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點關注學生”是指因心理問題和意外事件高發、多發而需要密切關注的學生。采取有效措施對“重點關注學生”群體進行幫扶與轉化,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關乎校園安全穩定與社會和諧發展。文章以陜西理工大學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幫扶的實踐為例,從全員參與、全時貫穿、全域協同三個方面出發,探析開展“重點關注學生”幫扶工作的路徑。
關鍵詞 三全育人;重點關注學生;幫扶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2.045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Students of Key Concer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YU Yamei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Hanzhong, Shaanxi 723001)
Abstract \"Students of key concern\" refers to students who have a high incidence and frequent occurr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unexpected events, and therefore require close attention.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assist and transform key student group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ork of universities, which is related to campus safety, st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 The article takes the practic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students of key concern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carrying out assistance work for students of key concer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full participation, full-time integration and full collaboration.
Keyword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tudents of key concern; help paths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強調要聚焦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補短板、強弱項。近年來,校園嚴重心理危機事件高發于需要重點關注的這一學生群體,這就要求高校在系統強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時,還要聚焦采取有效措施幫扶“重點關注學生”這一重點環節,以補齊工作短板,織牢織密心理健康工作的防護網,守住校園穩定安全底線。對此,陜西理工大學作出了有效嘗試,從全員參與、全時貫穿和全域協同三方面著手,把“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重點關注學生”幫扶工作中,有效預防嚴重心理危機個案的發生,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1" “三全育人”背景下“重點關注學生”幫扶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隱性心理問題日益凸顯,這些學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面合作”“假面微笑”等外在行為與“感受絕望”“無意義感”等實際心理反應不一致的現象,其日常行為及表現與普通學生無異,很難予以識別并進行針對性幫扶。而學生心理問題未發現或未能及時發現是嚴重心理危機事件多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高校必須加大對有隱性心理問題學生的識別,及時將其納入重點關注范圍,從而進行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使得這類學生能夠平安平穩地完成學業,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升。這既是高校織牢織密心理健康工作防護網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高校校園安全穩定和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重要環節,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體現。
2" “三全育人”背景下“重點關注學生”幫扶工作的目標
對于“重點關注學生”,組建“重點關注學生”工作專班,實行“一人一專班”工作模式進行精準幫扶,落實“一名學生、一名心理中心教師、一名輔導員、一名領導、一名學生干部、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七個一”幫扶措施,形成“專班動態化、納入科學化、工作體系化、育人協同化、幫扶精準化、退出跟蹤化”的工作體制機制,用心、用情、用智、用力開展幫扶工作,達成“保障安全、保障生活、保障學習、保障咨詢、保障醫療、保障通道、保障落實”的七項重點保障,實現守好生命底線,賦能心理成長,培養積極心理品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嚴重心理危機個案的發生,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目標。
3"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重點關注學生”幫扶路徑
3.1" 全員參與,建立多元幫扶主體,統籌多方育人資源
對于“重點關注學生”的幫扶工作,要求高校按照一體推進、協同聯動的工作思路,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構建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學院齊抓共管、家校醫社有機聯動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搭建一個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學工干部為骨干、學生干部為輔助、專業教師及各職能部門管理服務人員為補充的“幫扶共同體”工作體系。
對于納入“重點關注學生”專班的學生,為其打造“幫扶共同體”,學院領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業導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骨干六大幫扶主體各司其職、共同發力,形成育人合力。
3.1.1" 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重點關注學生”專班幫扶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負責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評估、精準心理疏導、綠色通道“轉介”及危機干預等工作。同時,專職心理教師下沉各學院學辦,定期走訪,科學摸排,及時掌握“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給出幫扶管理建議,并支持、協助學院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實踐活動。因此,高校有必要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以兼職教師為補充,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3.1.2" 發揮學工干部的骨干力量
