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企業管理理念的不斷創新,傳統的存貨管理模式已經逐漸無法滿足企業日益復雜的運營需求。基于業財融合的企業存貨管理模式,能夠將財務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存貨管理中,實現存貨管理與財務管理的有效結合,提高存貨管理的經濟效益,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文章通過闡述業財融合下加強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存貨管理的優勢,分析了目前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企業存貨管理的優化提供實踐指導和理論支持。
【關鍵詞】業財融合;存貨管理;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一、基于業財融合加強企業存貨管理的優勢
(一)有利于存貨管理目標的實現
在醫療器械流通企業經營活動中,企業綜合利用ERP系統、成本管理系統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等工具實現業財融合,能夠分析存貨成本構成,識別成本控制機會,降低企業存貨的采購成本、倉儲成本和管理成本;監控存貨管理狀態,實時市場數據調整庫存策略,優化存貨管理目標,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有助于提高存貨管理水平
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存貨管理更加強調存貨經濟價值管理。通過實施業財融合,企業能夠實時跟蹤存貨的流動情況,分析存貨周轉率、庫存持有成本、存貨貶值風險等關鍵財務指標,及時調整存貨策略,優化庫存結構,降低存貨持有成本,提升存貨管理效率,從而無形之中提高了存貨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利于保證銷售活動的正常進行
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業財融合實施過程中,企業需要精確地平衡銷售需求和外部市場的供需變化,確保庫存結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求企業內部的倉儲、財務、銷售、采購等部門之間保持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準確地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以及市場的變化趨勢。這樣,企業可以及時調整庫存策略,優化資源配置,減少庫存積壓或短缺的風險,保證銷售活動的高效運行。
二、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存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現代商業管理實踐中,存貨管理制度的完善水平直接影響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成本管理質量和資金周轉效率。部分企業缺乏明確的存貨分類標準和計量方法,難以準確評估不同類型醫療器械產品的成本和價值。此外,企業缺乏有效的庫存控制和監督機制,如安全庫存水平線設置過高或過低,導致資金的不必要占用或銷售中斷;缺乏周期性的存貨盤點制度等,不僅影響企業對庫存水平的真實評估和后續的業務決策,而且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存貨管理各環節不協調
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存貨管理需要倉儲、財務、銷售、采購等部門之間保持有效的溝通和協作。然而,在實際運營中,企業面臨著存貨管理各環節之間協調不足的問題。一方面,采購部門主要負責供應鏈管理,確保企業有足夠的商品滿足銷售需求。銷售部門則根據市場需求制定銷售策略。理想情況下,這兩個部門應當基于實時的市場數據和內部庫存情況緊密配合,以確保采購計劃與銷售策略的一致性。然而,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基于過時或不準確的銷售預測進行采購,導致原材料和商品過剩或短缺,進而引發存貨積壓或缺貨問題。另一方面,倉儲管理作為連接采購和銷售的重要環節,其管理效率直接影響到存貨的流動速度和存貨成本。部分企業由于缺少先進的倉儲技術,難以結合銷售數據和市場預測有效控制庫存水平,不僅增加了存貨擱置時間,也提高了倉儲成本,進一步降低了存貨管理的整體效率。
(三)存貨管理方法應用不科學
科學的存貨管理方法對于優化庫存水平、降低庫存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踐中,一些企業過度依賴手工記錄和盤點存貨等人工管理方法,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錯。缺乏自動化管理手段,導致存貨信息更新不及時、庫存調整反應遲緩,進而降低存貨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一些企業在存貨管理中過分強調成本控制,而忽視了存貨質量和供應鏈穩定性。過度減少安全庫存水平以降低庫存成本,影響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和客戶服務水平;一些企業缺乏有效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無法對歷史銷售數據、市場趨勢和季節性變化進行準確分析,導致庫存預測不準確,從而引發庫存過剩或缺貨問題;一些企業存貨管理缺乏有效的庫存分類和標識方法,不同類型或價值的存貨可能會被錯誤存儲或記錄,導致庫存信息與實際情況不一致。此外,存貨管理混亂還可能導致重復訂購或庫存積壓,從而增加不必要的存貨持有成本。
