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許多家長都希望培養出快樂和自律的孩子,但是往往事與愿違。家長在育兒過程中,也總會感到沮喪和煩躁,甚至是絕望。所以讓教育智慧走進每一個家庭,讓家長懂得如何運用教育智慧教育孩子,已經成為家庭教育指導者的目標。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了解孩子,點亮智慧之花;制定規矩,凸顯智慧的魅力。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育智慧;規矩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第十四條明確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可見,良好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了解孩子,點亮智慧之花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孩子的無理取鬧,很多時候讓我們非常生氣,于是忍不住大聲呵斥。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否則我們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為。我們看看以下的案例:
六歲的博比坐在桌子前面用蠟筆涂色,媽媽在旁邊計劃一周的食譜。博比開始用一只腳踢地板。“別踢了,博比!”媽媽生氣地說。博比停了下來。沒一會兒,博比開始用兩只腳踢起來。媽媽又呵斥了博比。博比又安靜了會兒,但沒兩分鐘,他又開始踢地板。媽媽大聲吼道:“叫你不要踢,為什么就是不聽?”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對博比吼叫,能讓博比感到成功。因為在那一刻,他得到了媽媽全部的關注。這就是博比行為背后的動機。反過來,如果博比知道他的行為不會得到預期的結果,也就是踢地板不會讓媽媽生氣,他還會繼續做同樣的事嗎?答案是不會,他早就放棄了。媽媽的生氣讓博比感到滿意,媽媽通過吼叫讓他停下來,顯示了媽媽的挫敗。博比的腳表達出了他的心聲:“看我!和我講話!不要只顧埋頭在你的筆記本上!”如果媽媽能看到這一點,就能很好地處理這件事了。
二、制定規矩,凸顯智慧的魅力
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后,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改變孩子呢?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制定以下規矩法則。
(一)法則一:對孩子說話時,讓孩子看著我們
跟孩子定的規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個要點:提醒孩子看著你、告訴孩子怎么做、站在旁邊看結果。跟孩子說話時,我們不僅不能分神,還要學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正在看電視,而媽媽想讓孩子不要看電視趕緊寫作業。在跟孩子說話的同時,自己卻去做其他事,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沒有按她的話做。其實,這種行為是一個常見的錯誤。我們可以通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來改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叫孩子的名字。不過,這可不是隔著墻叫一聲就行,而是要和孩子產生眼神交流:離孩子近一點,再叫他的名字。如果孩子不理我們,我們可以對孩子說:“看著我。”或者走到他跟前,看著他的眼睛,再提出我們的要求。一定要這么做,否則,無眼神交流的命令,無疑會降低孩子聽話的可能性。
一旦和孩子有了眼神交流,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了。例如,請馬上開始收拾玩具、請馬上把電視關了。你的態度要嚴肅、沉穩。跟孩子定完規矩后,我們不用做任何事,只需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大約持續15秒,不要走動。這樣會給孩子施加一定的壓力,促使他完成我們的要求。如果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后,我們一定要馬上夸夸他,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以后該怎樣做。
(二)法則二:告知孩子可能的后果,讓孩子遵守規矩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給一點“小懲罰”,孩子就明白該怎么做。因孩子看電視引起親子矛盾的例子可謂司空見慣,被認為是家庭教育中發生頻率最高的案例之一。引起矛盾的原因是父母的解決方式出現問題,這種方式并不會使孩子聽從,反而會降低孩子服從的可能性,使孩子變本加厲。當孩子不聽從命令時,父母常常就會重復剛才說的話。而每次重復,孩子都沒有聽從,所以父母就很生氣,于是就想出嚇唬孩子這一招:“你是不是想打屁股。”有時候這一句話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覺得父母在控制他,想把這個控制的主動權搶回來,于是會大叫、反抗。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這樣做:在使用法則一的基礎上,發現孩子還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這時我們可以重復法則一并及時宣布不按要求做的后果,并做到保持冷靜,想一想確實能使用的后果有哪些。例如,“如果你還不馬上關電視,就三天不準看電視。”“如果還不把玩具收拾好,三天不準玩玩具。”這樣,當我們把后果說出來時,孩子不僅能察覺到我們的決心,還意識到我們絕非說說而已。于是,他就會思考哪種做法更好,并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三)法則三:共同制定任務單,培養孩子的自覺力
家長可以與孩子們共同制定任務單,培養孩子的自覺力。根據孩子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后果——表現好的就獎勵,做錯事就懲罰。我們可以去買一副撲克當作積點,也可以用其他東西當作積點。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去商店挑選一些貼紙和筆記本。孩子每獲得一張貼紙,就貼在筆記本,且同一天獲得的貼紙都貼在同一頁。這樣,就知道孩子獲得了多少貼紙。接下來,我們需要給孩子列一張任務清單,寫下我們每天想讓他完成的任務。要注意的是,剛開始時只布置以天為周期的任務,而不是以幾天或一周為周期的任務。
每天的任務應該包括哪些?任務內容可以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項,如早起時自己穿衣、穿戴完畢才走出臥室……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打掃房間,可以讓任務變成單個具體的事情,如整理床鋪、地面無雜物等。我們還需要每天把清單上的每條任務念給孩子聽。最好能抽點時間和孩子談談心,告訴孩子希望他能每天完成一些任務,而且完成之后會給他適當獎勵。當孩子滿心歡喜地答應,最好讓孩子自己列出他想要的獎勵,并記錄下來。接下來,從孩子的獎勵清單中挑出我們覺得合適的獎勵,如看電視不能超過30分鐘,玩電腦不能超過15分鐘,騎腳踏車出去玩不能超過1個小時,可以晚起15分鐘,等等。
(四)法則四:學習小妙招,作業快又好
法則三的任務單也適合運用到管理孩子的學習上,特別是作業管理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 選擇做作業的環境;2. 設定寫作業的時間;3. 與老師共同制定一份作業檢核單;4. 制定作業前的規矩;5. 寫作業時要做適當監督;6. 嚴格把控換取積分特權;7. 輔導作業要有度。
如何智慧地應對孩子的問題,如何在孩子的教育上做智慧父母,這是每一位父母應該思考的問題。希望教育智慧之花能開遍每一個家庭。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去營造一個和諧快樂的家庭吧!
參考文獻:
[1][美]魯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爾茲.孩子:挑戰[M].甄穎,譯.北京:天地出版社,2020.
[2][美]喬治·M.卡帕卡.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最不會抵觸[M].葉小芳,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