學工干部隊伍包括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等人。在“重點關注學生”專班幫扶工作中,學院領導為專班班長,同時也是“重點關注學生”幫扶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制訂教育幫扶工作方案并督促實施;定期召集專班成員會商學生心理狀況,打通教育幫扶的堵點、難點,推進教育幫扶工作;與被醫院確診為精神疾病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組織協調陪讀、休學、退學、復學研判等后續工作。班主任和輔導員負責開展“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排查、談心談話、家校溝通、安全監控、教育幫扶、追蹤回訪等工作,并按照“一生一檔”的原則做好工作臺賬記錄,工作崗位調整時需做好心理檔案的移交工作。
3.1.3" 發揮學生干部的朋輩互助優勢和輔助作用
學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等人,他們是“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預警防控體系中的基層力量,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重點關注學生”專班幫扶工作中,學生干部負責密切關注“重點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及動向,定期匯報“重點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思想動態變化情況,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關心、幫助、支持“重點關注學生”。
3.1.4" 發揮專業教師及各職能部門管理服務人員的補充作用
高校的管理、服務工作與育人工作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各職能部門管理與服務人員需不斷增強全員育人意識及責任意識,主動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積極參加覆蓋宿管后勤、物業安保等人員的助人能力培訓,提升其危機識別及處理能力。專業教師及學業導師,應對“重點關注學生”加強人文關懷,主動提供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答疑解惑、提升幫扶工作,通過品質熏陶、習慣帶動和意志感染,潤物無聲地發揮育人作用。
3.2" 全時貫穿,搭建閉環幫扶路徑,打造全過程育人體系
對于“重點關注學生”的全過程育人,則要求將心理幫扶工作前置,從學生入校開始到學生畢業離校,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關鍵節點上,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規律,科學開展精準幫扶工作,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立體交融的“篩查識別―專家評估―預警通報―危機處置―三方會談―轉介就醫―入庫備案―持續幫扶―退出跟蹤”的工作閉環。
3.2.1" 心理篩查方式多樣,識別精準化
高校可通過心理普測、學院自查、心理義診、心理咨詢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篩查工作,建立心理風險排查預警機制,加強對有隱性心理問題學生的識別,提高“重點關注學生”檢出率。
學生入校后,學校組織開展全覆蓋的新生心理普測工作,根據心理普測結果,對預警學生采取“輔導員初次約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次約談”的分級評估工作機制,以初步篩查出存在異常心理行為的學生。學院自查包括日常排查和特殊節點摸排。日常排查工作的開展,需要學院依托班級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等群體關注本院學生心理動態,對于心理異常的學生做到早發現、早上報,學院要按照心理危機事件月報制度相關工作要求,每月定期報送學院當月心理危機排查及干預情況;特殊節點摸排工作,則要求學院于每學期開學初、小長假前后、畢業前夕、冬春季節等相關節點,通過談心談話、家校溝通、學生宿舍走訪等多種方式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對于排查出的異常情況及時上報,并建立臺賬持續關注。心理義診工作的開展,需要學校引入精神科醫生定期駐校坐診,從而發現存在異常心理行為的學生。學校應常態化面向全體師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個體心理咨詢服務,心理咨詢教師在工作開展中,如發現心理異常學生應及時反饋,并持續追蹤。
3.2.2" 納入退出流程科學,研判專業化
針對篩查識別出的存在異常心理行為的學生,由該生所在學院組織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醫院(或校外心理專科醫生)等相關人員進行綜合研判后,確定是否將其納入“重點關注學生”專班。
納入“重點關注學生”專班的學生,若存在休學、退學、復學等情況,學院須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報備。重點關注專班學生申請復學,應向學院提交學生本人休學期間不間斷的隨檢就診記錄,并提供最近一星期內的心理健康狀況診斷證明,該診斷證明必須為有心理門診的三甲以上醫院或市級精神衛生專科醫院開具。學院審核通過專班學生復學相關材料后,由學院黨委書記組織校醫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其他相關人員聯合開展復學綜合評估研判。參加評估的人員就復學相關問題與學生及家長進行面詢,當面協談并提出相應管理要求和幫扶措施,形成書面文字,并要求家長簽字確認,學院依照上述程序做出是否同意復學的決定。復學學生繼續納入專班進行幫扶,直至達到退出標準。
3.2.3" 教育管理措施多維,幫扶體系化
一是學校層面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重點群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辦法、教育幫扶專班納入和退出實施辦法、家校協同工作實施辦法等相關工作機制,規范幫扶工作的開展。二是學院層面應定期對重點關注專班學生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和談心談話,定期組織開展研判工作,做好持續跟蹤和建檔記錄,健全重點關注臺賬。三是依托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人一策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轉化和幫扶。對于臨近畢業仍未獲得用人單位錄用意向或無法取得畢業證、學位證的專班學生,與學院協同聯動采取幫扶措施積極提供托底幫助,緩解其畢業焦慮;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專班學生,在學生資助的各環節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心理問題相結合;對于學生在情緒調節、自我認知、學業發展、人際交往中所遇到的困擾,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咨詢、團體輔導、心理講座等活動,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引導、正向賦能,培育專班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其自主自助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四是強化隊伍建設,學校要大力開展“‘重點關注學生’專班工作解讀與探索”“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策略”等專題培訓,著力提升“重點關注學生”專班幫扶成員的心理幫扶工作技能,助力育人隊伍共精專業、提升勝任。
3.2.4" 平穩退出持續追蹤,效用持久化
納入重點關注專班的學生經過幫扶后心理狀態好轉者,所在學院應組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醫院進行綜合研判,綜合分析學生情況,共同討論是否退出心理專班。對退出專班的學生進行定期回訪、持續追蹤、全面評估、適當幫扶,通過線上線下、個體和團體活動提升退出專班學生的心理素質。打造學校專家、學院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校外醫生、學生家長育人共同體,防止心理問題出現反復,確保退出專班的學生平穩度過大學生活。