(四)存貨內部管理流程不合理
合理的存貨管理流程不僅能夠優化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還能通過提升客戶服務質量,加強企業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的地位。然而,在實際運營中,許多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存貨內部管理缺乏嚴格的審核和審批制度,導致存貨的入庫和出庫信息不準確,甚至出現盜竊或濫用等安全問題;企業存貨盤點和清點流程中缺乏科學的方法和工具,主要依靠人工盤點,導致盤點效率低下,盤點結果的準確性下降。此外,缺乏對盤點結果的及時分析和處理,影響存貨管理的效果。
三、基于業財融合的企業存貨管理優化策略
(一)明確存貨管理目標,完善存貨管理制度
第一,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應當明確存貨管理的目標,科學分析和評估存貨數量、成本和價值,通過優化銷售計劃、采購策略和庫存管理減少不必要的存貨積壓,有效平衡存貨供需關系。促進采購、倉儲、銷售等部門協同發展,實現財務與業務部門信息實時共享,進一步提高存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應當優化存貨管理組織架構,明確存貨管理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崗位權限,以提高存貨管理程序在企業整體運營中的協同力度;優化存貨管理部門的人員配置,根據存貨管理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人員數量和崗位權限。為存貨管理崗位工作人員提供明確的操作流程、行為準則和評價標準,以規范存貨管理活動、預防發生不必要的風險和沖突;定期開展存貨管理基礎知識、最新行業動態以及先進管理技術等系列培訓講座,旨在提高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存貨管理人員具備充分的人才驅動力,提高其制度執行力和存貨管理效率。
第三,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應當完善存貨管理制度,優化具體采購流程。采購環節應當明確采購需求,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驗收環節對采購貨物進行質量檢驗,確保其符合采購標準;入庫環節需要記錄存貨的數量、規格和入庫時間,方便后續管理和使用;銷售出庫環節詳細記錄銷售出庫信息,確保賬目清晰;清查盤點環節對存貨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實物盤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存貨差異問題。此外,企業還需要組建內部審計小組,負責核查存貨管理部門的財務明細,加強存貨管理的規范性。
第四,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應當基于業財融合優化存貨管理流程,健全采購預算編制程序,確保企業采購預算編制的內容以銷售部門實際的銷售需求為依據。同時,企業應當根據供應商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信用水平、產品質量等相關信息數據,對供應商進行分級管理。通過現場審查、第三方評估、財務報表等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供應商進行考核和檢驗,及時了解供應商的最新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合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二)加強采購、庫存、結算和銷售環節的業財融合
針對采購環節的業財融合,醫療器械流通企業銷售部門需要根據歷史銷售情況、市場銷售情況,提出物資采購需求,明確醫療器械采購數量。采購部門擬定科學的采購方案,借助招標、談判、多方詢價等方式確定供應商,最后完成物資采購工作。倉儲人員在物資到貨后,應當嚴格檢查醫療器械類型、數量和規格等指標與采購訂單和銷售清單保持一致,及時做好相應的入庫記錄,以便于后續的庫存管理和成本核算。財務人員在采購協議簽署環節,應當嚴格審核采購需求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真實性,對采購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檢查約定回購條款、退換貨條款等,確保采購活動符合企業財務規劃和成本控制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針對庫存管理環節的業財融合,企業倉儲人員需要對驗收入庫的醫療器械存貨進行科學分類,根據醫療器械的特性和使用頻率,合理安排存放位置。同時,及時做好醫療器械數量增減變動記錄和存量記錄,并在固定時間節點(如月末、季末)與財務人員進行醫療器械存貨盤點,檢查實際庫存數量與賬面記錄是否一致。此外,財務人員應當對醫療器械存貨進行減值測試,確保存貨賬面價值反映其實際的可實現價值,為企業的成本控制和定價策略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針對結算環節的業財融合,采購人員需核對所訂購的醫療器械貨物數量、價格以及預期質量符合企業需求,并與供應商簽訂明確的采購協議。當貨物到達倉庫時,倉儲人員應及時對貨物的數量和質量進行驗收,確保實際接收貨物與采購訂單一致,無損壞或質量問題。在貨物驗收后,將符合結算標準的存貨入庫單和驗收單交由財務人員入賬,而財務人員應當嚴格審核結算價格、貨物數量和質量符合合同規定,驗證采購協議的真實性,防止任何可能的誤差或舞弊行為,保證結算的準確性和合法性;針對銷售環節的業財融合,銷售人員應當將醫療器械銷售單和出庫單交給財務人員,財務人員負責核對銷售訂單的數量與出庫單的數量是否一致,確保銷售記錄的準確性,并相應的計算產品成本,從成本中結轉相應的銷售成本,以準確反映企業的利潤水平。
