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老年友好的理念,探討青島濱海公共空間優化設計的方法與實踐。通過對青島濱海公共空間現狀的分析,發現其在老年友好性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滿足老年群體的特殊需求。因此,提出了空間布局優化、安全性提升、舒適性增強和社交互動性加強等設計策略,旨在打造安全、舒適、易社交的濱海公共空間,滿足老年人的休閑、鍛煉和社交需求,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增強對老年人的吸引力,促進身心健康和社交參與。希望不僅能為青島濱海公共空間提供老年友好設計指導,也能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參考,展現未來城市發展中關注老年群體需求的重要性。
關鍵詞:青島;濱海空間;公共空間;老年友好
在青島這座被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環繞的美麗海濱城市,濱海公共空間無疑是市民們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理想之地,同時也是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然而,在當前的城市設計中,能全面考慮老年群體特殊需求的較少。老年人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渴望在安全、舒適、便利的環境中度過晚年。因此,本文提出了青島濱海公共空間適老化優化方案,目標是打造一個既符合成年市民需求,又能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休閑活動需要的濱海公共空間。這一方案旨在提升青島濱海公共空間的品質,使其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溫馨、舒適、友好的生活環境。
一、濱海公共空間與老年友好理念的契合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中明確了老年友好社區的概念,即“通過提供健康護理、社會參與和安全服務來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并鼓勵實現積極老齡化的社區”。之后,出現了“老年友好環境”、“老年友好社區”和“老年友好空間”的說法,雖然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目標都是促使城市、社區和公園等對老年人更加友好,研究的是如何通過增加與老年人需求有關的社會參與促進積極的老齡化,以及探索表達對老年人的尊重、包容等公眾態度[1]。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濱海景觀的具體范圍還未作出精準界定,多數學者將濱海地區分為遠海、離岸水域、濱海水域、濱海土地和內陸地區五部分。濱海景觀區域的具體劃分,通常根據研究的項目范圍和行政區域的劃分來確定具體范圍[2]。因此,城市濱海景觀是一個特定的空間地段,位于陸地與海洋的過渡范圍,也可以理解為城市臨海的、由海陸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具有一定景觀價值的帶狀區域[3-4]。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濱海景觀屬于濱水景觀的一部分,是相對于濱河景觀、濱湖景觀、濱江景觀而言的,是按照陸地毗鄰水體的性質不同而劃分的[5]。
老年友好型濱海景觀是以老年人為主要使用對象,在不影響其他年齡階段的居民使用的基礎上,強調從老年人視角出發,結合其心理、生理及行為特征,從公共活動空間、道路交通、景觀綠化、適老化設施四個方面展開針對性的適老化設計。其注重老年群體使用的安全性、舒適性、便捷性、多樣性、交往性,旨在營造老年友好的室外活動空間[6]。
濱海公共空間不僅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寶貴場所,還是增強社區凝聚力、增進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帶。老年人作為城市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活需求和生活質量同樣不容忽視。將老年友好理念巧妙地融入濱海公共空間設計,不僅能夠為老年人打造一個安全、舒適、能開展社交互動的空間,還能促進不同年齡段人群間的交流,進一步豐富和增強空間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這種融合不僅反映了城市對老年群體權益的深切關懷和尊重,同時也為其健康生活和晚年幸福提供了有力保障。具體設計中,可設置無障礙設施,提供充足的休息區域和座椅,創造寧靜且充滿自然元素的休閑環境,設計適合老年人的步行路徑,以此確保老年人在這片空間中能夠實現輕松享受、自在交流,度過愉快的休閑時光。
此外,濱海公共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還需兼顧整體性和可持續性。融入老年友好理念,不僅能提升濱海公共空間的吸引力和活力,還能激發城市居民的參與熱情,增強歸屬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當老年群體感受到城市對其的尊重和關懷時,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社區活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社區的繁榮和發展。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對于老年友好型濱海公共空間的研究仍面臨眾多挑戰。盡管已有學者開始關注這一領域,但尚未形成建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框架,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同時,現有實證研究尚缺乏系統性和規模性,無法為相關理論和設計策略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此外,與國際上的研究相比,我國在老年友好型濱海公共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仍然有限,未能充分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和方法。
二、青島濱海公共空間的現狀
青島濱海公共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旅游觀光景點覆蓋了市區的主要海岸線。每年,這片廣闊的休閑區域吸引著超過5 000萬人次的游客,特別是在夏季、周末及節假日,游客流量更是達到高峰。為了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樣化需求,青島濱海公共空間內不僅設有公園、廣場、游樂場和步行道等設施,還配備了完善的衛生、安保和導覽服務,確保每位市民和游客都能獲得舒適且安全的體驗。在環境保護和綠化方面,青島濱海公共空間同樣不遺余力,綠化率超過60%,植被豐富多樣,同時還采取了垃圾分類、污水處理等多項環保措施,以確保這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對老年游客來說,舒適、便捷和安全的環境尤為重要。對此,當地有關部門在青島濱海公共空間適老化方面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雖然許多區域都配備了座椅和休息區,但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設置扶手、無障礙通道和衛生間等設施的比例還不夠高。此外,導覽服務雖然相對完善,但缺乏針對老年人的簡化版信息,使得部分老年游客在理解和使用上感到困難。
三、青島老年友好型濱海公共空間設計構想
(一)設計原則
1.安全性原則
