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年級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教師需要重視閱讀內容的選擇,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著力幫助學生解決整本書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采取適當的形式進行交流,分析閱讀所得,提高閱讀能力。
1.中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
中年級學生在閱讀上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這主要受該學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影響:這一學段學生通常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在思維發展上則有“飛躍”或“突變”的情形出現。當然這種情形的產生,一方面需要量變的持續積累,如閱讀能力與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外在力量的影響,尤其是學生遇到十分喜歡的故事,就會有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感覺。在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學生鋪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臺階,引導學生在閱讀故事中理解人物形象。
2.中年級學生的閱讀喜好
中年級學生識字量的增多為閱讀提供了條件,更重要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生理與心理比起第一學段要成熟得多;體現在閱讀層面上,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與理解中,一方面,理解力的提高使他們有一定的能力通過探索來滿足自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們在語言方面喜歡以天真的方式進行自己喜歡的模仿活動。因此,中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方面,已經不滿足于閱讀以圖像為主和淺顯表達的文字材料,開始閱讀能夠讓他們開闊視野、探尋世界的書籍,閱讀喜好有了明顯的改變;而一些具有豐富想象和生動有趣情節且故事性比較強的寓言、童話、神話等,就能夠滿足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閱讀科普類圖書,讓學生在閱讀中進入更神奇的世界,滿足他們對科學世界的好奇心。
3.中年級學生的閱讀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教師對中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應有適切的定位,既要區別于低年級的偏向童趣化,又要不同于高年級的趨向理趣化。具體來說,在中年級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教師的指導體現在以每冊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為抓手,選擇其中的一本書作為重點閱讀對象,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通過導讀課、推進課、交流展示課以及同類書籍閱讀的遷移課等,有效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把文本中靜止、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使之成為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動力。
1.以圖示體現閱讀過程
與學生平時學習的課文比,整本書的閱讀量明顯偏多。中年級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就會遇到許多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入圖示化策略,即把閱讀過程通過圖示呈現出來,將學生內隱的閱讀思維顯現出來,方便學生了解自己的閱讀進程。如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的“小故事大道理”,推薦閱讀的是中外寓言故事集(《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一書,引導學生在閱讀一則獨立的篇幅短小的故事中,結合學生在寓言文體單元學習的理解寓意的方法,進一步提煉出領悟其中道理的路徑,形成簡單的圖示:人+故事中的表現=寓意。學生借助這樣的方法閱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整本書,進而自主提煉閱讀示意圖,如《伊索寓言》是“動物+故事結尾=寓意”,體現出學生在寓言故事整本書閱讀能力上的提升。
2.以回讀解決閱讀疑惑
學生通常以“默讀+略讀”閱讀整本書,只在關鍵內容上采取精讀的方式。精讀就是深入細致地閱讀,走進整本書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感受作品的魅力。但是,中年級學生在自主閱讀整本書時,難以找準精讀的內容,也會留下許多疑惑。對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回讀整本書的關鍵內容,開展精讀活動。如閱讀四年級下冊選讀書籍《寶葫蘆的秘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追逐情節,忽略對關鍵內容的精讀。教師在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課上,可以選擇多個情節,如“下象棋”“換試卷”“扔葫蘆”等,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故事中哪些內容(情節)屬于關鍵內容?哪些情節一定要精讀?為什么?學生通過回讀就會發現,“扔葫蘆”是整本書情節的重要轉折點,學生在回讀中就會明白主人公王葆最初那么渴望得到寶葫蘆,后來又想盡辦法扔掉寶葫蘆,在行為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肯定發生了重要的事情才促使他這么做。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指導學生找到值得好好閱讀與思考的內容,可以逐漸消除學生閱讀中存在的疑惑。
整本書閱讀過程比較長,在開展評價時如果僅從結果出發,就難以對整本書閱讀起到促進作用,因此過程性評價顯得更重要一些。這種過程性評價,體現在整本書閱讀的不同環節之中,相應的評價策略也是動態變化的。
在整本書閱讀的計劃制訂階段,中年級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評價,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在整本書閱讀的導讀階段,教師應通過學生對作者、主要人物、主要內容等的了解,判斷學生整體閱讀情形和閱讀準備工作,再讓學生互相評價人物關系圖、情節發展圖的繪制,互相補充、完善;在整本書閱讀的推進階段,教師需要借助閱讀進度、閱讀批注、閱讀筆記等,評價學生的閱讀進程與效果,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在整本書閱讀的交流展示階段,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展示屬于自己的獨特收獲,總結經驗。
總之,中年級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上處在過渡期,教師需要重視內容的選擇,結合學情開展閱讀指導,重點是以圖示呈現閱讀過程,在回讀中精讀關鍵內容,用提問呈現閱讀思考,幫助學生順利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