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例,探討了該平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谄脚_的功能優勢,以湘教版初中地理為例,闡述了在日常教學中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相關措施,以期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平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初中地理教學;湘教版
一、引言
目前,全國各中小學校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和網絡化課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優學派智慧教育平臺及各地區推出的官方性質智慧教育平臺成為廣大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這些平臺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新媒介,也成為學生地理學習的新載體。
二、智慧教育平臺的類型與特點
智慧教育平臺是依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無線通信、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智能化教育信息生態系統。其中,物聯網和大數據是智慧教育系統設計的“智慧支柱”,泛在網絡和云計算技術是智慧教育系統建設的“智慧底座”[1]。
目前,我國教育行業涌現了眾多智慧教育平臺產品,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由國家建設的公共服務性質的智慧教育平臺,典型代表為2022年4月教育部推出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二是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推出的官方智慧教育平臺,主要服務于地方教育,較為知名的有甘肅省智慧教育云平臺、昆山智慧教育云平臺、河南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三是教育軟件開發商、教育培訓機構等推出的收費性質的智慧教育平臺,例如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東方掌上學習平臺、學而思網校、優學派智慧教育平臺等。這些智慧教育平臺不論是哪一種,其功能都依托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具備教育平臺開放性、課程資源共享性、豐富的學習功能和線上學習載體等特點。
三、智慧教育平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優勢
(一)提供優質課程資源,彌補地理教材資源不足
我國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戰略實施,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基礎教育,構建數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助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A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的背景下,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了大量、豐富、優質的課程資源,為地理教師解決了地理教材資源不足的問題。
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例,該平臺包含6類資源模塊,包括專題教育、課程教學、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實踐經驗。其中,課程教學和課后服務兩大模塊擁有大量的高質量地理課程資源,整合了來自國內數百家甚至上千家初中學校分享的優質地理課程教學案例和素材。地理教師可以直接借鑒或引用這些資源,更高效地制作優質教案,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服務[2]。此外,地理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觀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視頻課程,使學生接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和視野,幫助他們學習到更實用的地理知識與技能。
(二)提供多元學習服務,增強學生個性學習體驗
目前,隨著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突飛猛進,合理化的信息技術應用,給整個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帶來積極的轉變,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助推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F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不斷融合形勢下,整個教育界都在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方法的研究,全國各地初中學校的地理教師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網絡化的課堂。
智慧教育平臺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成果,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運用的技術體現,智慧教育平臺不僅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還擁有多元化的學習服務模塊,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例,其中的“初中課程”模塊提供了地理課程視頻、地理基礎性作業、地理提升性作業、地理研學實踐案例、地理科普、地理閱讀、地球模型與世界地圖感知體驗等多種學習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選擇相應的地理課程視頻觀看,了解地理科普知識,探索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概念,或者閱讀地理相關書籍和文章,擴展自己對地理的認識[3]。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地理的可能性,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三)提供線上學習媒介,打破傳統課堂空間牢籠
智慧教育平臺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顯著優勢,它擴展了第二個課堂,實現了線上與線下雙課堂的連接,解決了傳統教學在時空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空間、條件與機會。例如,地理教師可以使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來構建線上教學空間,同時開展線上和線下的雙重教學活動[4]。與以往的線下教學模式相比,線上教學的引入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可能性,并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選擇,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課堂對教學場所和時間的限制,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初中學校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居家遠程教學的媒介,教師可以通過平臺與學生進行遠程視頻對話,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完成地理學習,真正打破了學校固定課堂場地的束縛。
四、智慧教育平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措施
(一)依托智慧教育平臺,開展線上同步教學
智慧教育平臺的應用使得地理教師可以進行遠程教學活動,從而解決了學生因事請假而導致地理課程跟進不上的問題。盡管目前全國各地初中學校已經恢復了校內學習秩序,但在日常地理課堂中,仍然難免出現學生因事情請假的情況。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來解決這一問題[5]。例如,當教師在教授湘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登錄平臺,選擇優質的課程章節案例和素材,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從而有效彌補教材資源的不足[6]。同時,還可以安排請假在家的學生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進行遠程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教室內網絡系統端口,提供遠程連接賬號和密碼,讓學生在家利用電腦打開平臺進行遠程學習,實現線下課堂和線上遠程學習的有效銜接。這樣既能確保請假學生不掉隊,也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更靈活的教學方式。
