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病毒性肝炎教學為例,探討導入、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BOPPPS)模型聯合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本科生傳染病教學中的作用。結果顯示BOPPPS-CBL組學生的測評成績高于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組;BOPPPS-CBL組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增加學習興趣、鞏固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課堂知識、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分析與總結能力、教學重點明確、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比例高于LBL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與LBL相比,BOPPPS-"CBL教學法在本科醫學生傳染病教學中更有優勢,值得深入探索與推廣。
[關鍵詞]"BOPPPS模型;案例教學法;傳染??;病毒性肝炎;本科
[中圖分類號]"R51;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24.021
臨床醫學知識范圍較廣,學生的學業負擔較重。傳統臨床醫學教育方式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在傳染病教育領域。疾病譜的變化,即大多數傳染病發病率的顯著下降、新型傳染病的不斷涌現會增加臨床醫學生科學認知這些疾病的難度,從而使傳染病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在傳統教學法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雙向反饋,教師很少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1]。傳染病學知識點分散復雜,教學過程常較為乏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導入、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BOPPPS)模型是一種科學且完整的教學框架,其核心聚焦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2]。該模型將教學內容分解成10~20min的學習模塊。教學過程分為6個階段: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這一流程不僅促進學生的深度參與,還極大地增強教學效果[2-3]。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將學生置身于模擬的實際場景中,以討論為主要形式進行學習,以案例為引導,以問題為核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則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本研究將BOPPPS模型聯合CBL用于傳染病學教學中,評價其教學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3年3—6月于首都醫科大學學習的臨床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1名納入BOPPPS-"CBL組,43名納入傳統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組。兩組學生所學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學課時完全一致,授課教師為同一位教師,所選教材均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傳染病學》[4]。BOPPPS-CBL組學生的年齡為20~22歲,平均年齡(21.3±0.8)歲,其中男性20名,女性21名。LBL組學生的年齡為20~22歲,平均年齡(21.2±0.7)歲,其中男性22名,女性21名。兩組學生的年齡、男女比例、上一學年所學課程及期末平均成績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BOPPPS-CBL組教學方法
1.2.1""導入""導入作為教師對學生開始教學的重要紐帶,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本研究中通過講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發現過程、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發現過程故事導入課堂教學,不僅激發學生深入學習醫學的愿望還極大地鼓舞其勇于探索、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1.2.2""目標""向學生介紹本課程的學習目標: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定義、臨床表現及分型,病毒性肝炎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的臨床指導意義,病毒性肝炎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基本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病原學特征、流行病學特點概況、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及藥物選擇、基本預防措施;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和預后。
1.2.3""前測""通過調查問卷、小測試、課堂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相關知識的儲備及學生對該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安排涉及病原體微生物、醫學免疫學和傳染病總論的小測試,課堂提問學生既往對病毒性肝炎的了解情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確定本次課程的側重點,適當調整授課進度;簡略講解學生掌握較好的內容,重點講解學生掌握欠佳和興趣濃厚的內容。
1.2.4""參與式學習""教師首先對本堂課程的基本內容,如肝炎的定義等進行闡述,提出相關問題,隨后引入案例以深化教學內容。在案例討論中,每3~5名學生組成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案例進行討論和自主分析;師生互動,交互式討論課程的核心內容,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
1.2.5""后測""隨堂測試試卷主要考核本章節的重點內容,形式為選擇題、名詞解釋和簡答題,按知識內容性質分為分析題、記憶題、理解題[5]。
1.2.6""總結""通過知識點復習回顧,結合病例討論總結,突出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的特點,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在總結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同時引導學生采用聯想、對比、歸納等記憶方法,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系統知識體系。教學思維路線見圖1。
1.2.7""案例的選擇和設計""①列舉生活實例,從日常生活案例(如病毒性肝炎的傳播)入手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②關注學生的人文教育,通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發現者、丙型肝炎病毒發現者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激發學生對醫學的熱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③選取臨床實踐中的優秀案例,緊密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注重醫學生臨床崗位勝任力的提高;④加強學科思政教學,列舉中國傳染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的成就。
1.3""LBL組教學方法
采用LBL進行教學,即教師采用PPT課件進行教學,課程結束后完成專業知識測評(與BOPPPS-CBL后測環節相同)與調查問卷。
1.4""評價
按參考文獻思路設計調查問卷,包括有利于提高交流表達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學習興趣、鞏固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課堂知識、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分析與總結能力、教學重點明確、團隊協作能力9項內容[6];按教學大綱設計專業知識測評,測評項目包括分析題(30分)、理解題(15分)與記憶題(15分),總分60分[6]。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Q1,Q3)]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人數(百分率)[n(%)]表示,比較采用c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BOPPPS-CBL組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增加學習興趣、鞏固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課堂知識、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分析與總結能力、教學重點明確、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比例高于LBL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兩組學生測評成績比較
