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語文聚合教學,是指幫助學生從已知的信息中,對不同維度的資源、不同類型的材料以及不同層級的視角實現有意義的建構,形成概括性知識、基本原理和思維方法,并可運用在學習實踐中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理念與新課標推出的學習任務群教學理念具有匹配性,因而聚合教學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
開展語文聚合教學的重要原則是目標統領,教師應基于統編教材體系化的編排特點,通過聚合目標來統領具體教學內容與實踐活動,確定單元教學方向。
以復述課文這一長線學習內容為例,教師如果缺乏系統觀照,就會不分學段、年級都以一樣的要求讓學生練習一種復述樣式,就會出現嚴重失“度”的局面。而編者是按照復述課文的要求、難度并配合其他語文要素學習目標的推進統籌安排的:第一學段以借助多種支架講述課文故事為主,這是學習復述的前奏,為后續真正學習復述課文打下基礎;第二學段安排了兩種復述方式,一是詳細復述,二是簡要復述;第三學段安排的是創造性復述,訓練學生以增加細節、調整角色與表述順序對文本故事進行創新復述。教師只有聚合復述目標,才能組織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不同的復述課文活動。在具體的單元教學中,教師仍然需要借助聚合復述目標,引導學生開展復述訓練。
語文聚合教學需要運用聚合思維,從已知信息與現成資料中去尋求正確答案,而這些已知信息與現成資料都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再加上文本中的其他資源,都屬于聚合的對象。在教學中,教師有效地聚合教學資源,目的是幫助學生建構學習載體,讓學生從中找到最佳的學習路徑,達成相關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
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理想和信念”為單元教學主題,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一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二是“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單元安排學習的課文是《古詩三首》《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僅以上述單元學習內容看,可以聚合的共性資源就有很多,于謙在《石灰吟》中追求的“粉骨碎身渾不怕”,與董存瑞舍身炸毀敵人的暗堡就具有相同的品質;革命先烈李大釗被捕后受盡敵人折磨,在法庭上神情仍然“非常安定,非常沉著”,正是鄭燮在《竹石》中稱道的“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品質寫照;李大釗、張思德、董存瑞他們都是為了追求革命理想而犧牲自己……這些都能夠以“體會人物品質”為抓手進行聚合,讓學生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和無私奉獻精神。
新課標提出創設真實學習情境是開展學習任務群教學的前提,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不僅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積極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使原本看上去比較分散的學習內容得以聚合起來,形成互相關聯的有機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仍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例,這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父親遇害十六年后寫的一篇回憶錄,通過追憶李大釗從被捕前到遇害后的情形,體現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理想信念和堅貞不屈的崇高品質。但是,這一切與當下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距離。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文本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作者在站在十六年前的視角撰寫回憶錄,在文本中留下了許多在當時的“我”看來不解的反?,F象:一是父親一向以慈祥的面目出現在“我”面前,可是“我”問他為什么要把書和有字的紙片燒掉時,他的回答“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顯得很反常;二是朋友和母親勸父親離開北京,他也完全有時間離開以避免被敵人抓住,但他就是不離開,這也屬于很反常的事情;三是敵人前來抓捕李大釗時,他竟然是“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行為明顯很反常;四是在法庭上,明明是經受了反動派的種種折磨,李大釗竟然是那么安定與沉著,表現得也很反常。這些當時“我”都很不理解的反?,F象,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如果教師一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容易使課堂顯得零亂。對此,教師可以創設具有聚合性的情境:“李星華在《十六年前的回憶》中留下了許多當年不理解的‘謎’一樣的反常現象,你愿意做一名‘小偵探’,幫助李星華破解這些‘謎’嗎?請用簡練的語言表述這些謎底?!边@一聚合性情境,就能夠吸引學生進入文本開展多層面的探究學習,深入體驗革命先烈的博大胸襟。
小學語文聚合教學能不能提升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學評價的跟進才能看出。教師應設置與聚合目標相匹配的質量評價標準,以小貼士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方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照評價標準進行自評與互評,促進學生在反思中調整學習方式,形成新的學習動力。
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該單元語文要素有“由所讀的課文內容想開去”,從聚合教學的要求來看,教師不能拘泥于文本內容“想開去”,而應搭建把“想開去”的空間范疇引向生活實際的平臺,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重視與自身生活實際對接,形成對單元文本解讀與把握的新路徑。如在學習《草原》一課后,教師可以看看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是怎么“想開去”的,如何將“想開去”的內容表達出來。學生落實了這些問題,就說明單元聚合教學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把握聚合教學的特點、原則與方法,積極探索開展聚合教學的有效路徑,發揮聚合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上的獨特作用,為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