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的開展能讓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充分展示自身個性和創造性,實現創新素養的提升。闡述了目前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策略,包括整合單元內容、明確單元項目主題、構建真實項目情境、展示項目成果等。
關鍵詞: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創新素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創新素養專項課題“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研究”(立項編號:2022ZJZX008)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王若冰(1992—),女,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第六中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既注重核心知識體系建構,又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單元項目化學習模式,能讓學生在主動整合教學資源、自主探究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培養創新素養。為此,在實際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生學情,立足學生創新素養提升設計單元項目化學習內容,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單元內容割裂
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的開展需要教師立足單元整體進行教學活動的組織,從而確保學生學習的高效性[1]。但是筆者經過調查了解到,部分教師在開展單元項目化學習時,往往只關注單一的知識點,不重視整體的教學設計,導致單元內容割裂,這不利于學生知識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也無法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
項目化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驅動性或引發性問題展開,這個問題即為“項目”。要想充分發揮項目化學習的優勢,教師就要確保“項目”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識和提升技能。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進行項目化學習活動設計時,只考慮“項目”的知識性,忽視學生的學習狀況,使得設計的“項目”脫離學生生活,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缺乏深度學習
單元項目化學習以單元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自主探究并解決問題為過程,能讓學生經歷資料收集、總結分析、合作驗證、獲取成果以及反思改進等過程,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成果,忽視激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這限制了學生創新素養的提升[2]。
(四)成果反思不足
學生的學習成長是動態的,因此教師要在各個學習環節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和反饋,以此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只關注學生最終的項目化學習成果,忽視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這樣無法讓學生積累經驗,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策略
(一)整合單元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視野
項目化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離不開與教學內容相關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驅動性問題,而要想提出一個好的驅動性問題,教師就要深入了解學生學情,高效整合單元教學內容[3]。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理,結合課標和學生學情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并提出驅動性問題,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對項目化學習活動產生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后面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以任務為導向,注重閱讀、寫作與實踐活動的整合,能有效落實新課標要求,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一單元導讀環節的“活動任務單”是對本單元教學內容和目標的總結,要求學生立足之前學過的知識,繼續學習詩歌。同時,導讀環節還為學生安排了學習鑒賞、詩歌朗誦和嘗試創作三個任務。本單元一共包含六首詩歌,分別為《沁園春·雪》《周總理,你在哪里》《我愛這土地》《鄉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我看》。在這六首詩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完成鑒賞、誦讀和創作任務逐步深入理解詩歌內涵,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在單元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對單元知識點進行梳理,根據活動任務單要求,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識和技能。
任務一:學習鑒賞
本任務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本單元六首詩歌,理解詩歌的深刻內涵,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每首詩歌的教學目標如下。
《沁園春·雪》:1.在閱讀詩歌時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和意境美;2.體會詩歌情景結合的特征;3.在閱讀詩歌時感受作者廣闊的心胸和情感。
《周總理,你在哪里》:1.體會詩歌的雄渾之氣;2.感受作者對周總理深切的懷念和愛戴。
《我愛這土地》:1.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2.明確詩歌的意象選擇;3.在鑒賞詩歌時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鄉愁》:1.在鑒賞詩歌時感受詩歌回環往復的節奏;2.感受詩歌蘊藏的愛國情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1.在閱讀詩歌時感受詩歌的藝術美;2.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愛與希望;3.了解詩歌的多種表現手法。
《我看》:1.在閱讀詩歌時明確詩歌主題和作者情感;2.借助意象品味詩歌內容;3.感受詩歌陌生化語言的表達效果。
任務二:詩歌朗誦
本環節的教學目標如下:1.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詩歌朗誦技巧;2.提升學生組織、合作等能力。
任務三:嘗試創作
本環節的教學目標如下:1.讓學生選擇一個對象進行詩歌創作,提升學生的詩歌創作技巧;2.引導學生在詩歌創作中融入情感,提升學生的詩歌創作能力。
