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后疫情時代下,企業融資需求日益迫切,物流金融作為有效手段,被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和使用。物流服務可以連接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涉及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四個方面。利用物流融資,既可以將企業間信息最大化傳遞,降低牛鞭效應的影響,又可以將中小企業的存貨作為融資的抵押物實現變現,幫助企業快速周轉資金。要想進一步認識物流金融這種融資方式,有必要對與之相關的文獻進行梳理。本文將近年來研究物流金融的文獻分為三個方面進行梳理,系統歸納總結物流金融的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從而為今后物流金融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物流金融;融資模式;風險控制
一、引言
供應鏈上貨物流通需要資金的支持,物流和資金流若缺乏有效配合,將會引起資金的斷裂,不利于后續交易的進行。物流金融正是注重于供應鏈企業間商品交易、融資結算等服務并提供相應擔保的一種融資方式。對于國有及大型企業來說,由于其企業性質、資產規模等原因,其融資渠道較廣,方式也更多樣。但是,對于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來說,融資貸款情況很不樂觀,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經營風險大以及信貸額度低等原因導致其融資能力非常有限,而這往往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此,物流金融這種融資方式可以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
物流金融近年來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但其內涵、業務模式、隱藏風險等內容相對較為混亂,因此有必要進行梳理,總結物流金融的發展情況和研究現狀,確定重點研究的問題。根據目前該領域的研究內容,可將物流金融相關文獻分為以下三類:第一,基礎理論研究。這類文獻主要界定了物流金融的內涵,探討物流金融的業務模式,并考慮物流金融在一般情況下的實施程序,為物流金融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第二,質押物的選擇研究。這類文獻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討論質押物的類型,具體分析物流金融的操作對象。第三,風險研究。這類文獻考慮到物流金融的參與方數量較多,針對各參與方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業務風險、經營風險、監管風險等主要風險,提出一系列風險防控措施和建議對策。表1將上述三類文獻進行了歸納梳理。
二、國內外物流金融基礎理論研究
1.國外物流金融基礎理論研究
國外物流金融業務產生較早,最早出現于19世紀初,有很多文獻闡述了物流金融的基本內涵、形式等內容。Birbaum、Dunham和Koch總結了20世紀五十年代前關于物流金融的業務模式、實施程序以及法律環境等內容。Miller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變革時期的特征進行了介紹,他的許多觀點也能為當下物流和金融業的整合提供參考。Burman和Friedman均在各自的文章里探討了物流業務的演進過程和物流金融的特征,有利于辨別物流金融融資模式和傳統融資模式的異同,為物流金融的界定提供了參考依據。Lacroix和Varnangis通過對比發展中國家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物流金融業務,提出物流金融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必要性,并詳細介紹了物流金融實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2.國內物流金融基礎理論研究
陳祥鋒和朱道立闡述了金融物流的概念、產生背景和發展狀況,探討了金融物流多種運作模式。當然,學者們發現物流金融放在供應鏈的角度分析更為合理,因為通過物流活動連接了供應鏈上的各利益主體,并能使各參與者成為緊密合作的利益共同體,使價值增值的空間更大。例如,2015年劉曉紅和周利國探討了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金融服務,并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參與時,不同參與方在物流金融業務模式下的作用,研究發現只有充分發揮“Orchestrator”角色的作用,才能最大化自身的價值增值空間以及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的潛力。同樣的問題,易善秋在文章中也有體現,即通過供應鏈環境下多主體的利益捆綁,可使利益共同體為了共同目標努力,從而降低擔保風險,實現整體最優。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關系也隨之受到影響,李昂然發現在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自建互聯網平臺,抵抗互聯網金融,他從產業鏈的角度解決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實現物流企業與商業銀行的競合發展。