(三)創新存貨管理方法,建立基于業財融合的信息共享機制
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應當依托先進的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完善的存貨管理信息系統,創新存貨管理方法,推動采購、倉儲、財務等關鍵職能部門之間實現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協作,全面加快存貨信息傳遞速度,實現存貨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具體而言,采購人員可以通過存貨管理信息系統,實時了解當前醫療器械存貨的種類、數量以及預計消耗周期等關鍵信息,基于實際存貨需求和市場變化制定科學、合理的采購方案。此外,存貨管理信息系統還能幫助采購人員明確供應商的范圍,選擇性價比較高的供應商,以減少采購成本并提高采購效率;倉儲人員能夠快速錄入和查詢存貨入庫、庫存、出庫等數據,還能與其他職能部門共享關于貨物類型、數量、單價等信息,從而提高存貨管理的透明度和準確性,減少庫存盈余或短缺的風險,優化庫存水平;財務人員通過該系統能夠有效地進行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系統能自動根據倉儲人員錄入的出入庫數據生成相應的財務記賬憑證,大幅減少手工錄入的錯誤和時間成本,有效規避了賬實不符的風險。
(四)強化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有效防范存貨風險
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想要有效防范存貨風險、減少經濟損失和聲譽損失,需要樹立正確的存貨風險管理意識,強化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一方面,企業應當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存貨管理的職責和權限,制定詳細的存貨管理流程和操作規范。存貨管理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存貨采購制度規定,執行供應商選擇、采購價格確定、采購合同簽訂等環節,以確保采購業務的真實性和合規性。企業應嚴格遵循“先進先出”原則進行存貨盤點和清理工作,減少存貨在庫的周期,避免庫存積壓和過期。對于非正常存貨,企業應采取合理的調配或處置方式,如轉售、降價處理、捐贈或報廢等,以減少對企業財務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醫療器械流通企業應當加強存貨短缺風險、存貨積壓風險、存貨貶值毀損風險和存貨丟失風險的預警、識別、分析和管控工作,建立系統化的存貨風險管理機制。對于存貨短缺風險,企業需要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結合歷史銷售數據和未來市場發展趨勢,科學調整產品銷售數量和結構,按需備貨。通過建立動態的供需預測模型,及時調整采購策略,避免因市場需求波動導致的存貨短缺問題;針對存貨積壓風險,企業應優化資源配置,持續跟蹤市場趨勢,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減少不暢銷產品的庫存積壓。對于潛在的積壓風險,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清倉策略和促銷計劃,提高庫存周轉率;針對存貨貶值毀損風險,企業需要加強對存貨的質量控制和倉儲管理。通過采用先進的智能溫度控制系統,確保存貨在適宜的環境下儲存,減少因環境因素導致的存貨毀損。同時,定期對存貨進行質量檢查和評估,對于有貶值風險的存貨,采取調價銷售或報廢處理,以減少損失;對于存貨丟失風險,企業應強化倉庫安全管理。通過安裝監控系統、加強出入庫管理、執行嚴格的盤點程序等措施,確保存貨的安全。對于存貨管理流程中出現的采購暗箱操作、存貨處置不當、銷售結算不及時等問題,企業應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并糾正,從而規避或降低存貨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妍,黃菁.基于業財融合的制造業企業財務管理優化路徑選擇[J].上海企業,2023(08):94-96.
[2]夏雅涵,王思鈺,周容正.我國服裝行業存貨管理問題成因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23(23):44-48.
[3]鞏露露.業財融合視角下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問題和對策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3(13):58-60.
[4]董文.業財融合視角下卷煙企業存貨管理改進研究——以A卷煙廠為例[J].商場現代化,2023(10):183-185.
[5]李紅杰.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11):149-152.
[6]束寧.業財融合在企業存貨管理體系中的應用分析[J].商訊,2019(32):111-112.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