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雙減”政策的實施,為公共圖書館與學校開展館校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動力。館校合作作為公共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和學校拓展育人資源的有效途徑,其作用愈顯重要。文章通過剖析四川省圖書館館校合作的實踐案例,提出了“雙減”背景下館校合作的實施路徑,為公共圖書館在新形勢下更好地開展館校合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 “雙減”;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258.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2.011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on Path between Public Libraries and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Take Sichuan Library as an example
YUE Qianqian
(Sichuan Library, Chengdu, Sichuan 610015)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impetus for public libraries and schools to carry out library school co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ibraries and school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n effective way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s and schools to exp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actical cases of library school cooper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ibrary school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carry out better library school cooper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public librari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libraries and schools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1](以下簡稱“雙減”政策)。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發布[2],要求“公共圖書館優化少兒文獻館藏,少兒閱覽室開辟‘四史’教育、傳統文化專架,組織開展未成年人閱讀推廣活動”“鼓勵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為青少年就近參加文化活動提供場地、設備、師資等方面的便利”,要求“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文藝院團要加強與教育行政部門合作……積極服務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文化素養培育”。
“雙減”等系列政策的實施,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公共圖書館通過館校合作強化自身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提供了契機。
1" “雙減”背景下館校合作的現實意義
“雙減”政策實施后,館校合作作為公共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和學校彌補自身教育資源不足的有效途徑,其作用愈顯重要。
1.1" 公共圖書館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內在驅動
開展社會教育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重要職能。2018年1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3]明確提出,公共圖書館應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并為學校開展有關課外活動提供支持。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基礎設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學校師生是其重點服務對象。應試教育背景下,學校對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雙減”政策實施后,中小學生有更多時間與精力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各項活動,這為公共圖書館參與學校教育、更好地履行社會教育職能提供了有利契機。
1.2" 學校彌補自身教育資源不足的重要舉措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校越來越回歸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各級教育管理部門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支持學校開展課外教育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但學校的辦學資源、空間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需求。公共圖書館擁有穩定的政府財政支持、豐富的空間資源、可觀的文獻資源、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和高素質的館員隊伍,可以為師生提供專業的文化服務和開展多元的文化活動,彌補學校課后服務短板,推動教育結構的優化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1.3" 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的有效途徑
2023年8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4],指出要“全面推進協同育人。推動形成政府統籌協調、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格局”。公共圖書館與學校通過常態化、規范化的館校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區域內產生示范作用后,其他社會組織和群體,如青少年公益基金會、圖書出版商、兒童文學作者、社區、家庭等可以從不同角度參與館校合作,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同融合,形成共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規模效應,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2" “雙減”背景下館校合作研究綜述