BOPPPS-CBL組學生的測評成績[(54.8±3.2)分]高于LBL組[(51.1±4.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1)。
3""討論
在傳染病學的教學過程中,四年級臨床醫學生常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學習病毒性肝炎等主要內容時,常缺少必要的臨床實踐和思維訓練。傳統教學法過于倚重于教師的單向主導,傾向于填鴨式知識灌輸,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新潛能,導致學生在面對復雜深奧的理論知識時,難以有效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與探索欲望。BOPPPS模式以其獨特的設計,可顯著提升教學效果,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巧妙融入前測與后測機制,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與進展;不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掌握,還有利于教師通過反饋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實現個性化與高效教學[7-9]。此外,CBL通過深入分析真實病例,強化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及操作技能成績[10-11]。BOPPPS模式與CBL相結合應用于傳染病學的教學不僅可提升教學效果,還可培養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和應對疾病的能力,為學生的臨床職業生涯奠定堅實基礎。
在醫學課程教育中,沈昕等[12]報道應用BOPPPS模式結合CBL在臨床醫學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效果,結果顯示BOPPPS模式結合CBL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包括總成績、理論識記部分成績和臨床病例分析部分成績)優于傳統教學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BOPPPS模式結合CBL在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等方面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段鳳嬌等[13]報道基于案例導入的BOPPPS模式在中醫傳染病教學中的應用,BOPPPS模式結合CBL組醫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操作成績均高于傳統教學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BOPPPS模式結合CBL可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能力、提高參與度,醫學生的總滿意度較高。
本研究將BOPPPS模式與CBL相結合,聚焦“病毒性肝炎”這一章節的教學實踐,參考謝栩碩等[6]在傳染病教學中運用CBL模式所進行的效果評估策略,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評價;結果顯示BOPPPS-"CBL組學生可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增加學習興趣、鞏固基礎理論知識、拓展課堂知識、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分析與總結能力、教學重點明確、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比例高于LBL組。這說明BOPPPS模型聯合CBL教學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及批判性思維能力,也為未來的學術研究與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應用BOPPPS教學方法需要注意掌握以下兩點:①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的基礎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最主要的出發點;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劃分和安排,避免主次不分、不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②案例選擇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時代性和啟發性,難度適中,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王瑩,"李鑫,"宋蕊,"等."以勝任力為導向的CBL教學法在傳染病專業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探討[J]."醫學教育管理,"2018,"4(2):"104–107.
[2] Wen"H,"Xu"W,"Chen"F,"et"al."Application"of"the"BOPPPS-CBL"model"in"electrocardiogram"teaching"for"nursing"students:"A"randomized"comparison[J]."BMC"Med"Educ,"2023,"23(1):"987.
[3] Ma"X,"Zeng"D,"Wang"J,"et"al."Effectiveness"of"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learning,"post-assessment,"and"summary"teaching"strategy"in"Chinese"medical"educ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Front"Med"(Lausanne),"2022,"15(9):"975229.
[4]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5] Chen"L,"Tang"X"J,"Chen"X"K,"et"al."Effect"of"the"BOPPPS"model"combined"with"case-based"learning"versus"lecture-based"learning"on"ophthalmology"education"for"five-year"paediatric"undergraduates"in"Southwest"China[J]."BMC"Med"Educ,"2022,"22(1):"437.
[6] 謝栩碩,"朱漢平,"溫煥連,"等."CBL教學模式在傳染病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8):"60–63.
[7] Bohne"J,"Salloch"S,"Gabriel"M,"et"al."Training"the"next"generation"of"infectious"disease"researchers:"A"biorisk"management"module"embedded"in"a"European"master"program[J]."Appl"Biosaf,"2024,"29(1):"26–34.
[8] Li"P,"Lan"X,"Ren"L,"et"al."Research"and"practice"of"the"BOPPPS"teaching"model"based"on"the"OBE"concept"in"clinical"basic"laboratory"experiment"teaching[J]."BMC"Med"Educ,"2023,"23(1):"882.
[9] Lin"G"S"S,"Tan"W"W,"Tan"H"J,"et"al."Innovative"pedagogical"strategies"in"health"professions"education:"Active"learning"in"dental"materials"science[J]."Int"J"Environ"Res"Public"Health,"2023,"20(3):"2041.
[10] 江凡,"龍庭鳳,"宋明霞,"等,"病例討論結合MDT教學模式在臨床病理規培中的應用與展望[J]."中國現代醫生,"2024,"62(3):"106–108.
[11] 錢蕓,"楊卉,"黃煥,"等."TBL+CBL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23,"61(4):"97–100.
[12] 沈昕,"楊慧敏,"文學明,"等."BOPPPS教學模式結合基于案例學習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5):"362–366.
[13] 段鳳嬌,"鄧寶成."基于案例導入的BOPPPS模式在中醫傳染病教學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3,"21(10):"1–4.
(收稿日期:2024–03–24)
(修回日期: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