建立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素質,進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9]。本研究中,循證組患者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循證式癌痛護理可減輕晚期NSCLC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質量。
在不良反應管理方面,循證式癌痛護理,通過科學的藥物選擇和管理,結合非藥物緩解疼痛方法,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0],因此,本研究中,循證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證實了其安全性。
綜上,循證式癌痛護理可減輕晚期NSCLC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損害,減輕疼痛,提升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云婷. 循證式癌痛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循證護理, 2018, 4(11): 985-987.
蘇麗菊, 黃寶英. 基于時機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循證式癌痛護理對肺癌患者NRS評分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24, 11(1): 235-237.
覃幫能, 劉觸靈. CT診斷非小細胞肺癌TNM分期的臨床價值[J]. 重慶醫學, 2017, 46(31): 4406-4408.
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18, 40(12): 935-964
胡利兵, 高躍.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對術中出血量、VAS疼痛評分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 2019, 17(6): 133-134.
郭書姣. 循證護理對介入治療的肺癌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的影響[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0, 20(4): 173-174.
郭娟云, 楊曉華. 基于時機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循證式癌痛護理對肺癌患者疼痛介質水平、疾病自我感受負擔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3, 8(14): 112-114.
蘇玲玲. 循證護理在晚期肺癌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20, 27(1): 226, 228.
許英娜, 汪丹, 陳美玲, 等. 探討循證護理應用于肺癌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20, 28(2): 191-193.
孫穎穎. 規范化癌痛護理干預對晚期癌痛患者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黑龍江中醫藥, 2021, 50(5): 361-362.
1 作者簡介:肖潔,大學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內科護理。
通信作者:張波,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腫瘤科。E-mail:7705733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