以“雙減”“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檢索2021年7月“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的研究文章(檢索時間為2024年3月15日),共檢索到文章16篇。當前的研究內容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研究館校合作的實施路徑。李楠[5]、吳東穎[6]、余凱璇[7]、沈芳[8]等分別通過調研分析“雙減”政策頒布前后館校合作的典型案例、公共圖書館在文教融合方面的案例、江西省圖書館紅色文化館和嘉興市圖書館的工作案例,提出了“雙減”政策下館校合作的路徑建議。肖雨露[9]利用PEST模型分析了“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合作共建的外部應用環境,提出了館校共建的策略。張改美[10]、程清遠[11]探討了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校合作的可行性與合作路徑。二是研究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謝潔華[12]以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為例,探討了館校合作開展閱讀推廣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工作建議。候亞利[13]分析了館校合作開展閱讀推廣的耦合關系,并從平臺搭建、合作創新、體系優化等方面提出建議。吳可嘉[14]通過對館校合作閱讀推廣服務模式、內容及人員分析,提出了“雙減”政策下公共圖書館開展館校合作的路徑建議。三是研究公共圖書館協同育人。廖曉飛[15]結合紹興圖書館館家校合作實踐,提出了館家校協同育人的發展方向。劉海麗等[16]探討了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開展青少年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增強政策實施力度、提高合作意識、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合作形式、加強溝通反饋等建議。楊秀[17]以鎮江市圖書館為例,分析了場館教育項目在合作驅動、合作模式、教育過程和行動邏輯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場館教育實踐的提升路徑。
總體上,因“雙減”政策實施不久,當前關于“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的實踐研究還相對較少。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如何抓住機遇提升服務水平,開展好館校合作以回應社會關切,各地還處于探索階段,亟須學習借鑒同行經驗,有效破解工作瓶頸。本文通過剖析四川省圖書館館校合作的實踐案例,提出“雙減”背景下優化館校合作的路徑建議,以期為我國公共圖書館深化館校合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3" 四川省圖書館開展館校合作的工作實踐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四川省圖書館依托平臺和資源優勢,有效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職能,開發實施了館校合作系列特色項目。
3.1" 強強聯合,開展示范引領
四川省圖書館是四川省公共圖書館的龍頭場館,成都市實驗小學是四川省重點小學。兩家具有百年立館和辦學底蘊的機構在2022年1月簽訂館校合作戰略協議,共同打造館校深度合作機制。協議簽訂后,雙方在閱讀推廣、志愿服務、古籍保護、研學項目、文創開發等多個方面展開合作。同時,雙方確立了穩定的溝通協調機制。四川省圖書館讀者活動部與成都市實驗小學課程中心分別作為雙方館校合作項目負責部門,負責定期溝通,對接雙方需求。同年7月,四川省圖書館與成都市石室小學簽訂館校合作協議,并共同設立了“閱無限·向未來”悅讀新空間。在四川省圖書館的引領帶動下,德陽市圖書館、瀘州市圖書館、資陽市圖書館等省內21個市(州)館及近百個縣(區)館紛紛與當地中小學簽訂協議,為各地館校合作有序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3.2" 全省聯動,打造品牌活動
2022年“世界讀書日”期間,四川省圖書館面向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發出啟動“閱無限·向未來”館校合作活動的倡議,鼓勵各館與當地中小學校圍繞家鄉歷史傳承、文化名人、風土人情等主題,合作開展具有地域特色、反映中小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的閱讀活動。全省21個市(州)館和90余個縣(區)館積極響應,通過協議制或項目制方式與屬地中小學聯合開展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如瀘州市圖書館、瀘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與當地中小學校以“悅讀家鄉”為主題開展“一校一品”實踐活動,并與瀘順起義陳列館、瀘州市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等機構聯動,為學生提供“圖書館+”文化體驗;巴中市圖書館與當地學校合作開展“校園閱讀之星”“校園書畫之星”“校園寫作之星”“優秀指導教師”評選,有力推動了書香校園建設;德陽市圖書館立足當地中小學校數字資源短缺的困境,著力面向當地學校推廣數字資源;雅安市雨城區圖書館與高校科研團隊合作,開展科普講座進學校活動等。
3.3" 雙向互動,融入學校教育
作為四川省圖書館與成都市試驗小學館校合作重點項目,四川省圖書館組織專家團隊研發了古籍研學系列沉浸式課程。課程包含“綴古連今——線裝書制作”“石上留影——傳拓技藝”等多個系列,主講人為省級非遺項目“四川書畫裝裱修復技藝——蜀裱”的代表性傳承人。古籍修復專家團隊從課程研發到實施,有效對接學校需求,館校雙方圍繞課程設置、教學技巧運用、思政育人元素發掘等方面集體備課,反復試課,教學效果獲得師生和家長的好評。2022年以來,四川省圖書館推出了“閱讀推廣大使校園行”系列活動。四川省圖書館閱讀推廣大使、原央視著名播音主持人李瑞英,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總監、知名主持人陳岳等先后走進成都市實驗小學、成都市石室小學等合作學校,為師生開展主題講座,指導閱讀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4" 協同各方,推動可持續發展
四川省圖書館積極拓展與其他機構的合作,為館校合作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的空間與資源。2023年4月,四川省圖書館牽頭,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科技館、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三蘇祠博物館、兩彈城博物館、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共同成立了四川省文旅場館研學聯盟。聯盟匯聚了全省優秀文旅研學和文化文物資源,對助力青少年精神素養提升、推動場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校的可持續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2023年7月,四川省圖書館與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攜手打造“彝鄉情·慢火車·悅讀新空間”,將圖書館搬上大涼山孩子們的求學“鐵校車”——5634次公益性“慢火車”。車上除了配備有上千冊精選圖書,包含人文、歷史、科技,以及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經典名著、科普讀物外,四川省圖書館還協同合作學校,將閱讀推廣活動帶上火車,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分享活動。
3.5" 強化管理,實現提質增效
為實現全省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事業的有序、穩步推進,四川省圖書館注重過程管理,確定年度活動主題,按季度收集全省市州、區縣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工作成績。同時,為表彰先進,發揮典型示范,提升全省館校合作整體水平,自2023年起,四川省圖書館開展了年度先進評選表彰和經驗交流會,在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評選館校合作工作開展先進單位,并組織一定數量的圖書館進行現場經驗交流分享。
4" “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路徑探索
在剖析四川省圖書館館校合作實踐案例的基礎上,可以從以下方面探索和優化“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的實施路徑。
4.1" 發揮典型示范
“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如何有效開展館校合作,回應社會期待,目前各地還處于探索階段。當地文化和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共同組織遴選區域內具有引領、號召力的公共圖書館和學校作為館校合作試點單位,并給予一定的政策和經費支持,打造區域內館校合作典型和區域樣本,形成可推廣和復制的工作經驗,以帶動區域內館校合作工作整體向前發展。
4.2" 圖書館輔助學校教育