根據上文關于物流金融基礎理論的研究內容可以得知,物流金融服務通過將第三方物流企業納入融資結構中,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機構在融資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是通過物流活動將利益各方聯結為共同體,使得供應鏈的價值實現增值。另外,在現有環境下,物流業務的開展也為融資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徑,通過物流活動融資具有必要性。
三、國內物流金融質押物的選擇研究
在物流金融融資方式中,常見的質押物形式包括存貨、應收賬款、預付款等。在物流金融發展歷程中,存貨作為最基本的形式,被國內外專家學者廣泛研究。除了存貨外,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出現于20世紀五十年代,如今應用和發展也越來越受到中小企業的重視,它不僅可以拓寬融資質押物的范圍,同時也能解決存貨質押中易損物品融資低的困境。本文主要總結存貨和應收賬款這兩種融資形式的研究綜述,為今后企業在質押物的選擇上提供參考。
1.存貨作為質押物的相關研究
存貨是最基本的質押物,從19世紀初物流金融發展以來,一直被普遍作為質押物。由于存貨的范圍廣,不同存貨具有不同屬性,考慮到質押物的自身價值和變現能力等因素,學者們在質押物的選擇上也頗有研究。楊浩雄和鮑寅豐在論文中提到質押物的選擇涉及變現能力,因此可以建立質押物選擇的多指標評價體系,幫助貸方機構有效運作。李曉晶等也從四個方面考慮了質押物的基本屬性,為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提出了質押物的選擇步驟,給出相應的管理策略。徐鵬、王勇考慮經濟批量訂貨模型,在存貨質押融資模式下,從質押物的不變價格和可變價格兩個方面研究最佳訂貨周期和訂貨批量。在質押物價格變動的情況下,討論了質押物在融資期期末的價格服從一般分布和三種具體分布時的最優訂貨周期和訂貨批量。劉彩霞指出了質押物的選擇指標體系應該從質押物的變現能力和市場反應速度方面著手,并根據這兩方面因素建立了質押物選擇的指標評價體系,用層次分析法(AHP)和專家打分法對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權重進行確定。李健等提到物流企業在存貨質押融資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此引入聲譽效應,建立了有關物流企業聲譽機制與顯性機制相結合的委托代理模型。通過與不考慮聲譽效應的委托代理模型比較發現,考慮聲譽效應后,物流企業會為了企業自身發展而提高努力水平,銀行方面也會提高單期收入,同時提高對物流企業的激勵系數,降低固定報酬。王志宏、陳曉晴研究了在運輸途中易耗損貨物作為質押物時,貸款額度相對較少,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提高物流企業的努力程度,即研究物流企業在物流金融融資中的監管力度對銀行質押率決策的影響,同時站在銀行的角度找到方式方法以刺激物流企業采用最優的監管力度。計明軍、祁佳、孔靈??紤]到貿易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背景,將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整合在一起,并考慮到匯率和需求的不確定性,建立一個在境外市場價格敏感時的物流企業質押率決策模型,通過模型分析得到物流企業在提供存貨質押融資業務時的最優質押率。
2.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的相關研究
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是從物流金融發展到第二階段(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相對于存貨來說,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目前,關于應收賬款融資的文獻主要圍繞供應鏈環境展開討論,考慮上下游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系,建立企業決策模型。魯其輝、曾利飛、周偉華根據應收賬款融資模型,建立了在供應鏈上包括供應商、下游企業和銀行三方的多階段供應鏈決策模型,分別考慮了融資與不融資情況下企業的決策。張瑯、胡海青、張道宏運用演化博弈理論,建立了基于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演化博弈模型,該模型考慮了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信貸問題,對各參與方的企業決策進行了穩定性分析,結合仿真模擬,給出動態演化圖。占濟舟、張福利、趙佳寶考慮二級供應鏈模型,建立了隨機需求下的供應鏈決策模型,結合制造商應用應收賬款融資時的具體條件,給出供應鏈最優產量。彭紅軍討論了產出不確定時,采用應收賬款融資形式的供應鏈如何運作的具體策略,并給出融資的最佳額度。周永圣、崔佳麗等研究了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違約的進化博弈模型,目的是提高各參與方的共同利益。哈斯其其格、趙莉莉研究了采用應收賬款融資時,中小企業和銀行在區塊鏈的占優策略,分析懲罰和激勵措施對雙方策略的影響。
由此可見,不同質押物因具有不同屬性,在融資過程中的風險等級和融資效果不盡相同,因而質押物類型的選擇對融資企業來說也非常重要。存貨的變現能力較強,大多數企業會選擇這種方式融資,對金融機構來說也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從而被廣泛使用。但由于中小企業資產狀況一般,現有資金實力和信用等級難以獲得大額貸款,企業經營潛力受到桎梏,為解決因流動資金不足而影響貸款額度的現狀,可采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幫助企業制定戰略對策,提高融資可行性。