(二)利用智慧教育平臺,設計翻轉式地理課堂
智慧教育平臺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產物,為地理教師提供了有效的教學媒介與輔助條件,教師可借助智慧教育平臺開展課堂高效率教學,可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智慧教育平臺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應進一步改變當前教師過于依賴傳統教學方法的情形,在原有的教學方法上進行教學完善與優化,積極嘗試更多地教學模式,例如,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法。翻轉課堂的本質是顛覆傳統的教學方式,從“先教后學”轉變為“先學后教”。這種模式下,課堂環境也發生了改變,線上學習變為先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解決問題,最后再由老師進行指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地理教師開展翻轉式教學提供了便利。
舉例來說,在教授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第六章“認識大洲”時,學生需了解各大洲的分布與類型,如亞洲、歐洲、非洲、美洲。老師可根據章節難點,布置學生自主學習任務,聯系信息技術課程老師,安排學生前往學校機房登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或利用個人電腦、手機在家登錄平臺,完成任務。例如,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學習各大洲地理位置和國家信息[7]。線下課堂則作為分享與交流環節,要求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并記錄整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在集中指導下解決,從而實現地理課程的高效學習目標。
(三)借助智慧教育平臺,降低地理課堂教學難度
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課程,涉及大量抽象概念,通常需要教師運用地圖、地球儀等教學工具進行形象化講解[8]。然而,一些初中學校缺乏地理教學工具,可能導致地理課堂教學受阻。智慧教育平臺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認識區域:位置與分布”時,重點是介紹中國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口與城市分布,產業結構等內容。學生學習這一章節時,通常需要地圖、地球儀等教學工具,以直觀了解東北地區。地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登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或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打開平臺上的電子地圖、虛擬地球儀等模塊。通過操作鼠標對電子地圖、虛擬地球儀進行360°旋轉、放大、拖動等操作,向學生展示中國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學生可直觀了解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探索遼寧、黑龍江、吉林周邊地區的地理情況。教師還可以利用平臺上的地形圖,詳細介紹東北地區的河流、山脈、城市分布等信息,提升地理課堂教學的便利性,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四)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布置個性化地理作業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了豐富優質的地理作業資源,可直接分配給學生作業項目,同時平臺還具備多種學習服務模塊,地理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模塊設計個性化的地理作業。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為例,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地球,了解世界海陸分布、地形以及海陸變遷。教師在傳統授課后,為了擴展學生的地理視野,鞏固學習效果,可以布置個性化作業:觀看地理科普視頻并分享心得。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登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搜索關于“地球的面貌”科普視頻。學生根據興趣選擇視頻資源進行觀看,這些視頻透過動態圖像和聲音講解介紹地球、世界的海陸分布、地形特征以及海陸變遷歷程等知識。學生通過輕松愉悅的方式獲取相關知識。
地理教師隨后檢查學生完成情況,邀請學生分享作業成果并進行交流,如:學生通過智慧教育平臺觀看地理科普視頻,了解到科學家利用現代技術,經過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為了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人們在地球儀上畫出了許多有規則的橫線和縱線,橫線叫緯線,縱線叫經線[9]。又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作業完成,了解到國際上統一使用20°W經線和160°E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10]。智慧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學習地理的媒介,教師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布置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個性化作業任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無論是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還是各地區自主設計的官方智慧教育平臺,或者是教育軟件企業、培訓機構開發的智慧教育平臺,它們都具備了在線共享教育資源、遠程在線教育與學習等功能。這些平臺不僅為初中地理教師提供教學工具,也為學生提供了地理學習的新媒介,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體現。回顧地理教育的本質,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成為趨勢,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平臺的課程資源、教育媒介、個性化學習服務等支持功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趙深芝,陳浩然,楊靜. 智慧地理教室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地球的面貌”為例[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2):56-59.
[2] 焦秀霜. 動手動腦學地理—探討智慧教育平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24):34-36.
[3] 戴志龍. 基于TPACK理論的中學地理云平臺教學實踐——以“地球的運動”一課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2):36-38.
[4] 李佳琪,夏浩銘,秦耀辰,等. Web GIS故事地圖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歐洲西部”第一課時為例[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2(6):69-72,76.
[5] 姜婷. 教智融合背景下初中地理主題式教學實踐研究——以“歐洲西部”為例[J]. 地理教學,2021(24):38-41.
[6] 陳昭潔. 云計算輔助教學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研究——以專題復習“等高線地形圖”為例[J]. 地理教學,2020(1):24-26.
[7] 許志勇. 初中地理線上線下混合式有效復習的探索——以人教版“地球的公轉”為例[J]. 教育與裝備研究,2021,37(3):48-51.
[8] 張生,孫睿,曹榕,等. 基于需求圖譜分析的智慧教育督導發展策略研究——以國家智慧教育督導平臺建設的實踐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23,43(6):39-48.
[9] 梁麗萍. 教育大數據背景下初中地理智慧課堂的教學探索——以“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為例[J]. 教育信息技術,2020(6):18-20.
[10] 林天壽,羅坤,陳紅,等. 信息技術在地理綜合思維素養培養中的應用探析——以VentuSky在\"臺風\"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 地理教育,2024(z1):32-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