公共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可以從館藏資源中遴選一批適合學校師生的文化和教育資源,根據學校師生需求分類建立資源庫,并能夠有效體現與學校課堂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和互補性,為學校的學科教育、課后服務,以及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支持。同時,圖書館可以通過閱讀推廣、參觀交流、主題講座等文化活動,將適合學校師生的優質文化、教育資源推介到學校,助力書香校園建設。
4.3" 學校助力圖書館職能發揮
館校合作應是館校雙方雙向互動、優勢互補的合作。在強調圖書館輔助學校教育的同時,也應關注新形勢下學校如何助力圖書館職能發揮與自身建設。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學校教師具有豐富的課堂組織經驗和教學經驗,貼近學生,熟悉學生認知。圖書館可以通過邀請學校教師共同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為工作人員提供專業培訓等方式,有效提升服務效能。
4.4" 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
因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分屬文化和教育兩個不同的部門管理,工作機制存在差異,雙方合作往往具有短期性、臨時性的特點,合作關系不穩定、協同性較差。在館校雙方確定合作意愿后,應以協議的形式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為館校雙方開展長期、穩定的合作建立保障。同時,在簽訂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館校雙方應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明確牽頭部門,對接雙方需求,有序推進合作事項。
4.5" 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
館校合作的質量與成效決定著館校合作能否可持續開展。以往館校合作項目往往缺乏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項目多以活動規模、參與人數、媒體關注度等顯性成果作為評估標準,缺少過程管理、受眾群體內在素質提升等方面的綜合評估。館校雙方可以成立聯合工作組,制訂科學合理的成效評價機制,在項目實施中進行全流程管理,形成綜合性質量評價。同時,通過選樹典型,舉辦表彰會、經驗交流會等方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區域內館校合作整體提質增效。
4.6" 打造館校合作協同聯動機制
“雙減”政策要落地見效,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格局。公共圖書館在館校合作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建立研學聯盟等方式,吸納更多文化和教育機構等社會資源各施所長、協同聯動、共建共享,形成育人合力,為館校合作提供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和更為豐富的資源支撐,以實現館校合作事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5" 結語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四川省圖書館依托平臺和資源優勢,深入推動館校合作工作實踐,并發揮省級場館職能,帶領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開展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為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深化館校合作、提升服務水平提供實踐參考。當前,公共圖書館在學習同行經驗的基礎上,應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館校合作路徑,以回應時代關切和社會需求,更好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基金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學術成果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2022年度開放課題“基于館校合作的數字化資源開發與傳播研究——以四川省圖書館為例”(SCAA22―B18)。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EB/OL].(2022-02-21).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202/t20220221_931127.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OL].(2017-11-05). https://www. gov.cn/xinwen/2017-11/05/content_5237326.htm.
[4]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EB/OL].(2023-08-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308/t20230830_1076888.html.
[5] 李楠.“雙減”政策下公共圖書館開展館校合作創新路徑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2(13):74-79.
[6] 吳東穎.“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文教融合服務研究[J].圖書情報,2022(12):229-232.
[7] 余凱璇.“雙減”政策下公共圖書館紅色文化館校合作研究——以江西省圖書館為例[J].老區建設,2023(3):62-66.
[8] 沈芳.“雙減”政策下未成年人閱讀推廣之館校合作模式探索——以嘉興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23(1):83-89.
[9] 肖雨露.“雙減”政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合作共建的PEST分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7):24-25,28.
[10] 張改美.“雙減”政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與中小學合作路徑探討[J].圖書研究與工作,2022(11):29-34.
[11] 程清遠.“雙減”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館校合作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3(13):120-122.
[12] 謝潔華.“雙減”背景下館校合作開展青少年閱讀服務實踐探索——以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2(11):65-69.
[13] 侯亞利.“雙減”背景下館校合作閱讀推廣開展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9):104-107.
[14] 吳可嘉.“雙減”政策下公共圖書館開展館校合作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2023(5):41-49.
[15] 廖曉飛.“雙減”政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協同育人實踐與探索[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3(2):38-42.
[16] 劉海麗,苗含雨,李昕,等.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開展青少年教育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8):28-33.
[17] 楊秀.館校合作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場館教育的實踐探索與研究——以鎮江市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22(7):18-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