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研究生課題組是一個微觀的基層學術組織,是培養研究生的直接載體和基本組織單位,對推動研究生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X大學x課題組立足于組織變革, 圍繞科研定力、科研實力、科研興致和科研規范四條實踐路徑發力,充分發揮團隊引導效應,積極調動與凸顯研究生主體作用,構筑可持續、良性發展的團隊內部育人微生態, 為研究生高質量培養發展提供新思路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 研究生課題組;團隊育人;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2.010
Exploring a New Path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for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Team
GAO Yanli
(College of Sericulture, Textile and Biomass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research group in universities is a micro-level academic organiz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hich is the direct carrier and basic organizational unit for cultivating postgraduates. It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 the X research group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cuses on the four practical paths of \"research perseverance, research strength, research interest, and research norms\", fully exerts the guiding effect of the team, actively mobilizes and highlights the main role of postgraduates, and builds a sustainable and benign \"internal team\" micro-ecosystem for education,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s.
Keywords postgraduate research group; team education;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當前,從全球范圍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1],作為創新驅動發展要素中最活躍的要素,人才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教育部2023年公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已經達到365萬人,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在創新突破的關鍵歷史時刻,必須要緊抓人才工作的“牛鼻子”,抓好研究生教育這個龍頭,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培養質量。
本文基于團隊育人視角,立足于X大學x課題組改革實踐探究研究生教育培養問題,探討了研究生課題組團隊在研究生教育培養中的意義、問題、改革路徑及改革成果,為研究生高質量培養提供借鑒參考。
1" 課題組團隊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抓手
“研究生課題組”是指高校中以研究生導師與其研究生為主體,具有一定人員規模和學術梯隊,以課題等科研資源為依托,為實現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兩大目標而進行協作的微觀學術組織[2]。在導師指導下以課題組為單位的研究式學習是研究生學習的重要特點,課題組是培養研究生的直接載體和基本組織單位。社會認知理論認為“個人行為和環境相互影響”[3],作為研究生生活學習的長期性集體組織,課題組的組織形式和組織氛圍必將影響個體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態度,在良性互動的課題組內,團隊成員互相影響、共同研討,不斷挖掘已知領域更深層的奧秘,在思維碰撞中有助于高校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因此,立足于研究生課題組科研團隊,多維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研究生創新教育的重要角度,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
2" 課題組團隊在育人過程中的現實困境
以課題組為單位的研究式學習是研究生的主要學習方式,是研究生提升自我科學素養、科研能力、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研究生在團隊性的科研活動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值得關注。
2.1" 新生不能快速地完成從本科到研究生的思維轉變
由于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差異以及受盲目考研觀念的影響,不少新入學研究生對“研究生”這一身份認識模糊,缺乏與該階段匹配的學習思維和習慣。學生加入課題組、走進課堂后依然習慣性地“等靠要”,缺乏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意識,短時間內難以進入科研狀態,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2"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團隊合力
科研和學習是研究生的主要任務,需要相應的能力支撐,如論文撰寫能力。然而,在由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背景、不同本科院校等學生構成的課題組體系中,成員科研能力和素養參差不齊。不少研究生對科研的基本方法、特點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沒有概念,甚至缺乏基本的文獻檢索、語言表達等能力,課題組內的成員難以有效形成整體合力,難以高效地集中力量完成科研任務。
2.3" 單一的導師指導模式,研究生培養缺乏團隊氛圍
高校普遍實行單一的“師徒”模式,該模式存在導師“一票否決制”問題,課題組團隊氛圍常常被“家長式”作風替代,成員的自主性、創造性意識易被扼殺,團隊活力和創造力難以被有效激發。而當前國家倡導“有組織科研”和“創新團隊”,因此突破傳統“師徒式”研究生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學科交叉的研究團隊管理模式,是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較強科研素養和專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3" 基于課題組團隊變革開展科研育人實踐
3.1" X課題組團隊創新育人模式
X大學x課題組團隊以團隊創新為切入點,通過多年實踐,走出了一條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子,在團隊構建、人員管理、人才培育、科研組織等方面具有示范性和引領性。
3.1.1" 以黨建引領為先導,筑牢科研定力
課題組把黨建引領、思政建設貫穿團隊育人全流程,強化團隊成員的使命擔當和學習定力。團隊借鑒毛澤東思想中“黨支部建在連上”的寶貴經驗,以x團隊為主體,成立特設黨支部,定期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如前往歷史故居實地參觀學習、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等,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推動思政建設和實踐教育。在團隊中,強化黨員先鋒模范意識,鼓勵黨員在科研攻關、學業成績、綜合測評、科研成果等方面積極發揮表率示范,引領團隊構建良好競爭氛圍,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3.1.2" 以貫通培養為核心,突出科研實力