在設計老年友好型濱海公共空間時,首要考慮的是老年人的安全。因此,可在一定場所內設置無障礙通道、扶手和防滑地磚,以此來確保老年人行走的穩定性及活動的安全性。同時,在濱海公共空間的邊界和潛在危險區域,應通過分析老年人的視覺特性,設計符合老年視覺習慣且較為醒目的警示標識,同時分析老年人的行走習慣,設置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老年人誤入并發生意外。這些細致入微的安全設計,旨在讓老年人在享受濱海美景的同時,能夠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與保護。
2.適老性原則
在打造青島老年友好型濱海公共空間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座椅設計需注重舒適性和便捷性,確保老年人能夠輕松坐下和起身。照明設施應提供足夠亮度,同時避免眩光,為老年人創造一個明亮且舒適的視覺環境。此外,增設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休閑活動區域,如棋牌室、太極廣場等,不僅滿足老年人的娛樂需求,還能促進社交互動,增強社區凝聚力。這些設施與空間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和身體條件,確保其在濱海公共空間中獲得愉悅和滿足。
3.便捷性原則
在規劃休閑環境時,需要特別關注老年人的行走體驗。設計流暢的交通流線是關鍵,以減少他們不必要的行走距離和體力消耗。同時,無障礙通道的設置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通道不僅方便老年人通行,還連接了各個活動區域,使得老年人能夠輕松參與各種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出行體驗,需要設計一套完善的導覽系統。明顯的指示牌、清晰的地圖以及友好的語音導覽服務,都旨在幫助老年人快速、準確地找到目的地。這些貼心的設計,讓老年人在享受休閑時光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文關懷與溫暖。
4.舒適性原則
在設計中融入自然元素,是為老年人打造寧靜、舒適休閑環境的關鍵。綠樹如蓋,花卉綻放,流水潺潺,這些元素不僅增添了環境的生機與美感,更讓老年人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
考慮到濱海地區的氣候特點,設計中還需充分考慮遮陽避雨的需求。優雅的涼亭和長廊便成了重要的設計元素。在炎熱的夏日,涼亭和長廊可為老年人提供清涼的避暑之地;在細雨綿綿的日子,它們又能成為避雨的港灣。這樣的設計,能確保老年人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能舒適地欣賞和享受美麗的濱海景觀,讓心靈得到放松和愉悅。
5.互動性原則
設計具有互動性的景觀設施,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老年群體互動的參與感和滿足感。舉辦適合老年人的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拉近社交距離,增加互動機會。
(二)設計路徑
1.空間布局
功能分區應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為基準,可設置專門的休閑活動區、健康鍛煉區和靜謐休息區等。休閑活動區提供舒適的座椅和棋牌桌等設施,鼓勵老年人進行社交和娛樂;健康鍛煉區配置適合老年人運動的器材和步道,促進身體健康;靜謐休息區則設計得寧靜優雅,提供舒適的座椅和遮陰設施,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寧靜的時光。
游線設計應考慮到老年人的行動能力和安全需求。優化步行道,確保平整,無障礙物,并設置休息點,讓老年人在行走過程中能夠適時休息。活動場地應合理規劃,減少安全隱患,同時設置合適的觀察點和視線通道,方便老年人觀察周圍環境,確保安全。
此外,還應增加自然景觀元素,如綠植、花卉和休閑亭臺等,為老年人創造親近自然的機會,提供宜人的休閑空間。同時,利用濱海公共空間的開闊視野,設置觀海平臺或觀景窗,讓老年人能夠欣賞美麗的海景,增添生活的樂趣。
2.設施配置
增設多樣化、適老化的休閑設施,以滿足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需求。這些設施不僅包括舒適的座椅、棋牌桌和閱讀書架,還應包括健身器材、太極廣場和瑜伽區,讓老年人在休閑的同時能夠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此外,需要加強安全防護,如設置扶手、防滑地面和緊急呼叫系統等,確保老年人在活動中的安全。
為了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還可設置互動展覽區,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讓老年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了解和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同時,還可以設置觸摸屏等科技設施,讓老年人能夠輕松獲取信息和知識,提升科技素養。
3.活動安排
在打造老年友好型青島濱海公共空間時,活動安排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定期舉辦親子或老年友好型社交活動,如老年健身操、太極拳表演、圍棋或象棋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讓老年人享受運動的樂趣,還能促進社交互動,增強社區凝聚力。還可以組織針對老年人的書法班、繪畫班、詩詞講座等,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滿足求知欲,同時也能使其在學習中保持大腦的活躍,延緩老化。此外,根據季節特點安排活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在夏季,可以組織老年海濱茶話會、沙灘音樂會等,使其在清涼的海風中享受悠閑的時光;在秋季,可以舉辦老年攝影展、秋季徒步活動等,使其欣賞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濱海公共空間將越來越注重老年友好的設計理念。未來,濱海公共空間的發展將更加關注老年人的需求和體驗,提供更加舒適、安全、有益身心的休閑環境。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濱海公共空間的互動性和便捷性將不斷提升,濱海公共空間的設計也將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為老年人帶來更加豐富多樣的生活體驗。
參考文獻:
[1]鄭益婕.基于老年友好的城市公園適老景觀空間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23.
[2]孫之博.大連市濱海景觀建設狀況評價及優化設計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3.
[3]郁珊珊.城市濱海環境景觀設計表現海洋文化初探[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7.
[4]王曉剛.大連普灣新區濱海景觀設計研究[D].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16.
[5]楊小漩.濱海景觀地域性規劃設計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6]馬一杰.適老化理念下的老年友好型居住小區景觀設計策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3.
作者簡介:
郭凱鈺,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耿建華,青島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