教師通過分析本單元任務環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學情,可明確本單元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者情感,體會詩歌的辭藻美、結構美和意象美;2.在詩歌朗誦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學生情感,讓學生掌握詩歌朗誦的重音、停連等技巧;3.讓學生借鑒所學詩歌進行詩歌創作,抒發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之后,教師可以在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出驅動性問題:如果你是詩歌大賽中的一名評委,你會如何評價自己手中的詩歌?在這一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會積極投入后面的學習活動中。
(二)結合學生經驗,明確單元項目主題
初中語文新課標提出,要設計有意義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積累和積極探究。在初中單元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立足學生已有經驗,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明確單元項目主題,以此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提升學生學習效果[4]。
仍以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在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經驗,將詩歌學習這一集知識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活動轉化成具體的任務,從而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詩歌學習轉化成可實踐的學習任務,最終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探究和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可以將本單元項目主題定為“詩歌創作點評標準的制訂”,以此為基礎高效開展單元項目化學習活動。
(三)依托認知規律,構建真實項目情境
情境是項目化學習的要素之一,貫穿項目化學習活動的始終。在初中單元項目化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圍繞項目主題,為學生構建真實的項目情境[5]。教師要確保構建的情境具有驅動性和挑戰性,以此讓學生對項目化學習活動產生強烈的興趣,愿意自主進行活動探究。同時,教師還要確保項目的難度稍高于學生的能力水平,以此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不斷挑戰中實現創新素養的發展。
還是以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明確本單元項目主題的基礎上,為了提升項目活動的開展效果,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構建如下真實項目情境:你們小組四名成員都是本次“詩歌杯”比賽的評委,需要對詩歌進行賞析評價,并選出最好的一首詩歌作為本次詩歌大賽的冠軍作品。面對這個具體的情境,各小組學生需要探討成為詩歌大賽冠軍作品的條件。首先,作為評委,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詩歌鑒賞能力,能夠對詩歌進行客觀的鑒賞和分析,了解詩歌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其次,學生需要制訂明確的詩歌評價標準,以明確自身的職責,確保詩歌比賽的公平。在具體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將詩歌鑒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通過資料搜集和小組討論等方法制訂詩歌鑒賞評價標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要創作一首詩歌,并運用自己制訂的詩歌鑒賞評價標準來評價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要根據已有的詩歌鑒賞評價標準制訂詩歌比賽規則,賦予詩歌比賽更大的空間,從而提升自己的創新素養。
(四)展示項目成果,強化活動反思
項目化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要形成公開且有質量的項目成果。項目成果的呈現應包括做了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以及項目創新點等。在項目成果展示環節,教師要對各小組的成果以及實施過程等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反思項目化學習活動的實施過程,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加以改進,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敢于創新,努力進取,得到更多的成果[6]。
繼續以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為例,在學生開展“詩歌創作點評標準的制訂”項目化學習活動時,教師要關注每個小組成員是否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了解小組成員是如何解決思維沖突,統一意見的。教師強化對項目成果完成過程的指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采取多樣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創建良好的環境。在本活動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呈現的最終成果應該是具體的詩歌點評標準。在學生呈現項目成果后,教師要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說出制訂某一條標準的依據是什么。例如,有小組制訂了如下標準:詩歌的語言應當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要能夠引發讀者共鳴。對于這一條標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發讀者共鳴的點是什么?你們制訂這條評價標準的依據是什么?”這樣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對自己小組的項目成果進行深度分析和解讀,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評價標準制訂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更多的可能,并在實踐應用中進行完善、修正,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在初中語文單元項目化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的重要性,并發揮項目化學習的優勢,在教學中通過整合單元內容、明確單元項目主題、構建真實項目情境以及進行項目成果展示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素養,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張躍峰.項目化學習,助推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走向精彩[J].語文世界,2024(15):90-91.
吳慧.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項目化實施路徑[J].中學語文,2024(8):18-20.
吳麗華.項目化學習在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語文世界,2024(3):22-23.
蘇娟.淺談項目化學習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的設計與實施[J].考試周刊,2023(51):22-27.
侯鋆玥.大單元視野下初中語文項目化學習策略探討[J].上海教育,2023(36):76-77.
張秀鳳.初中語文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創新素養培育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23(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