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元作業內容與學情簡析
(一)課標要求分析
學生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主要是直觀感知,學會直觀辨認;在五年級下冊是“再”認識,重點是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想象能力。本單元主要有三大塊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推導出立體圖形的面積、體積計算公式,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另一方面以整體入手,形成“立體圖形”研究的基本思路。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設計作業前,筆者統計了學生這個單元的錯題,從能力屬性、難度設定和考察點進行了細致的解讀。“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也是為學習圓柱和圓錐做好鋪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為充分落實“雙減”政策,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從點、棱、面、體出發設計了一系列不同的單元作業。
(三)作業目標設計
通過單元課時作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每課時教學目標,在作業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能力,在跨學科作業中切實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1. 通過練習進一步內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的概念以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能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夯實幾何直觀、運算能力等核心素養。
2. 在學生對這些形狀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作業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數據分析,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3. 在求表面積與展開圖關系、推導體積計算公式等過程中,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二、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基于作業現狀的分析,結合單元作業設計思路,在單元主題引領下,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內容開展整體思考,從分層作業、操作型作業、項目化作業三個維度開展單元作業設計。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單元作業設計內容
(一)單元前置性作業設計案例
“長方體和正方體”前置性作業研究單
1. 我的收獲
同學們,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整理單元知識。
2. 我的錯題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的知識,你覺得哪一部分比較難?請你坐上“返程火車”去尋找錯題或難題,分析出錯的原因,寫寫解答的妙招,說說避免出錯的秘訣,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錯題(難題)摘錄:
解答的妙招:
(二)分層作業——讓作業設計更具精準度
1. 基礎性作業——精
(1)填空題
①長方體和正方體(" " ),叫作它的表面積。長方體中,上面和(" " )面、前面和(" " )面、左面和(" " )面都是相對的面,相對面的面積(" " )。
②正方體的每個面都(" " ),先求一個面的(" " ),再乘(" " )。
③一個長方體的長為6cm,寬為6cm,高為10cm,這個長方體有兩個面是(" " )形,有(" " )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 )。
(2)判斷題
①長方體(正方體除外)的12條棱中,最多有8條棱的長度相等。(" " )
②兩個長方體的體積相等,它們的表面積一定相等。(" " )
③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表面積等于這兩個正方體表面積之和。(" " )
④棱長是6cm的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相等。(" " )
(3)解決問題
①一個長8cm、寬2cm、高3cm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 " )cm,它的表面積是(" " )cm2,體積是(" " )cm3。
②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水箱,長2.5dm,寬2.5dm,高3.5dm。制作一個這樣的水箱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這個水箱能蓄水多少升?
【設計意圖】“基礎鞏固型作業”主要用于幫助學生習得“雙基”,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在“雙減”背景下,“精”選基礎鞏固型作業,避免重復性作業,控制作業時長。
2. 能力綜合型作業——實
(1)展開圖題型
下面是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圖,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單位:dm)
(2)排水問題題型
①一個正方體容器,從里面量得棱長是6cm,在里面放入一些水,水深2.5cm,再放入一個土豆,土豆完全沉入水中,這時水深是4cm,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②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dm,寬1.5dm,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dm,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3)重鑄問題題型
把一個棱長6dm的正方體鋼錠熔鑄成一個長方體鋼錠,這個長方體長9dm,寬4dm,求這個長方體鋼錠高多少分米?
(4)段的變化題型
把一個棱長15dm的正方體木塊,平均分成三個長方體后,木塊的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設計意圖】“能力拓展型作業”對發展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有重要作用,它主要發展學生認知能力和數學核心能力,故這類作業更要體現出“實”。
3. 應用探究型作業——明
有一張邊長為24cm的正方形紙板,從它的四個角上分別剪去一個邊長為整厘米數的小正方形,就可以做成一個無蓋的紙盒,如果要使所做成的紙盒容積最大,那么剪去正方形的邊長應為(" " )厘米。
【設計意圖】學生整合利用材料,動手動腦拼接,給作品計算相關問題等,從而達到了跨學科教學的意義。這類作業設計體現出學生“明”的思維方式。
4. 綜合實踐型作業——趣
用你的巧手,利用小棒和卡紙設計并制作一個有特色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并研究計算相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操作實踐內容多的特點,設計了數學和綜合勞動跨學科類綜合與實踐型作業,通過各種形式的動手拼、搭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數字作業變得有“趣”、有“味”。
四、效果分析
1. 作業內容,分層實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作業設計了基礎鞏固型、能力拓展型、應用探究型、綜合實踐型四種題型,根據實踐情況設計了實踐應用型作業等跨學科作業,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水平自主選擇完成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實現以生為本,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發展。
2. 作業形式,豐富多樣。既有書面習題,又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等實踐作業形式展現本單元學習內容,形式生動活潑,不拘一格,學生樂在其中,并且在交流過程中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多學科融合,拓展學生知識面。單元作業結束后,自己動手制作或者生活中就地取材的長方體、正方體,組合拼出各種有趣、別致、精美的造型。學生整合利用材料,動手動腦拼接,給煥然一新的作品上色等,從而達到了跨學科教學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本單元學習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