一是打造本科生和研究生貫通培養模式,積極吸引本科人才力量。團隊鼓勵本科生加入課題組進行科學研究,結合專業特點和研究方向為團隊本科生設立獨立研究課題,并通過文獻查閱、文獻整理、論文寫作、實驗操作、科研表征、定期實驗匯報等方式系統地進行科研訓練,讓其在參與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強化科研認識,有利于其進入研究生階段后,身份轉變更加迅速,主觀創造性更易激發。同時,團隊通過本科生和研究生貫通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力量相互銜接,為當下和后期充實科研人才力量奠定了基礎,形成人才良性流動的生態圈。
二是創新聯合交叉指導方式,打破傳統“師徒”式研究生培養模式。團隊采取導師組負責制,團隊所有導師共同對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培養,克服傳統“師徒”式導師負責制帶來的導師個人精力有限性、知識結構局限性及實踐經驗不足性等問題[4],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將學術背景知識、學術思維、科研能力充分結合起來,不僅有利于拓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維視野,而且能更好推動和引導學生成長。
3.1.3" 以文化創新為驅動,激發科研興致
一是強化團隊文化建設。創新文化環境是科研活動永葆活力的保障。創新文化的核心是激勵探索、包容個性、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張揚個性和團隊精神的有機統一。團隊注重所有與創新相關的文化形態,積極營造創新文化環境。團隊運營專屬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團隊科研、活動、學術交流等最新動態;制作學習室文化墻,活躍學習室氛圍;張貼特色實驗室標語,時刻提醒實驗室安全;特設宣傳欄,宣傳和介紹團隊的理念、最新研究和成果;定期組織全體成員進行素質拓展活動,磨煉團隊意志,增強團隊凝聚力;為團隊成員過集體生日,讓學生有歸屬感和家的溫暖。通過豐富多彩的創新文化建設方式,逐步營造出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氛圍和文化環境。
二是強化團隊交流建設。團隊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定期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和帶領團隊參加線下國內行業學術會議;邀請行業內外專家為全體師生作報告;組織團隊學生進行文獻閱讀分享匯報和實驗進展匯報,同時團隊教師定期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集中指導和答疑解惑。通過團隊學術交流活動的學習和鍛煉,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術素養、科研本領和演講能力,而且為團隊營造了濃烈的學術氛圍和積極向上的科研狀態。
3.1.4" 以團隊制度為保障,強化科研規范
團隊應制訂具有鮮明特色的管理制度,包括實驗安全管理制度、科研活動管理制度、論文獎勵制度、請假制度、懲罰制度等全方位管理制度,獎罰分明;創新實驗藥品耗材無紙化、智能化管理,形成采購―入庫―領用―報廢全流程監管,采用規則導向的方式,旨在團隊中實現學生自主控制、自主管理的規范秩序,推動團隊有序、穩定地發展。
3.2" X團隊創新培養模式的成效
近年來,依托課題組團隊的創新培養模式,20余名團隊成員成長迅速,改革已初見成效。
①團隊學生科研成果豐碩。近3年,課題組成員在行業TOP期刊雜志上發表高水平SCI論文45篇;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0項,其中已授權10項。
② 團隊在全國“雙創”比賽中大顯身手。近3年,團隊累計2人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1人獲挑戰杯省級特等獎,4人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金獎,1人獲省級科慧研究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4" 課題組團隊育人成功路徑思考
4.1" 課題組內良性循環的人才階梯力量,是研究生組織化成長的“助推器”
科研育人是將科教相融合,使人才培養緊跟國家創新發展主題,發展出更具時代意義的新型育人理念與育人模式,也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內容[5]。高校青年教師除研究經費緊張以外,還受限于研究生招生資格與名額,從而難以推進科研隊伍的建立與成型。在課題組內進行本碩博貫通式培養,前置化、定制化、針對性訓練后備力量,既解決了青年教師研究力量來源不足的問題,又為良性循環的梯隊式研究力量構建起燎原之局,能有效縮短團隊內部的磨合時間和增強凝聚合力,強化研究生的內化培育質量。因此,研究生導師一定要靈活利用課題組的屬性優勢,以課題組為單位將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兩者結合起來,前置性開發人才后備力量,針對性訓練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打造一支專業實力強勁、創新能力突出的微團隊,實現可持續循環的良好育人生態。
4.2" 課題組內團隊氛圍和交互影響,是研究生組織化成長的“軟空間”
由于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與本科生有本質區別,因而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兩者之間存在顯著不同,研究生自主支配的時間更加充裕,一旦學生自覺性差,勢必影響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效果。而研究生課題組能夠依托人員規模發揮典范引領、氛圍渲染等環境育人作用,組內成員的思想、情感、行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交互性影響,對于研究生組織化成長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導師要有計劃地指導團隊構建“鼓勵創新、互助合作、努力學習”的良好組織氛圍,一方面可以將思政建設貫穿團隊育人的全流程,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從思想上筑牢學生的學習定力;另一方面要創新團隊文化和強化團隊交流,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文化氛圍。
4.3" 課題組內的組織角色與規范制度,是研究生組織化成長的“強保障”
松散結合是教育組織的顯著特征,課題組也不例外。由于研究生水平的差異性和教育部門、高校任務目標的宏觀性、抽象性,使得對學生的目標要求在培養實踐中難以得到有效保證[2],因此必須要有合理的內部制度作為保障,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和規范有序地推動研究生成長發展。在課題組的組織環境內,一方面要建立明確的角色分工,厘清導師與研究生各自的權責;另一方面,要建立常規的內部管理制度,以保障組織活動順利有序進行,課題組可以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制適合課題組的工作手冊和規章制度,推動課題組內形成規范有序、自主控制、自主管理的規范秩序。
參考文獻
[1] 趙文.充分釋放創新驅動潛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論述[EB/OL].(2013-11-25).https://news.12371.cn/2013/11/25/ARTI1385346247583300.shtml.
[2] 張端鴻,黃雨晴,李蘭.高校研究生課題組的組織系統研究——以A大學a課題組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3):67-72.
[3] 伍玉偉.社會認知理論在圖書館用戶信息查尋行為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4,27(2):20-22,9.
[4] 朱顥東,李紅嬋.依托導師科研創新團隊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6):26-30.
[5] 羅鴻斌,陳寶華,郭智強.“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科研協同育人探析[J].山東化工,2019,48(1):158-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