3.3" 全域協同,制訂多維幫扶舉措,構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3.3.1"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維協同化心理育人網絡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牽頭構建學校、家庭、醫院三位一體心理育人聯動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職能部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級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醫院”間的協同聯動,形成校內全員育人、家校協同育人、醫校聯合干預的心理育人網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需統籌整合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就業指導中心、后勤保衛處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育人力量,幫助重點關注專班學生解決現實困難。二是加強與學院間的協同聯動,要求專職心理教師下沉各學院學辦,定期走訪,科學摸排,及時掌握“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提供精準心理疏導服務,給出幫扶管理建議,并協助學院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同時,延伸工作觸角,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的作用,在輔導站內開展學院層面的各項心理育人工作,以實現機制上“重心下移、起點前移”。三是推進家校聯動走深,強化育人合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大力構建家校協同干預機制,制訂“重點關注學生”家校協同工作實施辦法,促進家校雙方的理解和配合,強化家校合作紐帶。同時,督促學院定期向重點關注專班學生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情況,讓家長能及時全面了解學生在校狀態,同時定期聯系因心理問題休學或請假在家的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心理動態,保障學生信息雙向反饋通道的暢通。此外,開設家長課堂、開展實地家訪,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以提升家長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和意識,為學生營造更加健康、和諧、溫暖的家庭成長環境。四是推進醫校協作走實,提升預防實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積極完善“醫校結合”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暢通心理危機轉介綠色通道,探索引入精神科醫生定期駐校坐診或開展案例督導,選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員進入醫院精神科實習,以提升自身的心理疾病識別和危機干預實踐能力。
3.3.2" 打造“咨詢+宣傳+實踐+教學”四維立體化心理育人平臺
①咨詢平臺專業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積極構建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自助與他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服務體系,健全心理咨詢相關制度,科學規范開展心理咨詢工作。為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心理輔導需求,咨詢服務形式應豐富多樣,靈活采用個體咨詢、團體咨詢、面談咨詢、電話咨詢、視頻咨詢等方式,心理咨詢師也要針對不同問題性質的學生開展精準疏導,把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關心呵護和暖心幫扶中開展教育引導。此外,高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開通24小時緊急心理援助熱線,提供24小時全時心理服務。
②宣傳平臺多維化。為適應新時代高校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高校應積極創新宣傳方式,充分利用情景劇、微視頻、漫畫、脫口秀等活動載體,組織創作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文創作品,線上線下聯動,實現宣傳教育全覆蓋。同時,拓展傳播渠道,主動占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充分運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推送心理科普知識及應對開學季、考試季、畢業季等不同主題的心理調適類文章、短視頻,幫助學生增強對不同情境下不良反應的理解和調適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助人和自助,并形成積極求助的意識,提高心理保健能力,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環境,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③實踐平臺多樣化。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心理實踐活動的開展為載體,注重學生的深度參與和親身體驗,打破傳統的單向輸出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局限,增強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代入感。高校要以“5 25”心理健康日及“10 10”世界精神衛生日為契機,開展心理育人主題教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導、各學院協同的心理實踐活動體系,開展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校園健心跑等有內涵有特色的心理實踐活動,推進體育、美育、勞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實現心理育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要常態化開展涉及情緒調節、壓力緩解、自我認知、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等主題的心理講座活動、體驗式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以及其他形式的心理實踐活動,以提升學生自主自助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培養學生形成正面的情感體驗和積極心理品質,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育人氛圍。
④教學平臺規范化。高校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學校可開設覆蓋全體新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覆蓋所有年級的心理健康相關主題選修課以及覆蓋所有班級心理委員的《大學心理委員》培訓課,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開設心理委員培訓課程,有利于夯實“四級”預警干預體系末端建設,促進學生心理互助共同成長。
綜上所述,高校應從全員參與、全時貫穿、全域協同的角度積極推進“重點關注學生”幫扶工作,并且通過進一步促進各育人主體聯動性、增強各育人環節專業性、激發各育人系統主動性,營造深層浸潤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的校園心理安全防護網,以守住校園穩定安全底線,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大突發事件下陜西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與防控實證研究”(2021P029);2022年度陜西高校學生工作精品項目“重點心理問題學生‘一人一專班’精準精細化幫扶探索與實踐”(2022XXM11)。
參考文獻
[1] 李四芬,洪鵬,丁黎.落實“重點學生”關照工作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3):61-62.
[2] 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4-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305/t20230511_ 1059219.html.
[3] 方躍平,張金健.高校“重點關注學生”風險評估系統的構建與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3):92-95.
[4] 吳凱凡,王聰慧,季茂茂.“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強高校重點關注學生管理的探索研究[J].科教文匯,2021(14):15-16.
[5] 蔡迎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體系中的構建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