四、國內外物流金融風險研究
物流金融涉及的風險從參與方來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擔保物因素,導致作為債權人的金融機構會受到因債務人未按時還款帶來的資金風險,這類研究也可以概括為擔保物在物流金融中的影響研究;另一方面是物流企業作為監督管理的主體,未提高自身努力程度履行監督的職責而導致融資主體利益受損的風險,這類研究可以認為是物流金融風險監管體系的研究。本文依據這兩個方面,分別對歷年來學者的研究進行總結概括。
1.擔保物在物流金融中的影響研究
按照擔保物是否包含在投資項目內,可分為外部擔保物和內部擔保物。
外部擔保物指的是擔保物獨立于投資項目,可幫助債權人(金融機構)在借款人違約時有更多的清算資產彌補損失。這方面的研究有兩個方向,一是考慮擔保物在融資企業償債風險上的信號作用;二是通過擔保物規避企業在償債道德和信用風險上的作用。Bester最早研究了這方面的內容,Chan和Boot等人也陸續研究了這類問題。
內部擔保物包含在投資項目中,Pozzolo指出在借款企業破產時,金融機構可掌握擔保物獲得優先償債權。內部擔保物可以是融資企業的應收賬款、商業信用品或企業存貨,在實際應用中,最常見的內部擔保物是應收賬款。Klapper認為基于應收賬款的擔保可以依據融資企業客戶的信用水平和融資企業獲得應收賬款的能力,從而較好地評價融資風險,也可以提高信用評價較低企業的貸款額,為企業融資賦能。Summers和Wilson認為應收賬款作為擔保物可以降低融資成本。Massimo建立了應收賬款融資模型,研究企業將應收賬款作為擔保和企業獲得低利率貸款之間的成本均衡。
2.物流金融風險監管體系研究
物流金融作為融資中的新興業務,和以往貸款風險控制相比,具有獨特性。例如,在考慮風險控制指標時,傳統的融資業務常加入利率、貸款額度等內容,而物流金融除了考慮上述指標外,還加入了平倉線。除了風險控制指標外,物流金融有別于傳統融資模式的另一個特點是新增了物流企業,因此參與方數量增加,物流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關鍵。李欣怡考慮了物流監管企業和監管員工的利益沖突,推導兩者之間的博弈動態演化過程,用不同的過程波動性及員工違規操作優化控制。謝泗薪等以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依托,結合中小型物流企業融資現狀,識別出互聯網物流金融中的高風險因素。張文杰采用集中賦權法來構建物流公司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對融資環境中的風險進行識別。王大山、鄭珩、常金玲、劉雨松分別對不同行業采用物流金融的風險進行評價并給出對策建議。
五、結語
物流金融作為新的融資方式,是物流行業和金融行業的有機結合,通過物流金融融資,可以連接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最大化傳遞信息資源,幫助企業快速周轉資金。本文從物流金融的基礎理論研究、質押物的選擇研究和物流金融的風險研究三個方面對以往的文獻進行總結與歸納,系統歸納總結物流金融的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為今后物流金融在不同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陳祥鋒,朱道立.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術,2005(3):4-6+15.
[2]劉曉紅,周利國.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金融服務——基于3PL的“Orchestrator”角色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7):74-79+90.
[3]易善秋.我國中小企業供應鏈物流金融發展模式及影響因素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0(5):111-118.
[4]李昂然.淺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與物流行業競合發展策略[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9):71.
[5]楊浩雄,鮑寅豐.物流金融業務中質押物選擇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8-93.
[6]李曉晶,段歡,胥麗莉.物流金融業務中質押物的選擇與管理研究[J].江蘇商論,2011(4):81-83.
[7]徐鵬,王勇.存貨質押融資業務下的經濟訂貨批量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11):2077-2087.
[8]劉彩霞.物流金融業務開展中質押物選擇研究[J].物流技術,2013(5):102-104+119.
[9]李健,王雅潔,吳軍,等.考慮聲譽效應的存貨質押融資中銀行對物流企業的激勵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7(7):86-92.
[10]王志宏,陳曉晴.考慮質押物耗損的倉單質押融資決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7(1):140-145.
[11]計明軍,祁佳,孔靈睿.跨境電商環境下物流企業存貨質押融資決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21(3):59-67.
[12]魯其輝,曾利飛,周偉華.供應鏈應收賬款融資的決策分析與價值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2(5):10-18.
作者簡介:張圓(1994— ),女,新疆昌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